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生态脆弱区的差异及绿色发展途径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杨振山 张富荣 王洪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1-1077,共7页
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持续退化,迫切需要展开生态恢复工程等应对措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以往的研究,更倾向于对某一类型生态脆弱区或某一生态脆弱行政区域进行研究... 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持续退化,迫切需要展开生态恢复工程等应对措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以往的研究,更倾向于对某一类型生态脆弱区或某一生态脆弱行政区域进行研究。文章旨在从更宏观的角度,基于统计年鉴结果和相关研究报道,梳理和分析主要退化问题和区域绿色发展的需求。在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择以中国21个涉及生态脆弱的行政区域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环境状况、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和生态修复的效率进行综合调查分析。然后,将21个行政区域划分为北方林草农牧交错区、西南石漠化区、西北混合交错区、南方红壤区和青藏高原复合侵蚀区,通过研究5个典型区域的生态脆弱差异和绿色发展情况,明确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绿色发展的合适路径。结果表明,由于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土地利用规划不协调、地质地形差异大、植被稀疏等原因,造成不同地区的生态脆弱差异性明显,主要表现为南方水蚀和水土流失严重、北方土地沙化和草地退化严重。生态系统的退化阻碍了生态脆弱区实现绿色发展,一方面,植被覆盖率低限制了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另一方面,投资能力弱使得环境治理的实施力度大大降低。因此,必须结合不同行政区域的生态脆弱情况,提出合适的绿色发展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 行政区域 生态修复治理 绿色发展途径
下载PDF
体育专门训练对无意视盲的影响:定向越野运动员与普通群体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朱瑜 许翀 +1 位作者 郭立亚 王洪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4-500,513,共8页
当注意力集中于视场的某一对象或事件时,可能无法觉察视场中的非预想性刺激,这一现象被称为无意视盲(Inattentional Blindness,IB)。采用IB的静态研究范式,通过设置不注意、注意分配和全注意3种注意试次条件,探讨经过长期体育专门训练... 当注意力集中于视场的某一对象或事件时,可能无法觉察视场中的非预想性刺激,这一现象被称为无意视盲(Inattentional Blindness,IB)。采用IB的静态研究范式,通过设置不注意、注意分配和全注意3种注意试次条件,探讨经过长期体育专门训练的运动精英与普通群体在IB率方面的差异,旨在探讨体育训练对IB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不注意条件下,运动精英在高低2种工作记忆负荷的场景中,对于非预想性关键刺激(Critical Stimulus,CS)的IB率(未觉察CS率)均显著低于普通群体;(2)在注意分配条件下,高工作记忆负荷场景中,运动精英组和普通组对于意外刺激的IB率(未识别关键刺激CS)均显著低于低工作记忆负荷场景。研究实证了G.GREEN的4因素理论模型,即专业背景和长期体育运动训练可以降低运动精英在擅长领域中的IB率,进而改善个体视觉注意加工能力。同时,与N.LAVIE的负荷理论一致。研究显示,在有心理预期的注意分配条件下,增加工作记忆负荷会减少I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意视盲 非预想性刺激 加工能力 工作记忆负荷 运动训练
下载PDF
初二学生数学考试过程中流畅状态分析
3
作者 王洪 赵化纯 符明秋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59-63,共5页
为了了解初中阶段学生在数学考试过程中的流畅体验及流畅状态的特点,本研究采用自编的"数学考试流畅状态量表"对288名初中二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清晰的反馈"、"自我意识的消失"... 为了了解初中阶段学生在数学考试过程中的流畅体验及流畅状态的特点,本研究采用自编的"数学考试流畅状态量表"对288名初中二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清晰的反馈"、"自我意识的消失"和"享受的体验"维度上存在差异,男生极显著高于女生;而不同成绩的学生在"行动与意识的融合"、"控制感"、"自我意识消失"和"享受的体验"等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就如何提高初中生数学考试成绩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 流畅状态 数学考试
下载PDF
脑损伤对道德行为的影响及相关伦理困境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帅 赵翼 +1 位作者 王洪 黄希庭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922-1935,共14页
以道德的全脑协同活动为前提,尝试厘清特定脑区损伤对道德行为的影响.脑损伤引起的道德后果主要表现为不道德行为.在大脑皮层,"自我"功能丧失通常是额叶损伤的结果,颞叶损伤可导致暴力攻击等问题行为;眶额叶损伤还可能引起风... 以道德的全脑协同活动为前提,尝试厘清特定脑区损伤对道德行为的影响.脑损伤引起的道德后果主要表现为不道德行为.在大脑皮层,"自我"功能丧失通常是额叶损伤的结果,颞叶损伤可导致暴力攻击等问题行为;眶额叶损伤还可能引起风险决策、社会情感、自我信息矫正等方面障碍,腹内侧前额叶损伤则可能产生学习适应、抽象事件判断、自我控制等功能受损.在大脑皮层下,一些患者的严重暴力侵害行为和杏仁核损伤有关;下丘脑、苍白球、隔核等损伤的行为后果通常与基本生理需求的不恰当满足有关,主要表现为性道德失调;还有些脑区损伤的影响被放置于特定脑神经网络中进行了探讨.基于脑损伤研究所提出的道德脑机制假设,通常将心理过程或心理能力作为中间要素,而非寻求道德和脑的直接对应关系.脑损伤在道德领域的研究和应用面临着诸多伦理争议,主要围绕患者的道德行为评价、道德功能提升、污名化等.未来亟待探讨脑损伤影响道德行为的认知神经机制、确立与完善脑损伤后遗症的多样化图谱及扎根中国土壤开展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道德行为 大脑皮层 大脑皮下 伦理困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