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堂县蜀柏毒蛾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3
1
作者 兰林 陈彬 伍炳礼 《四川林业科技》 2009年第6期118-120,共3页
本文在分析金堂县蜀柏毒蛾发生规律、危害情况和总结监测预警现状、治理现状的基础上,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规划未来的防治工作重点。
关键词 蜀柏毒蛾 监测预警 治理 现状 问题 前景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贮水与入渗性能试验 被引量:12
2
作者 霍小鹏 李贤伟 +3 位作者 张健 张兴华 代杰 张良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9年第6期74-79,共6页
为川西亚高山不同植被类型水源涵养效益评价与林分结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对亚高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贮水及入渗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种植被类型土壤0-30 cm土层滞留贮水量具有极显著差异,变化在363.2-691.1 t/hm^2之间,从大... 为川西亚高山不同植被类型水源涵养效益评价与林分结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对亚高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贮水及入渗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种植被类型土壤0-30 cm土层滞留贮水量具有极显著差异,变化在363.2-691.1 t/hm^2之间,从大到小排序为原始冷杉林(691.1 t/hm^2)〉云杉林(687.6 t/hm^2)〉落叶松林(659.8 t/hm^2)〉针阔混交林(656.3 t/hm^2)〉灌丛(631.8 t/hm^2)〉针叶混交林(620.8 t/hm^2)〉农田(592.2 t/hm^2)〉刺槐林(393.36t/hm^2)〉荒地(363.2 t/hm^2)。2)根据土壤入渗性能可将9种植被类型分为4类——云杉林、针阔混交林为第1类,入渗性能极强;落叶松林、针叶混交林2个植被类型为第2类,入渗能力强;原始冷杉林、灌丛为第3类,入渗能力较强;刺槐林、荒地、农田3个植被类型为第4类,入渗能力差。3)采用Kostiakov入渗模型反映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入渗过程,方程拟合度R2在0.894-0.984(P〈0.01)之间,拟合效果较好,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入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滞留贮水量 入渗性能
下载PDF
拟松材线虫携带细菌对云南松的致病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姝江 朱天辉 张兴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6-154,共9页
为探讨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携带细菌在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致病过程中的作用,选用二年生云南松苗木、从四川省松材线虫病病区分离到的拟松材线虫、线虫携带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为材料,通过室内对云南松枝条... 为探讨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携带细菌在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致病过程中的作用,选用二年生云南松苗木、从四川省松材线虫病病区分离到的拟松材线虫、线虫携带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为材料,通过室内对云南松枝条韧皮部滴管和松针浸渍法接种,观察并计算松针枯黄率,测定不同处理时间后松针的总酚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等的酶活性变化来表征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对云南松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从拟松材线虫体表分离的26种细菌中,枯草芽孢杆菌Ⅲ(Bacillus subtilisⅢ)、嗜麦芽寡养单胞菌Ⅰ(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Ⅰ)、杓兰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ypripedii)、解淀粉芽孢杆菌Ⅰ(B.amyloliquefaciensⅠ)、枯草芽孢杆菌Ⅴ(B.subtilisⅤ)所致段斑长度属于最高值范围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进一步盆栽试验中仅杓兰果胶杆菌致病作用明显,其中,无菌拟松材线虫+杓兰果胶杆菌和无菌拟松材线虫+杓兰果胶杆菌非蛋白代谢产物的混合处理对云南松针叶致病性最强,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其余各处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对云南松松针苯丙烷类代谢的影响中,灭菌线虫+杓兰果胶杆菌非蛋白代谢产物的混合处理作用最强,可以导致松针总酚含量,酚类抗氧化产物POD、PPO、PAL活性不断减少,且各指标与枯黄率显著相关.由此可知,云南松拟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发展与寄主苯丙烷类代谢的异常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松材线虫 细菌 云南松 致病性
下载PDF
拟松材线虫携带的可培养微生物种群研究
4
作者 李姝江 张兴华 朱天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0-55,共6页
以云南松濒临枯死木为对象,利用贝尔曼漏斗法获得植物寄生性线虫,借助形态学和PCR-RELF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出拟松材线虫,在此基础上,对其所携带的可培养微生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证实拟松材线虫共携带26种细菌和4种真菌,所携带可培养... 以云南松濒临枯死木为对象,利用贝尔曼漏斗法获得植物寄生性线虫,借助形态学和PCR-RELF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出拟松材线虫,在此基础上,对其所携带的可培养微生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证实拟松材线虫共携带26种细菌和4种真菌,所携带可培养微生物随着拟松材线虫人工培养代数的增加,其多样性下降,人工培养3次以后,微生物的种类从30种降到9种。未纯化线虫致病性显著高于继代培养线虫,继代培养次数越多,致病性下降越快,说明体表可培养微生物参与了拟松材线虫的致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松材线虫 微生物 松树 致病性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枯落物持水与土壤渗透性能 被引量:11
5
作者 霍小鹏 李贤伟 +3 位作者 张健 张兴华 代杰 张良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0-546,共7页
为川西亚高山人工林水源涵养效益评价与林分结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对该区不同恢复阶段的人工针叶林类型林地枯落物蓄积量及其最大持水量、土壤贮水与渗透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林地枯落物蓄积量随林龄增大而增加,排... 为川西亚高山人工林水源涵养效益评价与林分结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对该区不同恢复阶段的人工针叶林类型林地枯落物蓄积量及其最大持水量、土壤贮水与渗透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林地枯落物蓄积量随林龄增大而增加,排序为:70 a云杉林(F)>40 a云杉林(C)>40 a云杉-落叶松林(E)>55 a云杉林(B)>40 a落叶松林(D)>桦木林(BF)>25 a云杉-落叶松林(A)>灌木林(SF)>裸露地(BL),林地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也呈相同的趋势。(2)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有机质与非毛管孔隙度逐渐减小,土壤pH、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变化趋势不明显。(3)在0~30 cm土层,滞留贮水量在363.2~703.7 t/hm2,排序为:E>C>F>SF>D>BF>B>A>BL;最大贮水量在1 229.4~2 315.4 t/hm2,排序为:SF>D>F>E>A>B>BF>C>BL。(4)在0~20 cm土层,初渗率在0.80~25.95 mm/min,排序为:C>D>E>BF>B>SF>F>A>BL;稳渗率在0.55~4.25 mm/min,排序为:BF>E>SF>A>B>F>D>C>BL。(5)各渗透率指标与土壤容重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有机质含量、非毛管孔隙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稳渗率与枯落物蓄积量显著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 人工针叶林 枯落物 贮水量 渗透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