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培养女性干部的历史经验探析
1
作者 李金蓓 吴碧清 张志勇 《重庆行政》 2023年第6期79-83,共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重视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发挥女干部重要作用”,培养女性干部、发挥女性的“半边天”作用,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中取得的重要经验。中国共产党培养女性干部的举措,顺应了中国女性追求自由、平等、解放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重视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发挥女干部重要作用”,培养女性干部、发挥女性的“半边天”作用,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中取得的重要经验。中国共产党培养女性干部的举措,顺应了中国女性追求自由、平等、解放的美好愿景,吸纳了世界其他国家保护女性权利的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干部 女性权利 经验探析 经验教训 干部培养选拔 历史进程 “半边天”作用 百年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2
作者 黄顺君 《重庆行政》 2024年第1期89-92,共4页
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促进现实的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根本途径。党和国家历来都重视劳动教育,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重视劳动教育,明确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 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促进现实的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根本途径。党和国家历来都重视劳动教育,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重视劳动教育,明确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1]。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都有直接的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 课程思政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劳动教育思想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精神面貌 教育融入 路径研究
下载PDF
新重庆崛起的历史过程及规律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罗晓梅 何关银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1999年第2期40-43,共4页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各个区域间历来就存在着经济发展的差距,这就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我国的经济集合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新中国建立至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前,中央政府基本上实施的是一种平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虽然地区...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各个区域间历来就存在着经济发展的差距,这就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我国的经济集合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新中国建立至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前,中央政府基本上实施的是一种平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虽然地区差距有所缩小,但全国经济总体速度和效益都有所下降。改革开放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经济发展 新重庆 中西部地区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历史过程 地区差距 重庆直辖市 计划体制 三峡库区 市场经济
下载PDF
新时代党员干部践行自我革命的四重逻辑 被引量:1
4
作者 彭莉 张志勇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5-9,共5页
新时代党员干部践行自我革命的实质,就是在自我批判的同时不忘初心使命,充分吸收一切有益因素,积极创新,实现自我超越。具体而言,可从生成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实践逻辑等内在机理进行分析。中国共产党对管党治党规律认识的不断... 新时代党员干部践行自我革命的实质,就是在自我批判的同时不忘初心使命,充分吸收一切有益因素,积极创新,实现自我超越。具体而言,可从生成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实践逻辑等内在机理进行分析。中国共产党对管党治党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是其生成逻辑,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我革命的基本观点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党员干部自我革命的探索拓展是其理论逻辑,新时代党员干部践行自我革命面临的新挑战、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引领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需求以及增强党的凝聚力引领力的重要支撑是其现实逻辑,自我批判精神、守正与创新辩证统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是其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党员干部 自我革命 逻辑
下载PDF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内涵、关系与路径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志勇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8-172,共15页
精神力量是人特有的精神属性,是精神状态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反映,是人的精神自信、精神自觉、精神自由的体现,具有自主能动性、选择创造性与自信自强的特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要通过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将蕴藏在广大人民... 精神力量是人特有的精神属性,是精神状态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反映,是人的精神自信、精神自觉、精神自由的体现,具有自主能动性、选择创造性与自信自强的特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要通过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将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精神力量”唤醒,使之真正成为变革现实世界的“物质力量”;又要注重在现实世界中发挥物质力量的作用,激发实践主体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实践中要注重把握和处理好美好生活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富裕中的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人生幸福中的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这四组关系。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物质需要的同时,通过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达到物质与精神同步的美好状态。基于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要重视精神力量的作用及其增强、发挥。结合当前实际,可以通过弘扬真理的力量以掌握精神主动、颂扬伟大成就的力量以激发精神自信、高扬文艺作品的力量以培养精神自强、发扬斗争精神的力量以坚定精神自觉、宣扬奋斗的力量以实现精神自由这五个方面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信自强 精神力量 历史主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下载PDF
社会公德建设的路径选择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建跃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0-44,共5页
社会公德建设是与我国社会转型相伴始终的一项重大课题。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理论研究虽然成果丰硕,但大多具有单向或片面的局限,不仅无法全面解析全新社会条件下公德失范的结构性发生机制,而且也不能有效应对社会转型带来的道德挑战。适... 社会公德建设是与我国社会转型相伴始终的一项重大课题。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理论研究虽然成果丰硕,但大多具有单向或片面的局限,不仅无法全面解析全新社会条件下公德失范的结构性发生机制,而且也不能有效应对社会转型带来的道德挑战。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公德建设路径,必须既面向伦理道德合理性重铸,又面向公德失范赖以产生的社会现实。为此,亟需从国家层面提出并落实具有综合性和针对性的公德养成伦理战略,将社会公德建设与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统一起来同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德失范 路径选择 公德养成 伦理战略
下载PDF
论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据 被引量:8
7
作者 黄建跃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5年第10期106-111,共6页
培育具有强大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思想保障,而且本来就是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当今世界激烈的思想文化交锋、西方社会与非西方社会实现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培育具有强大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思想保障,而且本来就是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当今世界激烈的思想文化交锋、西方社会与非西方社会实现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共同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核心价值观 文化软实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科学文化、人文文化与人才生态 被引量:2
8
作者 韩雪风 《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4-155,共2页
人才强国的基础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必须关注人才生态。人才生态是具有战略眼光的理念,它要求对人才培养必须正确理解为科学与人文不可或缺、两者并重的完整教育。这是当代中国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 人才强国的基础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必须关注人才生态。人才生态是具有战略眼光的理念,它要求对人才培养必须正确理解为科学与人文不可或缺、两者并重的完整教育。这是当代中国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人才生态 科学文化 人文文化
下载PDF
先秦儒家“自我”观念的三重面相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建跃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4-119,共6页
先秦儒家的"自我"观念包含三重面相:作为生物性存在的"自然之我",作为社会性存在的"应然之我",作为道义性存在的"超然之我"。"自然之我"主张满足个体正当欲望和物质需要,蕴含权利意... 先秦儒家的"自我"观念包含三重面相:作为生物性存在的"自然之我",作为社会性存在的"应然之我",作为道义性存在的"超然之我"。"自然之我"主张满足个体正当欲望和物质需要,蕴含权利意识的萌芽;"应然之我"要求个体承担共同体赋予的责任和义务,在群己关系中成人成己;"超然之我"倡导个体加强修养向君子人格与圣人理想趋近,担纲儒家之道。明晰先秦儒家包具三重面相的"自我"认同框架,有助于廓清原先的诸多错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自然之我 应然之我 超然之我
下载PDF
试论精神扶贫的四维逻辑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志勇 彭莉 《行政与法》 2020年第11期11-18,共8页
充分发挥精神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功能和作用,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扶贫开发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新时代,精神扶贫既要立足于现实需求与内在机理,也要着眼于当下面临的困难和突出矛盾,谋划精神扶贫的实现路径。精神扶贫根源于脱贫攻坚的... 充分发挥精神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功能和作用,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扶贫开发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新时代,精神扶贫既要立足于现实需求与内在机理,也要着眼于当下面临的困难和突出矛盾,谋划精神扶贫的实现路径。精神扶贫根源于脱贫攻坚的现实需求、运行机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实践四个层面,因此,应以精神扶贫的需求逻辑、运行逻辑和问题逻辑为出发点,探索精神扶贫的实践逻辑:即大力推动农村贫困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将开展文化教育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建立健全精神扶贫长效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精神扶贫 扶志与扶智 乡风文明
下载PDF
试析反思范畴在黑格尔《逻辑学》中的作用
11
作者 鲍刚毅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86-89,共4页
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体系中 ,反思范畴是本质论其他诸范畴推移转化的形式 ,是知性到辩证理性中的一个环节 。
关键词 反思范畴 黑格尔 逻辑学 哲学 辩证理性 真理
下载PDF
上下级关系疏离的诊断与救治之道
12
作者 黄建跃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1-13,共3页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对理想的君臣关系有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明夷待访录·原臣》)若将这段话中的君与臣置换成上级与下级,那么这个“共曳大木”的...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对理想的君臣关系有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明夷待访录·原臣》)若将这段话中的君与臣置换成上级与下级,那么这个“共曳大木”的比喻实际上旨在阐明上下级关系应当是政治上、人格上相互平等,职权上、职责上分工配合,精神上、情感上亲密默契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级关系 诊断 疏离 明夷待访录 君臣关系 明清之际 黄宗羲 思想家
下载PDF
领导者要珍视“异见”中的“真理颗粒”
13
作者 黄建跃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25,共3页
“异见”是指组织成员或普通群众针对组织决策或组织行为提出的不同意见、批评意见甚至反对意见。常言道“净言逆耳”,可见就一般的心理反馈机制来说,“异见”往往不易被虚怀接纳。在某些组织当中,甚至还会出现视“异见”为“噪音”... “异见”是指组织成员或普通群众针对组织决策或组织行为提出的不同意见、批评意见甚至反对意见。常言道“净言逆耳”,可见就一般的心理反馈机制来说,“异见”往往不易被虚怀接纳。在某些组织当中,甚至还会出现视“异见”为“噪音”或“杂音”、视“异见”人士为“麻烦制造者”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者 真理 组织行为 不同意见 组织决策 组织成员 批评意见 制造者
下载PDF
“网络扒粪”反响论调之辩正
14
作者 黄建跃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12,共3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扒粪运动”,一批坚守社会正义和有志于社会改革的记者、编辑和作家涌现出来,针对极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转型时期美固社会出现的竞争无序、两极分化、官员腐败、食品安全等问题,纷纷在...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扒粪运动”,一批坚守社会正义和有志于社会改革的记者、编辑和作家涌现出来,针对极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转型时期美固社会出现的竞争无序、两极分化、官员腐败、食品安全等问题,纷纷在报纸、杂志上撰文揭露,甚至予以尖锐的抨击。最终,这场运动激活了美国的舆论监督,点燃了公民的改革热情,推动了美国的社会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美国社会 辩正 网络 社会改革 社会正义 竞争无序 转型时期
下载PDF
一个充分体现抓重点带全局国家战略的重要文献
15
作者 文国伟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09年第1期11-12,共2页
最近,《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文件)的发布,它意味着我国“以改革发展促进统筹”、把重庆市作为试验区的国家战略正式出台。
关键词 国家战略 文献 统筹城乡 重庆市 国务院 试验区 改革
下载PDF
论美好生活需要与人的本质
16
作者 张志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20年第4期254-262,共9页
美好生活是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价值追求,是发展到突破“度”对生活状态要求的新提升,根源于发展与生活的矛盾运动,是人作为人的本质使然。发展实践和人的实践的全部活动的目的指向包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美好生活需要、实践活动和一... 美好生活是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价值追求,是发展到突破“度”对生活状态要求的新提升,根源于发展与生活的矛盾运动,是人作为人的本质使然。发展实践和人的实践的全部活动的目的指向包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美好生活需要、实践活动和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人的本质,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互为前提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与精神属性,其发生发展的机制原理在于生活存在与生活意识的矛盾必然促使人的生活向美好的状态跃升,发展决定生活,生活检验发展,形成“发展—生活—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辩证运动。实现美好生活离不开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保障、文化繁荣兴盛的精神动力、民生的群众基础以及个体的幸福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需要 人的本质 发展与生活
下载PDF
论社会转型时期的民营经济价值观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晓寰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80-82,共3页
在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所面对的种种问题和困惑,其焦点就是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价值选择问题。正是由于这一理由,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问题就成为哲学的研究核心。“民营经济价值现”是当前哲学价值论转向中的创新观念,应当成为我国社会... 在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所面对的种种问题和困惑,其焦点就是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价值选择问题。正是由于这一理由,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问题就成为哲学的研究核心。“民营经济价值现”是当前哲学价值论转向中的创新观念,应当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重要的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民营经济 价值观 哲学价值 社会主流意识 政治制度 发展环境
下载PDF
邓小平思维艺术的基本特色
18
作者 张超 《党建与人才》 2001年第4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整体把握 分析问题 创造性思维 基本特色 超前思维 原则 建设 勇于创新 中国革命 科学预见
下载PDF
论“为政以德”的领导艺术
19
作者 张超 《党建与人才》 2000年第5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领导艺术 党政领导 谦虚 宽容
下载PDF
物自身的“非对象性”与智的直觉的“去视觉化”——论牟宗三消化康德哲学背后的感知逻辑
20
作者 徐昇 《思想与文化》 2023年第1期313-323,共11页
智的直觉与物自身是牟宗三消化康德(Immanuel Kant)哲学的概念桥梁,对其进行感官隐喻解读能够一窥牟宗三消化康德哲学背后的感知范式转换。牟宗三否定物自身是事实概念的深层原因在于它不能在与主体的对偶性结构中作为“对象”身份出现... 智的直觉与物自身是牟宗三消化康德(Immanuel Kant)哲学的概念桥梁,对其进行感官隐喻解读能够一窥牟宗三消化康德哲学背后的感知范式转换。牟宗三否定物自身是事实概念的深层原因在于它不能在与主体的对偶性结构中作为“对象”身份出现,这背后的理论关切指向非视觉性认知何以可能。与对物自身“非对象性”刻画相配合的,是牟宗三对智的直觉的“去视觉化”理解。通过对智的直觉背后不同感官感知结构的剖析,可以发现牟宗三与康德在此处的分歧,是由于支撑康德立论的是视觉性思维,而在牟宗三那里智的直觉是听觉性与味觉性的。自觉地压制视觉、凸显听觉、归于味觉,既是牟宗三本人思想发展的内在线索,也是其消化康德哲学背后的感知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性 视觉 智的直觉 听觉 味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