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纳米杂化材料对环氧富锌涂层的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经纬 石超 +2 位作者 田生慧 杜冰 张天永 《冶金与材料》 2023年第9期19-21,共3页
文章采用物理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材料(RGO/MWNTs),并将其填充到环氧富锌涂料中,探究杂化材料对环氧富锌涂层性能的影响。首先使用Hummers法、物理超声与水热还原的方法制得RGO/MWNTs杂化碳纳米材料。然后将杂化材料添加... 文章采用物理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材料(RGO/MWNTs),并将其填充到环氧富锌涂料中,探究杂化材料对环氧富锌涂层性能的影响。首先使用Hummers法、物理超声与水热还原的方法制得RGO/MWNTs杂化碳纳米材料。然后将杂化材料添加至锌粉含量为30 wt%的环氧富锌涂料中,研究杂化材料对富锌涂料防腐效果、吸水率以及附着力的影响。当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填料添加量在1 wt%时,涂层的耐盐雾性能、附着力、吸水率均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富锌涂料 还原氧化石墨烯 碳纳米管 防腐性能
下载PDF
热塑性复合材料夹芯结构熔融连接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杜冰 刘后常 +2 位作者 潘鑫 秦唯铭 陈立明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044-3058,共15页
面芯界面性能是复合材料夹芯结构发挥其力学/多功能优势的关键,热塑性树脂具有可熔融再造的特点,使热塑性复合材料夹芯结构(TPCSS)可在不引入新材料的前提下,形成连续可靠的面芯界面。对近年来热塑性复合材料夹芯结构熔融连接研究进展... 面芯界面性能是复合材料夹芯结构发挥其力学/多功能优势的关键,热塑性树脂具有可熔融再造的特点,使热塑性复合材料夹芯结构(TPCSS)可在不引入新材料的前提下,形成连续可靠的面芯界面。对近年来热塑性复合材料夹芯结构熔融连接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常见构型与所用材料,重点归纳了主要的熔融连接方法,包括热板焊接、模压成型、连续热压、面芯共编和增材制造等。基于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展望了熔融连接热塑性复合材料夹芯结构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复合材料 夹芯结构 熔融连接 面芯界面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钢铁表面锆基复合转化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曹献龙 邓洪达 +4 位作者 余大亮 侯香龙 严永博 周文 兰伟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697-703,共7页
总结了适用于钢铁表面的锆.无机物复合技术、锆.有机物杂化技术和锆基多重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这些技术中所用化合物的作用。
关键词 钢铁 化学转化 锆盐 复合转化膜 表面处理 腐蚀
下载PDF
有机极性小分子/ACM复合体系氢键结构和阻尼性能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小雨 王振慧 +4 位作者 刘海波 赵星 邢安 范保艳 刘晓燕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93-3198,共6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受阻酚AO-70/丙烯酸酯橡胶(ACM)和受阻胺GW-622/ACM体系的氢键结构和阻尼性能进行研究。AO-70与ACM的溶解度参数更接近,AO-70/ACM体系更稳定,其相容性优于GW-622/ACM体系。径向分布函数和氢键分析表明有机极性小分...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受阻酚AO-70/丙烯酸酯橡胶(ACM)和受阻胺GW-622/ACM体系的氢键结构和阻尼性能进行研究。AO-70与ACM的溶解度参数更接近,AO-70/ACM体系更稳定,其相容性优于GW-622/ACM体系。径向分布函数和氢键分析表明有机极性小分子/ACM复合体系中均存在分子间和分子内氢键,随AO-70和GW-622含量增多,产生的氢键数目增加,成键概率增大。AO-70和GW-622含量相同时,分子间氢键数量相同,但AO-70与ACM的相容性更佳,AO-70/ACM体系阻尼性能更优。有机极性小分子/ACM复合体系中分子间氢键数量增多,自由体积分数降低,内聚能密度增加,链段更密集,断、成键过程能耗增加,阻尼性能提升。模拟结果可为高阻尼复合材料氢键结构与阻尼性能关系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丙烯酸酯橡胶 阻尼性能 有机极性小分子 氢键
下载PDF
钯基催化剂电催化氢解处理氯代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均 汤木娥 +6 位作者 周易 石雪林 吕晓书 龚海峰 熊昆 张贤明 蒋光明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9-130,共12页
氯代有机物(COPs)是一类重要的化工生产原料和中间体,但其高持久性、高生物累积性、致癌性及遗传毒性将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开发消除COPs毒性的新型技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电... 氯代有机物(COPs)是一类重要的化工生产原料和中间体,但其高持久性、高生物累积性、致癌性及遗传毒性将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开发消除COPs毒性的新型技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电催化氢解技术(ECH)因具有高反应活性、结构简单、二次污染风险小等优势而备受青睐.本文系统综述了钯(Pd)基催化剂上的ECH反应机制,探究强还原性氢自由基(H^(*))的定量分析方法,揭示脱氯反应与析氢副反应间的竞争关系.通过分析H^(*)产量、污染物脱附、电场等因素对脱氯速率的影响规律,建立晶面与效能间构效关系,识别不同反应条件下制约ECH速率的因素.聚焦阴极催化活性低、易受脱氯产物毒化的关键问题,通过暴露Pd活性中心位点、强化水裂解、调控电子效应和配体效应及几何效应等策略增强催化剂产H^(*)量和抗毒化性能.开展ECH脱氯反应路径识别、脱氯性能影响因素探讨以及生物安全性评价,并基于当前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展望ECH技术的发展趋势,为设计和发展实用型环境催化新技术和新型催化材料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有机物(COPs) 电催化氢解技术(ECH) 氢自由基 决速步骤 催化性能 脱氯路径
下载PDF
无铅透明铁电陶瓷储能特性研究进展
6
作者 范保艳 陈小雨 +3 位作者 张德洲 刘海波 蒲永庆 望军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3-880,共8页
透明铁电陶瓷锆钛酸铅镧(PLZT)、铌镁酸铅-钛酸铅(PMN-PT)等因其优异的电光性能在光纤通信、激光技术、特种仪器制造及介电储能等领域应用广泛,然而铅基陶瓷对人类和环境不友好,开发具有高储能密度的环保型无铅透明铁电陶瓷迫在眉睫。... 透明铁电陶瓷锆钛酸铅镧(PLZT)、铌镁酸铅-钛酸铅(PMN-PT)等因其优异的电光性能在光纤通信、激光技术、特种仪器制造及介电储能等领域应用广泛,然而铅基陶瓷对人类和环境不友好,开发具有高储能密度的环保型无铅透明铁电陶瓷迫在眉睫。目前无铅透明铁电陶瓷的透明性和储能密度相对较低,无法满足透明电子器件、透明脉冲电容器的实际需求,但基于其在军事应用的巨大潜力,同时提高无铅透明铁电陶瓷的透明性和储能密度成为近年来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介绍了铁电陶瓷透明与储能的机制,对铁电陶瓷透明性与储能密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概述,总结了铌酸钾钠(KNN)基、钛酸铋钠(BNT)基、钛酸锶(ST)基无铅透明铁电陶瓷透明性和储能的研究现状,提出研发无铅透明铁电陶瓷面临的难题及相应策略,为开发高透明性、高储能密度、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的无铅透明铁电储能陶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电陶瓷 晶粒尺寸 透明性 储能密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