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缪亚军 马德忠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6-618,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容积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在对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行螺旋CT容积扫描,结合MPR征象进行对比分析,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密度、形态及与邻近结构的... 目的:探讨螺旋CT容积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在对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行螺旋CT容积扫描,结合MPR征象进行对比分析,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密度、形态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果:21例腹膜后肿瘤,良性17例,恶性4例。良性肿瘤大多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主要呈膨胀性生长,边缘境界清楚;而恶性肿瘤体积大且不规则,混杂密度,呈浸润性生长,边缘不清,多累及周围组织血管。腹膜后定位征象:肿瘤多沿椎旁交感神经链分布,于脊柱旁、肾周、结肠外后方及骶前区多见,推压或包绕邻近器官。结论:螺旋CT容积扫描结合MPR能克服常规扫描方式的限制,获得直观、清晰的图像,准确的显示肿瘤本身及侵犯周围组织、器官的情况,明确肿瘤累及的范围,对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腹膜后间隙 肿瘤 神经组织
下载PDF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附9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6
2
作者 朱云波 王芳 曹孝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HAML的临床和CT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其CT表现。结果 9例HAML均为单发病灶,CT平扫均为低且不均匀密度,本组9例病...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HAML的临床和CT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其CT表现。结果 9例HAML均为单发病灶,CT平扫均为低且不均匀密度,本组9例病灶中能检出脂肪密度8例,在脂肪密度区可以见到网线状、斑片状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有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扫描病灶有渐进性持续强化的特征,7例可以见到中心血管影。结论病灶内含脂肪密度、动态增强扫描具有早期及持续、渐进性强化表现、病灶中心可见增粗的供血血管影是HAML的特征性CT表现,CT对HAM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测量脑出血量及中线移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马德忠 缪亚军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48-50,I0004,共4页
目的:探讨 CT 测量脑出血量及中线结构移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0例,通过 CT 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及中线结构移位程度,并分析临床治疗后患者一年内死亡率与中线结构移位程度的关系。结果出血部位基底节78例... 目的:探讨 CT 测量脑出血量及中线结构移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0例,通过 CT 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及中线结构移位程度,并分析临床治疗后患者一年内死亡率与中线结构移位程度的关系。结果出血部位基底节78例,丘脑17例,脑叶8例,小脑半球10例,脑干7例;脑出血量≤28 mL 80例,〉28 mL 40例;中线移位0、1-5 mm、6-10 mm、〉10 mm,死亡率分别为12.6%、21.88%、57.14%及78.0%,中线移位越明显,死亡率越高。结论 CT 测量脑出血量及中线结构移位对脑出血的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出血量 脑中线结构 移位 CT
下载PDF
128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卵巢及输卵管囊实性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马德忠 缪亚军 范志萍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5年第5期393-395,共3页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容积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在卵巢和输卵管囊实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卵巢和输卵管囊实性病变行螺旋CT容积扫描,结合MPR征象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病灶大小、囊液密度、囊壁厚度、...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容积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在卵巢和输卵管囊实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卵巢和输卵管囊实性病变行螺旋CT容积扫描,结合MPR征象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病灶大小、囊液密度、囊壁厚度、囊壁强化程度、有无结节、有无分隔、有无钙化及有无腹腔积液。结果 39例卵巢和输卵管囊实性病变,良性22例,恶性17例。良性病变大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境界多较清楚,囊壁多较均匀;而恶性病变大多体积较大,内分隔厚度大于3 mm,可累及周围组织、脏器,常有腹腔积液及腹膜扩散、种植。结论螺旋CT容积扫描结合MPR能克服扫描方式的限制,获得直观、清晰的图像,准确地显示病变本身及周围组织、器官的情况,明确病变累及的范围,对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平面重建 卵巢 输卵管 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技术对外伤性膈疝的诊断 被引量:3
5
作者 潘红 王芳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6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技术对外伤性膈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证实的外伤性膈疝的X线、CT影像资料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10例X线胸片均显示患侧膈肌升高、模糊;进一步行CT检查在多平面重组图像中可见膈肌...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技术对外伤性膈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证实的外伤性膈疝的X线、CT影像资料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10例X线胸片均显示患侧膈肌升高、模糊;进一步行CT检查在多平面重组图像中可见膈肌的破裂,并清楚显示裂口位置、大小及疝入胸腔的内容物。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外伤性膈疝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 膈疝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表现 被引量:2
6
作者 范志萍 周小华 《肿瘤影像学》 2013年第4期373-375,共3页
目的总结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表现,提高CT对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结果 8例均单侧单发,边界清晰。5例呈等或稍高密度,中度强化;3例中央可见星状低密度影。肿瘤常有完整包... 目的总结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表现,提高CT对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结果 8例均单侧单发,边界清晰。5例呈等或稍高密度,中度强化;3例中央可见星状低密度影。肿瘤常有完整包膜,边界清楚,少有钙化,无周围结构受侵及转移,术前均诊断为肾癌行肾切除术。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作为一种少见的肾肿瘤,从临床及典型CT表现仍可发现其有别于其他肾肿瘤的一些特点,特别是中心星状瘢痕。术前诊断可避免不必要的全肾切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细胞腺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朱云波 范志萍 高萍宇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3年第6期431-43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1例DPB的CT表现,并结合文献加以总结。结果病灶呈弥漫性分布9例,呈局限性分布2例;弥漫性...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1例DPB的CT表现,并结合文献加以总结。结果病灶呈弥漫性分布9例,呈局限性分布2例;弥漫性细粟粒样小结节影11例,8例伴有树芽征;细支气管扩张9例,伴有管壁不规则增厚,合并有黏液栓2例;炎性斑片状影5例,多为小斑片影,合并小空洞影1例、节段性肺不张2例;空气潴留征4例;肺间质纤维化2例;肺动脉高压1例;有慢性副鼻窦炎表现者7例;DPB治疗2个月后复查,病变有不同程度吸收6例。结论 DPB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副鼻窦炎病史有助于鉴别诊断,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气管炎 肺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脾脏表皮样囊肿64层螺旋CT诊断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8
作者 缪亚军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5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脾脏表皮样囊肿的临床及CT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正确诊断。方法收集4例脾脏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和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MPR)表现,结合24例文献的临床资料、CT征象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8例脾脏表皮样囊肿,好发于儿童及青... 目的探讨脾脏表皮样囊肿的临床及CT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正确诊断。方法收集4例脾脏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和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MPR)表现,结合24例文献的临床资料、CT征象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8例脾脏表皮样囊肿,好发于儿童及青年,特别是年轻女性,CT表现为体积较大的囊性或囊实性类圆形低密度肿块,也可表现为高密度,境界清楚,边缘可有钙化。结论脾脏表皮样囊肿具有一定特征性的CT表现,结合其临床特点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肿瘤 表皮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脾脏炎性假瘤的CT诊断(附8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8
9
作者 朱云波 杨荷霞 邢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1期1699-1701,共3页
目的:探讨脾脏炎性假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脾脏炎性假瘤的临床和CT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其CT表现。结果:8例患者共9个病灶中CT平扫均表现为低密度灶,其中7个病灶边界清楚,2个病灶边缘稍模糊,较... 目的:探讨脾脏炎性假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脾脏炎性假瘤的临床和CT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其CT表现。结果:8例患者共9个病灶中CT平扫均表现为低密度灶,其中7个病灶边界清楚,2个病灶边缘稍模糊,较大的病灶其内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2个病灶无明显强化,7个病灶仅有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扫描8个病灶呈渐进性持续强化,较小的病灶甚至可呈等密度。结论:脾脏炎性假瘤在CT动态增强扫描时具有持续性、渐进性强化和延迟强化的特征性表现,螺旋CT对脾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炎性假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MR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内微小出血灶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执政 唐广山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24期2013-2015,共3页
目的探讨M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内微小出血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7例疑似脑内微出血灶的患者,采用CT平扫、常规MRI和SWI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CT平扫、MRI常规检出微出血灶数量明显少于SWI序列检出微小出血灶... 目的探讨M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内微小出血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7例疑似脑内微出血灶的患者,采用CT平扫、常规MRI和SWI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CT平扫、MRI常规检出微出血灶数量明显少于SWI序列检出微小出血灶的数量。结论 SWI序列对检出脑内微小出血灶的敏感性很高,对疑有脑内微小出血灶的诊断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出血灶 磁敏感成像 影像诊断
下载PDF
腹膜假性黏液瘤的CT和MRI征象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小华 汤伟 彭卫军 《肿瘤影像学》 2013年第4期366-36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PMP)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自2006年1月-2013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16例PMP患者,结合文献报道,回顾性分析患者的CT、MRI影像学表现。结果 16例中,12例原发病变为阑尾、... 目的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PMP)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自2006年1月-2013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16例PMP患者,结合文献报道,回顾性分析患者的CT、MRI影像学表现。结果 16例中,12例原发病变为阑尾、卵巢病变,4例为结肠病灶。CT、MRI检查能很好地显示PMP病变的分布范围,CT、MRI检查均呈分房状、囊实性改变,改变体位无流动现象,增强扫描囊壁、网膜及腹膜轻度强化。部分病例可见肝、脾外缘"扇贝形"压迹,当肿瘤广泛浸润腹膜、网膜,甚至与脏器粘连形成"冰冻腹"时,腹膜、大小网膜增厚呈饼状。结论 CT、MRI特征性表现有助于PMP的准确诊断,对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黏液瘤 腹膜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过程中碘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9
12
作者 曹孝兰 《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第2期44-45,共2页
目的 :分析并研究在CT增强扫描(下简称CT扫描)中使用碘造影剂对该过程所造成的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500例在本院使用碘造影剂进行CT扫描的患者,对在该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并总结其预防、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并研究在CT增强扫描(下简称CT扫描)中使用碘造影剂对该过程所造成的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500例在本院使用碘造影剂进行CT扫描的患者,对在该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并总结其预防、护理对策。结果使用碘造影剂进行CT扫描的500例患者中13例出现不良反应,占总人数的2.6%。13例不良反应病例中7例症状较轻,5例中度不适,1例为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CT扫描过程中由于使用碘造影剂而引发的不良反应,如若扫描前制定一定的预防方案以及扫描过程中密切监护患者,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而且能够有效救护不良反应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造影剂 CT增强扫描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纵隔型肿瘤的CT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缪亚军 周小华 靳激扬 《现代医学》 2011年第6期697-700,共4页
目的:探讨纵隔型肿瘤的不同CT特点,以期提高纵隔型肿瘤术前评估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型肿瘤的CT征象,结合文献报道,研究纵膈型肿瘤的影像特点。结果:32例中,前纵隔肿瘤17例,中纵隔肿瘤10例(包括纵... 目的:探讨纵隔型肿瘤的不同CT特点,以期提高纵隔型肿瘤术前评估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型肿瘤的CT征象,结合文献报道,研究纵膈型肿瘤的影像特点。结果:32例中,前纵隔肿瘤17例,中纵隔肿瘤10例(包括纵隔型肺癌3例),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5例。良性肿瘤大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主要呈膨胀性生长,边缘境界清楚;而恶性肿瘤体积大且不规则,混杂密度,呈浸润性生长,边缘不清,多累及周围组织血管。结论:CT扫描能较准确地显示不同纵隔型肿瘤的影像特点,结合其发病部位与临床表现,对术前肿瘤准确定位、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肿瘤 X线体层摄影术 影像特点
原文传递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CT增强检查中的效果
14
作者 曹孝兰 《药物与人》 2014年第9期123-124,共2页
目的:总结路径式综合护理干预的内容,探讨临床路径武护理干预在CT增强检查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行CT增强检查16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82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82例予以路径武综合护理干预,... 目的:总结路径式综合护理干预的内容,探讨临床路径武护理干预在CT增强检查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行CT增强检查16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82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82例予以路径武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间检查时间、造影剂渗漏、检查中断和护理差错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的差异。结果:路径式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检查时间较常规护理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造影剂渗漏、检查中断和护理差错亦明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路径式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和常规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0%和86.3%,两组患者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能节约CT增强检查时间,提高检查质量,同时能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CT增强检查 护理模式 效果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