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炭吸附多西紫杉醇在乳腺癌区域淋巴化疗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伟 曾晓华 +2 位作者 徐发良 熊忠讯 罗杰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07-909,912,共4页
目的 探讨纳米炭吸附多西紫杉醇(TAX-CNP)淋巴化疗药物的靶向性、合理注射时间及短期疗效。方法 淋巴靶向化疗试验组(A组):注射1mL多西紫杉醇(TAX)加1mL纳米炭(CNP),平均分4个小组(A1~4组),术前TAX-CNP分别在12、24、36及48... 目的 探讨纳米炭吸附多西紫杉醇(TAX-CNP)淋巴化疗药物的靶向性、合理注射时间及短期疗效。方法 淋巴靶向化疗试验组(A组):注射1mL多西紫杉醇(TAX)加1mL纳米炭(CNP),平均分4个小组(A1~4组),术前TAX-CNP分别在12、24、36及48h行淋巴靶向化疗后再行手术;外周静脉化疗对照组(B组):静脉输注含1mL TAX的0.9%氯化钠溶液100mL,平均分4个小组(B1~4组),根据上述相同的时间点经外周静脉输注相同剂量的TAX。术毕取腋窝淋巴结,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两组患者淋巴结TAX的含量;将两组患者有癌转移的淋巴结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A组淋巴结TAX含量明显高于B组(P〈0.05);(2)A1组细胞凋亡指数(AI)及凋亡率均明显低于A2、A3、A4组(P〈0.05),A2、A3、A4组细胞AI及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A组细胞AI及凋亡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TAX-CNP可以显著提高淋巴结的药物浓度,具有较好的淋巴靶向性;术前24h注射系较为理想的注射时间;TAX-CNP可以明显提高转移淋巴结细胞凋亡的发生,降低短期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化疗 纳米炭 多西紫杉醇
下载PDF
纳米炭吸附化疗药物在乳腺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伟 曾晓华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899-901,共3页
淋巴转移是造成术后乳腺癌复发及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的静脉给药全身化疗由于在局部淋巴结中药物浓度很低,不能完全解决淋巴结转移的问题,而且还可能出现严重的患者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因此淋巴靶向化疗成了人们研究的热点... 淋巴转移是造成术后乳腺癌复发及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的静脉给药全身化疗由于在局部淋巴结中药物浓度很低,不能完全解决淋巴结转移的问题,而且还可能出现严重的患者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因此淋巴靶向化疗成了人们研究的热点,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纳米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纳米碳吸附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受体D6、DARC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景周宏 曹勇 +3 位作者 熊忠讯 江歌丽 刘晓渝 曾晓华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915-1917,共3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D6与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ARC)表达水平,探讨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及相关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120例,均为病理确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在各标本中D6和DARC表达水平,...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D6与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ARC)表达水平,探讨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及相关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120例,均为病理确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在各标本中D6和DARC表达水平,统计分析D6、DARC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D6、DARC在乳腺癌及癌旁正常乳腺中均有表达,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68.3%,在乳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65.0%。D6、DARC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及是否发生腋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D6、DARC的表达与患者ER、PR及HER-2的表达等病理指标无关(P>0.05)。结论D6、DARC在乳腺癌发展中呈现负性调节作用,其在乳腺癌中表达的高低与HER-2、ER及PR等临床病理指标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转移 受体 趋化因子 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 D6 表达
下载PDF
乳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2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周鑫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956-956,共1页
病例1:患者女性,41岁。因"右乳肿块反复切除3次,再次复发肿块2月伴进行性增大及破溃数天"入院。1993年患者因右乳上方条索状肿块,表面伴红色结节,外院行肿块切除术;2004年右乳切口处长出肿块,约鸡蛋大小,表面仍伴红色结节,于外院行... 病例1:患者女性,41岁。因"右乳肿块反复切除3次,再次复发肿块2月伴进行性增大及破溃数天"入院。1993年患者因右乳上方条索状肿块,表面伴红色结节,外院行肿块切除术;2004年右乳切口处长出肿块,约鸡蛋大小,表面仍伴红色结节,于外院行肿块切除术;2006年右乳原切口处再次长出肿块,呈进行性增大,伴皮肤破溃、出血,再次于外院行肿块切除术;上述3次手术后均未行病理检查。专科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下载PDF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吡柔比星同步放射治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伟 江歌丽 +2 位作者 曾晓华 熊忠讯 罗杰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6年第2期82-86,共5页
目的分析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吡柔比星同步放射治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重庆市肿瘤研究所乳腺外科住院治疗的21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 目的分析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吡柔比星同步放射治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重庆市肿瘤研究所乳腺外科住院治疗的21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12例,对照组104例。研究组患者第1天接受紫杉醇脂质体及吡柔比星静脉滴注,同时接受20 d同步放射治疗;对照组患者第1天接受紫杉醇脂质体及吡柔比星静脉滴注。在两组患者完成4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之后,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两组患者间总有效率、手术切除率及癌转移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肿瘤细胞凋亡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不良反应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1)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手术切除率分别为86.6%(97/112)和95.5%(107/1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3%(71/104)和82.7%(86/104)(χ^2=10.492、9.349,P=0.001、0.002)。治疗之后,研究组患者肿瘤细胞凋亡指数为(64.76±5.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81±4.91)%(t=15.567、P=0.000)。研究组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率、OS率分别为83.0%(93/112)和88.4%(99/1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73/104)和77.9%(81/104)(χ^2=5.000、4.287,P=0.025、0.038)。两组患者的远处转移率相似[17.9%(20/112)比27.9%(29/104),χ^2=3.092,P=0.079]。(2)研究组患者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心脏毒性及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65.2%(73/112)、67.0%(75/112)、14.3%(16/112)和13.4%(15/112),对照组的分别为61.5%(64/104)、64.4%(67/104)、11.5%(12/104)和12.5%(13/104),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867、-0.688、-0.614、-0.183,P=0.386、0.491、0.539、0.855)。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吡柔比星同步放射治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有确切疗效,且未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紫杉酚 脂质体 吡柔比星 化学疗法 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鞘氨醇激酶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晓东 张彦 +3 位作者 房慧颖 王明浩 张毅 姜军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03年9月至2006年5月重庆市肿瘤研究所乳腺外科手术切除的乳腺组织标本171例,包括乳腺纤维腺瘤20例和浸润性导管癌15...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03年9月至2006年5月重庆市肿瘤研究所乳腺外科手术切除的乳腺组织标本171例,包括乳腺纤维腺瘤20例和浸润性导管癌151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所有乳腺组织标本中Sphk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E-cadherin表达的关系。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Sphk1在114例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总阳性率为75.50%(114/151),而在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均表达阴性(0/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98,P=0.000)。Sphk1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状态(Z=-6.122,P=0.000)、ER(χ2=4.478,P=0.034)及HER-2表达(χ2=7.313,P=0.013)有关,而与患者年龄(χ2=2.791,P=0.095)、月经状况(χ2=0.010,P=0.919)、肿瘤直径(Z=-0.249,P=0.804)、PR表达(χ2=0.740,P=0.390)无关。在全部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E-cadherin与Sphk1表达不同的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87,P=0.001)。E-cadherin(-)且Sphk1(+)的患者淋巴结阳性率为85.71%(18/21),Ecadherin(+)且Sphk1(-)的淋巴结阳性率为30.77%(8/26),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189,P<0.008)。结论 Sphk1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有望作为评估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浸润 E-钙黏蛋白 鞘氨醇激酶1
原文传递
血清ICTP与TRACP 5b联合检测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辉 唐中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5-559,共5页
目的:探讨溶骨性骨代谢标志物血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和血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 5b)的检测对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价值。方法:用ELISA法测定78例乳腺癌患者及4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ICTP和TRACP 5b水平,比较两者水平在骨... 目的:探讨溶骨性骨代谢标志物血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和血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 5b)的检测对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价值。方法:用ELISA法测定78例乳腺癌患者及4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ICTP和TRACP 5b水平,比较两者水平在骨转移、非骨转移乳腺癌患者及良性乳腺肿瘤患者中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ICTP和TRACP 5b水平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及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均P<0.001),而后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ICTP与TRACP 5b浓度表达呈正相关(r=0.63,P<0.01)。血清ICTP和TRACP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55.3%,92.5%,81.4%和84.2%,83.8%,83.9%,两者联合检测分别为94.7%,81.3%,85.6%。结论:血清ICTP和TRACP 5b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均有重要价值,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诊断 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原文传递
上皮-间充质转化在营养剥夺促进肝癌细胞侵袭中的作用
8
作者 郭瑜 李俊 +4 位作者 杨斌 郑启昌 柯文波 张磊 熊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49-2051,共3页
目的 观察上皮-间充质转化在营养剥夺条件下促进肝癌细胞侵袭的作用.方法 以Hank's平衡盐缓冲液对肝癌细胞株HepG2和BEL7402细胞进行营养剥夺培养,观察营养剥夺对肝癌细胞上皮间质标记表达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以转化生长因子(TGF)-β... 目的 观察上皮-间充质转化在营养剥夺条件下促进肝癌细胞侵袭的作用.方法 以Hank's平衡盐缓冲液对肝癌细胞株HepG2和BEL7402细胞进行营养剥夺培养,观察营养剥夺对肝癌细胞上皮间质标记表达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以转化生长因子(TGF)-β/Smad3通路抑制剂SIS3(2μmol/L)处理营养剥夺的肝癌细胞,分析上皮间质标记表达与细胞侵袭力之间的关系.结果 平衡盐缓冲液显著增加HepG2和BEL7402肝癌细胞的侵袭数[(58 450±1245)个;(61 750±1800)个,P<0.05],同时其上皮标记CK18表达下调而间质标记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升高.以TGF-β/Smad3通路抑制剂SIS3处理平衡盐溶液培养的HepG2和BEL7402细胞后,较对照组细胞未出现明显上皮间质标记表达改变,细胞侵袭数较SIS3未处理组也明显减少[(16500±1050)个比(15 450±985)个,P<0.05].结论 上皮-间充质转化可能是营养剥夺条件下促进肝癌细胞侵袭性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上皮-间充质转化 营养剥夺 侵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