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猕猴桃果实发育期酚类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霞 谭前龙 +3 位作者 邓英能 陈思颖 黄钰涵 刘奕清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66,共6页
为给猕猴桃果实的适时采摘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以重庆市主栽的中华猕猴桃‘皖金’和‘红阳’2个品种为试材,测定并比较分析了不同发育时期猕猴桃果实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 为给猕猴桃果实的适时采摘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以重庆市主栽的中华猕猴桃‘皖金’和‘红阳’2个品种为试材,测定并比较分析了不同发育时期猕猴桃果实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保护酶活性。结果表明,在2个猕猴桃品种果实的不同发育期,‘红阳’果实中总酚含量均高于‘皖金’,其中盛花后60 d时差异显著(P<0.05)。在果实发育前期(盛花后15~45 d),‘红阳’果实中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皖金’(P<0.05),发育中后期,2个品种果实总黄酮含量呈相反的波动变化趋势。‘红阳’品种果实生长过程中SOD、CAT及POD等保护酶活性整体上高于‘皖金’品种,2个品种果实的保护酶活性在发育前期均表现出升高趋势,在发育中后期呈先升高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即在盛花后45~60 d和90~120 d,2个猕猴桃品种果实中保护酶呈较高的活性,说明这2个时期可能是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在生产实践中需加强栽培管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果实 发育 总酚 总黄酮 保护酶
下载PDF
灰葡萄孢菌侵染对采后猕猴桃果实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刘霞 袁海英 +3 位作者 任云 孙志强 刘燃 刘奕清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48,共8页
为给采后猕猴桃果实的保鲜、病害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以红肉系列的当家品种‘红阳’猕猴桃为试材,以浓度为104个/mL的灰葡萄孢菌悬浮液对其果实分别进行了0、24、48、72、96、120h的侵染处理,就不同处理对诱发猕猴桃果实采后病... 为给采后猕猴桃果实的保鲜、病害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以红肉系列的当家品种‘红阳’猕猴桃为试材,以浓度为104个/mL的灰葡萄孢菌悬浮液对其果实分别进行了0、24、48、72、96、120h的侵染处理,就不同处理对诱发猕猴桃果实采后病变腐烂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的猕猴桃果实内4种防御酶(POD、SOD、CAT和PAL)活性、总酚和木质素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内源激素IAA和GA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SA含量则呈逐渐增长趋势,ABA含量呈先上升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猕猴桃果实在受到灰葡萄孢菌侵染胁迫下能有效激活其与抗病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通过形成较强的防御酶活性或提高其木质素、多酚及内源激素的含量来缓解病菌逆境对其造成的伤害;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在猕猴桃果实与灰葡萄孢菌的互作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某一项生理生化指标(防御酶或激素)单独起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灰葡萄孢菌 生理生化 抗性应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