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年来宪法学研究的得与失——以《法学研究》(1978—2008)发表的宪法学论文为素材
1
作者 张英民 《宁夏党校学报》 2008年第5期76-79,共4页
30年来,宪法学研究在叙述话语、文献引注、认知模式等研究方法方面取得了进展;同时,在宪政理念、违宪审查、宪法司法化等研究内容领域也赢取了成就。遗憾的是,宪法学者们对修宪主体的人员构成、修宪内容的严肃性、宪法与政党、政治体制... 30年来,宪法学研究在叙述话语、文献引注、认知模式等研究方法方面取得了进展;同时,在宪政理念、违宪审查、宪法司法化等研究内容领域也赢取了成就。遗憾的是,宪法学者们对修宪主体的人员构成、修宪内容的严肃性、宪法与政党、政治体制改革等问题的探究不够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学研究 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下载PDF
基层监督力量整合与成效提升:基于田野观察的视角——以重庆市巴南区姜家镇为例
2
作者 曾瑾汇 《重庆行政》 2023年第1期45-47,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1]加强村(社区)纪检监察监督工作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必然要求,是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干部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1]加强村(社区)纪检监察监督工作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必然要求,是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干部作风的现实需要,是基层监督融入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乡村组织振兴的重要举措。当前,传统基层监督方式和监督手段不能满足基层治理的现实需要,监督主体分散、监督力量薄弱、监督成效不明显等问题依然存在,破解基层监督中的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基层监督 监督主体 重庆市巴南区 乡村组织 自我监督 干部作风 监督手段
下载PDF
体育仲裁“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多维解读与适用进路——以新《体育法》第97条为中心
3
作者 杨杰 谭红露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3,共7页
新《体育法》中新增体育仲裁专章成为我国体育仲裁救济方式之开篇,该章第97条是“一事不再理”原则在体育仲裁中的法律规范,但该原则的适用范围与进路尚不明晰。所以有必要先分析“一事不再理”原则在体育仲裁中的内在逻辑。其次,因新... 新《体育法》中新增体育仲裁专章成为我国体育仲裁救济方式之开篇,该章第97条是“一事不再理”原则在体育仲裁中的法律规范,但该原则的适用范围与进路尚不明晰。所以有必要先分析“一事不再理”原则在体育仲裁中的内在逻辑。其次,因新《体育法》第97条在规范上存在概括性和模糊性,故须明确该原则的生效时间、作用对象、作用范围以及例外情况等内容。最后,分析体育仲裁实践中出现“重复仲裁”“重复诉讼”现象的多重诱因,结合体育纠纷的特殊性,借鉴国际体育仲裁院的域外经验以及国内民事诉讼判定“重复诉讼”的标准,总结出“一事不再理”原则的适用进路应当遵守“三同说”基本原则,以及在涉兴奋剂案件和第三方主体案件中的特别标准。对“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多维解读与适用进路的确定,可有效减少甚至规避“重复仲裁”“重复诉讼”现象的产生,同时有力助推我国体育仲裁独立、公正、高效运行,更好地发挥体育仲裁在体育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仲裁 一事不再理 重复仲裁 准既判力 适用进路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4
作者 万宏 《重庆行政》 2024年第4期56-59,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1]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保障的内在逻辑关系。社会保障作为改善和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1]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保障的内在逻辑关系。社会保障作为改善和发展民生的基本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安排,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维度。在学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为背景,对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内涵特点、重大意义以及实践路径进行深入研究,将进一步丰富社会保障时代内涵,拓展社会保障研究视角,为实现共同富裕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一、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在机理(一)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保障的学界研究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具体而言,一是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保障研究 实践路径 发展民生 安全规范 统筹城乡 强国建设 内在逻辑关系
下载PDF
价值、范式与路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如何科学有效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5
作者 钟学丽 张云溵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5-31,共7页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以基层为导向、以群众为面向科学有效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新平台、新阵地,其核心使命在于宣传好、传播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凝聚政治共识、深化志愿服务的基本功能,推动基层思...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以基层为导向、以群众为面向科学有效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新平台、新阵地,其核心使命在于宣传好、传播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凝聚政治共识、深化志愿服务的基本功能,推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学有效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具有鲜明的政治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主要由思想引领聚民心、政策解读解民忧和回应及时疏民意三方面内容构成。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常态长效发展,需要从传播体系打造、传播方式转型、宣传队伍培养3个方面着手,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为科学有效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强堡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党的创新理论 宣传 人民
下载PDF
“干部下访接访制度”的政治意蕴与实践理路
6
作者 张云溵 《重庆行政》 2024年第1期40-45,共6页
“干部下访接访制度”创设21年了,其作为一项基层治理制度创新,焕发出强大的治理能力,显现卓越的治理效能,并在实践中继续创新发展。溯其源,2003年,面对浙江省突出的信访工作问题,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浦江县下访,开创“领导... “干部下访接访制度”创设21年了,其作为一项基层治理制度创新,焕发出强大的治理能力,显现卓越的治理效能,并在实践中继续创新发展。溯其源,2003年,面对浙江省突出的信访工作问题,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浦江县下访,开创“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先河,形成“干部下访接访制度”,并在全国得到推广。经过20年的创新发展,“干部下访接访制度”由一项特色经验凝练成为一项新时代信访制度,其中所蕴涵的党的群众路线、基层社会治理和领导干部政治领导力的政治意蕴,对新时代坚持和发扬“干部下访接访制度”既具有世界观的价值导引,又兼具方法论的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意蕴 信访工作 信访制度 基层治理 治理效能 下访 治理能力 浙江省委书记
下载PDF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融合互动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志勇 司春霞 《岭南学刊》 2018年第6期19-24,共6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40年,是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辉相应、互相促进、融合互动的过程。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融合互动,在于其具有共同的逻辑基础,即时代需求、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及人民逻辑。改革开放与...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40年,是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辉相应、互相促进、融合互动的过程。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融合互动,在于其具有共同的逻辑基础,即时代需求、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及人民逻辑。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融合互动主要体现在,思想解放是融合互动的认识基础、共同的时代课题是融合互动的内在动力、战略部署是融合互动的重要抓手、以人民为中心是融合互动的共同理想志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融合互动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保障。在新时代,我们必须把握和运用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融合互动的规律和机理,推动二者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融合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融合互动 改革开放
下载PDF
《孙子兵法》的领导思想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世和 《新东方》 2004年第7期27-31,共5页
<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春秋末期人,生卒年月不详,大约和孔子是同时代人.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成书中最早的一部古典军事名著.<孙子兵法>产生于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在这种形势下,代表新的封建制生产... <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春秋末期人,生卒年月不详,大约和孔子是同时代人.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成书中最早的一部古典军事名著.<孙子兵法>产生于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在这种形势下,代表新的封建制生产关系的新兴地主阶段向奴隶主阶级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孙武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用当时比较进步的观点和方法,创立了新兴地主阶段的军事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 领导思想 孙武 领导观 领导决策 用人思想 思维方式
下载PDF
《监察法》全面实施的关键环节与推进路径
9
作者 徐信贵 陈至东 《云梦学刊》 2019年第5期111-117,共7页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法治、体制、观念多层面改革创新的一大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出台标志着监察制度顶层设计的基本完成,开启了国家反腐败立法的新征程。思想认识、监察力量、“纪法衔接”、监察管辖权交叉、监察能力是《...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法治、体制、观念多层面改革创新的一大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出台标志着监察制度顶层设计的基本完成,开启了国家反腐败立法的新征程。思想认识、监察力量、“纪法衔接”、监察管辖权交叉、监察能力是《监察法》全面实施的关键环节。持续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应加强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完善“纪法”“法法”衔接机制,推进监察向基层延伸,科学建立监察官制度,强化对监察权的监督制约,从而将监察制度实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制度改革 监察法 监察机关 监督
下载PDF
“过犹不及”:对“新公共管理”的借鉴必须适当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有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64-66,97,共4页
西方进入后工业社会后,在社会变迁和经济全球化的压力下,政府纷纷陷入了管理危机、财政危机和信任危机之中。新公共管理主张通过民营化等形式,把公共服务的生产和提供交由市场和社会力量来承担,而政府主要集中于掌舵性职能。但西方学者... 西方进入后工业社会后,在社会变迁和经济全球化的压力下,政府纷纷陷入了管理危机、财政危机和信任危机之中。新公共管理主张通过民营化等形式,把公共服务的生产和提供交由市场和社会力量来承担,而政府主要集中于掌舵性职能。但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新公共管理是一柄"双刃剑"——既可能使经济效率最大化,同时又可能损害社会公平。因此,在我国的行政改革中,应该借鉴新公共管理的合理因素,但这些借鉴必须"适当",要防止出现"过犹不及"的片面性。我们的指导方针只能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改革 新公共管理 政府职能转变
下载PDF
从“六个如何始终”认识和破解大党独有难题
11
作者 赵诗雨 《重庆行政》 2023年第3期83-86,共4页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史,不仅拥有大党建业的莫大优势,也存在治国治党的独有难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党的建设方面提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史,不仅拥有大党建业的莫大优势,也存在治国治党的独有难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党的建设方面提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1]这是中国共产党依据面临的复杂环境、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责任使命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深刻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党的建设 历史方位 长期执政 责任使命 深刻把握 人民拥护 治党
下载PDF
青年干部破格提拔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12
作者 郑迦元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17年第4期83-84,共2页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选人用人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伟大的斗争,宏伟的事业,需要高素质的干部。”党政领导人才中最具有生气和创造力的则是青年干部,
关键词 青年干部 破格 原因 党政领导人才 中国共产党 总书记 习近平 创造力
下载PDF
奥尔森分利联盟理论审视:基于重庆市房地产现状的分析
13
作者 王超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15年第2期86-90,共5页
公共选择学派代表人物曼瑟尔·奥尔森奥尔森将分利联盟理论运用到研究国家兴衰之中,开辟了研究权力影响经济的新视野,其主要思想体现在其三部代表作中,它们是关于利益集团理论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反思近年来房地产业开发投资规模的... 公共选择学派代表人物曼瑟尔·奥尔森奥尔森将分利联盟理论运用到研究国家兴衰之中,开辟了研究权力影响经济的新视野,其主要思想体现在其三部代表作中,它们是关于利益集团理论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反思近年来房地产业开发投资规模的急速膨胀,在推动地方GDP上涨的同时也导致我国经济结构的失衡。从分利联盟的维度演绎经济衰落与繁荣的逻辑关系,论证重庆市房地产分利联盟的扩张对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并以国别比较提供经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森 分利联盟 房地产业 利益集团 经济兴衰
原文传递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
14
作者 张甜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16年第1期98-100,共3页
社会组织作为21世纪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整合和社会团结、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在我国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中,由于受到传统社会治理思想的影响,社会组... 社会组织作为21世纪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整合和社会团结、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在我国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中,由于受到传统社会治理思想的影响,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社会治理中主体多元格局并存、社会组织参与空间有限、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机制不够完善、实质性参与不足、社会组织参与中并未真正实现平等、参与动力不足,这是我国新常态下实施社会治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社会治理 社会参与 参与困境
原文传递
在“社会治理”的新视野中重新思考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社会自治的关系
15
作者 苏有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15年第1期114-116,共3页
当前我国的基层政府大都仍属"行政命令型"政府,存在着单纯以行政命令管理社会的问题。基层社会自治组织本应让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而实际上很大程度上被行政化、机关化,有的甚至沦为基层政府的附属物。为实现全面深... 当前我国的基层政府大都仍属"行政命令型"政府,存在着单纯以行政命令管理社会的问题。基层社会自治组织本应让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而实际上很大程度上被行政化、机关化,有的甚至沦为基层政府的附属物。为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并扭转两者间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基层政府,为基层社会自治组织服务,开展基层社会自治,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政府管理 基层社会自治 职能转变 服务型政府
原文传递
地方政府机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析——以重庆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为例
16
作者 常宇斐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15年第2期28-30,共3页
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系统"落地"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调查研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行业特点、地方特点进行了一次凝练,以促进这项系统性工程的深入开展,并形成方法论上的总结。
关键词 生计生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人为本
原文传递
为什么说行政管理改革只能以我们党的改革理论为指导?——对“新公共管理”的借鉴必须“适当”
17
作者 苏有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14年第4期49-51,共3页
西方的"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通过民营化等形式,把公共服务的生产和提供交由市场和社会力量来承担,而政府主要集中于掌舵性职能。但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新公共管理是一柄"双刃剑"——既可能使经济效率最大化,同时又... 西方的"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通过民营化等形式,把公共服务的生产和提供交由市场和社会力量来承担,而政府主要集中于掌舵性职能。但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新公共管理是一柄"双刃剑"——既可能使经济效率最大化,同时又可能损害社会公平。因此,在我国的行政改革中,我们应该借鉴新公共管理的合理因素,但这些借鉴必须"适当",要防止出现"过犹不及"这两种片面性。我们的指导方针,只能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改革 新公共管理 政府职能转变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探讨
18
作者 陈俊龙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16年第1期109-111,共3页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进入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时代。由于历史和国内国际的种种原因,我国由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但是由于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全能政府"模式...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进入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时代。由于历史和国内国际的种种原因,我国由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但是由于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全能政府"模式存在弊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政府与市场的职能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合理定位,找到二者的特殊结合方式,应该成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全面深化改革 政府与市场 资源配置
原文传递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哲学分析——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视角
19
作者 陈捷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16年第4期40-44,共5页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中最具特色和极富创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视角,深入分析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内容体系、精神实质、逻辑过程和指导价值。
关键词 邓小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原文传递
关于制度反腐的几点思考
20
作者 田野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15年第1期110-113,共4页
腐败是可以动摇国家政治基础的重大问题。我国对反腐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没能彻底解决腐败问题。制度反腐重视对腐败的逻辑起点,即公权力的限制,是一种新型的反腐模式。从反腐制度到制度反腐标志着我国在反腐思路上的转变。制度反腐模... 腐败是可以动摇国家政治基础的重大问题。我国对反腐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没能彻底解决腐败问题。制度反腐重视对腐败的逻辑起点,即公权力的限制,是一种新型的反腐模式。从反腐制度到制度反腐标志着我国在反腐思路上的转变。制度反腐模式在我国推行有其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我国在反腐问题上的努力,最终是要构建一套完善的制度反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反腐 反腐制度 从严治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