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4例死亡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林峻 王小文 +7 位作者 杨楠兰 郭建强 徐昉 米洁 汪志红 王璞 周发春 肖明朝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20期3509-3513,3517,共6页
目的分析2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救治经验,为COVID-19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2月13日至3月15日该单位援助武汉期间,在武汉市某医院重症病区收治的24例COVID-19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 目的分析2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救治经验,为COVID-19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2月13日至3月15日该单位援助武汉期间,在武汉市某医院重症病区收治的24例COVID-19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首次出现症状至呼吸衰竭时间、首次出现症状至死亡时间、并发症及治疗方案等。结果24例COVID-19死亡患者中,男17例,女7例,年龄56~95岁。入院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气促为主。患者从首次出现症状至出现呼吸衰竭的平均时间为(14.25±4.87)d,患者从首次出现症状至死亡的平均时间为(20.42±6.39)d。采用有创呼吸支持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24.89±4.81)d,而仅采用无创呼吸支持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7.73±5.76)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并发症以呼吸衰竭(24例)、心力衰竭(8例)、消化道出血(6例)为主。救治期间死亡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绝对值(LYM)均值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危重型COVID-19早期症状不典型,病情进展迅速,病程1周是监测关键时间,2~3周是救治关键期;需密切关注多器官功能、凝血功能,以及血小板、LYM等变化;积极采用有创通气利于危重型患者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症 危险因素 预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