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2022年上饶市铅山县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华英 蒋志芳 《医学信息》 2023年第22期53-56,共4页
目的分析2020-2022年上饶市铅山县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上饶市铅山县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病原学检测结果,并从临床基础资料(年龄、性别、时间、人群分布、临... 目的分析2020-2022年上饶市铅山县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上饶市铅山县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病原学检测结果,并从临床基础资料(年龄、性别、时间、人群分布、临床症状、进食场所)方面总结流行病学特征。结果90例患者共分离出21株病原菌,检出率为23.33%,其中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占比10.00%;病原菌在全年均可检出,且部分病原菌具有季节特点,不同季度沙门氏菌、诺如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度其他病原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岁年龄段中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30~39岁年龄段中沙门氏菌检出率最高(P<0.05),而不同年龄段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家庭进食占比高于饭店、单位食堂、其他(P<0.05),且腹泻、发热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呕吐(P<0.05);人群分布以学生为主,占比61.11%(55/90),其次依次离职人员、家务及待业者、其他、农民。结论上饶市铅山县食源性疾病病原菌以诺如病毒和沙门氏菌为主,≤5岁和30~39岁年龄段致病菌检出率最高,并且具有一定的流行季节、典型症状(腹泻、发热)、主要进食场所和人群。对此,相关部门因有针对性采取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以切实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主动监测 病原学 流行病学特征
下载PDF
动态监测D-二聚体、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曾水英 田海兵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3374-3376,共3页
目的:动态监测血清D-二聚体、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对重症肺炎(SP)患者疾病进展、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价值,为SP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评估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8~2021年医院呼吸科ICU病房收治的68例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预后... 目的:动态监测血清D-二聚体、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对重症肺炎(SP)患者疾病进展、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价值,为SP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评估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8~2021年医院呼吸科ICU病房收治的68例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预后结局将其分为预后好转组40例和死亡组28例。对所有患者在病程的1、3、7转出ICU和死亡当日抽取静脉血检测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D-二聚体(D-Dimer),比较不同组间3个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入住ICU病房当天PCT、IL-6、D-Dime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监测3个指标水平,好转组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死亡组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AUROC曲线分析3个指标对不良预后的价值评估,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81和0.73,对死亡结局预测最佳截断值为16.78 ng/ml、598.7 pg/ml和5.08μl/ml。结论:血清PCT、IL-6和D-dimer水平对SP患者不良结局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动态监测3个指标的水平对病情进展、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高水平的PCT、IL-6和D-dimer水平往往预示着患者治疗失败、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D-二聚体 重症肺炎 基层医院
下载PDF
血清特异性IgE和总IgE测定在过敏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晓梅 张慧敏 +2 位作者 赖宇 胡冰 夏小明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231-233,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sIgE)和总IgE(tIgE),探讨血清特异性IgE和总IgE检测对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价值,了解临床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种类。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309例过敏性患者(AD组)和72例健... 目的通过检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sIgE)和总IgE(tIgE),探讨血清特异性IgE和总IgE检测对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价值,了解临床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种类。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309例过敏性患者(AD组)和7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特异性IgE和血清总IgE。结果(1)309例过敏性患者sIgE的阳性率为54.7%,对照组sIgE的阳性率为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09例过敏性患者tIgE的阳性率为42.4%,对照组为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过敏性疾病患者sIgE和tIgE的敏感性分别为54.7%、42.4%,特异性分别为94.4%、91.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7%、95.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2.7%、27.0%。结论血清特异性IgE和总IgE测定对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预防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疾病 SIGE TIGE
下载PDF
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水平检测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小燕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1年第23期3777-3779,共3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水平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乙型肝炎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均完成ALT、AST、ALP、GR、TBIL水平检测,比较两组监测结果,分析谷...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水平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乙型肝炎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均完成ALT、AST、ALP、GR、TBIL水平检测,比较两组监测结果,分析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在乙型肝炎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ALT、AST、TBIL、ALP均高于对照组(P<0.05)。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截断值61.5U/L,AUC是0.883(P<0.05);ALT、AST、TBIL、ALP及GR联合检测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一ALT、AST、TBIL、ALP及GR(P<0.05)。结论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水平在乙型肝炎患者中表达水平异常,联合ALT、AST、ALP、GR、TBIL水平用于乙型肝炎诊断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能指导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还原酶 活性 辅助诊断 乙型肝炎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留置导尿管患者尿液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蒋琦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23期4204-4205,共2页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4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留置导尿管发生尿路感染的110例患者临床相关资料,收集患者尿液标本,并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110例留置导尿管发生...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4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留置导尿管发生尿路感染的110例患者临床相关资料,收集患者尿液标本,并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110例留置导尿管发生尿路感染的患者尿液标本共分离出16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09株(65.27%,109/167),革兰阳性菌41株(24.55%,41/167),真菌17株(10.18%,17/167),位列前四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奇异变形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共占总分离菌的64.67%。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及妥布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均>70%,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11.11%;奇异变形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50%,只有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和环丙沙星,对阿米卡星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均为15.79%;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50%的有5种,分别为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和庆大霉素,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8.33%;三种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均未检测到对亚胺培养及美罗培南的耐药株。粪肠球菌对苯唑西林、青霉素G及利福平耐药率较高(78.66%-95.65%),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替考拉宁及呋喃妥因耐药率均<20%,未检测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结论留置导尿管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种类较多,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其次是奇异变形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感染菌耐药及多重耐药性较严重,临床应积极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明确尿液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情况,为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导尿管 尿路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