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阳地区典型耕地棕壤养分状况及变化趋势的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依艳丽 郭琳琳 +3 位作者 丁文博 贾振文 王义 亓鑫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8-182,共5页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沈阳市东陵区和苏家屯区典型耕地棕壤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养分等级作空间分布图,从而更好反映该地区养分丰缺状况。试验结果表明:沈阳地区耕地棕壤氮素含量处于较丰富等...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沈阳市东陵区和苏家屯区典型耕地棕壤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养分等级作空间分布图,从而更好反映该地区养分丰缺状况。试验结果表明:沈阳地区耕地棕壤氮素含量处于较丰富等级,速效磷含量为(23.57±14.94)mg·kg-1,与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相比呈大幅度上升趋势,而速效钾含量为(76.10±26.81)mg·kg-1,下降幅度达29.54%,缺乏较严重,有机质含量和CEC处于中等水平。土壤中各养分均处于中等变异强度,不同养分空间分布状况有较大差异。土壤pH值平均为5.61,有酸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壤 养分现状 养分分级 空间分布 变化趋势
下载PDF
葫芦岛市连山区、龙港区土壤重金属汞、铬及镍的空间分布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亮亮 张大庚 +2 位作者 王延松 依艳丽 许讫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07-1211,共5页
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及地统计学,对葫芦岛地区土壤中Hg、Cr、N i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Hg、Cr、N i的理论模型均为球状模型。N i的C0/(C0+C)为56.6%,说明N i体现为中等的空间相关性,Hg、Cr的C0/(C0+C)均为5.8%,说明这2... 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及地统计学,对葫芦岛地区土壤中Hg、Cr、N i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Hg、Cr、N i的理论模型均为球状模型。N i的C0/(C0+C)为56.6%,说明N i体现为中等的空间相关性,Hg、Cr的C0/(C0+C)均为5.8%,说明这2种重金属体现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在已有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克里格插值,对Hg、Cr、N i污染进行单因子评价,制作了该地区土壤Hg、Cr、N i污染的预测表面,得到研究区土壤的分布图。研究表明,龙港区的土壤汞已达到了重度污染的水平,不再适合于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分布 污染评价 空间变异 土壤污染
原文传递
沈阳市郊玉米连作土壤有机质组成及其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张蕾 依艳丽 +2 位作者 贺忠科 贾振文 杜安军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56-760,共5页
通过对沈阳市郊玉米连作土壤的有机质、结构情况以及二者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土壤中有机质大致范围在16.31gkg-1~23.72gkg-1,腐殖质大致范围在15.17gkg-1~21.49gkg-1,非腐殖质大致范围在1.14gkg-1~2.59gkg-1;在腐殖质各组分中,胡敏素... 通过对沈阳市郊玉米连作土壤的有机质、结构情况以及二者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土壤中有机质大致范围在16.31gkg-1~23.72gkg-1,腐殖质大致范围在15.17gkg-1~21.49gkg-1,非腐殖质大致范围在1.14gkg-1~2.59gkg-1;在腐殖质各组分中,胡敏素的含量最高,约占腐殖质总量的58.93%~66.34%,胡敏酸约占16.26%~22.87%,富里酸约占16.82%~18.20%,胡富比约在0.95~1.32之间;干筛处理后>0.25mm的土壤团聚体占到80%以上,其中以>2mm团聚体为主,湿筛处理后>0.25mm的土壤团聚体仅占20%左右,其中0.25~0.5mm团聚体为主,水稳性系数在17.33%~35.67%。对有机质及其各组分与土壤各级团聚体做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与0.25~5mm粒径组的团聚体呈显著相关,与>5mm团聚体不相关,且胡敏酸主要影响1~5mm大团聚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连作土壤 有机质组成 团聚体
原文传递
磁处理棕壤对土壤中几种细菌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栗杰 依艳丽 +3 位作者 贺忠科 程希雷 张大庚 房云波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62-1265,共4页
微生物对磁场的变化敏感。试验在前期试验发现磁处理后土壤中细菌数量下降的基础上,采用连续培养、室内模拟的方法,详细研究了磁处理棕壤后对土壤中几种细菌的影响。研究发现磁处理棕壤后并不是土壤中所有种属的细菌数量都下降,氨化细... 微生物对磁场的变化敏感。试验在前期试验发现磁处理后土壤中细菌数量下降的基础上,采用连续培养、室内模拟的方法,详细研究了磁处理棕壤后对土壤中几种细菌的影响。研究发现磁处理棕壤后并不是土壤中所有种属的细菌数量都下降,氨化细菌的数量降低,硝化细菌的数量增加,300mT和500mT处理磷细菌数量显著增加。各种细菌数量均在磁处理后的第1~7d表现出较强的磁效应,存在滞后和衰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处理 氨化细菌 硝化细菌 磷细菌
原文传递
沈阳市郊日光温室土壤有机碳组成特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樊德祥 依艳丽 +2 位作者 贺忠科 贾振文 杜安军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48-751,共4页
对沈阳市郊东陵、于洪、苏家屯、新城子四区蔬菜栽培15年左右的日光温室土壤有机碳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以相应温室外的露地栽培土壤为对照,结果表明:日光温室蔬菜栽培的有机肥用量远远高于温室外露地栽培。随着有机肥用量增加,温室土壤... 对沈阳市郊东陵、于洪、苏家屯、新城子四区蔬菜栽培15年左右的日光温室土壤有机碳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以相应温室外的露地栽培土壤为对照,结果表明:日光温室蔬菜栽培的有机肥用量远远高于温室外露地栽培。随着有机肥用量增加,温室土壤水溶性碳、腐殖酸碳的增加比例小于胡敏素碳的增加比例。各区温室土壤总有机碳、非腐殖质碳、腐殖质碳数量的平均值分别是温室外露地的1.76~3.06倍、3.41~5.23倍、1.57~2.99倍。温室土壤中非腐殖质所占比例较对照露地的大,其水浮物碳占总有机碳比例是对照露地的1.80~2.63倍,温室和露地土壤水溶性物质碳占总有机碳的百分比大多低于2%。温室土壤胡敏酸碳、富里酸碳、胡敏素碳数量均高于对照露地,但有1/3以上的温室土壤H/F低于对照露地土壤。由于不同农户的水、肥管理水平差异较大,不同温室土壤的总有机碳及各组分的碳变异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有机质组成
原文传递
磁处理对棕壤固氮菌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程希雷 依艳丽 +5 位作者 杜安军 贾振文 栗杰 张大庚 周咏春 樊德祥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25-1027,共3页
棕壤经磁场处理后,采用稀释平板法测定土壤中的固氮菌数量,结果表明,100、300mT场强对其有一定的激发效应,处理后第3d,磁化处理5min的土壤中固氮菌数量均达最大,其中300mT场强处理的土壤中固氮菌数量较对照增长最大,为276%,100mT、500m... 棕壤经磁场处理后,采用稀释平板法测定土壤中的固氮菌数量,结果表明,100、300mT场强对其有一定的激发效应,处理后第3d,磁化处理5min的土壤中固氮菌数量均达最大,其中300mT场强处理的土壤中固氮菌数量较对照增长最大,为276%,100mT、500mT场强处理固氮菌数量分别较对照增长了252%和57.8%。而高场强、长时间处理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500mT场强10min处理在处理后第1d固氮菌数量比对照减少了48%。上述变化随着场强和时间的改变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处理 棕壤 固氮菌 数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