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增生症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类型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杜伊林 李进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7年第11期658-66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乳腺增生症的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26例拟诊乳腺增生症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49例乳腺病超声声像图见条状强回声宽度明显大于弱回声,强弱回声比值为3.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乳腺增生症的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26例拟诊乳腺增生症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49例乳腺病超声声像图见条状强回声宽度明显大于弱回声,强弱回声比值为3.72±1.43;29例硬化性腺病强弱回声相当,二者比值等于0.96±0.06,约等于1;48例纤维硬化病强回声明显少于弱回声,二者比值0.12±0.03,约等于0.1。将上述三种病理类型的乳腺增生症强弱回声比值进行比较,P<0.01。结论各种病理组织学类型的乳腺增生症均具有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乳腺疾病 增生 病理
下载PDF
6例髓系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姜青明 卢萍 +2 位作者 周文文 叶学正 李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51-356,共6页
目的探讨髓系肉瘤(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6例MS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对标本采用常规石蜡切片行HE染色,En 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骨髓涂片检查,并对生存进行随访。结果6例MS中男女各3例,年龄范... 目的探讨髓系肉瘤(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6例MS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对标本采用常规石蜡切片行HE染色,En 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骨髓涂片检查,并对生存进行随访。结果6例MS中男女各3例,年龄范围23~66岁;发生部位为小肠1例、上腭1例、手掌1例、结肠1例、肺1例、宫颈1例。细胞形态学特点为肿瘤细胞弥漫浸润,散在分布,互不粘附;肿瘤细胞中等大小,形态较单一,细胞核大,呈圆形或卵圆形,胞浆少,染色质细腻而均匀分布,2例核仁清晰,大小不一,部分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化标记不同程度表达MPO、CD43、CD117、CD68-KP1、CD13、CD15、Lysozyme,结合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6例均符合粒细胞肉瘤。随访期内3例伴急性髓系白血病确诊后分别于5、6、11个月死亡,其余3例仍存活。结论 MS为一种罕见以髓系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的恶性肿瘤,需在形态学的基础上辅以免疫组织化学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肉瘤 临床病理 免疫表型 诊断 鉴别 预后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作用巨噬细胞后诱导的炎症反应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建军 王泽友 +2 位作者 姚永良 吴建红 李光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7-740,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作用巨噬细胞后导致的细胞炎症反应机制及对宿主巨噬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ELISA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巨噬细胞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23、IL-10、TNF-α及IL-8的含量,Weste...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作用巨噬细胞后导致的细胞炎症反应机制及对宿主巨噬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ELISA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巨噬细胞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23、IL-10、TNF-α及IL-8的含量,Western blot分析幽门螺杆菌作用巨噬细胞后细胞胞内蛋白NOS2、COX2的表达水平;同时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幽门螺杆菌处理巨噬细胞后对细胞的凋亡作用。结果:细胞因子IL-23、IL-10、TNF-α、IL-8在幽门螺杆菌作用巨噬细胞后细胞培养上清中分泌显著增多(P<0.05),且NOS2、COX2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3);幽门螺杆菌处理巨噬细胞后巨噬细胞凋亡显著增多(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作用巨噬细胞后诱导巨噬细胞增强炎症反应而抑制或杀伤幽门螺杆菌,同时长时间作用能诱导宿主巨噬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巨噬细胞 炎症反应
下载PDF
重庆市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及型别分布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冬 周琦 +1 位作者 唐郢 肖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40-1342,共3页
目的研究浸润性子宫颈癌(infiltrative cervical cancer,ICC)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om avirus,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方法选取重庆市肿瘤医院组织病理学诊断为CINⅡ、CINⅢ级... 目的研究浸润性子宫颈癌(infiltrative cervical cancer,ICC)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om avirus,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方法选取重庆市肿瘤医院组织病理学诊断为CINⅡ、CINⅢ级和宫颈鳞癌的组织标本58例作为研究对象,SPF10LiPA25及HPV DNA酶免疫检测法(DNA enzyme immunoassay,DEIA)进行DNA的提取及扩增;采用线形探针反向杂交技术检测病变组织中HPV型别。结果 58例标本中有56例检测出HPV感染,HPV感染率96.55%,其中CINⅡ、CINⅢ级和子宫颈癌中HPV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100.00%、95.00%。共检测出13种HPV型别,HPV16感染率最高(60.00%),其次为HPV18(7.69%)、HPV58(7.69%)和HPV31(4.62%)。宫颈鳞癌、CINⅢ、CINⅡ级HPV多重感染率分别为6.06%、26.31%、33.33%。41~50岁高危型HPV感染率最高(44.64%)。结论 HPV16为重庆市最常见的HPV感染型别,HPV18、HPV58和HPV31也有较高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科 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人类
下载PDF
乳腺原发性淋巴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肖觉 李进 +2 位作者 周文文 王衡 宋容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类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10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10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中9例为女性,发病年龄26~70岁,中位年龄51岁;1例男性,6...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类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10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10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中9例为女性,发病年龄26~70岁,中位年龄51岁;1例男性,63岁。左乳3例,右乳6例,双乳1例;8例为临床ⅠE期,2例为临床ⅡE期。7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2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性淋巴瘤(MALT);1例为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10例白细胞共同抗原(LCA)均(+);角蛋白、上皮膜抗原均为(-);B细胞标记9例CD20(+),T细胞标记1例CD3(+)。结论乳腺原发性淋巴瘤少见,术前诊断比较困难,准确的病理诊断及组织学分型对规范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原发性淋巴瘤 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特殊病理类型宫颈癌2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黄裕 姜青明 +1 位作者 王冬 周琦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85-886,共2页
0引言 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的小细胞癌、透明细胞癌、腺肉瘤、浆液性乳头状腺癌、黑色素瘤及淋巴瘤均是特殊罕见病理类型。对24例特殊病理类型宫颈癌进行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提高对少见病理类型宫颈癌诊治的认识。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诊断 病理类型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
下载PDF
12例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丹 米粲 +4 位作者 姜清明 叶秀峰 李昱 高敏娜 罗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0-653,共4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特征及治疗情况,探讨该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SP法对每例行CD20、CD79a、CD3、CD45RO、CD10、Bcl6、MUM1、Ki-67、CK和... 目的:观察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特征及治疗情况,探讨该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SP法对每例行CD20、CD79a、CD3、CD45RO、CD10、Bcl6、MUM1、Ki-67、CK和EMA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按WHO(2008年)淋巴瘤分类标准,收集12例DLBCL并对每例进行详细的病理分型及随访。结果:女性10例,男性2例,中位年龄49岁,右乳7例,左乳5例。12例均为AnnArborⅠE期,1例IPI2分,2例IPI1分,9例IPI0分。单侧乳腺无痛性肿块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6例(50%)获得随访资料,其中4例存活,存活时间11~31个月;2例死亡,存活时间分别7、19个月。5例(41.7%)有淋巴上皮病变(Lymphoepithelial lesions,LEL)。7例(58.3%)为中心母细胞性变型,5例(41.7%)为免疫母细胞性变型。8例(66.7%)Bcl6阳性表达,12例(100%)MUM1阳性表达,12例(100%)CD10阴性表达,免疫套餐分型12例DLBCL(100%)全部为non GCB型。Ki-67指数中位40%,7例(58.3%)≥40%。结论:原发性乳腺DLBCL罕见,表现为non GCB型,病理活检加免疫表型检测有助确诊,治疗以联合化疗为主加放疗等的综合治疗方案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淋巴瘤 B细胞 淋巴瘤 大细胞 弥漫型 免疫表型分型 预后
下载PDF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肖觉 李进 +1 位作者 宋容 朱宁生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进行临床、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62岁。左乳腺扪及一肿块8个月,边界尚清。组织学显示,黏液背景下瘤细胞以梭... 目的探讨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进行临床、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62岁。左乳腺扪及一肿块8个月,边界尚清。组织学显示,黏液背景下瘤细胞以梭形细胞为主,细胞无异型性,核分裂象少见。间质内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血管丰富,局部有胶原化。免疫组化:梭形细胞vimentin中等(+),SMA、actin和ALK(+);CK、34βE12、S-100、myogenin、MBP和CD34(-)。结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间叶性肿瘤,罕见于乳腺,应与梭形细胞癌、纤维瘤病、瘢痕、结节性筋膜炎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乳腺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鸟结核分枝杆菌刺激巨噬细胞后对细胞骨架蛋白β-actin的调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建军 王泽友 +3 位作者 姚永良 吴建红 成阳 李光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00-804,共5页
目的研究鸟结核分枝杆菌刺激巨噬细胞后其对巨噬细胞骨架蛋白及其调节蛋白的作用机制。方法 RT-PCR方法分析M.avium刺激巨噬细胞后cofilin-1,β-actin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Western blot方法从蛋白水平分析M.avium刺激巨噬细胞后β-actin... 目的研究鸟结核分枝杆菌刺激巨噬细胞后其对巨噬细胞骨架蛋白及其调节蛋白的作用机制。方法 RT-PCR方法分析M.avium刺激巨噬细胞后cofilin-1,β-actin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Western blot方法从蛋白水平分析M.avium刺激巨噬细胞后β-actin、cofi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M.avium刺激巨噬细胞后巨噬细胞凋亡及坏死的情况。结果β-actin基因及其蛋白在巨噬细胞受M.avium刺激后表达显著下调,而β-actin蛋白的调节蛋白cofilin-1表达显著增强。同时,M.avium刺激巨噬细胞后诱导巨噬细胞凋亡显著增多。结论 M.avium刺激巨噬细胞后可通过调控β-actin及cofilin-1蛋白的表达,从而诱导巨噬细胞凋亡或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鸟结核分枝杆菌 Β-ACTIN cofilin-1
下载PDF
提高淋巴结病理切片质量的体会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容 肖觉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5期3030-3032,共3页
目的探讨优质合格的淋巴结HE切片的制片技术。方法淋巴结送检标本与其他组织标本在处理上是不同的,淋巴结活检标本离体后需立即固定(首选改进的昏5固定液),取材1.0cm×1.0cm×0.3cm,梯度乙醇从低到高浓度脱水;透明浸... 目的探讨优质合格的淋巴结HE切片的制片技术。方法淋巴结送检标本与其他组织标本在处理上是不同的,淋巴结活检标本离体后需立即固定(首选改进的昏5固定液),取材1.0cm×1.0cm×0.3cm,梯度乙醇从低到高浓度脱水;透明浸蜡同时进行,采用硬脂酸和石蜡混合替代二甲苯效果最佳。切片刀锋利,切片厚薄为2.5~3.0μm;苏木精染色时间短,0.5%~1.0%盐酸分化,严格控制好分化时间,用热水返蓝,伊红染色数秒,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结果提高淋巴结切片的制片技术,是为了制作切片完整,厚薄均匀,无刀痕及皱褶,组织无挤压。镜下淋巴结结构清晰,皮质、髓质充分展现,色彩艳丽,核膜及核仁结构清楚,核桨对比鲜明。结论经过特殊处理后淋巴结HE切片的制片技术取得很好效果,制片优良率达到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 切片 淋巴结 HE染色
下载PDF
甲状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觉 李进 宋容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902-1903,1905,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原发于甲状腺的平滑肌肉瘤进行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肉眼:肿物5.5cm×4.0cm×3.5cm,切面灰黄色,质中,局部质硬。镜检:肿... 目的探讨甲状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原发于甲状腺的平滑肌肉瘤进行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肉眼:肿物5.5cm×4.0cm×3.5cm,切面灰黄色,质中,局部质硬。镜检:肿瘤由梭形细胞组成,束状排列,胞质嗜伊红,核卵圆形,异型明显,核分裂象易见。瘤组织中可见散在大小不一的滤泡并向周围组织侵袭。免疫组织化学示瘤细胞Vimentin、SMA、Caldesmon和Actin表达阳性,CK、CK8、EMA、TTF-1、P53和LCA表达阴性。结论甲状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非常罕见,其诊断需结合临床、影像学资料、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平滑肌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乳腺异型增生与癌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盛乾 刘思齐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3-94,共2页
人乳腺癌单抗BG_6和CEA,对正常乳腺10例,异型增生80例,癌40例,行ABC法酶标检测。结果:正常乳腺均为阴性;在重度异型增生和癌BG_6和CEA阳性率明显高于轻、中度异型增生(P<0.01)。异型增生,BG_6阳性者5年癌变率为30%,CEA阳性者为35%... 人乳腺癌单抗BG_6和CEA,对正常乳腺10例,异型增生80例,癌40例,行ABC法酶标检测。结果:正常乳腺均为阴性;在重度异型增生和癌BG_6和CEA阳性率明显高于轻、中度异型增生(P<0.01)。异型增生,BG_6阳性者5年癌变率为30%,CEA阳性者为35%。提示乳腺异型增生有肿瘤相关抗原表达的病例与癌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 乳腺癌
下载PDF
子宫内膜样腺癌与ER、PR、p53及PC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李蓉 周琦 +1 位作者 叶学正 朱晓玲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9期1963-1964,1983,共3页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p53蛋白的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R、PR、p53蛋白及PCNA蛋白...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p53蛋白的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R、PR、p53蛋白及PCNA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为21例,阳性率为43.75%,ER的阳性表达为32例,PR的阳性表达为33例,阳性率分别为66.67%和68.75%,进一步分析发现p53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而ER、PR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5)。在p53蛋白表达阳性的病例,PCNA计数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PR、p53及PCNA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p53阳性表达、ER、PR缺失表达及p53阳性表达组织中PCNA的高表达均提示肿瘤组织的分化差,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综合分析上述指标.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ER 孕激素受体PR P53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子宫内膜样腺癌
下载PDF
75例胃粘膜活检中粘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进 张代奎 +1 位作者 宋容 叶学正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9-80,共2页
本文总结分析75例活检诊断的胃粘液细胞癌,详细描述了粘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着重讨论了胃活检粘膜中,粘液细胞癌容易漏诊或误诊的原因,并提出了需与粘液细胞癌鉴别的有关病变。通过观察和实验,本文作者支持球样异型增生是胃... 本文总结分析75例活检诊断的胃粘液细胞癌,详细描述了粘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着重讨论了胃活检粘膜中,粘液细胞癌容易漏诊或误诊的原因,并提出了需与粘液细胞癌鉴别的有关病变。通过观察和实验,本文作者支持球样异型增生是胃粘液细胞癌重要的癌前病变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液细胞癌 临床病理学 胃肿瘤
下载PDF
75例胃粘膜活检中粘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进 张代奎 +1 位作者 宋容 叶学正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1期23-24,共2页
本文总结分析75例活检诊断的胃粘液细胞癌,详细描述了粘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着重讨论了胃活检粘膜中,粘液细胞癌容易漏诊或误诊的原因,并提出了需与粘液细胞癌鉴别的有关病变。通过观察和实验,本文作者支持球样异型增生是胃... 本文总结分析75例活检诊断的胃粘液细胞癌,详细描述了粘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着重讨论了胃活检粘膜中,粘液细胞癌容易漏诊或误诊的原因,并提出了需与粘液细胞癌鉴别的有关病变。通过观察和实验,本文作者支持球样异型增生是胃粘液细胞癌重要的癌前病变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活检 粘液细胞癌 临床病理 胃肿瘤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中PHA受体与CEA的对比研究
16
作者 李进 王盛乾 +1 位作者 刘思齐 夏英伟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84-287,共4页
本文采用ABC法对95例子宫内膜组织及其肿瘤进行PHA标记并与CEA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癌的PHA阳性率为87.5%,而增殖性病变的阳性率较低:不典型增殖48.0%,腺瘤型增殖46.1%,腺囊型增殖42.8%,单纯型增殖33.3%。癌和不典型增殖CEA的... 本文采用ABC法对95例子宫内膜组织及其肿瘤进行PHA标记并与CEA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癌的PHA阳性率为87.5%,而增殖性病变的阳性率较低:不典型增殖48.0%,腺瘤型增殖46.1%,腺囊型增殖42.8%,单纯型增殖33.3%。癌和不典型增殖CEA的阳件率分别为62.5%和60.0%,而其他增殖性病变的阳性率较低;腺瘤型增殖23.1%,腺囊型增殖14.3%,单纯型增殖0.06%。就癌的标记而言,PHA的阳性率高于CEA,且前者与分化有关,而后者与分化无关,然而由正常至癌演变至癌的过程中,两者的阳性率均显示递增趋势,其染色分布均由腔面移至胞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凝集素 癌胚抗原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胸肌间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手术清扫 被引量:14
17
作者 熊忠讯 徐发良 +1 位作者 李伟 李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18-521,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胸肌间淋巴结(IPNs)的检出率、转移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胸肌间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和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 673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且胸肌间淋巴结单独送病理检查患者的病理临床资料,记录IPNs的检出率和转移情况...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胸肌间淋巴结(IPNs)的检出率、转移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胸肌间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和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 673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且胸肌间淋巴结单独送病理检查患者的病理临床资料,记录IPNs的检出率和转移情况,分析IPNs转移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临床分期、新辅助化疗、激素受体、Her-2表达以及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关系。结果:本组病例IPNs检出率、IPNs总体转移率、腋窝淋巴结阳性者IPNs转移率分别为13.39%、4.3%和10.01%。IPNs转移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激素受体状况、Her-2表达以及乳腺癌分子亚型之间未见相关(P>0.05);新辅助化疗并未降低肿瘤局部偏晚患者的IPNs转移率;IPNs转移者表现为肿瘤较大、腋窝淋巴结转移多、TNM分期较晚。结论:IPNs转移多见于肿瘤直径较大、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较晚、局部晚期以及适合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这些指征可能意味着需要常规进行IPNs的手术清扫和单独送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胸肌间淋巴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舌鳞状细胞癌中PCDGF和MMP-9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闯 李进 +2 位作者 李真华 周文文 周晓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40-1043,共4页
目的:探讨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PC cell-derived growth factor,PCD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舌鳞... 目的:探讨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PC cell-derived growth factor,PCD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舌鳞状细胞癌和12例正常舌组织中PCDGF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舌组织相比,PCDGF和MMP-9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PCDGF和MMP-9蛋白的表达随舌鳞状细胞癌的浸润深度增加而增加(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临床Ⅲ~Ⅳ期的表达高于临床Ⅰ~Ⅱ的表达(P〈0.05)。PCDGF和MMP-9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及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P〉0.05)。PCDGF和MMP-9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43,P〈0.01)。结论:PCDGF和MMP-9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的发展、浸润和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且二者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冷冻切片制片技术的改进 被引量:10
19
作者 宋容 肖觉 张静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01-902,共2页
目的探讨快速优质的冷冻切片制片技术。方法取一金属标本托头涂少量胶水,组织标本平整置于其上后速冻,然后将金属标本托头置于切片机夹座上,修切组织到最大切面,将切片机厚度调至6μm,放下防卷板,关闭观察窗,转动手轮切片,将切片迅速贴... 目的探讨快速优质的冷冻切片制片技术。方法取一金属标本托头涂少量胶水,组织标本平整置于其上后速冻,然后将金属标本托头置于切片机夹座上,修切组织到最大切面,将切片机厚度调至6μm,放下防卷板,关闭观察窗,转动手轮切片,将切片迅速贴附于载玻片上,立即将其置于甲醇溶液中固定10~20s,迅速水洗,Harris苏木素浸染,2%盐酸乙醇分化,梯度乙醇脱水,中性树胶封片。结果切片完整,厚薄均匀无皱折。镜下组织细胞形态清晰,细胞核及细胞质染色效果好。结论组织冷冻时的温度和时间是冷冻切片制片技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切片 温度 时间
下载PDF
提高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的抗原修复技术 被引量:5
20
作者 宋容 肖觉 +2 位作者 刘佳 李光新 林一民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0-54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对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的影响,以提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方法分别采用3种不同抗原修复方法作预处理后,进行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10种常用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结果石蜡组织切片,免疫... 目的探讨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对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的影响,以提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方法分别采用3种不同抗原修复方法作预处理后,进行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10种常用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结果石蜡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的抗原修复方法预处理,采用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与微波抗原修复法及煮沸抗原修复法染色强度有明显差异,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明显优于微波法及煮沸法。结论预处理采用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既可提高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表达率,又能提高制片质量,可以一次性用于大量组织切片,是一种理想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的抗原修复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修复法 组织预处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