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低消毒供应中心物品清洗质量缺陷率的品管圈实践 被引量:23
1
作者 刘明秀 王玲 +1 位作者 朱堂琼 吴容勤 《护理学报》 2015年第9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对降低消毒供应中心物品清洗质量缺陷率的效果。方法 2014年4月组建品管圈,选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书,分析品管圈实施前(2014年4—6月)160 171件物品的清洗质量缺陷率为0.22%,应用鱼骨图等品管圈方法分析物品清洗质量...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对降低消毒供应中心物品清洗质量缺陷率的效果。方法 2014年4月组建品管圈,选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书,分析品管圈实施前(2014年4—6月)160 171件物品的清洗质量缺陷率为0.22%,应用鱼骨图等品管圈方法分析物品清洗质量缺陷的根因,拟定针对性对策并于2014年7—9月对205 507件物品的清洗质量实施改进,比较开展品管圈前后物品的清洗质量缺陷率。结果消毒供应中心物品清洗质量缺陷率由品管圈开展前的0.22%,降低到开展后的0.04%(χ2=249.880,P<0.01),工作人员对品管圈运用、团队协作、活动参与度、集体荣誉、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我价值等均有不同程度提升。结论开展品管圈能有效降低消毒供应中心物品清洗质量的缺陷率,促进了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管理 品管圈 清洗质量 缺陷率
下载PDF
消毒供应中心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的管理方案构建 被引量:2
2
作者 黄玺 刘明秀 +2 位作者 许秋竹 高艳芳 张加丽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33-36,共4页
目的为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的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法、问卷调查法及头脑风暴法构建消毒供应中心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管理方案,采用专家咨询法评价该管理方案。结果形成消毒供应中心应对突发传染病... 目的为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的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法、问卷调查法及头脑风暴法构建消毒供应中心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管理方案,采用专家咨询法评价该管理方案。结果形成消毒供应中心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的管理方案,包括5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57项三级指标。专家群体权威程度为0.86。第2轮指标重要性赋值为4.50~5.00,变异系数为0~0.11。第2轮管理方案的肯德尔系数为0.100~0.400(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的管理方案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高,为其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 传染病突发事件 护理管理
下载PDF
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结果异常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明秀 王玲 范洪玲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7年第5期110-112,共3页
目的 :探讨压力蒸汽灭菌生物监测结果异常的原因,以规避生物监测过程的不规范操作及隐患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34所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统计2013—2015年导致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结果异常情况,并对... 目的 :探讨压力蒸汽灭菌生物监测结果异常的原因,以规避生物监测过程的不规范操作及隐患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34所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统计2013—2015年导致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结果异常情况,并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126例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异常中,阳性结果63例,占50%,主要影响因素有灭菌器超过使用期限、密封圈老化、真空泵抽空效率低、消毒员不规范装载、生物指示剂灭菌前已失效、假阳性、湿性培养箱被污染等;快读阅读器不显示35例,占27.78%,影响因素有阅读灯出现故障、指示剂插入不到位、阅读孔有灰尘等;生物指示剂培养前已变色18例,占14.28%,原因是芽孢灭菌前已繁殖;阳性对照不变色10例,占7.94%,影响因素有指示菌管未压碎直接置于培养器里培养、指示菌管压碎后未充分振摇等。结论:导致压力蒸汽灭菌生物监测异常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设备因素、人员因素、材料因素,应从这3个方面进行环节质量控制,保障压力蒸汽灭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蒸汽灭菌器 生物监测 生物指示剂 灭菌效果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夜间手术污染器械不同预处理保湿方法与放置时间对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明秀 王玲 +1 位作者 朱堂琼 陶福琼 《现代临床护理》 2018年第5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夜间手术污染器械不同预处理保湿方法与放置时间对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以探讨适合于夜间手术污染器械的最优预处理方法。方法将污染器械根据预处理方法不同分成4组:A组(无菌水擦拭)、B组(无菌水擦拭+喷酶保湿)、C组(无菌水擦拭... 目的探讨夜间手术污染器械不同预处理保湿方法与放置时间对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以探讨适合于夜间手术污染器械的最优预处理方法。方法将污染器械根据预处理方法不同分成4组:A组(无菌水擦拭)、B组(无菌水擦拭+喷酶保湿)、C组(无菌水擦拭+喷泡沫保湿)、D组(无菌水擦拭+喷碱性剂保湿),每组夜间手术污染器械分别放置8h、16h,分别为1200件,然后按标准清洗后采用目测法、放大镜观察法、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检测、细菌检测综合评价其清洗质量。结果 4组夜间手术污染器械放置8h和16h的ATP检测和细菌检测合格率均为100.00%。4组夜间手术污染器械放置8h目测法和放大镜观察法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夜间手术污染器械放置16h目测法和放大镜观察法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其中夜间手术污染器械放置16h目测法和放大镜观察法A组与B组、B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25);C组优于A组、B组、D组,D组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5)。结论经预处理保湿后夜间手术污染器械如需放置8h,建议优先选择无菌水擦拭器械进行预处理,其可减少成本及人力;经预处理保湿后夜间手术污染器械如需放置超过8h,建议可选用无菌水擦拭+喷泡沫保湿法、无菌水擦拭+喷碱性剂保湿法,但其成本及使用便利性不同,各医院可根据污染器械特性和实际运营成本选择预处理保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器械 预处理 保湿法 清洗质量
下载PDF
注水瓶在内镜诊疗安全性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5
作者 曾燕琴 刘明秀 《医药前沿》 2022年第9期22-24,共3页
2016年美国急救研究所发布了《十大医疗技术危害名单》,其中软式内镜位居首位。软式内镜具有管腔多、管道细长等特点,清洗难以进入部分管道,从而使污染物不易清洗易形成生物膜,已成为导致医院交叉感染的主要诊疗器械。诊疗用水是影响软... 2016年美国急救研究所发布了《十大医疗技术危害名单》,其中软式内镜位居首位。软式内镜具有管腔多、管道细长等特点,清洗难以进入部分管道,从而使污染物不易清洗易形成生物膜,已成为导致医院交叉感染的主要诊疗器械。诊疗用水是影响软式内镜消毒质量的危险因素之一,而诊疗用水质量取决于水源与水瓶洁净度。本文综述了注水瓶用水现状与微生物标准、水瓶消毒现状与研究进展,以期为软式内镜诊疗过程的感染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式内镜 注水瓶 消毒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