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区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姗 廖超英 +1 位作者 刘瑞顺 边丹丹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40,99,共6页
试验选取偏关境内有代表性且立地条件相似的3个林龄组油松林,在林内采集不同厚度生物土壤结皮黏连的土壤,以及其下覆盖的不同层次土壤,通过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测定,探究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物土... 试验选取偏关境内有代表性且立地条件相似的3个林龄组油松林,在林内采集不同厚度生物土壤结皮黏连的土壤,以及其下覆盖的不同层次土壤,通过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测定,探究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物土壤结皮覆盖下土壤的生物学性质明显优于无结皮覆盖的土壤,中结皮改良土壤生物学性质效果最佳;2)0~5cm土壤层(含结皮层)中微生物数量约占20cm以上土层的50%;3)结皮层土壤的土壤生物学性质明显优于结皮下层土壤,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结皮层及其下0~10cm土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土壤微生物数量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中部半湿润丘陵区不同树种林地土壤团聚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段而军 于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1355-11358,11383,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树种森林植被对土壤团聚特征的影响。[方法]以地处黄土高原中部半湿润丘陵区的黄陵县双龙林场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树种针阔叶纯林和混交林土壤的团聚体数量特征、团聚体的水稳性特征及团聚体水稳性与腐殖质组成的关系。[结... [目的]研究不同树种森林植被对土壤团聚特征的影响。[方法]以地处黄土高原中部半湿润丘陵区的黄陵县双龙林场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树种针阔叶纯林和混交林土壤的团聚体数量特征、团聚体的水稳性特征及团聚体水稳性与腐殖质组成的关系。[结果]不同林地土壤团聚体的分形维数为2.21~2.54,重量平均直径为2.07~4.86mm,几何平均直径为1.04~1.69mm,粒径均匀度指数为0.76~0.97,分形维数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华山松×辽东栎>华北落叶松>侧柏×辽东栎>华山松>白桦和油松>侧柏>刺槐×油松>油松×辽东栎>刺槐。土壤团聚体的水稳性指数为14.28~24.77,针阔混交林地土壤团聚体水稳性在0.01水平显著大于相应树种纯林土壤团聚体水稳性(侧柏除外),纯林林地土壤团聚体水稳性指数的大小顺序为侧柏>华山松>油松>华北落叶松>白桦>刺槐。土壤团聚体水稳性与有机碳质量分数相关性在0.05水平显著。通径分析表明,腐殖质中的富啡酸对土壤团聚体的水稳性贡献最大,胡敏酸对土壤团聚体的水稳性起了较大的制约作用。[结论]该地区营造侧柏和华山松林有利于提高土壤团聚体的水稳性,二者可以作为防护林和用材林的首选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壤团聚体 分形维数 团聚体稳性指数 腐殖质
下载PDF
缙云山次生演替植物群落土壤抗蚀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文卓立 于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13786-13789,共4页
在重庆缙云山选择典型、有代表性的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进行植被调查和土壤抗蚀性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提出了可反映特征根大部分信息(89.2%)的3类公因子,并以3类公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计算出10个植物群落土壤抗蚀性的综合得... 在重庆缙云山选择典型、有代表性的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进行植被调查和土壤抗蚀性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提出了可反映特征根大部分信息(89.2%)的3类公因子,并以3类公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计算出10个植物群落土壤抗蚀性的综合得分。其中先锋群落的土壤抗蚀性最好,顶级群落和过渡类型后期植物群落的土壤抗蚀性次之,先锋森林的土壤抗蚀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抗蚀性 次生演替 因子分析 缙云山
下载PDF
分析产业结构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
4
作者 王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19年第4期83-84,共2页
在当前城市化发展中,对产业创新有严格的要求。市场化脚步加快,在城市规划和指导中,产业结构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污染严重的现象,影响了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施环境保护是关键,本次研... 在当前城市化发展中,对产业创新有严格的要求。市场化脚步加快,在城市规划和指导中,产业结构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污染严重的现象,影响了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施环境保护是关键,本次研究中以产业结构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作为基础,对具体的影响评价和改进措施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城市生态环境 影响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