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刺激治疗仪在女性尿道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军卫 靳凤烁 +2 位作者 江军 李黔生 方玉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5期108-109,共2页
目的 :探讨电刺激治疗仪在女性尿道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机理及疗效。方法 :应用置于阴道内的电极探头 ,在不同的电流状态下 ,间歇刺激阴部神经 ,达到抑制逼尿肌收缩、增加膀胱容量 ,从而改善尿频等症状 ,采用此法治疗 32例尿道综合征患... 目的 :探讨电刺激治疗仪在女性尿道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机理及疗效。方法 :应用置于阴道内的电极探头 ,在不同的电流状态下 ,间歇刺激阴部神经 ,达到抑制逼尿肌收缩、增加膀胱容量 ,从而改善尿频等症状 ,采用此法治疗 32例尿道综合征患者。结果 :治疗后患者排尿量增加 ,平均尿流率为 14~ 18ml/s,膀胱初感容量、膀胱最大容量均增加 ;患者的整体的主观改善率为 6 8% ,整体的客观改善率为 76 %。结论 :电刺激治疗仪在女性尿道综合征治疗中有明确的疗效 ,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最佳的刺激参数、治疗时间及疗程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尿道 治疗 尿动力学
下载PDF
肾移植应用输尿管支架管内引流与外引流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万江华 靳凤烁 +7 位作者 李黔生 江军 徐序广 朱方强 李彦锋 张勇 姜庆 聂志林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2年第11期581-582,共2页
目的:比较肾移植常规应用输尿管支架管内引流与外引流以降低尿路并发症的疗效。方法:肾移植506例,第一阶段共238例采用输尿管支架管外引流,第二阶段共112例随机分成两组,外引流组58例,内引流组54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第三阶段共156例均采... 目的:比较肾移植常规应用输尿管支架管内引流与外引流以降低尿路并发症的疗效。方法:肾移植506例,第一阶段共238例采用输尿管支架管外引流,第二阶段共112例随机分成两组,外引流组58例,内引流组54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第三阶段共156例均采用内引流。比较各阶段尿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三个阶段尿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10.10%(24/238)、7.14%(8/112)和0.64%(1/156),总体尿路并发症发生率在外引流和内引流患者分别是10.50%(31/296)和0.95%(2/210)。结论:常规应用双J管内引流优于外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 肾移植 输尿管支架管 引流 尿路并发症
下载PDF
螺旋CT对输尿管结石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3
作者 孙中义 江军 +3 位作者 王洛夫 姜庆 朱方强 张克勤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3年第12期764-764,共1页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输尿管结石
下载PDF
远端尿道缩窄症病因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军卫 金锡御 宋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67-68,共2页
目的 :远端尿道缩窄症是女性尿道综合征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本文从形态学及电生理学两方面探讨远端尿道缩窄症的病因。方法 :对 2 0例远端尿道缩窄症患者行尿道括约肌肌电图、骶潜反射及皮层诱发电位测定 ;对5 2例尿道松解术尿道阴道膈... 目的 :远端尿道缩窄症是女性尿道综合征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本文从形态学及电生理学两方面探讨远端尿道缩窄症的病因。方法 :对 2 0例远端尿道缩窄症患者行尿道括约肌肌电图、骶潜反射及皮层诱发电位测定 ;对5 2例尿道松解术尿道阴道膈组织学研究。结果 :2 0例DUS患者会阴部肌肉EMG示 18例异常 ,骶潜反射潜伏期为 4 3± 5 .11ms,皮层诱发电位潜伏期为 35 .7± 2 .17ms,与 10例正常人相比 ,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5 2例DUS患者尿道松解术尿道阴道膈组织光镜及电镜均证实平滑肌数目减少、细胞间有大量胶元纤维沉积 ,弹力纤维数量明显增多 ,VG染色切片彩色图象分析显示病程超过 5年的患者胶元组织增多明显。结论 :远端尿道缩窄症患者的病因与远端尿道纤维组织增生、外括约肌痉挛、骶潜反射潜伏期延长有关 ,但是否三者是同一发病机理的不同阶段或不同的发病机制有待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尿道缩窄症 发病机制 电生理学 形态学 女性尿道综合征
下载PDF
雄性生殖细胞体外分化研究现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彦锋 李小红 郭应禄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5-129,133,共6页
生殖细胞的体外研究已建立了多种组织和器官培养系统、精曲小管培养系统、Sertoli细胞和生殖细胞共同培养系统等。随着对血 睾屏障和睾丸细胞极性在体外培养中重要性的逐步重视 ,已初步建立了模拟睾丸分隔结构的双室培养系统和藻酸钙三... 生殖细胞的体外研究已建立了多种组织和器官培养系统、精曲小管培养系统、Sertoli细胞和生殖细胞共同培养系统等。随着对血 睾屏障和睾丸细胞极性在体外培养中重要性的逐步重视 ,已初步建立了模拟睾丸分隔结构的双室培养系统和藻酸钙三维培养系统。现有培养系统已经成为深入了解和认识精子发生过程的一种强有力工具。目前在体外已经获得某些动物精子发生的整个减数分裂过程 ,但对雄性生殖细胞体外减数分裂的详细调控机制还知之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细胞 分化 减数分裂 精子发生
下载PDF
卡介苗膀胱灌注维持与非维持疗法治疗浅表膀胱癌:关于预防复发和进展疗效比较Meta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尧 兰卫华 +1 位作者 王洛夫 靳风烁 《循证医学》 CSCD 2008年第5期284-288,共5页
目的比较卡介苗膀胱灌注维持与非维持疗法预防浅表膀胱癌复发和进展的疗效。方法获取已发表的关于卡介苗膀胱灌注的维持和非维持疗法治疗浅表膀胱癌的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采用优势比及其95%可信区间作为终末点测量指标。结果涉及42... 目的比较卡介苗膀胱灌注维持与非维持疗法预防浅表膀胱癌复发和进展的疗效。方法获取已发表的关于卡介苗膀胱灌注的维持和非维持疗法治疗浅表膀胱癌的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采用优势比及其95%可信区间作为终末点测量指标。结果涉及420例维持治疗患者和433例非维持治疗患者的共7个随机对照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所有研究均报道了复发情况的比较,Meta分析显示,两组预防肿瘤复发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持治疗组优于非维持治疗组(优势比0.61,95%可信区间0.46~0.82,P=0.0008)。4个研究报道了预防肿瘤进展情况比较,Meta分析显示,两种治疗方式对预防肿瘤进展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势比0.79,95%可信区间0.55~1.13,P=0.20)。结论卡介苗膀胱灌注维持治疗预防浅表膀胱癌复发的疗效优于非维持治疗,但两种治疗方式在预防肿瘤进展方面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卡介苗 灌注治疗 维持治疗 META分析
下载PDF
移植肾超急性排斥反应(附6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万江华 靳凤烁 +3 位作者 李黔生 江军 李彦锋 姜庆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8期50-51,共2页
目的 :提高肾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 1993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完成的 5 6 8例肾移植中发生的 6例超急性排斥反应 ,其中 5例发生于手术过程中 ,1例发生于术后 36h。结果 :6例均行移植肾切除 ,病理... 目的 :提高肾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 1993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完成的 5 6 8例肾移植中发生的 6例超急性排斥反应 ,其中 5例发生于手术过程中 ,1例发生于术后 36h。结果 :6例均行移植肾切除 ,病理证实为超急性排斥反应。其中 2例随即行再次移植 ,1例移植另一供者的肾脏获得成功 ,另 1例移植同一供者的另一肾脏失败。结论 :超急性排斥反应是肾移植的严重并发症 ,预防是最为重要的 ,良好的HLA配型可防止其发生 ,发生超急排斥反应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超急性排斥反应 再手术
下载PDF
膀胱肿瘤细胞产生的白介素-10对T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
8
作者 罗军 靳风烁 +2 位作者 李黔生 江军 高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07-609,共3页
目的 :了解膀胱肿瘤细胞产生的白介素 10对T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ELISA法检测膀胱肿瘤细胞株EJ、T2 4和正常移行上皮细胞培养上清中IL 10含量。用MTT法检测加与不加IL 10拮抗剂时膀胱肿瘤细胞株EJ、T2 4和正常移行上皮细胞对... 目的 :了解膀胱肿瘤细胞产生的白介素 10对T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ELISA法检测膀胱肿瘤细胞株EJ、T2 4和正常移行上皮细胞培养上清中IL 10含量。用MTT法检测加与不加IL 10拮抗剂时膀胱肿瘤细胞株EJ、T2 4和正常移行上皮细胞对共培养的T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结果 :EJ和T2 4细胞培养上清中IL 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移行上皮和T细胞 (P <0 0 1)。EJ组与IL 10阻断EJ组比较 ,T细胞的增殖反应降低 (P <0 0 5 ) ;IL 10阻断EJ组与IL 10阻断正常移行上皮组、正常移行上皮组、IL 10阻断T细胞组和T细胞组比较 ,T细胞的增殖反应降低 (P <0 0 5 ) ;T2 4组与IL 10阻断T2 4组比较 ,T细胞的增殖反应降低 (P <0 0 5 ) ,IL 10阻断T2 4组与IL 10阻断正常移行上皮组、正常移行上皮组、IL 10阻断T淋巴细胞组和T淋巴细胞组比较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降低 (P <0 0 5 )。结论 :膀胱肿瘤细胞株EJ、T2 4细胞可通过产生IL 10 ,抑制T细胞增殖能力 ,但可能还存在其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T淋巴细胞 白介素-10 免疫逃逸
下载PDF
阴茎、阴囊皮肤撕脱伤治疗与护理体会
9
作者 王晓芬 祝清清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9期707-708,共2页
回顾分析收治的6例阴囊、阴茎皮肤撕脱伤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护理措施。6例患者均给予系统化整体护理,尤其重视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及局部伤口护理。围手术期护理是阴囊、阴茎皮肤撕脱伤患者能够顺利恢复的重要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回顾分析收治的6例阴囊、阴茎皮肤撕脱伤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护理措施。6例患者均给予系统化整体护理,尤其重视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及局部伤口护理。围手术期护理是阴囊、阴茎皮肤撕脱伤患者能够顺利恢复的重要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术后病情观察、局部伤口护理等是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肢撕脱伤 阴茎 阴囊 治疗 护理
下载PDF
大鼠腹主动脉常位移植动物模型建立方法
10
作者 葛成国 李黔生 +1 位作者 葛成群 张集建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0年第2期123-124,共2页
目的 建立移植动脉硬化的动物模型。方法 108只Wistar大鼠显微镜下行腹主动脉吻合术。结果 该模型建立成功。结论 该方法为临床研究动脉移植提供了一种动物模型。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腹主动脉移植 大鼠
下载PDF
精原干细胞移植研究近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彦锋 郭应禄 李晓红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50-53,共4页
关键词 睾丸 精原干细胞 移植 精原细胞
原文传递
肾移植患者康复期的性健康教育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锦 叶锦 +3 位作者 李黔生 靳风烁 蒋小娟 祝清清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7-318,共2页
目的探讨性健康教育对提高肾移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意义。方法采用单病人教育形式对87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及配偶进行了性生活和生育知识的健康教育。结果肾移植患者均对康复期的性生活有了正确认识。第一次性生活平均在术后4个月,性生活... 目的探讨性健康教育对提高肾移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意义。方法采用单病人教育形式对87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及配偶进行了性生活和生育知识的健康教育。结果肾移植患者均对康复期的性生活有了正确认识。第一次性生活平均在术后4个月,性生活次数平均4次/月,性生活满意者为86.2%。3例患者于术后2~5年内生育健康婴儿。结论对肾移植患者康复期进行性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性交 健康教育
原文传递
汉防己甲素和维拉帕米对环孢素A肾毒性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万江华 莫华根 +1 位作者 方玉华 汪泽厚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17-220,共4页
了解中药汉防己甲素(Tet)和维拉帕米(Ver)对环孢素A肾毒性(CsA-NT)的防护作用。方法一组大鼠用CsA50mg·kg-1/d灌胃7天导致急性CsA中毒,另二组在给CsA前,分别给Ver及Tet。结果Cs... 了解中药汉防己甲素(Tet)和维拉帕米(Ver)对环孢素A肾毒性(CsA-NT)的防护作用。方法一组大鼠用CsA50mg·kg-1/d灌胃7天导致急性CsA中毒,另二组在给CsA前,分别给Ver及Tet。结果CsA中毒大鼠表现为血清肌酐升高34.8%,Ccr下降39.4%,并出现近曲小管大片空泡变性。同时,肾皮质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下降。给予Tet或Ver均能使上述肾功能和脂质过氧化指标明显改善,Tet还能减轻CsA所致的组织学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肾毒性 汉防己甲素 维拉帕米
原文传递
膀胱肿瘤的再次电切 被引量:3
14
作者 万江华 靳风烁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06年第6期756-759,共4页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存在低估临床分期和忽略残存肿瘤的缺点,再次电切可将其有效地修正。本文就再次电切在浅表性和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