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管端端吻合术在医源性胆管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程文元 毛根军 +5 位作者 戴振华 楼丽霞 许经伦 龚道军 庄波 郑樟栋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21-423,共3页
目的分析医源性胆管损伤胆管缺损较大的病例采用胆管端端吻合术的可行性、有效性和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共收治医源性胆管损伤胆管缺损较大的患者17例,其中Bismuth II型16例,Bismuth III型1例。均以7号丝线缝... 目的分析医源性胆管损伤胆管缺损较大的病例采用胆管端端吻合术的可行性、有效性和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共收治医源性胆管损伤胆管缺损较大的患者17例,其中Bismuth II型16例,Bismuth III型1例。均以7号丝线缝合十二指肠球部浆肌层和肝门板坚韧组织各一针,同时拉拢结扎,使二胆管断端在无张力下吻合重建。结果 17例胆管损伤患者经胆管端端吻合术均获痊愈,无再手术病例。结论胆管端端吻合术对胆管缺损较大的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治疗效果确切,能减少胆管损伤行端端吻合术后再手术的机会,可作为一种主要术式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源性 胆管损伤 改良
下载PDF
胃管固定方法改进的效果观察及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朱巧君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13期70-71,共2页
目的寻找一种更有效、安全的胃管固定方法。方法将100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两种不同胃管固定法,观察两种方法在固定牢固程度、舒适度、过敏性方面的差别。结果新方法固定牢固度显著优于传统法,且不发生过敏。在舒适度方... 目的寻找一种更有效、安全的胃管固定方法。方法将100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两种不同胃管固定法,观察两种方法在固定牢固程度、舒适度、过敏性方面的差别。结果新方法固定牢固度显著优于传统法,且不发生过敏。在舒适度方面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式胃管固定法较传统固定法有效、安全、舒适,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管 移位 固定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含氧生长因子冲洗在下肢慢性溃疡中的应用
3
作者 叶建龙 程文元 +2 位作者 蒋正华 戴振华 楼丽霞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34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含氧生长因子冲洗在下肢慢性溃疡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金华市第五医院收治的57例下肢慢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冲洗液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含氧生长因子冲洗在下肢慢性溃疡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金华市第五医院收治的57例下肢慢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冲洗液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27)。两组患者均给予创面清创及全身治疗,并使用VSD。观察组患者采用含氧生长因子溶液冲洗,对照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比较两组患者的VSD治疗时间、溃疡面治疗有效率、皮肤移植存活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VSD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9.47±2.45)d vs(13.50±4.63)d,P<0.05];观察组患者的溃疡面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6.7%vs 59.3%,P<0.05);观察组患者的皮肤移植存活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0.0%vs 51.9%,P<0.05)。结论VSD联合含氧生长因子溶液冲洗治疗下肢慢性溃疡临床效果满意,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溃疡面治疗有效率和皮肤移植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慢性溃疡 负压封闭引流 冲洗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联合自体微粒皮移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楼丽霞 邢晓威 戴振华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37-440,共4页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SD)联合自体微粒皮移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连续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金华市第五医院普外科诊断的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共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SD)联合自体微粒皮移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连续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金华市第五医院普外科诊断的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共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VSD联合常规植皮术,观察组采用VSD联合自体微粒皮移植。比较两组VSD后7 d肉芽成熟率、移植成活率、术后14 d创面愈合率和完全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评价瘢痕程度、术后3 d和7 d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血清细胞因子[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和临床随访,两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创面面积和分布、疾病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VSD后7 d肉芽成熟率88.89%(40/45)、术后14 d创面愈合率84.44%(38/45),均高于对照组的71.11%(32/45)和64.44%(29/45)(χ^(2)=4.44、4.73,均P<0.05);观察组供区和受区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分别为(7.83±1.64)d、(17.92±4.57)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0.21±2.32)d、(22.34±6.83)d(t=5.62、3.61,均P<0.001);观察组术后6个月供区和受区的瘢痕评分分别为(2.35±0.40)分、(5.69±0.9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44±0.88)分、(9.85±1.56)分(t=21.44、15.45,均P<0.001)。术后3 d和7 d观察组疼痛评分分别为(3.57±0.83)分、(1.38±0.2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62±1.18)分、(3.64±0.49)分(t=14.18、27.56,均P<0.001);观察组hs-CRP、IL-6和TNF-α分别为(5.51±0.67)mg/L、(7.69±0.84)mg/L、(3.44±0.45)mg/L,均低于对照组的(3.54±0.33)mg/L、(3.97±0.56)mg/L、(1.68±0.20)mg/L;观察组EGF和bFGF分别为(15.64±4.53)mg/L、(30.26±6.92)mg/L,均高于对照组的(31.25±7.82)mg/L、(45.67±9.84)mg/L(t=17.42、24.72、23.98、11.59、8.59,均P<0.001)。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67%(3/45),低于对照组的22.22%(10/45)(χ^(2)=4.41,P<0.05)。结论VSD联合自体微粒皮移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提高创面愈合质量,降低供区创面的瘢痕风险,与多种细胞因子的改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术 负压伤口疗法 皮肤移植 手术后并发症 瘢痕 疼痛 炎症 表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
5
作者 程文元 毛根军 陆贝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34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45)和对照组(n=89),比较2组...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34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45)和对照组(n=89),比较2组患者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情况及其他临床特征,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质子泵抑制剂使用天数<3 d、<7 d、<14 d和≥14 d的比例分别为2. 22%、15. 56%、26. 67%和55. 56%,对照组分别为13. 48%、40. 45%、31. 46%和14. 6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 01)。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患者APPACHEⅡ≥10、休克、腹腔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机械通气、抗生素使用≥7d比例显著增加(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质子泵抑制剂使用≥14d、APPACHEⅡ≥10、机械通气、多脏器功能衰竭和休克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控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质子泵抑制剂使用≥14 d、APPACHEⅡ≥10、机械通气、多脏器功能衰竭和休克等,对积极预防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艰难梭状芽孢杆菌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结肠炎一例 被引量:2
6
作者 程文元 楼丽霞 +1 位作者 丰云峰 戴振华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9-519,共1页
患者男,58岁。因“大便次数增多5年”于2015年10月30日来院就诊。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每日5—7次。开始为成形黄软便。后多为稀糊便,色黄,常有黏液样便,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无脓血便,无排便困难... 患者男,58岁。因“大便次数增多5年”于2015年10月30日来院就诊。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每日5—7次。开始为成形黄软便。后多为稀糊便,色黄,常有黏液样便,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无脓血便,无排便困难,无发热、头晕、乏力、体重进行性下降等表现,自行观察发现食用牛肉、牛血、甲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静脉 结肠炎 硬化性 特发性 大便次数 排便困难 食用牛肉 黏液样
原文传递
经皮肝瘤内注射术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程文元 戴振华 +1 位作者 楼丽霞 丰云峰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5年第15期2247-225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瘤内注射术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中晚期肝癌患者22例,采用经皮肝瘤内注射术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出院后每月随访1次。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肝瘤内注射术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中晚期肝癌患者22例,采用经皮肝瘤内注射术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出院后每月随访1次。分析患者经皮肝瘤内注射术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情况,同时分析患者随访过程中的生存时间、肿瘤体积和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均于术后6周复查,其中,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6例,进展2例。随访发现,患者的生存时间为17~82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55.71±13.47)个月;治疗后4例肿瘤直径缩小1~3 cm,18例肿瘤直径缩小3~5 cm;19例肝区疼痛症状获得半年以上的缓解,3例肝区疼痛症状缓解时间不足6个月。随访期间有12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经皮肝瘤内注射术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原文传递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1例报告 被引量:3
8
作者 程文元 叶昆连 戴振华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7年第5期829-830,共2页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分析3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 31例经胃肠减压、激素、生长抑素、肠外营养等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0.8d,1例再手术后出现肠瘘,二重感染死亡。结论 ...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分析3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 31例经胃肠减压、激素、生长抑素、肠外营养等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0.8d,1例再手术后出现肠瘘,二重感染死亡。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在术后4~10d,有肠梗阻的典型表现,经保守治疗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并发症 肠梗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