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氟烷预处理或后处理对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肺内分流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红芹 王地萍 +2 位作者 黎平 肖维 徐璐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0期3991-3993,3996,共4页
目的探讨七氟烷预处理或后处理对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LV)患者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8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OLV的患者分为4组:全凭静脉组(P组),七氟烷预处理组(S1组),七氟烷后处理组(S2组),七氟烷全程吸入组(S3组),每组20例。在麻醉诱导前(T0... 目的探讨七氟烷预处理或后处理对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LV)患者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8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OLV的患者分为4组:全凭静脉组(P组),七氟烷预处理组(S1组),七氟烷后处理组(S2组),七氟烷全程吸入组(S3组),每组20例。在麻醉诱导前(T0)、OLV前(T1)即七氟烷预处理30min后、OLV 30min(T2)、OLV 60min(T3)、OLV结束前(T4)、OLV结束后30min(T5)采集桡动脉及右心房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同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相关的临床数据。结果 OLV期间,4组患者氧分压较双肺通气时明显降低(P<0.05),但4组间的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肺内分流较双肺通气时明显增加(P<0.05),但S1、S2、S3组的肺内分流较P组低(P<0.05),S1、S2、S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预处理、后处理全程处理能降低OLV患者肺内分流,但3种处理方式之间无显著差异,也不能明显提高动脉氧分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单肺通气 肺内分流 胸科手术
下载PDF
不同方式七氟烷处理对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红芹 肖维 +1 位作者 江春秀 张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4-45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七氟烷处理对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即全凭静脉组(P组,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七氟烷预处理组(S1组,七氟烷吸入30 mi...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七氟烷处理对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即全凭静脉组(P组,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七氟烷预处理组(S1组,七氟烷吸入30 min后行OLV)、七氟烷后处理组(S2组,OLV后吸入七氟烷)、七氟烷全程吸入组(S3组,全程吸入七氟烷)。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OLV前(七氟烷预处理30 min后)(T1)、OLV结束后30 min(七氟烷后处理30 min)(T2)和24 h(T3)采集桡动脉血。在T1和T2时间点同时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及活性。结果:在OLV结束后30 min(T2)和24 h(T3),4组患者血清MDA、SOD、LDH、NO水平均较麻醉诱导前(T0)和OLV前(T1)高(P<0.05),而七氟烷各组(S1、S2、S3组)的MDA、LDH、NO水平较全凭静脉组(P组)明显降低,SOD水平则明显增高(P<0.05),S1、S2、S3组间无差异(P>0.05)。在OLV结束后30 min(T2),4组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MDA、SOD、LDH、NO水平均较OLV前(T1)高(P<0.05),但七氟烷各组(S1、S2、S3组)的MDA、LDH、NO水平较全凭静脉组(P组)明显降低,SOD水平则明显增强(P<0.05),S1、S2、S3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不同时间七氟烷处理均能降低单肺通气患者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DA、LDH和NO含量,增强SOD活性,提示七氟烷具有抗氧化应激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单肺通气 氧化应激 胸科手术
下载PDF
不同用药方法在无痛宫腔镜下输卵管再通手术麻醉效果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谭雪梅 蒋静敏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3期1245-1246,共2页
关键词 无痛人工流产手术 输卵管再通 不同用药方法 宫腔镜下 再通手术 麻醉效果 对比观察 手术时间 女性不孕症 扩张宫颈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4
作者 程刚 肖维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7期761-762,共2页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150例拟行剖宫产术的健康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EA)组和CSEAⅠ组、Ⅱ组,共3组:EA组单纯硬膜外注2%利多卡因;CSEAⅠ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5%左布比卡因2.5mL;CSEAⅡ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150例拟行剖宫产术的健康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EA)组和CSEAⅠ组、Ⅱ组,共3组:EA组单纯硬膜外注2%利多卡因;CSEAⅠ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5%左布比卡因2.5mL;CSEAⅡ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5%罗哌卡因2.5mL。观察麻醉效果、起效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运动阻滞效果好,镇痛和肌松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与硬膜外麻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评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起效迅速,具有良好的镇痛和肌松作用,是产科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
下载PDF
异丙酚与麻醉性镇痛药或氯胺酮在麻醉中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双菊 陈敦敏 蒋夏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243-1245,共3页
关键词 麻醉性镇痛药 氯胺酮 异丙酚 药物相互作用
下载PDF
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谭雪梅 张洲 李晓霞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6-157,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中的作用、优势及量效关系。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且筛选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39%的患者140例,随机分成托烷司琼组、小剂量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组、小剂量托烷... 目的观察分析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中的作用、优势及量效关系。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且筛选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39%的患者140例,随机分成托烷司琼组、小剂量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组、小剂量托烷司琼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监测其围术期BP、HR;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气腹时间;随访并记录术后有无恶心呕吐及程度;拔管后1、4h的患者醒觉程度评分(OAAS)。结果小剂量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组及托烷司琼与对照组相比PONV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托烷司琼组及小剂量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组与小剂量托烷司琼组相比PONV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而4组MAP、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4组OA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使用小剂量的托烷司琼与地塞米松可获得同等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PONV的效果,但不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且不延长患者的清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烷司琼 地塞米松 术后恶心呕吐(PONV) 妇科腹腔镜
下载PDF
高龄高危患者上腹部手术的麻醉 被引量:3
7
作者 皮小波 张洲 江春秀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7期628-629,631,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高危患者上腹部手术治疗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加大对照方法,选择80例76岁以上择期手术患者分为3组:A组15例为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组;B组25例为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组;C组40例为小剂量低浓度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身麻醉... 目的探讨高龄高危患者上腹部手术治疗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加大对照方法,选择80例76岁以上择期手术患者分为3组:A组15例为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组;B组25例为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组;C组40例为小剂量低浓度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身麻醉组。术中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吸呼、镇静镇痛、肌松、苏醒等情况,并行麻醉效果评价。结果C组苏醒及气管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管插管及拔管期,B组血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探查时血压下降程度明显>B、C组,且出现明显的牵拉不适、肌紧、脉搏血氧饱和度波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评价C组明显优于A、B组。结论小剂量低浓度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身麻醉,能够弥补硬膜外或全身麻醉单一方法的不足,避免呼吸抑制、牵拉不适、肌肉紧张和麻醉用量过大引起的不良反应,增加安全范围,适用于高龄患者上腹部手术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高危患者 上腹部手术 连续硬膜外阻滞 复合麻醉
下载PDF
小剂量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高龄患者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张红芹 江春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26-1126,共1页
关键词 小剂量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 高龄患者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全身麻醉诱导期胃进气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洲 向诗琪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3期1857-1858,1861,共3页
目的探讨实时高频超声监测在全身麻醉诱导期胃进气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接受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P10、P15、P20、P25),使用丙泊酚、芬太尼、顺阿曲库铵麻醉诱导后分别进行面罩压力控制通气,通气气道峰压分别... 目的探讨实时高频超声监测在全身麻醉诱导期胃进气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接受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P10、P15、P20、P25),使用丙泊酚、芬太尼、顺阿曲库铵麻醉诱导后分别进行面罩压力控制通气,通气气道峰压分别设置为10、15、20、25cm H2O,于肌松药推注完毕后45、90、135、180s及气管插管后5min记录患者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潮气量,通气期间采用双盲的方法使用听诊及高频超声检测胃进气的发生率。结果患者潮气量随着气道压力增高而增加,当气道峰压为10、15cm H2O时,潮气量随着肌松药作用时间而逐渐增加,当肌松药完全起效后达到最高,听诊和高频超声在检测胃进气时没有明显区别,但高频超声检测出胃进气的发生率略高;当气道峰压为20、25cm H2O时,潮气量随着肌松药作用刚开始时有增加,但达到一定程度后并不再继续增加,高频超声检测出胃进气阳性率明显比听诊法检测阳性率高。结论使用超声监测有助于发现胃进气,在麻醉诱导期使用气道峰压为15cm H2O的压力控制通气既可保证高质量的面罩通气,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胃进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测器 高频超声 床旁超声 胃进气 全身麻醉
下载PDF
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的麻醉 被引量:1
10
作者 汤伟 蒋静敏 《重庆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02-203,共2页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胃冠状静脉栓塞 麻醉
下载PDF
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洪书 肖维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1期1037-1039,共3页
目的探讨国产左旋布比卡因(LBUP)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ASAⅠ~Ⅱ级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4组各20例接受腰-硬联合麻醉,4组腰麻用药分别为:0.75%LBUP1mL+10%葡萄糖注射液(GS)0.5mL+3%... 目的探讨国产左旋布比卡因(LBUP)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ASAⅠ~Ⅱ级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4组各20例接受腰-硬联合麻醉,4组腰麻用药分别为:0.75%LBUP1mL+10%葡萄糖注射液(GS)0.5mL+3%麻黄碱(Eph)0.5mL、0.75%LBUP1.2mL+10%GS0.5mL+3%Eph0.5mL、0.75%LBUP1.6mL+脑脊液(CSF)1mL、0.75%LBUP2mL+CSF1mL。腰麻效果欠佳者硬膜外用0.75%LBUP、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功能状况。评估麻醉效果和维持时间,并观察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新生儿状况。结果 (1)4组在腰麻起效时间、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时间和下肢阻滞程度上相似,但在阻滞范围上依次增加,平均分别为T8±1.20、T6±1.18和T4±1.10、T3±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腰麻效果不满意,A、B组分别为67.5%和5.6%,但在硬膜外追加0.75%LBUP后麻醉效果满意;C、D组腰麻效果均为极好,D组低血压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并有3例呼吸困难。(4)未见全身及神经不良反应。结论剖宫产手术选用0.75%左布比卡因9~12mg腰麻效果理想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布比卡因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下载PDF
丙泊酚和小剂量芬太尼在硬膜外麻醉中的辅助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红芹 《中国药业》 CAS 2005年第12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克服硬膜外麻醉牵拉反应的最佳方法。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腹腔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实施麻醉后于术前10minA组静脉注入咪唑安定0.04~0.06mg/kg,芬太尼0.05mg;B组静脉注入氟哌利多0.1mg/kg,芬太尼0.05mg;C组静脉注入... 目的:探讨克服硬膜外麻醉牵拉反应的最佳方法。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腹腔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实施麻醉后于术前10minA组静脉注入咪唑安定0.04~0.06mg/kg,芬太尼0.05mg;B组静脉注入氟哌利多0.1mg/kg,芬太尼0.05mg;C组静脉注入芬太尼0.05mg后用微量泵以2mg/(kg·h)速度持续注入丙泊酚。观察各组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以及牵拉反应情况和镇静状态。结果:与注药前比较,注药后B组与C组的SpO2,C组注药前与注药后的HR,A组与C组的SBP,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牵拉内脏反应为1级者,镇静状态为4~5分者、遗忘状态为完全遗忘者,C组与A,B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丙泊酚和小剂量芬太尼作为硬膜外麻醉辅助用药时,有明显的抗内脏牵拉作用,能舒适镇静,对呼吸循环影响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芬太尼 硬膜外麻醉辅助用药
下载PDF
关于麻醉实习教学中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索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双菊 江春秀 《西北医学教育》 2010年第3期635-637,共3页
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加强入科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临床技能培训,开展专题讲座、病例讨论、安全教育,强化日常管理和全面考核等措施,是培养实习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临床麻醉 实习学生 职业素质
下载PDF
颅脑外科手术全麻插管及拔管期间尼卡地平的临床应用
14
作者 谭雪梅 江春秀 +1 位作者 张洲 王绍亮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1874-1875,共2页
目的探讨尼卡地平在颅脑外科手术全麻插管及拔管期间的应用.方法选择46例ASAⅠ~Ⅱ级的颞叶肿瘤病人分组后于插管前和拔管前相应时点给予相应剂量的尼卡地平,观测入室时、诱导前、插管时、停麻药时、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5min、拔管后... 目的探讨尼卡地平在颅脑外科手术全麻插管及拔管期间的应用.方法选择46例ASAⅠ~Ⅱ级的颞叶肿瘤病人分组后于插管前和拔管前相应时点给予相应剂量的尼卡地平,观测入室时、诱导前、插管时、停麻药时、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5min、拔管后10min 8个时点的HR和MAP的变化情况及术后24h颅内引流量并加以比较.结果尼卡地平可以显著减轻颅脑外科手术全麻插管及拔管期间心血管不良反应,并能使术后24h颅内引流量显著减少.结论尼卡地平能有效地预防心血管不良反应,减少颅脑外科手术全麻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卡地平 颅脑外科 全麻 插管和拔管
下载PDF
小切口胆囊切除的麻醉和手术
15
作者 蒋静敏 皮小波 黎光荣 《重庆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32-433,共2页
关键词 小切口 胆囊切除 麻醉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艾司洛尔麻醉用于高血压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16
作者 江春秀 熊洪书 程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3-364,共2页
关键词 麻醉 高血压 支气管镜
下载PDF
喉癌切除术的麻醉诱导与造口置管探讨
17
作者 汤伟 谭雪梅 江春秀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97-598,共2页
目的 探讨更为安全有效的喉癌切除术的麻醉诱导和置管方法。方法 对 2 5 2例喉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根据麻醉诱导和置管方法的改进 ,将其分为A组 (对照组 )和B组 (改进组 ) ,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期和气管置管时的反应 ,行统... 目的 探讨更为安全有效的喉癌切除术的麻醉诱导和置管方法。方法 对 2 5 2例喉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根据麻醉诱导和置管方法的改进 ,将其分为A组 (对照组 )和B组 (改进组 ) ,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期和气管置管时的反应 ,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B组中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心律失常、憋气呛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 ,差异极其显著 (P <0 .0 1) ,而躁动致出血误吸 ,在两组间亦差异显著 (P <0 .0 5 ) ,心搏骤停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改进后的麻醉诱导和置管方法效果满意 ,且更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诱导 造口置管 喉癌切除术
下载PDF
持硬麻麻醉失败后重复穿刺65例分析
18
作者 蒋静敏 汤伟 孙刚 《重庆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41-342,共2页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穿刺 重复穿刺 病例分析
下载PDF
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对ERCP后胰腺炎的影响
19
作者 陈圣开 张双菊 《中国医药指南》 2009年第14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的影响。方法将2003年8月至2009年3月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366例接受ERCP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组(183例)和对照组(183例)。静脉麻醉组在ERCP操作过程中... 目的探讨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的影响。方法将2003年8月至2009年3月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366例接受ERCP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组(183例)和对照组(183例)。静脉麻醉组在ERCP操作过程中予咪达唑仑、丙泊酚和芬太尼进行复合静脉麻醉,对照组未予静脉麻醉。结果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组ERCP后胰腺炎发生率为16.9%,对照组ERCP后胰腺炎发生率为9.3%,P<0.05,有统计学差异;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组重症胰腺炎发生率1.6%,对照组重症胰腺炎发生率0.5%,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发生ERCP后胰腺炎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静脉麻醉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双管喉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双菊 肖维 江春秀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0-451,共2页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其创伤小、对腹腔内环境干扰轻,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受到患者青睐。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全麻的完美匹配仍然是一个问题。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开展,手术时间越来越短,手术适应证进一步扩大,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其创伤小、对腹腔内环境干扰轻,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受到患者青睐。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全麻的完美匹配仍然是一个问题。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开展,手术时间越来越短,手术适应证进一步扩大,术中因为体位和腹内压影响循环较大等因素对麻醉要求越来越高,针对不同的个体,怎样使用合理的麻醉方案使患者尽早苏醒并安全地送回病房成为麻醉医师面前的一个课题。本研究主要探讨双管喉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双管喉罩 应用 麻醉医师 术后并发症 手术适应证 环境干扰 住院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