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冲突视角下城市垃圾处理的关键风险因子评价与实证——来自重庆市的数据 被引量:1
1
作者 彭莉 张向和 《三峡环境与生态》 2011年第1期49-55,共7页
城市垃圾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已成为引发社会冲突、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基于社会冲突的视角,对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2种城市垃圾处理方式下引发社会冲突的关键风险因子进行了识别,通过重庆市垃圾处理场的问卷数据,... 城市垃圾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已成为引发社会冲突、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基于社会冲突的视角,对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2种城市垃圾处理方式下引发社会冲突的关键风险因子进行了识别,通过重庆市垃圾处理场的问卷数据,对提取的关键风险因子进行了评价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给出了关键风险因子的调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冲突 城市垃圾 风险因子 垃圾填埋 垃圾焚烧
下载PDF
淹水条件下秸秆还田的面源污染物释放特征 被引量:19
2
作者 杨志敏 陈玉成 +2 位作者 张赟 彭莉 陈庆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54-1860,共7页
通过模拟淹水实验,研究秸秆覆盖与秸秆深埋两种还田行为中N、P、COD等面源污染物的直接释放特征。结果表明,淹水条件下,上覆水TN浓度表现为淹水后一直持续下降,TP表现为急促上升后再持续下降,而COD则为缓慢上升后再下降。秸秆对TN的释... 通过模拟淹水实验,研究秸秆覆盖与秸秆深埋两种还田行为中N、P、COD等面源污染物的直接释放特征。结果表明,淹水条件下,上覆水TN浓度表现为淹水后一直持续下降,TP表现为急促上升后再持续下降,而COD则为缓慢上升后再下降。秸秆对TN的释放强度要高于TP;除了TP在淹水初期释放速率有所提高外,TN与COD的释放速率持续下降。秸秆覆盖时的面源污染物浓度高于秸秆翻埋;相同还田方式中,秸秆还田量越大,面源污染物浓度越高。从面源污染控制角度出发,淹水条件下秸秆TN防治的最佳时间为淹水初期,TP、COD为淹水后1—3周;最友好的还田方式为秸秆翻埋。试验结论为合理界定秸秆还田的负面效应,遏制秸秆还田造成的面源污染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释放 COD
下载PDF
天津市普通高校综合用水定额编制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英 穆东雪 +1 位作者 周建芝 李克勋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8-81,共4页
对天津市21所高校进行用水调查,并在分析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法、二次平均法和概率测算法,计算得到不同水平下高校基础用水定额。考虑不同类型高校之间的用水差异,引入调节系数,通过科学测算,得出不同类型高校的调节系数。为... 对天津市21所高校进行用水调查,并在分析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法、二次平均法和概率测算法,计算得到不同水平下高校基础用水定额。考虑不同类型高校之间的用水差异,引入调节系数,通过科学测算,得出不同类型高校的调节系数。为保证用水定额能顺利实施,至少满足60%高校的正常用水,建议当前基础用水定额值取5 m^3/(人.月),调节系数取0.9-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综合用水定额 调节系数 天津市
下载PDF
重庆市垃圾处理场的邻避效应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向和 彭绪亚 +1 位作者 刘峰 彭莉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63-1369,共7页
为了分析垃圾处理场的主导邻避因子,比较不同垃圾处理场的邻避程度,采用分层抽样法和结构式访谈,调查了重庆市10个垃圾处理场及其周围农户,并构建了邻避指数。结果表明:邻避效应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垃圾场的相对位置、政府处理满意度、公众... 为了分析垃圾处理场的主导邻避因子,比较不同垃圾处理场的邻避程度,采用分层抽样法和结构式访谈,调查了重庆市10个垃圾处理场及其周围农户,并构建了邻避指数。结果表明:邻避效应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垃圾场的相对位置、政府处理满意度、公众"NIMBY(not in my backyard)"意识、垃圾场信任度和赔付满意度。公众对垃圾处理支持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为补偿满意度、垃圾场信任度和政府处理方式满意度,且期望货币补偿为7.3万元/人,期望补偿方式主要为安置房补偿及按国家政策补偿。江津区、主城同兴、长寿区垃圾处理场邻避效应较大,而大足县、主城长生桥、万州区垃圾处理场较小。通过邻避因子分析,将10个垃圾处理场划分为公众认知邻避型、垃圾场主导邻避型和政府主导邻避型三类,并提出了相应的回避或减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处理场 邻避效应 补偿机制
原文传递
厌氧-好氧接触氧化处理汽车脱脂废水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向和 彭绪亚 刘峰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25-1128,共4页
采用厌氧UASB-好氧接触氧化工艺对汽车脱脂废水进行连续处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脱脂废水进水COD浓度为6 000 mg/L,厌氧水力停留时间为3.4 d,好氧水力停留时间为2.5 d条件下,COD总去除率平均为93%,厌氧段平均值为38%。厌氧段可以提高... 采用厌氧UASB-好氧接触氧化工艺对汽车脱脂废水进行连续处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脱脂废水进水COD浓度为6 000 mg/L,厌氧水力停留时间为3.4 d,好氧水力停留时间为2.5 d条件下,COD总去除率平均为93%,厌氧段平均值为38%。厌氧段可以提高出水的可生化性,厌氧-好氧接触氧化工艺效果要明显优于好氧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脱脂废水 汽车涂装废水 厌氧-好氧工艺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下载PDF
城市污泥农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峰 蔡红 刘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04-309,共6页
介绍城市污泥的性质并结合肥料市场信息分析污泥农用存在的若干问题,即:有害物质的负面影响;养分含量低、施用成本高、肥效慢;运输和施用不方便;市场范围较窄。提出相应的对策:堆肥化处理提高污泥稳定性;对城市污泥堆肥进行深加工以提... 介绍城市污泥的性质并结合肥料市场信息分析污泥农用存在的若干问题,即:有害物质的负面影响;养分含量低、施用成本高、肥效慢;运输和施用不方便;市场范围较窄。提出相应的对策:堆肥化处理提高污泥稳定性;对城市污泥堆肥进行深加工以提高其市场价值;利用污泥堆肥进行土壤生物控氮;开拓污泥堆肥新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堆肥 农用 对策
下载PDF
《肥料商品学》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峰 刘玉红 刘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9689-9691,共3页
在总结《肥料商品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教学改革新观念,分析《肥料商品学》的教学现状及问题,探讨其发展趋势,进而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 肥料商品学 教学改革 教学评价
下载PDF
基于人性公平视角的垃圾处理场邻避现象及其机制设计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向和 彭绪亚 彭莉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173-174,共2页
1.引言 邻避现象(not in my backyard,简称NIMBY,又译"不要在我家后院"),始现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O’Hare[1]首次提出这一概念。也就是有些设施可"为广大地区居民带来利益,却由设施附近居民承受污染,导致不断的抗争"的现象。
关键词 垃圾处理场 机制设计 公平视角 人性 七十年代 二十世纪 居民 设施
下载PDF
垃圾处理设施的邻避特征及其社会冲突的解决机制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向和 彭绪亚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82-185,共4页
1引言邻避现象(NIMBY,Not in My Back Yard)是指在现代化与都市化的进程中,许多集体消费的必要公共设施与非集体消费的生产设施,均面临因设施的外部性扩散,而引起设施周边居民反对与抗争的现象(谭鸿仁,2005)。
关键词 垃圾处理设施 社会冲突 解决机制 外部性 居民 垃圾处理场 垃圾焚烧发电 设施建设 生产设施 现象
下载PDF
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意义及措施 被引量:6
10
作者 彭鹏 刘柄蕴 《科技传播》 2011年第12期34-34,共1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针对我国当前的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情况,就固体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笔者从废弃物处理技术入手,阐述和研讨了固体废弃物的治理措施以及对污染源的控制。
关键词 固体废弃物 治理措施 环境影响
下载PDF
西南地区某已封场非规范垃圾填埋场垃圾稳定化进程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元元 蒋良伟 +2 位作者 王里奥 张霞 杨威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305-3312,共8页
以重庆某非规范填埋场为例,针对西南地区已封场非规范垃圾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进行了分析。按照场地布局选取4个采样点,在垃圾体上进行钻孔取样,分析不同深度的垃圾样pH值、有机质、含水率、生物可降解度以及垃圾样浸出液和填埋气组成以... 以重庆某非规范填埋场为例,针对西南地区已封场非规范垃圾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进行了分析。按照场地布局选取4个采样点,在垃圾体上进行钻孔取样,分析不同深度的垃圾样pH值、有机质、含水率、生物可降解度以及垃圾样浸出液和填埋气组成以及各个指标随着填埋深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不同深度垃圾体的稳定化程度。结果表明,场内垃圾已呈现矿化垃圾特征;有机质、BDM、浸出液COD以及填埋气CH4含量等4个指标与填埋深度均较好地符合一级降解反应,可以预测垃圾体稳定化临界填埋深度。根据有机质、BDM、浸出液COD以及填埋气CH4含量等4个指标与填埋深度一级降解反应函数预测临界稳定化深度为15 m,与实测值判定的稳定化填埋深度相一致性。在对非规范垃圾填埋场场地利用过程中,需要先对未稳定的上层垃圾进行清理,并在已稳定的底层垃圾体上充填其他稳定介质后利用该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规范填埋场 稳定化 垃圾降解 西南地区
原文传递
降雨对农家堆肥氮磷流失的影响及其面源污染风险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彭莉 王莉玮 +3 位作者 杨志敏 陈玉成 乔俊婧 赵中金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7-411,共5页
采用原位研究方法,经过历时120 d的农家堆肥试验,对比分析了秸秆、棚膜、土层、裸露等4种覆盖堆肥方式中,降雨对总氮、氨氮、硝态氮、总磷和可溶性磷径流流失的影响及其面源污染风险.结果表明,各种覆盖方式的堆肥随着堆肥的腐熟和径流... 采用原位研究方法,经过历时120 d的农家堆肥试验,对比分析了秸秆、棚膜、土层、裸露等4种覆盖堆肥方式中,降雨对总氮、氨氮、硝态氮、总磷和可溶性磷径流流失的影响及其面源污染风险.结果表明,各种覆盖方式的堆肥随着堆肥的腐熟和径流的增加,氮素、磷素的径流流失浓度逐渐降低,其中总氮、氨氮、硝态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而总磷、可溶性磷符合直线方程.从各处理趋势来看,各种氮磷养分径流流失浓度与流失强度表现为无覆盖>秸秆覆盖>土层覆盖>棚膜覆盖.棚膜覆盖堆肥对面源污染的风险较小,可以作为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控制氮磷流失的堆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家堆肥 降雨 风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