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9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时期崛起于重庆的复旦大学“复新社” 被引量:1
1
作者 吴阳红 李文平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5期108-111,共4页
抗战时期,内迁重庆的复旦大学“复新社”,崛起于北碚夏坝,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社刊鲜明独特的“抗日”文本主题;战时大学教育教学相长的有力中介;联系校园与社会媒体的坚实桥梁。
关键词 重庆 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 复旦新闻通讯社 社会媒体
下载PDF
论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地理性 被引量:4
2
作者 郝明工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10-115,共6页
区域文化与文学形成与存在的空间之维,呈现出区域文化与文学的地理性。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地理性,一方面表现为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陪都效应,另一方面表现为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山城意象,共同扩大了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在中国文化与... 区域文化与文学形成与存在的空间之维,呈现出区域文化与文学的地理性。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地理性,一方面表现为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陪都效应,另一方面表现为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山城意象,共同扩大了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在中国文化与文学现代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都重庆 文化与文学 地理性
下载PDF
陪都文学与“重庆形象”变迁 被引量:2
3
作者 郝明工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7-24,共8页
陪都文学作为抗战时期的重庆文学,通过对陪都文化的现实表达,在地方文学的基础上生成为区域文学,直接推进了"重庆形象"的战时变迁,促使重庆形象具有了陪都文化的双重内涵与陪都文学的整体构成,重庆形象由此成为陪都文学的区... 陪都文学作为抗战时期的重庆文学,通过对陪都文化的现实表达,在地方文学的基础上生成为区域文学,直接推进了"重庆形象"的战时变迁,促使重庆形象具有了陪都文化的双重内涵与陪都文学的整体构成,重庆形象由此成为陪都文学的区域性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都文学 重庆形象 变迁
下载PDF
每期一题 区域文学视阈中的重庆坐标
4
作者 周晓风 王本朝 +1 位作者 蒋登科 邓伟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3期69-73,共5页
“文学与艺术研究”栏目定位于对经典作家、文学作品的解析,以及对当前热点文学与艺术现象的聚焦争鸣。欢迎您推荐选题及投稿,共同搭建互动平台。站在中国区域文学视阈中审视当代重庆文学,不能不感受到一种失语的落寞。尽管也偶有佳... “文学与艺术研究”栏目定位于对经典作家、文学作品的解析,以及对当前热点文学与艺术现象的聚焦争鸣。欢迎您推荐选题及投稿,共同搭建互动平台。站在中国区域文学视阈中审视当代重庆文学,不能不感受到一种失语的落寞。尽管也偶有佳作,但却构不成文学思潮的整体力量,无法产生巨大的国际国内影响。提及重庆文学,人们所能想到的,仅有《红岩》、《一双绣花鞋》、《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等寥寥数部经典作品,以及20世纪80年代重庆作为中国诗歌重镇异军突起的短暂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文学 重庆文学 视阈 20世纪80年代 坐标 中国诗歌 经典作家 栏目定位
下载PDF
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战时性论略 被引量:1
5
作者 郝明工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38-42,共5页
随着重庆在抗战时期成为战时首都,“陪都”一词所蕴涵着的“副都”与“临时首都”的语义得到了统一,确立了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战时性特征。
关键词 陪都 重庆文化与文学 战时性
下载PDF
当代区域文学的理论与实践——以重庆文学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晓风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22-29,共8页
文学中的区域因素是指文学中的区域文化特色,是文学创作过程中区域文化因素作用的产物,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控制程度以及文化发展选择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家文学和区域文学是其典型代表。当代区域文学研究应该从行政区划的... 文学中的区域因素是指文学中的区域文化特色,是文学创作过程中区域文化因素作用的产物,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控制程度以及文化发展选择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家文学和区域文学是其典型代表。当代区域文学研究应该从行政区划的现实出发,从中引出区域文学发展固有的规律。这既可以开拓文学研究的新视野,也为文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重庆文学因其行政区划的几经变迁,成为中国当代区域文学研究的典型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区域文学 地域文学 重庆文学
下载PDF
试析陪都重庆的文学期刊 被引量:2
7
作者 郝明工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9-13,共5页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陪都重庆出现了众多文学期刊,在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学期刊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不仅表明了陪都重庆已经成为战时中国的全国文化中心,同时也确认了陪都重庆的文学期刊已经体现出中国文学战时发展的主流方向。对陪都重...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陪都重庆出现了众多文学期刊,在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学期刊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不仅表明了陪都重庆已经成为战时中国的全国文化中心,同时也确认了陪都重庆的文学期刊已经体现出中国文学战时发展的主流方向。对陪都重庆的文学期刊进行全面的整理研究,无疑有助于对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学进行价值的重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陪都重庆 文学期刊
下载PDF
中国现代转型悲壮进程中的重庆抗战新闻与文化传播史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育仁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9-24,共6页
抗战时期,重庆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反法西斯战争新闻与文化传播的中心。研究重庆抗战新闻与文化传播的历史流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描述和阐释这段峥嵘而特殊的历史,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这段... 抗战时期,重庆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反法西斯战争新闻与文化传播的中心。研究重庆抗战新闻与文化传播的历史流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描述和阐释这段峥嵘而特殊的历史,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这段历史的内容广泛涉及到抗战时期重庆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等诸多领域,与中国现代思想史,特别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运动的关系尤其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抗战 民族主义 现代化历程 新闻与文化传播
下载PDF
现代性、区域性与20世纪重庆文学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晓风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32-39,共8页
现代性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但过去人们只注意到现代性文学普适性的一面,忽略了现代性文学的特殊性。区域性正是现代性文学的特殊性所在。20世纪重庆文学的研究似乎可以成为理解文学现代性与区域性复杂关联的一个典型... 现代性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但过去人们只注意到现代性文学普适性的一面,忽略了现代性文学的特殊性。区域性正是现代性文学的特殊性所在。20世纪重庆文学的研究似乎可以成为理解文学现代性与区域性复杂关联的一个典型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区域性 20世纪 重庆文学
下载PDF
“2008重庆‘抗战文学与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明工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8,共4页
"2008重庆‘抗战文学与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由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主办,于2008年12月7日在重庆召开,参会的有海内外专家学者80余人。大会就抗战文史资料的整理与研究、抗战时期的中外关系... "2008重庆‘抗战文学与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由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主办,于2008年12月7日在重庆召开,参会的有海内外专家学者80余人。大会就抗战文史资料的整理与研究、抗战时期的中外关系与中国全民抗战、抗战时期的区域文学与大后方文学、抗战时期的文艺政策与文学理论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取得丰硕学术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抗战文学与文献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下载PDF
建设重庆城市文学的策略初探
11
作者 彭斯远 《重庆社会科学》 2004年第C00期59-63,共5页
发展重庆城市文学必须大力改善文学的生存环境 ,这需要宽松的环境以及必要的物质与政策的支撑。除此之外 ,笔者以为更重要的 ,还在于依托读者大众充分认可的传统巴渝特色文化 ,从而为搭建重庆城市文学高楼 ,打造一个坚实的地基。
关键词 重庆 城市文学 地方文化 竹枝词 艺术风格
下载PDF
试论陪都重庆文学的审美特征嬗变
12
作者 郝明工 《抗战文化研究》 2009年第1期219-230,共12页
抗战时期的大后方文学以陪都重庆文学为核心构成。陪都重庆文学在宣传性与艺术性这两大战时审美诉求之间进行着现实的发展,具体呈现为从抗战前期文学审美的正面性与纪实性,转向抗战后期文学审美的真实性与史诗性。正是在这一陪都重庆文... 抗战时期的大后方文学以陪都重庆文学为核心构成。陪都重庆文学在宣传性与艺术性这两大战时审美诉求之间进行着现实的发展,具体呈现为从抗战前期文学审美的正面性与纪实性,转向抗战后期文学审美的真实性与史诗性。正是在这一陪都重庆文学审美特征嬗变的全过程之中,不仅展现了中国文学战时发展的主导倾向,而且显露出中国文学进一步发展的现代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 重庆文学 陪都 审美特征 嬗变
下载PDF
“文学的大饼”与重庆的烧饼——也读《经典关系》
13
作者 郝明工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3-38,共6页
重庆实力派作家莫怀戚的长篇小说《经典关系》,体现出具有某种地方色彩的当代长篇小说,在创作上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尤其是面对有关"男女关系"在重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现实演变,如何运用重庆方言来进行小说叙事,在呈现出个人写... 重庆实力派作家莫怀戚的长篇小说《经典关系》,体现出具有某种地方色彩的当代长篇小说,在创作上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尤其是面对有关"男女关系"在重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现实演变,如何运用重庆方言来进行小说叙事,在呈现出个人写作的成功与局限的同时,进行了具有再创性质的个人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关系》 地方色彩 重庆方言
下载PDF
抗战烽火中陪都重庆的文学期刊
14
作者 郝明工 《红岩春秋》 2012年第5期157-160,共4页
1937年后,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政治、文化中心均由东向西转移,在大后方形成了陪都重庆这一文学中心。在重庆,文学期刊如百花绽放,不仅数量在50种以上,而且涌现了一批包括《抗战文艺》在内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期刊,为... 1937年后,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政治、文化中心均由东向西转移,在大后方形成了陪都重庆这一文学中心。在重庆,文学期刊如百花绽放,不仅数量在50种以上,而且涌现了一批包括《抗战文艺》在内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期刊,为抗战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它们的出现,标示着陪都重庆大后方文学中心地位的最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都重庆 文学期刊 抗战文艺 烽火 中国抗日战争 1937年 大后方文学 文化中心
下载PDF
清末民初社会文化转型与20世纪初期重庆文学
15
作者 李文平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40-43,共4页
清末民初重庆社会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了作者、读者、载体、传媒等方面的必要条件,促进和制约着20世纪初期的重庆文学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儿童文学、文学理论批评方面的发生与发展,并为抗战时期重庆文学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清末民初 社会文化转型 20世纪初期 重庆文学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新闻事业发展综论
16
作者 郝明工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20-25,共6页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新闻事业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向大众传播的现代形态发展。重庆新闻事业从服务于抗战出发,逐步由适应全民抗战的需要为主转向满足民主建国的要求为主,在不断发展中显示出从爱国主义到民主主义的时代大趋势,从而面向全国...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新闻事业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向大众传播的现代形态发展。重庆新闻事业从服务于抗战出发,逐步由适应全民抗战的需要为主转向满足民主建国的要求为主,在不断发展中显示出从爱国主义到民主主义的时代大趋势,从而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使重庆成为抗战时期中国的新闻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重庆 新闻事业
下载PDF
重庆抗战文学的通俗化和大众化——兼论中共南方局的文艺策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明平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1期113-116,共4页
为民族救亡服务的目的使重庆抗战文学具有通俗化、大众化的特点。通俗化、大众化有其同构处,也有其异质处。抗战初期,民族意识高涨,通俗化与大众化合流;进入相持阶段后,政党意识抬头,国民党当局支持通俗文学以实行文化专制,中共南方局... 为民族救亡服务的目的使重庆抗战文学具有通俗化、大众化的特点。通俗化、大众化有其同构处,也有其异质处。抗战初期,民族意识高涨,通俗化与大众化合流;进入相持阶段后,政党意识抬头,国民党当局支持通俗文学以实行文化专制,中共南方局则推进大众文学以反帝反专制。重庆抗战文学的通俗化、大众化体现了中共南方局与时俱进的文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化 通俗化 学具 策略 支持 体现 行文 抗战文学 文艺 大众文学
下载PDF
同根而生的两支奇葩——浅谈南方局领导下的重庆抗战文学与圣地延安的关系
18
作者 刘莺 《重庆社会科学》 2006年第2期76-81,共6页
抗日战争时期,抗战区文学出现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抗战文学和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学,两者在同一时期的不同的特殊空间里各自发生、发展,但两者以中共南方局为纽带,采用不同的方式互动、交流,使重庆抗战文学的主流和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抗战区文学出现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抗战文学和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学,两者在同一时期的不同的特殊空间里各自发生、发展,但两者以中共南方局为纽带,采用不同的方式互动、交流,使重庆抗战文学的主流和延安文学一样都同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前进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抗战文学 延安抗战文学 南方局 共产党
下载PDF
20世纪重庆文学研究的拓荒之作——评周晓风著作《20世纪重庆文学史》
19
作者 李庆华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72-176,共5页
重庆是一座自然环境雄奇俊美,而且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的国际大都会。她坐拥两江,傲视群峰,山川锦绣,物阜民丰。历来都是西南各省汇通天下的枢纽,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勤劳质朴的重庆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魅力独特的巴渝文化,重庆文学... 重庆是一座自然环境雄奇俊美,而且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的国际大都会。她坐拥两江,傲视群峰,山川锦绣,物阜民丰。历来都是西南各省汇通天下的枢纽,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勤劳质朴的重庆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魅力独特的巴渝文化,重庆文学就是其中最耀眼的奇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文学史 20世纪 文学研究 著作 拓荒 巴渝文化 自然环境 大都会
下载PDF
论战时重庆文学中的经济世界特点
20
作者 喻冰清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38-41,共4页
重庆是川地的交通咽喉、逐渐成长的商业都市。因国民政府的迁都,重庆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成为大后方的经济中心。战时与重庆有关的文艺作品中重庆以经济条件为标准可以划分为三个世界,其成员流动具有战时特殊性,即成员构成越向上阶越简... 重庆是川地的交通咽喉、逐渐成长的商业都市。因国民政府的迁都,重庆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成为大后方的经济中心。战时与重庆有关的文艺作品中重庆以经济条件为标准可以划分为三个世界,其成员流动具有战时特殊性,即成员构成越向上阶越简单,越向底阶越复杂,此外,该时期的文学作品中还反映了文明倒逆,知识分子经济地位反转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战时文学 重商轻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