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升血小板胶囊结合泼尼松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观察及对Treg细胞和Th17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蔡岗丽 何绿苑 +2 位作者 朱颖 黄沆 赵晨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05-1207,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治疗中采用升血小板胶囊与泼尼松联合用药的临床观察以及对Treg细胞(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辅助性T细胞17)的影响。方法:ITP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泼尼松治... 目的:分析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治疗中采用升血小板胶囊与泼尼松联合用药的临床观察以及对Treg细胞(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辅助性T细胞17)的影响。方法:ITP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泼尼松治疗基础上加用升血小板胶囊,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数(Plt)、Treg细胞计数、Th17细胞计数、IL-10(白介素10)含量、IL-17(白介素17)含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观察组血小板数(132±70)×10~9/L、Treg细胞计数(4.54±1.4)%、IL-10含量(29.36±7.48)ng/L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小板数(90±53)×10~9/L、Treg细胞计数(3.23±0.90)%、IL-10含量(35.64±8.1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Th17计数、IL-17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血小板胶囊与泼尼松联合应用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变Treg含量,调节ITP作用,同时也证实了ITP发生可能与Treg细胞和Th 17细胞的缺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升血小板胶囊 泼尼松 TREG细胞 TH17细胞
下载PDF
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短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蔡岗丽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5期13-16,共4页
目的评价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治疗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效果,并进行短期随访。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 目的评价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治疗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效果,并进行短期随访。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CHOP方案)与观察组(60例,美罗华+CHOP方案),对比两组疗效、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55/60),远高于对照组的75.00%(45/60),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率96.67%(58/60),对照组生存率91.67%(55/60),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率60.00%(36/60),对照组无进展生存率41.67%(25/60),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恶心呕吐、发热毒副反应,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毒副反应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华+CHOP方案治疗EBV阳性DLBCL患者能够有效提升其临床效果与无进展生存率,且降低恶心呕吐、发热毒副反应,其余毒副反应与CHOP方案无明显差异,可临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罗华 弥漫大B细胞 淋巴瘤 化学治疗
下载PDF
B7-H4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淋巴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朱颖 蔡岗丽 何绿苑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19期9-12,共4页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淋巴组织中B7-H4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6年3月本院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123例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同期87例正常淋巴结患者为对照组,62例炎...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淋巴组织中B7-H4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6年3月本院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123例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同期87例正常淋巴结患者为对照组,62例炎性淋巴结患者为炎症组。所有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7-H4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三组患者的B7-H4蛋白表达水平,分析B7-H4蛋白表达的高低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患者B7-H4阳性表达96例,对照组无,炎症组19例,实验组B7-H4阳性率明显高于炎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P=0.02);B7-H4的表达对DLBCL患者临床特征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2例患者B7-H4表达呈阳性者57例,平均生存时间(52.1±4.2)个月;B7-H4表达呈阴性者25例,平均生存时间(63.2±3.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0.02)。结论 B7-H4蛋白在DLBCL患者淋巴组织中呈高表达,提示B7-H4蛋白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H4蛋白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表达情况 临床特征
下载PDF
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突变的CD7^+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4
作者 朱颖 蔡岗丽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8期3082-3085,共4页
目的研究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突变的CD7^+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诊断为FLT3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老年患者45例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开展随访。结... 目的研究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突变的CD7^+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诊断为FLT3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老年患者45例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开展随访。结果CD7^+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高白细胞比例、M5亚型比例、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均高于CD7-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7是否表达与FLT3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染色体、分子遗传学异常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7^+组患者中CD33阳性表达率高于CD7^-组,CD34、CD117阳性表达率低于CD7^-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7^+组患者完全缓解率低于CD7^-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CD7^+组患者无病生存率、总生存期率均低于CD7^-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LT3基因突变的CD7^+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表达较高,缓解率以及总生存期较低,提示FLT3基因突变对CD7^+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存在不良影响,且CD7^+表达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S样酪氨酸激酶3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