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葱蝇的实验室饲养、生物学特性及滞育诱导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斌 黎万顺 +2 位作者 冯国忠 何正波 李廷景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9-13,共5页
葱蝇是昆虫滞育分子机理、滞育期抗逆基因、冬滞育和夏滞育专化基因比较等研究的理想模式种,为开展昆虫滞育分子机理及抗逆基因研究,从日本引进葱蝇并设计了葱蝇的培养笼,首次在国内建立了稳定的实验室种群。基于早前的研究工作基础,对... 葱蝇是昆虫滞育分子机理、滞育期抗逆基因、冬滞育和夏滞育专化基因比较等研究的理想模式种,为开展昆虫滞育分子机理及抗逆基因研究,从日本引进葱蝇并设计了葱蝇的培养笼,首次在国内建立了稳定的实验室种群。基于早前的研究工作基础,对葱蝇最佳食物、人工饲养技术和条件、冬滞育和夏滞育诱导和终止条件作了进一步研究;并对各虫期、冬滞育和夏滞育期的生理和生物学特性作了进一步观察;成功地获得了供分子生物学研究需要的非滞育、冬滞育和夏滞育葱蝇各发育阶段的样品。特别重要的是,在本研究通过适度提高光照强度可以使所有实验蛹进入夏滞育。因此,本实验室能够获得100%的冬滞育和夏滞育蛹。本文报道和总结葱蝇的实验室饲养技术、各虫态主要生物学习性,以及冬滞育和夏滞育的诱导和终止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葱蝇 实验室饲养 人工饲料 生物学特性 滞育诱导
下载PDF
重庆昆虫种类调查及区系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廷景 陈斌 何正波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6期12-19,共8页
种类调查和区系分析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利用的前提,但重庆昆虫过去只有零星的记载和分析。近年来,在重庆典型的生态区开展了系统的昆虫采集、野外拍照和分类鉴定,同时,以1864年—2009年的《动物学记录》为主,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系统地整... 种类调查和区系分析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利用的前提,但重庆昆虫过去只有零星的记载和分析。近年来,在重庆典型的生态区开展了系统的昆虫采集、野外拍照和分类鉴定,同时,以1864年—2009年的《动物学记录》为主,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系统地整理和分析了分布于重庆的昆虫种类情况及区系分布。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已记述昆虫26目(23亚目)319科2 566属4 715种。通过系统的区系分析,重庆市已知昆虫种类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中属于东洋区,其中与古北区共同分布种占63.49%,与其他区系共同分布种相对较少,1.59%的种为世界性分布;在我国动物区系中,重庆市昆虫种类属于西南区,其中与华中区的共同分布种最多、占77.49%,其次是与华南区共同分布种占59.21%,与青藏区的共同分布种最少,占16.31%;重庆特有分布种有234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区系 分布 重庆市
下载PDF
板栗园节肢动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任爽 陈斌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0-25,共6页
2001—2004年采用系统调查与随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重庆合川对板栗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中共记录节肢动物12目63科136种,其中鉴定到种的有120种,占88%;制作了136个种的名录;分析了节肢动物群落的构成,讨论了主... 2001—2004年采用系统调查与随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重庆合川对板栗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中共记录节肢动物12目63科136种,其中鉴定到种的有120种,占88%;制作了136个种的名录;分析了节肢动物群落的构成,讨论了主要种的生态和经济意义;此外,分析了板栗园树冠主要类群的季节数量消长动态,整个群落和害虫及天敌亚群落个体数量和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动态。本研究建立了板栗园节肢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信息框架,对了解板栗园生态系统和板栗园害虫的综合治理具有一定科学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板栗园 节肢动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piggyBac转座子及其转基因昆虫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唐丽莉 陈斌 +1 位作者 何正波 李廷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809-2811,2814,共4页
综述了piggyBac转座子的结构、转座机制及其在获得转基因动物方面的应用成果,介绍了利用该转座子获得的转基因昆虫在功能基因研究、生物反应器、昆虫改良和害虫防治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PIGGYBAC 转座子 转基因昆虫
下载PDF
溶栓剂的研发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8
5
作者 李莹 陈斌 何正波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69-73,98,共6页
由血栓引起的血栓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溶栓剂是预防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抗血栓药物。本文总结性地概述了目前国内外各种新型溶栓剂的溶栓机理、临床应用效果及其副作用等。其中,第三代溶栓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变... 由血栓引起的血栓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溶栓剂是预防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抗血栓药物。本文总结性地概述了目前国内外各种新型溶栓剂的溶栓机理、临床应用效果及其副作用等。其中,第三代溶栓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变异体、导向溶栓剂、嵌合体溶栓剂,以及部分天然溶栓剂包括蝙蝠唾液纤溶酶原激活剂、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水蛭素及其变异体等均通过将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溶解血栓。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它们在延长体内半寿期、增强对血纤维蛋白选择性和溶栓效率等方面有较大的改进,但溶栓治疗后的冠状动脉再栓塞,颅内出血等问题仍是目前未解决的难题;而纳豆激酶及豆豉纤溶酶由于溶栓原理的不同,引起内出血的几率较低。溶栓剂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如何综合不同药物的优点,使其更加安全与廉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栓剂 现状 展望 血栓 纳豆激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