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xMn_2O_4电子结构的量子化学DV-X_α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荣 陈昌国 +1 位作者 梁国明 余丹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65-870,共6页
采用原子基表示的第一原理赝势DV Xα方法,计算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xMn2O4(x=0,1,2)各种模型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电极材料LixMn2O4具有较好的电子导电性,锂离子嵌入正极材料后发生Jahn Teller效应引起材料结构改变;锂离子的净电荷... 采用原子基表示的第一原理赝势DV Xα方法,计算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xMn2O4(x=0,1,2)各种模型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电极材料LixMn2O4具有较好的电子导电性,锂离子嵌入正极材料后发生Jahn Teller效应引起材料结构改变;锂离子的净电荷变为+0.7(x=1)、+0.9或+0.5(x=2),说明锂离子过度嵌入LixMn2O4中,导致部分锂离子和氧离子的相互作用增强,锂离子脱出较为困难,从而容量降低。最高占有轨道(HOMO)到最低空轨道(LUMO)的跃迁能很小,电子较易进行嵌入和脱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χMn2O4 量子化学DV-Xα方法
下载PDF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7
2
作者 林长春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78-81,共4页
简要回顾了我国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的基本历程和取得的进展,反思和检讨了本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该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趋向作了瞻望性思考。
关键词 化学课程 教学论学科 学科建设 高等学校 化学教育实践
下载PDF
粘结剂对V_3TiNi_(0.56)Al_(0.2)贮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荣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49-51,共3页
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制备了钒基固溶体贮氢合金V3TiNi0.56Al0.2,研究了不同的粘结剂对贮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TFE为粘结剂的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比PVA溶液为粘结剂的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小得多;随着PVA溶液的增大贮... 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制备了钒基固溶体贮氢合金V3TiNi0.56Al0.2,研究了不同的粘结剂对贮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TFE为粘结剂的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比PVA溶液为粘结剂的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小得多;随着PVA溶液的增大贮氢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减小,但循环稳定性增强;以6%左右的PVA溶液作为粘结剂,贮氢合金可获得满意的充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结剂 钒基固溶体贮氢合金 电化学性能 自蔓延高温合成法 放电容量
下载PDF
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评价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林长春 徐晓雪 《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4期68-70,79,共4页
学生学习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 ,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本文对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学习评价理念、评价内容与标准、评价工具 。
关键词 化学课程标准 化学学习评价 评价理念 评价内容 评价工具 评价证据
下载PDF
论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林长春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4年第5期47-49,共3页
有效利用化学实验教学资源是化学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典型的化学实验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化学教材、化学实验室、社区教学资源、网络信息化资源、教师与学生等.其有效利用策略是:开放实验室,为科学探究创造条件;重视教科书、图书、期刊... 有效利用化学实验教学资源是化学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典型的化学实验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化学教材、化学实验室、社区教学资源、网络信息化资源、教师与学生等.其有效利用策略是:开放实验室,为科学探究创造条件;重视教科书、图书、期刊、网络等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应用信息技术整合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家庭实验的功能;善于利用社区化学实验教学资源;资源共享,交流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 有效利用 科学探究 课程资源 课程改革 中学
下载PDF
义务教育化学实验教学目标新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
6
作者 林长春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69-72,共4页
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教科书内容特点,构建了义务教育化学实验教学目标新体系,包括化学实验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过程与方法,以及化学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化学实验 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 目标水平
下载PDF
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探析
7
作者 林长春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年第4期82-84,共3页
化学教学目标是指导、实施和评价化学教学的依据 ,也是整个化学教学设计的基础。结合若干案例 ,从化学新课程教学目标的维度、层次、陈述、设计程序等方面进行探讨 。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化学新课程 教学目标 设计
下载PDF
绿色化学化工的科研与开发
8
作者 胡力玫 李伯玉 李志良 《中国西部科技》 2003年第5期12-14,共3页
1绿色化学--时代的召唤 随着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资源消费的不断膨胀,人类生存环境日趋恶化,地球的负荷越来越重.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生态的良性循环和人类的健康安全.那种对自然环境采取"先污染、后治理"... 1绿色化学--时代的召唤 随着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资源消费的不断膨胀,人类生存环境日趋恶化,地球的负荷越来越重.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生态的良性循环和人类的健康安全.那种对自然环境采取"先污染、后治理"、"多获取、少补偿"的生产方式,显然越来越不能适应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资源开发利用与绿色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全世界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这就是为什么要大力研究与开发从源头上根除污染的绿色化学的根本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化学 中国 化学工业 发展战略 绿色合成技术 可再生资源利用
下载PDF
关于科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结构设计的思考 被引量:16
9
作者 林长春 梁国明 +2 位作者 孙宇阳 李安平 李晴 《高等理科教育》 CSSCI 2004年第3期51-54,共4页
科学教育本科专业是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中一个以培养高素质的中小学综合科学教师与科学教学研究人员及科学普及教育工作者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综合型专业.该专业的课程结构设计应遵循目标性原则、基础性原则、整合优化原则、选择性原则... 科学教育本科专业是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中一个以培养高素质的中小学综合科学教师与科学教学研究人员及科学普及教育工作者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综合型专业.该专业的课程结构设计应遵循目标性原则、基础性原则、整合优化原则、选择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按照"横向拓宽、纵向理顺、加强基础、突出特色"的思路,由"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五模块"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本科专业 专业定位 课程结构 设计原则
下载PDF
钒基固溶体型贮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荣 周上祺 +1 位作者 梁国明 刘守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89-91,67,共4页
氢作为一种新能源,其制备、贮存技术有了迅速的发展。介绍和评述了钒基固溶体型贮氢材料的制备方法;综述了钒基固溶体型合金的组织结构、贮氢性能和电化学性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指出了今后钒基固溶体型贮氢材料应用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钒基固溶体型合金 贮氢材料 制备技术 贮存技术 组织结构 贮氢性能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S_2Cl_2异构体最大硬度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喻典 梁国明 陈志达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4-36,共3页
在LDA/NL水平研究了最大硬度原理(MHP)在S2Cl2分子旋转异构化过程中的真实性。报告了S2Cl2分子在键的旋转异构化过程形成的各种异构体分子的硬度、化学势和总能量的计算值,并由此得出重要结论:①在分子旋转异构化过程中,硬度最大的分子... 在LDA/NL水平研究了最大硬度原理(MHP)在S2Cl2分子旋转异构化过程中的真实性。报告了S2Cl2分子在键的旋转异构化过程形成的各种异构体分子的硬度、化学势和总能量的计算值,并由此得出重要结论:①在分子旋转异构化过程中,硬度最大的分子能量最小,而硬度最小的分子能量最大,用计算的硬度表征S2Cl2异构体的稳定性与计算的总能量表征S2Cl2异构体的稳定性相当吻合,从而使最大硬度原理被进一步证实。②虽然化学势不宜表征异构体的稳定性,但是恒定的化学势是最大硬度原理成立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2Cl2异构体 最大硬度原理 密度泛函理论 化学势 广义酸碱理论 分子结构
下载PDF
时代呼唤我国设置科学教育本科专业 被引量:22
12
作者 林长春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18,共5页
本文针对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科学教育学科建设以及科学普及事业的发展四方面论述了我国新一轮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中设置科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必要性。
关键词 科学教育专业 本科 专业设置 中国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教师专业化 学科建设 高师院校
下载PDF
美国科学史教育的演进及其启示 被引量:24
13
作者 林长春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2-35,共4页
科学史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把科学史引入科学课程和教学之中已成为当代科学教育革新发展的一大特点。本文介绍了美国科学史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以期为我国探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施科学史教育的新思路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科学史 科学史教育 科学素养 演进 启示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PbI_2的溶度积常数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小旺 孙明雷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7-39,共3页
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PbI2的溶度积,原理是用NaNO2将PbI2饱和溶液中的I-氧化成I2,测定其吸光度,并在标准曲线上查找出对应的I-浓度。计算出PbI2的溶度积常数为Ksp=1.37×10-8,与文献值相比误差较小。从而确定该方法在无机化学实... 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PbI2的溶度积,原理是用NaNO2将PbI2饱和溶液中的I-氧化成I2,测定其吸光度,并在标准曲线上查找出对应的I-浓度。计算出PbI2的溶度积常数为Ksp=1.37×10-8,与文献值相比误差较小。从而确定该方法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溶度积常数 测定 碘化铅 吸光度
下载PDF
磷酸钴纳米粒子的微波辐射制备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杜小旺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53-55,共3页
介绍用微波辐射法对磷酸钴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和分离方法。并对磷酸钴纳米粒子进行了结构和组成的測试,讨论了影响粒子形成的主要因素。通过实验得到了平均粒径为50.64nm的球形微粒的磷酸钴纳米粒子。
关键词 磷酸钴 纳米粒子 微波辐射 制备
下载PDF
碱性介质中空气电极性能改进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洪全 邢少华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49-52,共4页
考察了在空气电极的催化层中添加稀土氧化物La2O3对催化剂存在形态、空气电极性能的影响;并在碱性介质中以锌为负极组成碱性一次锌 空电池,考察了电池的放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La2O3作为空气层的添加剂可以提高催化剂对氧气还原的催化... 考察了在空气电极的催化层中添加稀土氧化物La2O3对催化剂存在形态、空气电极性能的影响;并在碱性介质中以锌为负极组成碱性一次锌 空电池,考察了电池的放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La2O3作为空气层的添加剂可以提高催化剂对氧气还原的催化活性。在碱性介质中,La2O3是对空气电极具有较理想的助催化效果的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介质 空气电极 催化活性 添加剂 燃料电池
下载PDF
负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钼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83-184,共2页
研究发现在酸性介质中,Mo(VI)对过氧化氢氧化酸性铬蓝k褪色的反应有较强的阻抑作用,据此建立了阻抑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钼的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0~3.4μg/25ml,检出限为3.1×10^(-10)g/ml。方法已用于蔬菜中钼的测定,结果满意。
关键词 动力学光度法 酸性铬蓝K
下载PDF
自蔓延高温合成V_3TiNi_(0.56)Al_(0.2)贮氢材料——热力学分析(I)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荣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40-42,共3页
计算了V2O5 TiO2 Al反应体系的绝热温度Tad=2879K,说明该体系易进行自蔓延反应;并且对产物中可能出现的各相的吉布斯自由能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V2O5 TiO2 Al体系生成V+Ti+Al2O3的趋势最大,生成物最稳定。
关键词 钒基固溶体贮氢合金 自蔓延高温合成 绝热温度 热力学分析 贮氢材料
下载PDF
分子电距矢量对酚类物质色谱保留值的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力玫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7-71,共5页
用MEDV描述子对102个酚的分子结构进行表征,对MEDV矢量和其气相色谱保留指数之间建立了分子结构-色谱保留值定量关系(QSRR)。多元线性回归十参数模型的复相关系数达到了0.9436,逐步回归九参数模型复相关系数为0.9436,交互检验的RCV值为0... 用MEDV描述子对102个酚的分子结构进行表征,对MEDV矢量和其气相色谱保留指数之间建立了分子结构-色谱保留值定量关系(QSRR)。多元线性回归十参数模型的复相关系数达到了0.9436,逐步回归九参数模型复相关系数为0.9436,交互检验的RCV值为0.8448,表明模型对样本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电距矢量(MEDV) 酚类 分子结构-色谱保留定量关系(QSRR)
下载PDF
锌(Ⅱ)离子印迹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在固相萃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红 张罗一览 王弋博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7-9,共3页
以Zn2+离子为模板,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应用表面离子印迹技术,在纳米TiO2/SiO2表面合成了锌离子印迹吸附剂。该研究系统研究了印迹吸附剂对Zn2+离子的吸附性和选择性,结果表明:在pH5.0,Zn2+离子印迹吸附剂能定量吸附Z... 以Zn2+离子为模板,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应用表面离子印迹技术,在纳米TiO2/SiO2表面合成了锌离子印迹吸附剂。该研究系统研究了印迹吸附剂对Zn2+离子的吸附性和选择性,结果表明:在pH5.0,Zn2+离子印迹吸附剂能定量吸附Zn2+离子,10mL 0.25molL-1盐酸作为解脱剂可使Zn2+离子定量脱附。建立了Zn2+离子印迹吸附剂分离富集测定痕量Zn2+离子的新方法,其检出限为0.27μgL-1,对标准偏差为2.3%,并应用于环境和生物样品中的Zn2+离子的分析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SiO2 Zn2+ 离子印迹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