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坛市大田及蔬菜地土壤养分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尹微琴 储亚云 蒋新华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27-230,共4页
金坛市农业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大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蔬菜地,速效钾含量明显低于蔬菜地,速效磷的变化程度较大。
关键词 大田 蔬菜地 土壤有机质 速效磷 速效钾 分布
下载PDF
不同有机类肥料对小麦和水稻根际土壤线虫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婷 叶成龙 +5 位作者 李勇 陈小云 冉炜 沈其荣 胡锋 李辉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6259-6268,共10页
国内外对土壤线虫的研究绝大部分都是基于旱地的非根际土壤,对水田土壤,尤其是水旱轮作下根际土壤线虫对有机肥的响应研究非常地有限。因此,探讨在稻麦轮作体系中以猪粪堆肥和秸秆为原料的不同有机类肥料,对水稻和小麦根际土壤线虫的影... 国内外对土壤线虫的研究绝大部分都是基于旱地的非根际土壤,对水田土壤,尤其是水旱轮作下根际土壤线虫对有机肥的响应研究非常地有限。因此,探讨在稻麦轮作体系中以猪粪堆肥和秸秆为原料的不同有机类肥料,对水稻和小麦根际土壤线虫的影响。田间试验处理为:CK(不施肥)、F(100%化肥)、PF(猪粪堆肥+50%化肥)、SF(秸秆全量还田+100%化肥)、PSF(猪粪堆肥+秸秆全量还田+50%化肥)、PMF(猪粪商品有机无机复合肥)。结果表明:小麦根际主要线虫优势属为头叶属(Cephalobus)、拟丽突属(Acrobeloides)和丝尾垫刃属(Filenchus);水稻根际则为杆咽属(Rhabdolaimus)、潜根属(Hirschmanniella)和丝尾垫刃属(Filenchus)。小麦根际土壤线虫总数显著高于水稻根际;SF和PSF对两季土壤线虫总数的提高显著高于PF和PMF,F对线虫总数没有显著影响。线虫营养类群表现为小麦根际食真菌线虫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水稻根际,植食性线虫和杂食/捕食性线虫丰度显著低于水稻根际。有机肥对稻季线虫群落的影响远大于麦季,秸秆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麦季瓦斯乐斯卡指数(WI);施肥均显著提高稻季的多样性指数(H'),降低优势度指数(λ)。土壤线虫对肥料的响应取决于作物及肥料的质量和养分含量;在稻麦轮作系统下,同时添加秸秆和猪粪对提高土壤线虫数量和食微线虫丰度更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 有机无机配施 稻麦轮作体系
下载PDF
基于土壤有效磷水稻磷肥施用推荐体系的探讨 被引量:18
3
作者 邓九胜 张炜 +3 位作者 朱荣松 朱彩云 储亚云 李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84,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磷肥(P2O5)施用量与土壤有效磷(P2O5)的关系,建立磷肥推荐体系。结果表明,磷肥施用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效磷,施磷量在0~112.5 kg.hm-2,有效磷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施磷过量后有效磷不再提高。磷肥施用显著提高有...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磷肥(P2O5)施用量与土壤有效磷(P2O5)的关系,建立磷肥推荐体系。结果表明,磷肥施用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效磷,施磷量在0~112.5 kg.hm-2,有效磷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施磷过量后有效磷不再提高。磷肥施用显著提高有效穗和千粒质量,使水稻增产11.4%~29%。施磷量与水稻产量呈一元二次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0.150 1x2+34.716x+7 125.6。本试验条件下,当土壤有效磷超过21.3 mg.kg-1,水稻增产效果不明显,即土壤磷临界值为21.3 mg.kg-1;每公顷土壤增加1 mg.kg-1土壤有效磷,需施入磷肥(P2O5)9.6 kg,即土壤磷临界值为9.6 kg.hm-2。应用一元二次回归方程与磷肥临界值推荐施肥,得出的适宜施磷量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磷 磷临界值 磷指数 水稻
下载PDF
不同覆盖处理对旱作水稻土壤碳氮变化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志龙 李勇 +1 位作者 许建平 张永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4-317,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处理对旱作水稻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铵态氮、硝态氮动态变化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并对土壤氮素表观平衡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盖草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分别比水作、覆膜和裸露处理增加50.7%、1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处理对旱作水稻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铵态氮、硝态氮动态变化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并对土壤氮素表观平衡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盖草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分别比水作、覆膜和裸露处理增加50.7%、18.1%、31.9%,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增加55.4%、11.83%、48.9%。从总体上看,土壤铵态氮呈现为:水作>盖草>覆膜>裸露,硝态氮表现为:盖草>覆膜>裸露>水作,以盖草处理土壤无机氮含量最高。与水作处理不同,旱作处理土壤无机氮与微生物量碳、氮存在着显著线性相关性。盖草处理无机氮残留最高,分别比覆膜和裸露处理高13.7%、32.8%;盖草处理氮肥利用率也最高,分别比水作、覆膜和裸露处理提高12.1%、14.5%、19.2%。结果表明,覆盖秸秆旱作水稻能够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是一种良好的旱作水稻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旱作水稻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无机氮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麦草全量还田技术试验初报 被引量:7
5
作者 沈培清 蒋新华 +2 位作者 唐寿元 蒋红刚 唐来春 《中国稻米》 2007年第1期50-52,共3页
本文初步揭示了麦草全量还田的腐烂发酵过程中土壤理化性状的特点和对秧苗生长影响的原因,介绍了以切短麦草、浅水旋耕为关键,合理肥水调控为配套的麦草全量还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麦草还田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于斌 沈家禾 +1 位作者 蒋红刚 李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2期20-21,共2页
通过田间小区重复试验,研究了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对水稻苗情、产量、产量结构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地农户习惯施肥+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处理较当地农户习惯施肥处理、当地农户习惯施肥+清水处理,有效穗分别增加11万、3万穗/hm2... 通过田间小区重复试验,研究了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对水稻苗情、产量、产量结构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地农户习惯施肥+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处理较当地农户习惯施肥处理、当地农户习惯施肥+清水处理,有效穗分别增加11万、3万穗/hm2;每穗粒数分别减少4.6、0.2粒;千粒重分别增加1.1、0.4 g;结实率分别增加2.5、1.4个百分点;产量分别增加550、400 kg/hm2,增幅分别为6.2%、4.4%;最终新增产值分别为270.0、1 454.4元/hm2,增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增值较大说明水稻增施叶面肥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母质演化与质地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朱彩云 白洁润 顾国洪 《现代农业》 2014年第6期32-33,共2页
本文对金坛市冲积母质、湖积母质和下属黄土母质发育的土壤以及轻壤、中壤和重壤质地的土壤耕层的全氮含量和有机质含量之间进行了相关性研究,提出了适当的定量表达式,对诊断土壤肥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成土母质 质地 全氮 有机质
下载PDF
不同施肥运筹对机插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朱荣松 沈家禾 +4 位作者 李勇 邱淑芬 于斌 储亚云 顾国洪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7期19-20,22,共3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方肥及施肥运筹对机插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从投入、产出和效率三者关系分析当前金坛市水稻施肥现状,明确提升水稻产出和效率的关键在于科学投入,低投入、高产出及高效率是水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方肥及施肥运筹对机插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从投入、产出和效率三者关系分析当前金坛市水稻施肥现状,明确提升水稻产出和效率的关键在于科学投入,低投入、高产出及高效率是水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较农户习惯施肥增产285.0 kg/hm2,增收1 871.0元/hm2,减施化肥(纯量)218.4 kg/hm2,氮、磷、钾不合理配方易引起磷、钾肥过量施用,带来低资源效率及高环境风险。穗肥分促花肥和保花肥2次施用,能有效提升水稻实粒数,增加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稻 施肥 产量 肥料效率
下载PDF
不同肥料运筹对机插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于斌 沈家禾 +2 位作者 顾国洪 李勇 邱淑芬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4期9-10,共2页
以武运粳23为材料,探讨纯化肥施肥模式与有机无机复混肥施肥模式对机插稻产量形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充足的有机无机复混肥作基肥的前提下,可免施分蘖肥;穗肥分2次施用,可有效提高实粒数,从而提高产量。有机无机复混肥全程3... 以武运粳23为材料,探讨纯化肥施肥模式与有机无机复混肥施肥模式对机插稻产量形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充足的有机无机复混肥作基肥的前提下,可免施分蘖肥;穗肥分2次施用,可有效提高实粒数,从而提高产量。有机无机复混肥全程3次施肥模式分别比有机无机复混肥全程2次施肥模式与纯化肥3次模式高出7.59%和6.25%;纯化肥3次施肥模式净效益最高,比有机无机复混肥全程2次和3次施肥模式分别高3 300.3、1 196.2元/hm2。在规模化种植条件下,有机无机复混肥作基肥全程3次施肥模式可代替常规纯化肥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运筹 机插稻 产量结构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混肥运筹对机插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勇 邱淑芬 +4 位作者 朱荣松 沈家禾 储亚云 魏广彬 陈贵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2-107,共6页
以机插稻为材料,探讨纯化肥模式(全程3次施肥,基肥、分蘖肥与穗肥)与两种有机无机复混肥施肥模式,即全程两次施肥模式(基施有机无机复混肥,穗肥追施化肥)与全程3次施肥模式(基施有机无机复混肥,促花肥、保花肥追施化肥)对水稻产量形成... 以机插稻为材料,探讨纯化肥模式(全程3次施肥,基肥、分蘖肥与穗肥)与两种有机无机复混肥施肥模式,即全程两次施肥模式(基施有机无机复混肥,穗肥追施化肥)与全程3次施肥模式(基施有机无机复混肥,促花肥、保花肥追施化肥)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混肥施肥模式尤其是全程3次施肥模式较纯化肥模式,不仅提高了水稻开花后20 d冠层倒二叶与倒三叶SPAD值,而且显著增加了冠层上3叶总叶面积。有机无机复混肥运筹模式限制了开花前干物质累积,但促进开花后生物量快速增加,到收获时3种施肥模式干物质累积量趋于一致。尽管有机无机复混肥模式较纯化肥模式降低了千粒重,但更大程度上增加了实粒数。最终产量以有机无机复混肥全程3次施肥模式最高,分别比有机无机复混肥全程两次施肥模式与纯化肥模式高出7.5%和6.0%。因此,有机无机复混肥作基肥全程两次施肥模式可代替常规纯化肥3次施肥模式,同时,把穗肥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两次施用,则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稻 有机无机复混肥运筹 产量形成
下载PDF
氮磷钾平衡施肥对水稻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彩云 张炜 颜培敏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期23-25,共3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料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施用均可提高水稻产量,氮肥是增产的主要因子,远高于磷、钾肥增产效果。产量(y)与施氮量(x1)、施磷量(x2)、施钾量(x3)呈抛物线关系,其回归...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料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施用均可提高水稻产量,氮肥是增产的主要因子,远高于磷、钾肥增产效果。产量(y)与施氮量(x1)、施磷量(x2)、施钾量(x3)呈抛物线关系,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021 9x12+18.255x1+5 063.8;y=-0.135 3x22+29.049x2+7 159.4;y=-0.033 7x32+15.238x3+7 057.2。不同肥料因子对水稻产量构成影响不一,氮肥促进有效穗数、穗粒数增加,而降低千粒重;磷肥促进有效穗数、千粒重增加,而对穗粒数影响不大;钾肥促进穗粒数、千粒重增加,而对有效穗数影响不大。氮、磷、钾肥对水稻形态影响不一,3种肥料因子均能增加叶面积,但氮肥增加幅度显著高于磷肥和钾肥;氮肥增加株高和穗长显著,而磷钾肥效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磷钾 平衡施肥 产量 植株性状
下载PDF
银杏残叶添加比例对猪粪好氧堆肥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宏强 沈加禾 +2 位作者 张焕朝 王艮梅 曹福亮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3,共5页
采用好氧堆肥方法,研究了不同银杏残叶添加比例(质量分数0%、10%、20%,30%,40%)对猪粪堆肥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20%和30%银杏残叶堆肥在第3天分别达到最高温65℃和63℃,且高温阶段(〉55℃)持续时间达7 d,完成主要发酵过程... 采用好氧堆肥方法,研究了不同银杏残叶添加比例(质量分数0%、10%、20%,30%,40%)对猪粪堆肥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20%和30%银杏残叶堆肥在第3天分别达到最高温65℃和63℃,且高温阶段(〉55℃)持续时间达7 d,完成主要发酵过程约需28 d,明显少于未添加银杏残叶堆肥(对照)所需时间(约37d)。堆熟后,各处理堆肥有机碳含量(质量分数)在25%~28%之间,无显著差异,均符合有机肥国家标准。各处理堆肥全N(TN)含量(质量分数)在226%~320%之间。与对照相比,添加质量分数20%银杏残叶处理TN增加最高,达415%。各处理堆肥的碳氮比(C/N)和T值(堆肥结束与初始C/N的比)均符合猪粪堆肥腐熟标准(C/N〈20、T值〈0.6)。添加质量分数20%和30%银杏残叶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在堆制28 d时,已达80%以上,而其他处理则在35 d后才达到。综合来看,添加质量分数20%~30%的银杏残叶有利于猪粪好氧堆肥的熟化、稳定及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残叶 猪粪 堆肥发酵 作物发芽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