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吴俊 《健康研究》 CAS 2014年第6期654-65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80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干预,比...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80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语言能力和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性优良率为82.50%,高于对照组(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7.62±11.74)分,高于对照组的(56.93±10.6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书写和阅读、复述、听觉理解、自发言语、信息量、流畅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有效改善患者的语言能力和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心理护理 社会支持 生活能力
下载PDF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及指导穿刺针吸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建亮 吴挺 +1 位作者 邓壮 许攀峰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6期441-444,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TE)诊断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及指导穿刺针吸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我院确诊的因颈部淋巴结肿大高度怀疑转移的肺癌患者140例(肿大淋巴结140个),根据细胞学取样法分为二维超声组和RTE组,每组各70例;另选同期健...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TE)诊断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及指导穿刺针吸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我院确诊的因颈部淋巴结肿大高度怀疑转移的肺癌患者140例(肿大淋巴结140个),根据细胞学取样法分为二维超声组和RTE组,每组各70例;另选同期健康志愿者36例(淋巴结70个)为正常对照组。RTE组和正常对照组均行二维超声及RTE检查,二维超声组和RTE组分别行二维超声引导下穿刺及RTE引导下穿刺;比较两组穿刺取样成功率、准确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不同组织为参照的弹性应变率比值(SR1、SR2)、弹性面积比(AR)对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二维超声组和RTE组穿刺取样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94.29%,P=0.120),穿刺取样准确率分别为81.43%和9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和RTE组的SR1、SR2、AR分别为1.02±0.47、0.98±0.42、0.82±0.09和2.25±0.81、1.63±0.73、1.08±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R1、SR2、AR诊断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6、0.784、0.972;当AR截断值为0.920时,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7%、97.1%、94.3%,均高于SR1和SR2的诊断效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R1、SR2、AR在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均有一定价值,其中AR诊断价值最高;RTE指导穿刺针吸可提高取样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弹性成像 肺癌 淋巴结转移 穿刺针吸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胡美瑜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9年第4期746-747,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08年9月老年内科住院患者64例进行护理干预心理疏导、做好睡眠卫生宣教、实施睡眠限制、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诱导睡眠。结果患者入院时、入院后1周、2周采用修...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08年9月老年内科住院患者64例进行护理干预心理疏导、做好睡眠卫生宣教、实施睡眠限制、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诱导睡眠。结果患者入院时、入院后1周、2周采用修正的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评估,自评总分为(20.29±4.79)、(18.34±3.22)、(15.17±2.22),积分呈下降趋势(F=8.34,P〈0.05);总分〈16分分别为28.1%(18/64)、56.3%(36/64)、75.0%(48/64),睡眠质量提高(X2=12.68,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老年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质量 老年人 临床护理研究
原文传递
老年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4
4
作者 胡美瑜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9年第1期180-181,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老年糖尿病并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资料,提出护理对策。结果经进食或口服葡萄糖、静脉注射50%葡萄糖等处理,38例经10~30min血糖恢复,7例昏迷者24—48...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老年糖尿病并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资料,提出护理对策。结果经进食或口服葡萄糖、静脉注射50%葡萄糖等处理,38例经10~30min血糖恢复,7例昏迷者24—48h转清醒,无死亡病例。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与年龄、药物、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护理中应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正确应用药物、合理饮食指导、适当运动、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心理护理来防治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糖 护理 老年人
原文传递
康复护理训练辅助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4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雪梅 《中医儿科杂志》 2015年第5期72-74,共3页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训练对4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A型肉毒素针剂注射,4 U/k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训练,治疗后观察2组患儿的肌张力,肘、膝关节伸展度及踝关节活动度...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训练对4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A型肉毒素针剂注射,4 U/k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训练,治疗后观察2组患儿的肌张力,肘、膝关节伸展度及踝关节活动度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各级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关节伸张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关节伸张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足背屈曲角角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且观察组足背屈曲角角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能降低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改善患儿肘、膝关节的伸张度和踝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患儿 痉挛型 康复护理干预 肢体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血清热休克蛋白47、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对慢性房颤并发早期心衰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建亮 杜晓露 黄续文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723-726,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热休克蛋白47(HSP4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慢性房颤并发早期心衰中的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慢性房颤患者75例,其中单纯慢性房颤23例、心功能Ⅰ级~Ⅱ级32例、心功能Ⅲ... 目的探究血清热休克蛋白47(HSP4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慢性房颤并发早期心衰中的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慢性房颤患者75例,其中单纯慢性房颤23例、心功能Ⅰ级~Ⅱ级32例、心功能Ⅲ级~Ⅳ级20例,同期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血清HSP47、TGF-β1水平和左心房内径,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房颤3组患者血清HSP47、左心房内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TGF-β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与HSP47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TGF-β1水平呈负相关(P<0.01)。HSP47诊断慢性房颤并发早期心衰的敏感度(93.33%)、特异度(80.00%)和曲线下面积(0.947)均明显高于TGF-β1(89.33%、72.50%、0.887)(P<0.05)。结论血清HSP47、TGF-β1在慢性房颤并发早期心衰患者中均呈异常表达,对其进行动态监测有助于预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热休克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慢性房颤 心力衰竭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不同肠内营养方法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吞咽障碍的效果比较
7
作者 黄建亮 杜晓露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97-101,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肠内营养方法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金华市第二医院老年内科住院的阿尔茨海默病伴吞咽障碍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120例患者进行编号... 目的:比较不同肠内营养方法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金华市第二医院老年内科住院的阿尔茨海默病伴吞咽障碍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120例患者进行编号,平均分为四组(A组、B组、C组、D组),分别给予不同的肠内营养方法(A组:鼻胃管;B组:鼻肠管;C组:鼻胃管+吞咽康复训练;D组:鼻肠管+吞咽康复训练)。治疗12周后,比较四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D组患者总有效率最高(100.0%),与其他三组(A组:13.3%,B组:40.0%,C组:7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88、25.71、9.23,均P<0.05)。C组和D组治疗后的营养状况[体质量指数(BMI):(21.42±1.85)kg/m^(2)、(23.17±2.03)kg/m^(2)]和满意度(60.0%、100.0%)明显优于A组[BMI:(19.01±1.72)kg/m^(2);满意度:10.0%]和B组[BMI:(19.86±1.69)kg/m^(2);满意度:33.3%];D组的营养状况最好(t=7.01、5.14、1.78,均P<0.05),满意度最高(χ^(2)=49.09、30.00、15.00,均P<0.001)。结论:采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吞咽障碍的效果最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吞咽障碍 肠道营养 吞咽康复训练 鼻胃管 鼻肠管 人体质量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