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型Rosai-Dorfman症一例
1
作者 袁红珊 孔庆涛 +3 位作者 夏霜 张媛媛 邓东灵 桑红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8年第9期555-556,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女,61岁,汉族。全身多发散在红斑、丘疹、结节、斑块2个月余。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腹部出现红斑、结节,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重视。后患者因腹部皮损增大,且四肢、躯干等处出现多发类似皮损,遂就诊于本科。患者自发病以... 临床资料患者,女,61岁,汉族。全身多发散在红斑、丘疹、结节、斑块2个月余。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腹部出现红斑、结节,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重视。后患者因腹部皮损增大,且四肢、躯干等处出现多发类似皮损,遂就诊于本科。患者自发病以来一般情况良好,无发热、乏力及关节痛,无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无明显消瘦。否认局部外伤史,有台湾旅游史,于当地服用虫草制剂,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检: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型 全身症状 淋巴结肿大 临床资料 自觉症状 虫草制剂 患者 关节痛
下载PDF
宠物猫致夫妻共患犬小孢子菌体癣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宗辉 吴凡 +2 位作者 邓琳 胡治丽 桑红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296-298,共3页
报道由犬小孢子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体癣2例,二者系夫妻,家中饲养宠物猫。因多发环状红斑2周就诊。取患者及猫的皮屑真菌镜检及培养,鉴定为须癣毛癣菌,经口服及外用抗真菌药物后治愈。
关键词 体癣 犬小孢子菌
下载PDF
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药敏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宗辉 孔庆涛 +3 位作者 邓琳 胡治丽 杜雪 桑红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现状,病原菌的种类以及病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4月临床疑似感染的住院患者的31 305份血液及体液标本进行培养,对分离出的菌株,采用直接镜检、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和...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现状,病原菌的种类以及病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4月临床疑似感染的住院患者的31 305份血液及体液标本进行培养,对分离出的菌株,采用直接镜检、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和VITEK-32自动分析仪等进行菌种鉴定;纸片扩散法ATBFUNGUS3真菌药敏板条测试药敏,并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真菌290株,分离率为0.92%;标本中真菌检出构成比以血液最高(41.03%),其次为尿液(21.38%);真菌检出最高的科室为普通外科(55.82%);真菌构成比依次为白念珠菌31.03%,热带念珠菌17.93%,光滑念珠菌17.59%,近平滑念珠菌13.10%。药敏试验中白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相对较高。4种常见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均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结论血液标本真菌检出构成比最高;普通外科真菌感染患者的分布最多;分离菌株中念珠菌属多见,尤以白念珠菌感染率最高;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的耐药率较低,唑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各菌种间耐药性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深部 血液 药敏试验 耐药性
下载PDF
少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
4
作者 杨瑞 邓东灵 +2 位作者 许洁 骆颖之 桑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2-205,共4页
目的:对一少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并探索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患儿毛发稀疏的疗效。方法:收集患儿及其家庭成员临床资料及外周血,用二代测序检测致病基因,对二代测序得到的结果进行Sanger测序验证。以剥脱性CO2点阵... 目的:对一少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并探索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患儿毛发稀疏的疗效。方法:收集患儿及其家庭成员临床资料及外周血,用二代测序检测致病基因,对二代测序得到的结果进行Sanger测序验证。以剥脱性CO2点阵激光治疗患儿毛发稀疏。结果:基因检测发现患儿及其母亲EDA基因编码序列第1075位核苷酸发生一个杂合突变c.1075A>G(p.K359E),该突变在HGMD专业版数据库中未见报道,为新突变。CO2点阵激光治疗对患儿毛发稀疏的改善不明显。结论:在该少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家系中检测到一个EDA基因的新突变c.1075A>G(p.K359E),CO2点阵激光不适用于该病毛发稀疏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 基因突变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 毛发稀疏
下载PDF
黑头粉刺痣一例
5
作者 李宗辉 吴凡 +3 位作者 胡治丽 邓琳 董小平 桑红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4年第4期310-310,共1页
临床资料 患者,女,39岁。主因左下肢腘窝密集丘疹30余年,于2013年10月就诊。患者于幼年时发病,开始为单个黑色毛囊性丘疹,后皮损逐渐增多,近半年来发展迅速,表现为局限于腘窝处密集的黑色丘疹,大小均匀一致,皮损可以挤出白色豆腐渣样物质,
关键词 黑头粉刺痣 黑色毛囊性丘疹
下载PDF
南京地区734例甲真菌病临床及致病菌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董小平 陈欢 +3 位作者 刘海波 刘芳 段奇峰 桑红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5期391-393,共3页
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侵犯甲板和/或甲床所致的病变。其中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真菌病又称为甲癣。甲真菌病的发病率占自然人群的2%~18%[1]。在真菌镜检的基础上再做真菌培养,明确病原菌的种类,将为药物选择... 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侵犯甲板和/或甲床所致的病变。其中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真菌病又称为甲癣。甲真菌病的发病率占自然人群的2%~18%[1]。在真菌镜检的基础上再做真菌培养,明确病原菌的种类,将为药物选择带来较明确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真菌病 皮肤癣菌 酵母菌 霉菌 临床及致病菌分析
下载PDF
胶原蛋白贴敷料联合异维A酸丸治疗50例重度面部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曾梅华 任芳 +1 位作者 颜文良 桑红 《上海医药》 CAS 2020年第23期32-34,共3页
目的:分析胶原蛋白贴敷料联合异维A酸丸治疗重度面部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重度面部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仅采取异维A酸丸治疗,观察组采取胶原蛋白贴敷料联合异维A酸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 目的:分析胶原蛋白贴敷料联合异维A酸丸治疗重度面部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重度面部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仅采取异维A酸丸治疗,观察组采取胶原蛋白贴敷料联合异维A酸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胶原蛋白贴敷料联合异维A酸丸治疗重度面部痤疮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贴敷料 异维A 酸丸 重度面部痤疮
下载PDF
微小RNA-146a在新生隐球菌、格特隐球菌诱导THP-1细胞炎性反应中的机制研究
8
作者 王妍 高睿 +4 位作者 陈宏 陈欢 金怡 廖宁馨 陈江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微小RNA-146a(miR-146a)在新生隐球菌(标准株WM148)、格特隐球菌(标准株R265)刺激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细胞)中表达的差异,探讨miR-146a在隐球菌所致隐球菌脑膜炎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H... 目的观察并分析微小RNA-146a(miR-146a)在新生隐球菌(标准株WM148)、格特隐球菌(标准株R265)刺激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细胞)中表达的差异,探讨miR-146a在隐球菌所致隐球菌脑膜炎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细胞分成新生隐球菌诱导组、格特隐球菌诱导组,按灭活菌数∶THP-1=5∶1的比例与THP-1细胞共孵育0、3、6、9和12 h后离心收集上清液和细胞沉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miR-146a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释放量。结果新生隐球菌诱导组细胞中miR-146a表达量与0 h相比明显升高(P<0.01),且在3 h达到峰值,随后呈下降趋势;上清液中TNF-α的表达量在诱导后12 h达到最高值,IL-6的表达各时间点没有明显变化。格特隐球菌诱导后,miR-146a的表达逐渐升高,12 h达到最高值,但3 h、6 h点变化与0 h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上清液中TNF-α的表达12 h到达峰值;IL-6的表达逐渐增加,12 h达到最高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隐球菌、格特隐球菌刺激THP-1细胞炎性反应后,miR-146a表达随时间延长呈现不同的规律,TNF-α、IL-6的动态变化表现不同的特点。研究表明新生隐球菌、格特隐球菌诱导THP-1炎性反应可能存在不同的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46a 新生隐球菌 格特隐球菌 THP-1细胞 炎性反应
下载PDF
11例肾移植术后合并隐球菌病患者的新生隐球菌菌株遗传多样性研究
9
作者 朱信霖 洪南 +5 位作者 张超 潘炜华 蔡良奇 李小静 陈敏 廖万清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6期338-343,共6页
目的分析11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隐球菌病患者的新生隐球菌株的基因型分布等遗传多样性特征,为提高肾移植术后患者并发隐球菌病的诊治水平提供科学基础。方法采用国际人与动物真菌病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uman and Animal Mycolo... 目的分析11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隐球菌病患者的新生隐球菌株的基因型分布等遗传多样性特征,为提高肾移植术后患者并发隐球菌病的诊治水平提供科学基础。方法采用国际人与动物真菌病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uman and Animal Mycology,ISHAM)推荐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 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方法对分离自我院9例及外院2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的11株新生隐球菌进行分子分型及系统发育分析,并与22株分离自免疫功能正常的隐球菌病患者的菌株进行群体多样性特征比较。结果本研究纳入的11株新生隐球菌均为VNⅠ基因型菌株(交配型均为MATα型),其中包含5种ST分子型,且以ST5型菌株为主(46%,5/11)。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均显示来自肾移植患者的ST5型菌株与来自免疫功能正常患者的ST5型菌株汇聚在一个类群。分离自肾移植术后隐球菌病患者的菌株群体(π=0.00150)的核酸多样性(π)高于分离自免疫功能正常患者的菌株群体(π=0.00088),且分离自肾移植术后患者的ST5型菌株占比较分离自免疫功能正常的隐球菌病患者的ST5型菌株低(P=0.033)。结论该11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隐球菌病患者的致病菌株遗传多样性显著高于分离自免疫功能正常的菌株,可能与不同ST型新生隐球菌菌株的毒力不同及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有关,本研究为后续的肾移植术后患者并发隐球菌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隐球菌 分子分型 系统发育 肾移植
下载PDF
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的可溶性表达及纯化
10
作者 彭敏 张晨 +3 位作者 王珏 陈浩 孔庆涛 桑红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140-145,共6页
目的 制备可溶性TrxA-CARD9蛋白及其临床突变型。方法 将构建好的原核系统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后,通过不同诱导条件筛选合适的表达条件。使用精氨酸辅助目的蛋白进行非变性溶解,并通过聚乙烯亚胺和硫酸铵沉淀法去除核酸和... 目的 制备可溶性TrxA-CARD9蛋白及其临床突变型。方法 将构建好的原核系统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后,通过不同诱导条件筛选合适的表达条件。使用精氨酸辅助目的蛋白进行非变性溶解,并通过聚乙烯亚胺和硫酸铵沉淀法去除核酸和杂蛋白,最终利用阴离子交换和肝素亲和色谱柱纯化融合蛋白。结果 成功构建表达质粒并纯化融合蛋白,酶切去除TrxA标签后通过质谱鉴定其为可溶性CARD9蛋白。结论 成功实现了全长CARD9序列在原核系统中的高可溶性表达,为研究CARD9蛋白生物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基础,并为寻找治疗真菌感染的潜在靶点和治疗方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 精氨酸 Trx-A标签 蛋白表达 可溶性蛋白
下载PDF
破伤风抗毒素致剥脱性皮炎
11
作者 谭立恒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1年第3期207-207,共1页
患儿女,3岁,1989年1月3日晚因右面部跌伤,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支,2天后面部出现弥漫性红斑、肿胀,随之皮疹出现,并波及全身,自觉痒,伴畏寒、发热,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而来我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检查体温37.5℃,脉搏120/min,急性病容,精... 患儿女,3岁,1989年1月3日晚因右面部跌伤,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支,2天后面部出现弥漫性红斑、肿胀,随之皮疹出现,并波及全身,自觉痒,伴畏寒、发热,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而来我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检查体温37.5℃,脉搏120/min,急性病容,精神萎糜,两眼结膜充血,分泌物甚多,咽部充血,口腔粘膜糜烂,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肝、脾无异常,颜面、头皮、躯干、四肢、掌跖部大片水肿性红斑、肿胀、脱屑,头皮渗液、脓痂,毛发全部脱落。血白细胞9.1×10~9/L,中性0.64,淋巴0.33,单核0.03,嗜酸0.05;尿常规阴性,肝功能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抗毒素 口腔粘膜糜烂 水肿性红斑 弥漫性红斑 咽部充血 结膜充血 急性病容 药物过敏 皮肤过敏试验 掌跖
下载PDF
带状疱疹皮损区疱疹病毒的电镜观察
12
作者 喻毅强 张太和 +2 位作者 周晓军 黄福林 倪容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1年第3期211-212,285,共3页
本文对6例带状疱疹患者病损皮肤组织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发现肥大细胞、黑素细胞、无髓神经的雪旺细胞及其束膜的纤维细胞有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电镜下显示 VZV 存在于这些细胞的核内及胞浆中,并在其核内复制增殖。此外,在郎格罕细... 本文对6例带状疱疹患者病损皮肤组织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发现肥大细胞、黑素细胞、无髓神经的雪旺细胞及其束膜的纤维细胞有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电镜下显示 VZV 存在于这些细胞的核内及胞浆中,并在其核内复制增殖。此外,在郎格罕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内也观察到 VZV 的核内复制增殖,以及嗜中性粒细胞吞噬 VZV 颗粒。本观察结果提示,VZV 在皮肤组织内的感染具有广泛性,且可通过多种途径播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显微镜检查 电子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合并的黏膜皮肤病变以及相关机制
13
作者 寇彩霞 张媛媛 +1 位作者 程凯 桑红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13-615,共3页
炎症性肠病(IBD)为肠道的特发性炎症,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UC)。超过40%的IBD患者伴有肠外表现。IBD的肠外表现可涉及多个器官系统,包括关节、皮肤、眼、肝、胆、肺、肾脏、免疫或血液系统等。根据病理生理学,黏膜... 炎症性肠病(IBD)为肠道的特发性炎症,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UC)。超过40%的IBD患者伴有肠外表现。IBD的肠外表现可涉及多个器官系统,包括关节、皮肤、眼、肝、胆、肺、肾脏、免疫或血液系统等。根据病理生理学,黏膜皮肤病变主要归为四类:①与IBD活动性相关的反应性黏膜皮肤病变;②与IBD存在共同免疫学基础的相关黏膜皮肤病变;③与IBD有相同组织学特点的特定黏膜皮肤病变;④治疗IBD相关药物引发的黏膜皮肤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变 炎症性肠病 黏膜 免疫学基础 关机 溃疡性结肠炎 肠外表现 IB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