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甘肃酒泉地区急性心肌梗塞医疗质量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志荣 张霞 +2 位作者 王小兵 刘慧德 蔺建忠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18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甘肃酒泉地区急性心肌梗塞医疗质量的应用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酒泉市人民医院、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金塔县人民医院及玉门市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43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以2015年3月至...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甘肃酒泉地区急性心肌梗塞医疗质量的应用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酒泉市人民医院、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金塔县人民医院及玉门市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43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以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之前的198例为对照组,以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接受治疗的239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再灌注治疗率、诊疗规范性占比及两组治疗后转归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静脉溶栓、PCI及总再灌注治疗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研究组急性心肌梗塞诊疗规范性指标达标占比均为90.00%以上,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共有233例(97.49%)好转,6例(2.51%)死亡,对照组共有184例(91.92%)好转,14例(8.08%)死亡,研究组治疗后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157,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理念通过规范诊疗模式的培训、优化诊疗工作流程、增强医护人员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关注等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再灌注治疗率,改善急性心肌梗塞诊疗规范性指标达标率,提高患者治疗后好转率,有望改善酒泉地区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酒泉地区 急性心肌梗塞 医疗质量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胡耀武 张玉莲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在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酒泉市金塔县人民医院接诊的46例IS患者进行研究,设定为IS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检查的原发性高血压...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在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酒泉市金塔县人民医院接诊的46例IS患者进行研究,设定为IS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检查的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32例,设定为无IS组(non-ischemic stroke,NIS)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DCG)和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ABP)同步监测。比较两组患者昼夜血压变化、异常心电图比例和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对相关参数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与NIS组相比,IS组患者昼夜平均收缩压和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比例均显著升高,日间平均舒张压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组DCG监测到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短阵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和ST段改变的比例明显高于N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组在窦性R-R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normal R-R intervals,SDNN)、窦性R-R间期差值的平方根(root mean square of the successive normal sinus R-R interval difference,rMSSD)和每5 min时段窦性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averaged normal sinus R-R intervals for all 5-minute segments over 24 hours,SDANN)等心率变异性指标上明显低于N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昼夜平均收缩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心房颤动与IS呈正相关,日间平均舒张压、SDNN、rMSSD、SDANN与IS呈负相关。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心律失常、心率变异与IS发生关系密切,同步监测高血压患者DCG和ABP对预诊断IS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动态血压 同步监测 缺血性脑卒中 诊断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态心电图联合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胡耀武 张玉莲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4期458-462,共5页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态心电图联合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的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将酒泉市金塔县人民医院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78例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将其分为脑卒中组(46例)...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态心电图联合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的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将酒泉市金塔县人民医院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78例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将其分为脑卒中组(46例)和非脑卒中组(32例)。对两组患者实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就两组患者的实时血压变化及心电图变化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白昼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患者的夜间血压水平、血压异常率均明显高于非脑卒中组,其昼夜血压节律则均明显低于非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非杓型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患者中血压类型为杓型的比例明显低于非脑卒中组,反杓型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中短阵性心房颤动患者比例明显大于非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白昼心律失常、ST段改变和T波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患者夜间心律失常、ST段改变和T波改变的发生率明显大于非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夜间血压、昼夜血压节律、血压类型、短阵性心房颤动、夜间心律失常、夜间ST段改变均为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夜间血压水平明显偏高,昼夜血压节律明显降低,阵发性心房颤动、夜间心律失常、夜间ST段改变的比例明显增加,上述征象均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利用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能够对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及干预,从而将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风险降至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动态血压 同步监测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不同华法林抗凝强度对高龄冠心病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胡耀武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4期50-51,共2页
目的比较低抗凝强度与中抗凝强度华法林治疗高龄冠心病伴非瓣膜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甘肃省金塔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高龄冠心病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30例,依据华法林抗凝强度分为低强度组(62例)和... 目的比较低抗凝强度与中抗凝强度华法林治疗高龄冠心病伴非瓣膜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甘肃省金塔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高龄冠心病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30例,依据华法林抗凝强度分为低强度组(62例)和中强度组(68例),分别采用低强度和中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终点事件发生率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主要和次要疗效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强度组患者出血事件总发生率高于低强度组(P <0.05)。结论低抗凝强度与中抗凝强度华法林治疗高龄冠心病伴非瓣膜性房颤在降低心脑血管意外及死亡风险方面效果相近,但低抗凝强度华法林有助于预防出血事件,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冠心病 非瓣膜性房颤 华法林 抗凝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