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林氏按蚊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及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按蚊属系统发育分析(英文)
被引量:
2
1
作者
毛启萌
李廷景
+2 位作者
付文博
闫振天
陈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16,共16页
【目的】对林氏按蚊Anopheles lindesayi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及分析,依据已知的线粒体基因组构建并讨论按蚊属蚊虫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方法】对林氏按蚊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注释,并对其基本特征和基本组成进行分析。基于...
【目的】对林氏按蚊Anopheles lindesayi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及分析,依据已知的线粒体基因组构建并讨论按蚊属蚊虫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方法】对林氏按蚊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注释,并对其基本特征和基本组成进行分析。基于串联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用ML法和贝叶斯法构建林氏按蚊和按蚊属其他32种蚊虫的系统发育树,据此探讨按蚊属蚊虫的系统发育关系和系统分类。【结果】林氏按蚊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5 366 bp,包含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 NA基因,2个rR NA基因和一段控制区。林氏按蚊线粒体基因组呈现明显的AT偏斜和GC偏斜,AT偏斜为正,GC偏斜为负。除了COX1使用TCG和ND5使用GTG作为起始密码子以外,其他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均遵循ATN原则;终止密码子为TAA或者T。除了tR NASer(AGN)以外,其他的tR NA基因均呈现典型的三叶草二级结构。控制区AT含量最高,为94. 54%。滑窗分析显示蛋白质编码基因是用于构建亚属或属水平系统发育关系的最佳分子标记。系统发育树强烈支持塞蚊亚属Cellia、按蚊亚属Anopheles、徕蚊亚属Nyssorhynchus和柯特蚊亚属Kerteszia均为单系群。小五斑按蚊An. atroparvus和四斑按蚊An. quadrimaculatus A这两个种聚到一起,从传统的形态分类上讲,它们和林氏按蚊均属于按蚊亚属按蚊系蚊虫。但本研究构建的4个系统发育树均显示,(小五斑按蚊An. atroparvus+四斑按蚊An. quadrimaculatus A)和林氏按蚊被属于迈蚊系的中华按蚊分开,这为两个系的分类提供了新的论点。【结论】本研究获得了林氏按蚊的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探析了按蚊属的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和系统发育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蚊科线粒体基因组和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科
按蚊属
林氏按蚊
线粒体基因组
核苷酸组成
系统发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华按蚊八个羧肽酶基因的鉴定及其与吸血餐相关的表达分析(英文)
被引量:
4
2
作者
史宗畔
支中婧
+2 位作者
罗世惠
陈斌
何正波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1-631,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鉴定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8个消化型羧肽酶基因,并分析这些羧肽酶基因在血餐前后的表达模式。【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中华按蚊8个羧肽酶基因的特征,采用半定量PCR或定量PCR(qRT-PCR)方法分别分析这些...
【目的】本研究旨在鉴定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8个消化型羧肽酶基因,并分析这些羧肽酶基因在血餐前后的表达模式。【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中华按蚊8个羧肽酶基因的特征,采用半定量PCR或定量PCR(qRT-PCR)方法分别分析这些基因在中华按蚊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和在取食血液前后中华按蚊雌成虫中肠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8个羧肽酶基因中,6个编码羧肽酶A(AsCPA-I^AsCPA-VI),2个编码羧肽酶B(AsCPB-I和AsCPB-II)。表达分析发现,只有AsCPA-V在中华按蚊4龄幼虫中肠和中肠外组织(仅去掉中肠的虫体)中表达,可能为幼虫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其余7个羧肽酶基因既在幼虫期表达又在成虫期表达。取食血液后,AsCPA-I,AsCPA-II,AsCPA-III,AsCPA-IV,AsCPA-VI,AsCPB-I和AsCPB-II在中华按蚊雌成虫中肠中的表达明显受到血液的影响,但表达模式不一样,说明血液蛋白的消化是由多个基因协同作用的复杂生理过程。其中,AsCPA-I,AsCPA-III,AsCPA-IV,AsCPA-VI和AsCPB-II在取食血液后表达上调,且都在吸血后的24 h达到表达高峰。尤其是AsCPA-VI在吸血后24 h表达上调了约418倍,AsCPB-II上调了40倍,可能与血液蛋白的消化有关。而AsCPA-II和AsCPB-I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中华按蚊取食血液后显著下调。【结论】本研究对中华按蚊8个消化型羧肽酶基因进行了鉴定和表达分析。AsCPA-I,AsCPA-III,AsCPA-IV,AsCPA-VI和AsCPB-II可能参与血液蛋白的消化,尤其是AsCPA-VI和AsCPB-II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为深入剖析中华按蚊血液蛋白消化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羧肽酶
基因鉴定
表达模式
血餐
血液蛋白消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沟伪叶甲属及其两个中国两新纪录种记述
3
作者
吴涛
陈斌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35,F0003,F0002,共7页
【目的】记述沟伪叶甲属(Bothynogria Borchmann,1915),补充该属中国种类及分布情况。【方法】运用形态分类鉴定法,查阅相关文献,在体式解剖镜下进行标本鉴定与雄性外生殖器解剖。采用基恩士超景深三维显微摄像系统(Keynece VHX-5000)...
【目的】记述沟伪叶甲属(Bothynogria Borchmann,1915),补充该属中国种类及分布情况。【方法】运用形态分类鉴定法,查阅相关文献,在体式解剖镜下进行标本鉴定与雄性外生殖器解剖。采用基恩士超景深三维显微摄像系统(Keynece VHX-5000)拍摄照片。【结果】鉴定出异色沟伪叶甲(Bothynogria bicolor (Kollar et Redtenbacher,1848))和印度沟伪叶甲(Bothynogria meghalayana Merkl,1990)为中国新纪录种。沟伪叶甲属已知5种分布于中国,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提供了整体图、局部特征图及雄性外生殖器图。编制了世界沟伪叶甲属已知6种的分种检索表。【结论】沟伪叶甲属世界已知6种,在中国分布已知5种,分别为异色沟伪叶甲、齿沟伪叶甲(Bothynogria calcarata Borchmann,1915)、喜马沟伪叶甲(Bothynogria himalayana Borchmann,1936)、印度沟伪叶甲和红胸沟伪叶甲(Bothynogria ruficollis (Hope,18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步甲科
伪叶甲亚科
沟伪叶甲属
新纪录种
分类
检索表
原文传递
题名
林氏按蚊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及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按蚊属系统发育分析(英文)
被引量:
2
1
作者
毛启萌
李廷景
付文博
闫振天
陈斌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昆虫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重庆市媒介昆虫重点实验室
出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16,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72262,31672363)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2015FY210300)
广西科技重大专项(桂科AA17129002)
文摘
【目的】对林氏按蚊Anopheles lindesayi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及分析,依据已知的线粒体基因组构建并讨论按蚊属蚊虫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方法】对林氏按蚊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注释,并对其基本特征和基本组成进行分析。基于串联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用ML法和贝叶斯法构建林氏按蚊和按蚊属其他32种蚊虫的系统发育树,据此探讨按蚊属蚊虫的系统发育关系和系统分类。【结果】林氏按蚊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5 366 bp,包含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 NA基因,2个rR NA基因和一段控制区。林氏按蚊线粒体基因组呈现明显的AT偏斜和GC偏斜,AT偏斜为正,GC偏斜为负。除了COX1使用TCG和ND5使用GTG作为起始密码子以外,其他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均遵循ATN原则;终止密码子为TAA或者T。除了tR NASer(AGN)以外,其他的tR NA基因均呈现典型的三叶草二级结构。控制区AT含量最高,为94. 54%。滑窗分析显示蛋白质编码基因是用于构建亚属或属水平系统发育关系的最佳分子标记。系统发育树强烈支持塞蚊亚属Cellia、按蚊亚属Anopheles、徕蚊亚属Nyssorhynchus和柯特蚊亚属Kerteszia均为单系群。小五斑按蚊An. atroparvus和四斑按蚊An. quadrimaculatus A这两个种聚到一起,从传统的形态分类上讲,它们和林氏按蚊均属于按蚊亚属按蚊系蚊虫。但本研究构建的4个系统发育树均显示,(小五斑按蚊An. atroparvus+四斑按蚊An. quadrimaculatus A)和林氏按蚊被属于迈蚊系的中华按蚊分开,这为两个系的分类提供了新的论点。【结论】本研究获得了林氏按蚊的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探析了按蚊属的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和系统发育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蚊科线粒体基因组和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蚊科
按蚊属
林氏按蚊
线粒体基因组
核苷酸组成
系统发育
Keywords
Culicidae
Anopheles
Anopheles lindesayi
mitochondrial genome
nucleotide composition
phylogeny
分类号
Q969 [生物学—昆虫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华按蚊八个羧肽酶基因的鉴定及其与吸血餐相关的表达分析(英文)
被引量:
4
2
作者
史宗畔
支中婧
罗世惠
陈斌
何正波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
昆虫
与分子生物学
研究所
出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1-631,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2332,31672363)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400507)
+1 种基金
重庆市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两江学者”计划专项经费资助项目
文摘
【目的】本研究旨在鉴定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8个消化型羧肽酶基因,并分析这些羧肽酶基因在血餐前后的表达模式。【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中华按蚊8个羧肽酶基因的特征,采用半定量PCR或定量PCR(qRT-PCR)方法分别分析这些基因在中华按蚊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和在取食血液前后中华按蚊雌成虫中肠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8个羧肽酶基因中,6个编码羧肽酶A(AsCPA-I^AsCPA-VI),2个编码羧肽酶B(AsCPB-I和AsCPB-II)。表达分析发现,只有AsCPA-V在中华按蚊4龄幼虫中肠和中肠外组织(仅去掉中肠的虫体)中表达,可能为幼虫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其余7个羧肽酶基因既在幼虫期表达又在成虫期表达。取食血液后,AsCPA-I,AsCPA-II,AsCPA-III,AsCPA-IV,AsCPA-VI,AsCPB-I和AsCPB-II在中华按蚊雌成虫中肠中的表达明显受到血液的影响,但表达模式不一样,说明血液蛋白的消化是由多个基因协同作用的复杂生理过程。其中,AsCPA-I,AsCPA-III,AsCPA-IV,AsCPA-VI和AsCPB-II在取食血液后表达上调,且都在吸血后的24 h达到表达高峰。尤其是AsCPA-VI在吸血后24 h表达上调了约418倍,AsCPB-II上调了40倍,可能与血液蛋白的消化有关。而AsCPA-II和AsCPB-I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中华按蚊取食血液后显著下调。【结论】本研究对中华按蚊8个消化型羧肽酶基因进行了鉴定和表达分析。AsCPA-I,AsCPA-III,AsCPA-IV,AsCPA-VI和AsCPB-II可能参与血液蛋白的消化,尤其是AsCPA-VI和AsCPB-II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为深入剖析中华按蚊血液蛋白消化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中华按蚊
羧肽酶
基因鉴定
表达模式
血餐
血液蛋白消化
Keywords
Anopheles sinensis
carboxypeptidase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expression pattern
blood meal
blood protein digestion
分类号
Q966 [生物学—昆虫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沟伪叶甲属及其两个中国两新纪录种记述
3
作者
吴涛
陈斌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昆虫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重庆市媒介昆虫重点实验室
出处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35,F0003,F0002,共7页
基金
科学技术部基础性工作专项(No.2015FY2103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1672363
+1 种基金
No.31872262)
广西科技重大项目(No.GKAA17129002)
文摘
【目的】记述沟伪叶甲属(Bothynogria Borchmann,1915),补充该属中国种类及分布情况。【方法】运用形态分类鉴定法,查阅相关文献,在体式解剖镜下进行标本鉴定与雄性外生殖器解剖。采用基恩士超景深三维显微摄像系统(Keynece VHX-5000)拍摄照片。【结果】鉴定出异色沟伪叶甲(Bothynogria bicolor (Kollar et Redtenbacher,1848))和印度沟伪叶甲(Bothynogria meghalayana Merkl,1990)为中国新纪录种。沟伪叶甲属已知5种分布于中国,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提供了整体图、局部特征图及雄性外生殖器图。编制了世界沟伪叶甲属已知6种的分种检索表。【结论】沟伪叶甲属世界已知6种,在中国分布已知5种,分别为异色沟伪叶甲、齿沟伪叶甲(Bothynogria calcarata Borchmann,1915)、喜马沟伪叶甲(Bothynogria himalayana Borchmann,1936)、印度沟伪叶甲和红胸沟伪叶甲(Bothynogria ruficollis (Hope,1831))。
关键词
拟步甲科
伪叶甲亚科
沟伪叶甲属
新纪录种
分类
检索表
Keywords
Tenebrionidae
Lagriinae
Bothynogria
new record
taxonomy
identification key
分类号
Q969.498.6 [生物学—昆虫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林氏按蚊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及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按蚊属系统发育分析(英文)
毛启萌
李廷景
付文博
闫振天
陈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华按蚊八个羧肽酶基因的鉴定及其与吸血餐相关的表达分析(英文)
史宗畔
支中婧
罗世惠
陈斌
何正波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沟伪叶甲属及其两个中国两新纪录种记述
吴涛
陈斌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