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理行为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蒋庆飞 王卫平 +1 位作者 胡美玉 杨帆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78-880,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理行为的影响,为抑郁症的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的197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99例)和对照组(9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干预...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理行为的影响,为抑郁症的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的197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99例)和对照组(9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每周1次共12次的综合心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周末、干预12周末、1年后随访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2组抑郁症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自杀态度问卷(QSA)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末,2组患者HAMD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组HAMD总分[(12.51±1.67)分]低于对照组[(13.44±2.03)分](t=3.50,P<0.01);干预12周末,除对照组SCSQ的积极应对及QSA的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因子外,对照组和干预组各量表各因子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各量表各因子得分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除对照组QSA的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因子外,对照组和干预组各量表各因子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QSA的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因子外,干预组与对照组各量表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抑郁复发率分别为7.53%(7/93)和19.57%(1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自杀发生率分别为2.15%(2/93)和8.70%(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P<0.05)。结论抗抑郁药物联合综合心理干预,能更快地控制症状、更有效地改变态度和行为,使复发率、自杀率下降,是理想的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心理干预 抑郁症 心理行为 心理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