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芎嗪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神经的保护作用
1
作者 肖寒露 何超芹 +1 位作者 周百桂 章娟娟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4期96-101,共6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海马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以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作为模型组、TMP低、中、高剂量组灌胃20、40、60mg/kgTMP,1次/d,连续... 目的探讨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海马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以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作为模型组、TMP低、中、高剂量组灌胃20、40、60mg/kgTMP,1次/d,连续30d。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和空间探索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海马神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0、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_(1-40)、Aβ_(1-42)、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β-AP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内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平台停留时间、跨平台次数、SOD活性、GSH-Px活性降低(P<0.05),MDA含量、TNF-α、IL-1β、IL-10、Aβ_(1-40)、Aβ_(1-42)、β-APP含量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TMP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平台停留时间、跨平台次数、SOD活性、GSH-Px活性上升(P<0.05),MDA含量、TNF-α、IL-1β、IL-10、Aβ_(1-40)、Aβ_(1-42)、β-APP含量降低(P<0.05)。结论TMP能改善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减轻海马神经组织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减少Aβ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阿尔茨海默病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Aβ水平
下载PDF
两种剂量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忠华 《中国药业》 CAS 2011年第5期73-74,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予降低颅内压与改善脑水肿、调整血压、降纤、抗凝、神经保护、溶栓、对症、支持等治疗,同时对照组睡前顿服辛伐他汀20 mg... 目的比较两种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予降低颅内压与改善脑水肿、调整血压、降纤、抗凝、神经保护、溶栓、对症、支持等治疗,同时对照组睡前顿服辛伐他汀20 mg/d,观察组睡前顿服辛伐他汀40 mg/d,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效果更加显著(P<0.05),总有效率为88.89%,优于对照组的77.78%(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常规剂量有更好的疗效且安全,建议对无他汀类药物禁忌证患者在严密监测下增大药物剂量,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脑梗死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清miR-181c、miR-128b表达水平及其与90天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志 金庙通 杨建邦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17-521,共5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微小RNA(miRNA)miR-181c、miR-128b表达水平及其与90天预后的相关性,为miRNA在脑梗死诊断和治疗上提供参考意义。方法选取128例脑梗死患者以及同期10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微小RNA(miRNA)miR-181c、miR-128b表达水平及其与90天预后的相关性,为miRNA在脑梗死诊断和治疗上提供参考意义。方法选取128例脑梗死患者以及同期10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miR-181c和miR-128b表达水平,并分析miR-181c、miR-128b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及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根据90天随访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对影响90天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疾病发生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吸烟、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房颤动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miR-181c、miR-128b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miR-181c、miR-128b表达水平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miR-181c和miR-128b水平呈正相关(r=0.867,P=0.005;r=0.885,P=0.002);预后不良组患者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的比例和入院时NIHSS评分以及血清miR-181c、miR-128b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及血清miR-181c、miR-128b水平均与脑梗死患者90天预后存在密切相关性(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miR-181c、miR-128b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糖尿病、miR-181c、miR-128b表达水平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miR-181c、miR-128b表达水平与患者脑梗死严重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且两者表达水平以及NIHSS评分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90天预后存在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miR-181c miR-128b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志 徐汉文 杨建邦 《健康研究》 CAS 2018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前列地尔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接受丹参注射液和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接受依达拉奉和前列地尔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前列地尔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接受丹参注射液和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接受依达拉奉和前列地尔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D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优于丹参注射液和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前列地尔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辛伐他汀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和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忠华 《海峡药学》 2010年第9期117-118,共2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和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方法 TIA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常规活血化瘀、扩张脑血管、脑保护药、控制血压及血糖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辛伐他汀20mg口服/1日1次,...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和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方法 TIA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常规活血化瘀、扩张脑血管、脑保护药、控制血压及血糖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辛伐他汀20mg口服/1日1次,长期服用。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时间12月~60月,平均(25.67±11.34)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IA复发平均次数、脑卒中、心血管事件死亡少(P<0.05)。用药前后血、尿常规,肾功能无明显改变,观察组出现AST、ALT异常3例,但未超出正常上限的1倍,停药后恢复正常。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辛伐他汀联合治疗TIA,可以明显降低TIA复发次数、脑卒中、心血管事件死亡,且应用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治疗 二级预防
下载PDF
阿尔兹海默症口腔病原体感染假说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金志刚 党永芳 +2 位作者 张梦 陈旭 邵邻相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3期302-310,共9页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迄今为止,已经有较多关于AD发病机制的报道,但是尚未发现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研究者相继在AD患者脑中检测到口腔病原体,并据此提出了口腔病原体感染引发AD的假说...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迄今为止,已经有较多关于AD发病机制的报道,但是尚未发现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研究者相继在AD患者脑中检测到口腔病原体,并据此提出了口腔病原体感染引发AD的假说.从机制上来说,口腔病原体侵入脑后,病原体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或其代谢产物引起脑区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发炎,从而导致神经元变性及β-淀粉样蛋白(amyloid-protein,Aβ)沉积.重要的是,靶向AD相关口腔病原体的抗菌和抗病毒药物对于AD具有潜在疗效.综合该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口腔病原体感染如何与AD发病相关联及抗菌药物用于AD治疗的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病原体 Β-淀粉样蛋白 阿尔兹海默症 抗菌药物
下载PDF
复发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志 徐汉文 杨建邦 《中国医院统计》 2019年第6期422-424,共3页
目的 探究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方法 选取某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列入复发组,7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列入初发组。分别采用χ2检验和二元lo... 目的 探究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方法 选取某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列入复发组,7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列入初发组。分别采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一般临床资料与病理学因素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关系,并探究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复发组与初发组患者的糖尿病史、心房纤颤病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脑血管病变、TOAST分型、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史、嗜酒史及嗜烟史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 3.894,95% CI:1.514~10.018)、有心房纤颤病史(OR: 3.112,95% CI:1.248~7.757)、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OR: 2.824,95% CI:1.361~5.857)和有糖尿病史(OR: 2.571,95% CI:1.293~ 5.112)是影响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直视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的防治可以有效降低复发性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脑梗死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 脑血管狭窄
下载PDF
辛伐他汀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和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8
作者 刘忠华 《海峡药学》 2010年第11期190-192,共3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和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方法 TIA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常规活血化瘀、扩张脑血管、脑保护药、控制血压及血糖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辛伐他汀20mg口服、1日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和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方法 TIA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常规活血化瘀、扩张脑血管、脑保护药、控制血压及血糖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辛伐他汀20mg口服、1日1次,长期服用。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时间12月~60月,平均(25.67±11.34)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IA复发平均次数、脑卒中、心血管事件死亡少(P〈0.05)。用药前后血、尿常规,肾功能无明显改变,观察组出现AST、ALT异常3例,但未超出正常上限的1倍,停药后恢复正常。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辛伐他汀联合治疗TIA,可以明显降低TIA复发次数、脑卒中、心血管事件死亡,且应用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治疗 二级预防
下载PDF
38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诊治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周百桂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第19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38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包括无症状型2例,脑膜炎型3例,脑膜血管型16例,麻痹性痴呆型13例,脊髓痨型4例。38例患者血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T)、梅毒螺旋体血凝...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38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包括无症状型2例,脑膜炎型3例,脑膜血管型16例,麻痹性痴呆型13例,脊髓痨型4例。38例患者血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T)、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及脑脊液TPHA均阳性;脑脊液RPRT检查33例(86.84%,33/38)阳性,5例(13.16%,5/38)阴性。经治疗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缓解;血和脑脊液RPRT比治疗前降低,但未转阴;13例(34.21%,13/38)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含量正常。随访6个月,17例(44.74%,17/38)血和脑脊液RPRT转阴,其余均有不同程度下降;33例(86.84%,33/38)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含量正常。结论神经梅毒临床症状复杂,容易误漏诊;血及脑脊液检查是诊断的必要依据;青霉素是首选的治疗药物;脑脊液白细胞与蛋白含量是重要的疗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体征和症状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