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的风险收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瑞雪 吴庆跃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87,共11页
商业银行在不同经济周期中调整杠杆率并进行融资模式转型可以产生风险收益效应。基于我国商业银行2007—2019年的数据,动态研究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银行融资模式转型及资产负债管理对其盈利表现与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为我国银行业转型... 商业银行在不同经济周期中调整杠杆率并进行融资模式转型可以产生风险收益效应。基于我国商业银行2007—2019年的数据,动态研究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银行融资模式转型及资产负债管理对其盈利表现与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为我国银行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决策参考与实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经济周期中,银行基于对杠杆率的调整和资产价格的变动进行融资模式转型;在经济增速加快阶段,采取“高进高出”融资策略的商业银行表现出一定优势,承担高风险和高融资成本使其盈利表现更好;在经济增速减缓阶段,行业风险增大,企业信贷风险提高,继续采取“高进高出”融资策略的商业银行受到冲击和挑战,采取“低进低出”的银行表现更为稳健。当前经济增速减缓,城商行应加快推进全行统筹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形成特色化客户金融资产管理模式和积极的负债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融资策略 负债管理 盈利 风险
下载PDF
产能过剩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机制研究--兼论技术水平的异质性效应
2
作者 尹长萍 袁红念 《产业创新研究》 2022年第17期131-133,共3页
本文考察了行业产能过剩对商业信用融资影响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了技术水平的异质性效应。研究发现,行业产能过剩会通过融资需求与融资约束这一作用机制促进商业信用融资,行业产能过剩越大,企业融资需求会增加,外部融资约束加剧,获取的商... 本文考察了行业产能过剩对商业信用融资影响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了技术水平的异质性效应。研究发现,行业产能过剩会通过融资需求与融资约束这一作用机制促进商业信用融资,行业产能过剩越大,企业融资需求会增加,外部融资约束加剧,获取的商业信用融资更多。同时,企业技术水平越高,产能过剩促进商业信用融资的作用越大。研究结论为行业产能过剩为经济后果提供了微观企业层面的证据,对当前产能过剩治理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过剩 商业信用融资 技术水平
下载PDF
超额聘任独立董事能提升企业ESG表现吗?
3
作者 袁红念 《财务管理研究》 2023年第11期68-78,共11页
以2009—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超额聘任独立董事与企业ESG表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超额聘任独立董事对企业ESG表现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超额聘任独立董事能够更好地发挥监督效应,从而提升企业ESG表... 以2009—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超额聘任独立董事与企业ESG表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超额聘任独立董事对企业ESG表现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超额聘任独立董事能够更好地发挥监督效应,从而提升企业ESG表现。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非两职合一、董事会规模较小的样本企业中,超额聘任独立董事对企业ESG表现的正向影响更显著。最后,控制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主要研究结论保持不变。这不仅丰富了超额聘任独立董事的相关研究,而且有助于深入理解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额聘任 独立董事 企业ESG表现
下载PDF
银行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4
作者 吴庆跃 胡尧 谭博仁 《中国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8-59,共2页
加快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任务,是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深化陆海双向开放、牵引带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物流贸易等多个领域,资金... 加快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任务,是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深化陆海双向开放、牵引带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物流贸易等多个领域,资金需求巨大。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新通道沿线新增社会融资预计将达7.5万亿元,其中信贷融资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加快推进,新通道沿线市场主体对商业银行在完善服务体系、健全协作机制、优化资金供给、加强产品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进一步发挥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撑作用,着力化解资金供需矛盾,推动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建设 资金供需矛盾 社会融资 金融支撑 区域协调发展 市场主体 协作机制 资金需求
原文传递
杠杆率水平的跨国实证比较及中国杠杆水平的结构特点 被引量:1
5
作者 顾胥 李研妮 +2 位作者 陈邦强 魏琪 于晨阳 《金融纵横》 2017年第3期57-62,共6页
本文对比分析了美英德日以及我国的整体杠杆率水平和分部门杠杆率水平与GDP增速之间的关系,以我国当下"去杠杆"的关键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为重点,从工业企业、上市公司、国有企业三个角度深入分析了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 本文对比分析了美英德日以及我国的整体杠杆率水平和分部门杠杆率水平与GDP增速之间的关系,以我国当下"去杠杆"的关键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为重点,从工业企业、上市公司、国有企业三个角度深入分析了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的结构问题,为我国"去杠杆"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杠杆率水平 GDP增速 跨国比较 结构特点
下载PDF
探索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上市银行资产定价逻辑迎来重塑
6
作者 胡尧 赵建 吴庆跃 《中国银行业》 2023年第8期61-64,共4页
探索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对更好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提升金融整体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上市银行在我国资本市场上长期处于低估值状态,严重影响其再融资能力。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关键在于推动提升资产估值定价的科学性和... 探索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对更好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提升金融整体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上市银行在我国资本市场上长期处于低估值状态,严重影响其再融资能力。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关键在于推动提升资产估值定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央企、国企等具有承担重大战略任务、产生巨大社会效益的优质上市资产价值回归与提升。未来,估值低、股息高、经营稳健的银行估值修复迎来良机,具有国资背景的银行,更有望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建设中实现估值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市银行 资源配置功能 央企 股息 价值回归 估值体系 资产 再融资能力
原文传递
城商行融入“开放银行”的发展策略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庆跃 范修霖 《银行家》 2019年第6期18-20,共3页
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使得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模式面临从'引进来'向'走出去',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重构的转变,这对中小银行特别是资产规模和经营特色均不占优势的城... 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使得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模式面临从'引进来'向'走出去',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重构的转变,这对中小银行特别是资产规模和经营特色均不占优势的城商行提出了巨大挑战,同时也提供了重大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I 城商行 以客户为中心
原文传递
城商行文旅金融服务体系构建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范修霖 吴庆跃 《银行家》 2019年第10期64-67,6,共4页
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和旅游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国家和地方同时密集出台多项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及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上新兴科技的迅速普及,文旅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立足城商行视角,在分析文旅产业发展和金融服务支撑... 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和旅游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国家和地方同时密集出台多项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及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上新兴科技的迅速普及,文旅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立足城商行视角,在分析文旅产业发展和金融服务支撑情况的基础之上,提出构建文旅金融服务体系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商行 金融服务体系 文旅产业 新兴科技 政策措施 文化和旅游 路径 前所未有
原文传递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原则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继红 《银行家》 2022年第5期72-74,共3页
中国银保监会高度重视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建设,在2021年2月8日专门制定出台了《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银保监发〔2021〕4号),首次提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应遵循“前瞻性、匹配性、全覆盖、有效性”四条基本原则... 中国银保监会高度重视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建设,在2021年2月8日专门制定出台了《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银保监发〔2021〕4号),首次提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应遵循“前瞻性、匹配性、全覆盖、有效性”四条基本原则。声誉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指导商业银行开展声誉风险管理工作的根本指南,商业银行能否严格遵循直接关系到其声誉风险管理工作的成败,关系到能否维护和塑造其良好的企业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企业形象 声誉风险管理 保险机构 匹配性 银保 制度和机制 保监会
原文传递
加强和改进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继红 《银行家》 2021年第11期70-72,共3页
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当前,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形势正面临着新的变化:宏观经济增长方式由"重速度"转变为"重质量",声誉风险监管要求由"常态"转变为"趋严",互联网背景下... 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当前,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形势正面临着新的变化:宏观经济增长方式由"重速度"转变为"重质量",声誉风险监管要求由"常态"转变为"趋严",互联网背景下的媒体发展由"传统"转变为"融合",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迎来新的严竣挑战,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声誉风险管理,推动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助力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宏观经济增长 企业形象 监管要求 声誉风险管理 高质量发展 新的变化 加强和改进
原文传递
新一轮数字化浪潮与商业银行的应对思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建 吴庆跃 《国际金融》 2022年第6期69-73,共5页
当前,以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混合现实(MR)、数字孪生等技术升级(被称为“元宇宙”)为标志的新一轮数字化浪潮已迎面扑来。在新一轮数字化浪潮中,商业银行需要理解深度数字化对金融产业的重大影响,找到将AR、VR、数字孪生等元... 当前,以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混合现实(MR)、数字孪生等技术升级(被称为“元宇宙”)为标志的新一轮数字化浪潮已迎面扑来。在新一轮数字化浪潮中,商业银行需要理解深度数字化对金融产业的重大影响,找到将AR、VR、数字孪生等元宇宙前沿技术应用到业务和产品中的具体路径。本文通过重点分析某城市商业银行的案例,解读了商业银行面对新一轮数字化浪潮的优秀经验,以期对商业银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商业银行 元宇宙
原文传递
公司银行业务移动渠道战略布局
12
作者 吴庆跃 《银行家》 2019年第4期60-61,共2页
近年来,科技创新的发展给零售银行业务带来了极大挑战,金融科技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零售银行传统的经营理念、营销方式和运营模式,客户逐渐将日常金融需求转移到移动终端,开始习惯并逐渐依赖零售业务移动化的便捷。《中国移动互联网发... 近年来,科技创新的发展给零售银行业务带来了极大挑战,金融科技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零售银行传统的经营理念、营销方式和运营模式,客户逐渐将日常金融需求转移到移动终端,开始习惯并逐渐依赖零售业务移动化的便捷。《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及其安全报告(2017)》显示,2016年我国境内活跃手机上网号码数量达12.47亿人,较2015年增长59.9%。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商业银行零售客户的金融习惯,也正在加速改变企业客户接触银行业务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售银行业务 渠道战略 公司 金融科技 零售客户 互联网发展 移动互联网 科技创新
原文传递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推动国有金融企业高质量发展
13
作者 陈继红 《当代党员》 2022年第11期32-34,共3页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国有金融企业要充分认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企业凝心聚力、加快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发挥公司党建优势和治理优...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国有金融企业要充分认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企业凝心聚力、加快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发挥公司党建优势和治理优势、提升队伍凝聚力、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手段,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有力推动企业改革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队伍凝聚力 国有金融企业 规范化水平 凝心聚力 治理优势 企业改革发展 党建优势
原文传递
投贷联动机制探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邦强 《中国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48,共3页
投贷联动是商业银行采用信贷支持,PE或VC投资机构提供股权融资,联合以“股权+债权”的模式,为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的一种金融服务方式。201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了银行业探索... 投贷联动是商业银行采用信贷支持,PE或VC投资机构提供股权融资,联合以“股权+债权”的模式,为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的一种金融服务方式。201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了银行业探索试点投贷联动业务。随后银监会鼓励条件成熟的银行探索建立科技金融事业部,推进投贷联动融资试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融资 金融服务方式 体制机制改革 商业银行 科技创新型 信贷支持 投资机构 企业融资
原文传递
科技类企业请注意:创新活动可能影响企业信用评级
15
作者 夏会 袁红念 《中国商人》 2022年第8期114-115,共2页
科技类企业有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在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过程中争取发挥“主力军”作用。企业在业务层面的创新活动,有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难度大... 科技类企业有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在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过程中争取发挥“主力军”作用。企业在业务层面的创新活动,有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难度大以及不确定性高等特点,从整体经营的角度来看,这种高风险、高收益的创新活动势必会增加企业的信用风险。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推动科技类企业大胆、持续创新的同时有效维护其信用形象?系统动力学的一些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管理层做到这件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风险 持续创新 研发投入 信用形象 整体经营 业务层面 系统动力学 知识产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