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微创接骨板、外固定支架、专家级髓内钉固定治疗43-A型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鱼红进 阴鑫哲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9期1307-1310,1314,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微创接骨板(MIPPO)、外固定支架、专家级髓内钉固定方法(ETN)治疗AO分型43-A型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就诊接受手术治疗的胫骨骨折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微创接骨板(MIPPO)、外固定支架、专家级髓内钉固定方法(ETN)治疗AO分型43-A型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就诊接受手术治疗的胫骨骨折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经皮微创接骨板(A组,42例),外固定支架(B组,43例),专家级髓内钉固定(C组,43例)。对比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和患者术后1、3、6个月X线复查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三组患者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足-踝功能评分(AOFAS评分)及其评分功能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高于A组、C组(P<0.05),手术时间显著低于A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足-踝功能优良率及AOFAS评分比较,E组显著低于A组、C组(P<0.05);三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法对于AO分型43-A型胫骨骨折患者均有一定治疗效果,临床首选内固定术治疗,对于不适合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可采用远端交叉置钉避免跨踝关节的外固定法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内/方法 骨板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钢丝内固定治疗胫骨嵴撕脱骨折18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阴鑫哲 王琦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1266-1266,共1页
关键词 胫骨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单侧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3
作者 刘争民 刘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9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PMIHR)治疗老年单侧创伤性股骨颈骨折(FN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68例单侧创伤性FNF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PMIHR)治疗老年单侧创伤性股骨颈骨折(FN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68例单侧创伤性FNF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研究组采用PMIH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的VA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MIHR治疗老年单侧创伤性FNF患者的创伤更小,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经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康复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刘争民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8期82-84,共3页
目的探究经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康复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56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行常规开放椎... 目的探究经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康复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56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行常规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矢状面指数、伤椎前缘高度、脊柱侧弯Cobb角、恢复正常活动时间、首次离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矢状面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均升高,脊柱侧弯Cobb角均减小,且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及首次离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脊柱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复位恢复情况,且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复位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26例
5
作者 阴鑫哲 王琦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踝损伤/外科学 踝关节 骨折固定术 内/方法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后凝血纤溶相关指标、血栓弹力图指标变化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宇 阴鑫哲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2年第2期250-251,共2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凝血纤溶相关指标、血栓弹力图(TEG)指标变化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关系。方法以7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对象,根据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DVT组(n=19)和非DVT组(n=51)。检测患者凝血、纤溶指标...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凝血纤溶相关指标、血栓弹力图(TEG)指标变化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关系。方法以7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对象,根据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DVT组(n=19)和非DVT组(n=51)。检测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及TEG参数,分析其与DVT的关系。结果两组术后纤维蛋白原(Fb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水平均升高,DVT组高于非DVT组(P<0.05)。两组术后反应时间、凝集时间降低,凝集块形成速度、最大振幅水平升高,DVT组反应时间、凝集时间低于非DVT组,凝集块形成速度、最大振幅水平高于非DVT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检测患者凝血功能及TEG参数,有助于监测机体的凝血功能,为下肢DVT的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凝血纤溶指标 血栓弹力图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脊柱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方案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宇 阴鑫哲 +3 位作者 李林军 马涛 刘立 仇立志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2年第3期464-465,共2页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抗凝方案研究。方法以80例接受脊柱手术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后24 h抗凝)与对照组(血小板>500×10^(9)/L开始抗凝)。对比两组DVT发生率及凝血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DVT发...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抗凝方案研究。方法以80例接受脊柱手术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后24 h抗凝)与对照组(血小板>500×10^(9)/L开始抗凝)。对比两组DVT发生率及凝血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22.50%(9/40)(P<0.05)。两组治疗后股静脉血流峰值、平均血流速度提高,观察组股静脉血流峰值、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计数(PLT)水平降低,观察组a PTT、PT高于对照组,Fbg、PLT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黑便、切口下淤血、硬膜外血肿、牙龈出血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脊柱术后24 h应用抗凝药物治疗可减少DVT的发生,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纠正凝血功能紊乱,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抗凝方案 凝血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