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铜陵博物馆铜文化内涵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周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第5期76-77,共2页
现代博物馆的功能性除了社会教育之外,越来越体现出其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铜陵博物馆新馆是以青铜为主陈列的展览,与铜陵本地底蕴深厚的铜文化息息相关。本文试以若干馆藏青铜文物为切入点,展开对铜陵铜文化内涵的思考,以期将贯穿古今... 现代博物馆的功能性除了社会教育之外,越来越体现出其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铜陵博物馆新馆是以青铜为主陈列的展览,与铜陵本地底蕴深厚的铜文化息息相关。本文试以若干馆藏青铜文物为切入点,展开对铜陵铜文化内涵的思考,以期将贯穿古今的铜文化加以弘扬并传承,更好地服务于博物馆的传播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文化 古铜都 青铜 酒器 饕餮纹
下载PDF
铜陵市博物馆馆藏唐代铜镜赏析
2
作者 贾凌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第11期44-45,共2页
铜镜是古人照面饰容的日常生活用具,能充分反映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为我们今天更好地认识和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文章选取铜陵市博物馆中具有代表性的四枚唐代铜镜供大家赏析。
关键词 铜镜 工艺 纹饰 唐代
下载PDF
试析东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鸟纹——铜陵市博物馆馆藏龙耳鸟纹鉴
3
作者 林国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第20期28-29,共2页
鸟纹造型是青铜器纹饰艺术中的一大分支,虽然各地区之间的鸟纹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但是它们都能体现出这一时期的政治、宗教和艺术,具有相当深厚的内涵。鸟纹不仅仅是青铜器上的符号,还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图腾。1984年在铜陵市铜官区出土的... 鸟纹造型是青铜器纹饰艺术中的一大分支,虽然各地区之间的鸟纹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但是它们都能体现出这一时期的政治、宗教和艺术,具有相当深厚的内涵。鸟纹不仅仅是青铜器上的符号,还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图腾。1984年在铜陵市铜官区出土的龙耳鸟纹鉴,是东周时期鸟纹作为外部装饰器物的重要代表,对于研究东周时期的政治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试图从商周时期的鸟纹出发,浅谈鸟纹这一特殊符号的源流及发展,再对铜陵博物馆中的龙耳鸟纹鉴做简单介绍,最后谈到东周时期青铜器上鸟纹与器物的关系,希望能对东周时期的青铜器研究做出微小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鸟纹 商周时期
下载PDF
铜陵博物馆藏青铜人面饰件微探
4
作者 方青 《东方收藏》 2021年第4期105-106,共2页
人面纹饰青铜器的出现有着历史的渊源。人面纹像最早出现在史前时期的岩画中。在北方的宁夏、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等地广泛分布,宁夏贺兰山有着大量的人面像岩画分布,同时在江苏、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东南沿海也有一定数量的... 人面纹饰青铜器的出现有着历史的渊源。人面纹像最早出现在史前时期的岩画中。在北方的宁夏、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等地广泛分布,宁夏贺兰山有着大量的人面像岩画分布,同时在江苏、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东南沿海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在新石器时代,人面纹饰出现在仰韶文化的彩陶中,如陕西西安出土的半坡人面网纹盆。在安徽淮河流域的蚌埠双墩遗址出土了陶塑人头像。在大汶口、龙山、良渚等文化出土的玉器中出现了不少人面形纹饰。人类社会由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社会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中国也进入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文明 青铜时代 人面纹 宁夏贺兰山 东南沿海 安徽淮河流域 大汶口 良渚
原文传递
浅谈互联网与数字博物馆建设——以铜陵数字铜博物馆为例
5
作者 贾凌 《中国宽带》 2020年第5期161-161,共1页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和资料显示,伴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高潮阶段,数字化技术已成为了一种不可抵挡的潮流席卷各行各业,与传统的展览形式相比,数字虚拟展览更容易挖掘文物价值,实现文物活起来。传统展...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和资料显示,伴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高潮阶段,数字化技术已成为了一种不可抵挡的潮流席卷各行各业,与传统的展览形式相比,数字虚拟展览更容易挖掘文物价值,实现文物活起来。传统展览方式藏品的利用率较低,藏品的展示需要大量的展柜和陈列架来摆放,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所以博物馆在藏品展示时,受到空间的限制,无法将所有的藏品都展示出来,数字虚拟展览完全没有空间限制、文物安全限制,可以实现完全720度全景展现,能让观众充分领略文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铜陵数字铜博物馆 建设
下载PDF
铜陵市博物馆藏汉代铜镜赏析
6
作者 贾凌 《艺术大观》 2019年第16期0027-0027,共1页
江河行地,自有源流可察;日月经天,也有轨迹可循。铜陵产铜久负盛名,铜陵地区的矿冶历史始于商周,盛于唐宋,数千年延绵不断一直延续至今。据《汉书·地理志》载: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改故鄣郡为丹阳郡,并在今铜陵铜官山设置... 江河行地,自有源流可察;日月经天,也有轨迹可循。铜陵产铜久负盛名,铜陵地区的矿冶历史始于商周,盛于唐宋,数千年延绵不断一直延续至今。据《汉书·地理志》载: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改故鄣郡为丹阳郡,并在今铜陵铜官山设置全国唯一的铜官,主管丹阳郡的铜矿采冶事宜。是故,汉代青铜镜上常有铭文“汉有嘉铜出丹阳”由此可见,铜陵在西汉中期就设有铜官,且在全国所占地位相当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市博物馆 汉代铜镜 赏析
下载PDF
数字技术与铜文化的碰撞——铜陵数字铜博物馆建设实践与思考
7
作者 方青 《中国宽带》 2020年第10期56-56,共1页
铜陵数字铜博物馆立足铜陵、面向中国、放眼世界,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数字技术,系统展示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铜资源、铜文化和铜工业,阐述铜与中国历史的深层联系,借助数字化技术的翅膀,打破时空的局限,将铜文化的海量资源和知识有机地呈现... 铜陵数字铜博物馆立足铜陵、面向中国、放眼世界,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数字技术,系统展示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铜资源、铜文化和铜工业,阐述铜与中国历史的深层联系,借助数字化技术的翅膀,打破时空的局限,将铜文化的海量资源和知识有机地呈现给线上和线下的观众,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打造永不落幕的铜博物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铜文化
下载PDF
基于儿童视角下的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杰 《江西科学》 2019年第3期456-464,共9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博物馆概念的认知逐渐深入,教育逐渐取代研究成为博物馆的首要目的和功能,博物馆儿童教育也随之成为国内博物馆关注和实践的热点之一。儿童、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教育的重点对象,鉴于博物馆自身的直观性、...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博物馆概念的认知逐渐深入,教育逐渐取代研究成为博物馆的首要目的和功能,博物馆儿童教育也随之成为国内博物馆关注和实践的热点之一。儿童、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教育的重点对象,鉴于博物馆自身的直观性、非强制性等特点,加上馆内巨大的文化实物资源,使博物馆在教育方面有着学校教育无可取代的地位。我国博物馆儿童教育项目的发展缓慢,在研究中往往容易忽视来自儿童内心的发声,对于深入、系统了解儿童视角下的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比较欠缺。基于此,从儿童本人的观点出发对创设支持性的博物馆教育进行研究,对国内外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现状进行梳理,提出基于儿童视角下的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的维度模型,包括教育空间、教育形式、教育主题等,以铜陵市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为案例载体,选取160个儿童,对整场活动下的儿童进行访谈,统计分析来自于儿童视角对教育活动的感知和倾诉,并作出活动打分,以此为博物馆教育活动策划提供有效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视角 博物馆教育 教育活动
下载PDF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石狮的病害调查与保护修复
9
作者 刘帅 安剑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第19期37-40,共4页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藏文物种类十分丰富,其中以石狮、石碑为主的石质文物见证了武侯祠的历史发展变迁,但由于这些石质文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劣化病变,亟须研究其病害机理与保护修复。文章通过对武侯祠博物馆石狮病害调查与修复,为武侯...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藏文物种类十分丰富,其中以石狮、石碑为主的石质文物见证了武侯祠的历史发展变迁,但由于这些石质文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劣化病变,亟须研究其病害机理与保护修复。文章通过对武侯祠博物馆石狮病害调查与修复,为武侯祠博物馆石质文物保护提供借鉴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侯祠 砂岩 石狮 病害 修复
下载PDF
地域文化在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10
作者 姚琤 《艺术大观》 2019年第33期0180-0180,共1页
中国历史久远,不仅仅包括各个朝代的,还包括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类型,例如中原文化,淮楚文化等等。博物馆是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载体,它起到了文化传承和发扬的作用,具有开展文化教育和传播的历史使命,一定程度上提升中华民... 中国历史久远,不仅仅包括各个朝代的,还包括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类型,例如中原文化,淮楚文化等等。博物馆是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载体,它起到了文化传承和发扬的作用,具有开展文化教育和传播的历史使命,一定程度上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博物馆结合了当地的文化氛围,城市特点等文化特征,所呈现出来的陈列特点也是不一样的,从而呈现出更加独特的博物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博物馆 陈列艺术设计
下载PDF
铜陵、南陵地区古铜矿冶遗址炉渣的科技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魏国锋 郑晓平 +4 位作者 秦颍 张爱冰 方青 王东明 崔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629-3636,共8页
安徽铜陵、南陵地区铜矿资源丰富,古代矿冶遗址数量众多,最早可追溯至二里头文化时期。各遗址遍地分布的炉渣、炉壁等矿冶遗物,为研究中国早期的铜矿冶炼技术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本工作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X射线荧光分析(XRF)... 安徽铜陵、南陵地区铜矿资源丰富,古代矿冶遗址数量众多,最早可追溯至二里头文化时期。各遗址遍地分布的炉渣、炉壁等矿冶遗物,为研究中国早期的铜矿冶炼技术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本工作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X射线荧光分析(XRF)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安徽铜陵、南陵地区古铜矿冶遗址的炉渣样品进行检测分析,以了解该地区早期的铜矿冶炼技术。XRD分析结果显示,所检测炉渣样品的物相以铁橄榄石、辉石、钙铁辉石为主,伴有石英、方石英、磁铁矿等矿物,符合炼铜渣的物相特征。根据炉渣的SiO2,CaO和Fe2O3的含量,可将51个炉渣样品分为三大类:Ⅰ类炉渣、Ⅱ类炉渣和Ⅲ类炉渣。其中,Ⅰ类炉渣钙、硅、铁含量较高,其CaO含量远高于Ⅱ类和Ⅲ类炉渣,为铁硅钙系。相较而言,Ⅱ类炉渣为高铁系,其Fe2O3含量明显高于Ⅰ类和Ⅲ类炉渣;Ⅲ类炉渣为高硅系,其SiO2含量较高,钙、铁含量较低。所有炉渣样品的铁含量均高于普通熔炼渣,结合其物相分析结果,可推测全部炉渣为冶炼渣。Ⅰ类、Ⅱ类炉渣的Ca和Fe含量呈现很强的负相关性,且波动范围很大,显示二者的含量并非人工调控,更可能是来自矿石中的天然成分。据此可以推测,本地区的早期工匠可能尚未认识到含钙和含铁助熔剂的作用,没有掌握不同类型铜矿石的配矿技术。SEM-EDS的分析结果表明,炉渣中的金属颗粒夹杂以冰铜、红铜和砷铜为主,表明该地区同时存在红铜和砷铜的冶炼活动。不同品位的冰铜颗粒大多来自不同遗址,尚没有在同一遗址发现较多品位依次升高的冰铜颗粒,因而难以确认冰铜熔炼环节的存在,不能证明上述遗址是否已采用了“硫化铜矿-冰铜-铜”的冶炼技术。所发现的冰铜颗粒,可能是采用硫化铜矿死焙烧工艺或混合矿原料冶炼的结果。铜陵夏家墩遗址炉渣中砷铜颗粒的存在,表明该地区早至西周时期,很可能已掌握了采用共熔还原法冶炼砷铜的技术。相关研究结果,对探讨砷铜技术的起源和传播,以及中国早期冶金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组织状况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冶遗址 炉渣 冶炼技术 铜陵
下载PDF
中国冶金技术起源研究新发展
12
作者 刘帅 《黑龙江史志》 2024年第5期89-91,共3页
中国冶金的种类可以分为青铜的冶炼、生铁的冶炼和钢的冶炼三大部分。这三种金属的冶炼技术也有各自的特征。冶金技术是融合的产物,冶金技术的起源同样也避免不了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相互融合。中国冶金技术的起源问题研究不单单是局... 中国冶金的种类可以分为青铜的冶炼、生铁的冶炼和钢的冶炼三大部分。这三种金属的冶炼技术也有各自的特征。冶金技术是融合的产物,冶金技术的起源同样也避免不了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相互融合。中国冶金技术的起源问题研究不单单是局限在原始技术是“从何而来”的源头探究,而是将冶金技术在本土开始广泛使用为主题,深入研究东西方冶金技术是怎样开始相互作用形成理论体系的这一起源探寻问题,本文试为我国冶金历史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和新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技术 冶炼 起源研究
下载PDF
铜陵青铜兵器的艺术鉴赏和研究
13
作者 倪丽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第10期21-24,共4页
青铜兵器是我国古代兵器发展史上的重要门类,伴随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也是国家政治权力的象征。据史料记载,安徽铜陵的铜资源十分丰富,有着三千多年悠久的采矿和冶炼历史,曾发现数座冶炼铜等金属的遗址,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青铜... 青铜兵器是我国古代兵器发展史上的重要门类,伴随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也是国家政治权力的象征。据史料记载,安徽铜陵的铜资源十分丰富,有着三千多年悠久的采矿和冶炼历史,曾发现数座冶炼铜等金属的遗址,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青铜器和青铜兵器,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青铜文化,因此,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的美誉。笔者以青铜兵器的艺术鉴赏和研究为题,分析我国青铜兵器的发展演变,并选取了部分国内代表性出土文物及铜陵市博物馆数件青铜兵器精品文物,进行相关艺术分析和鉴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 青铜 兵器 艺术鉴赏 研究
下载PDF
铜陵地区出土的青铜甬钟管窥
14
作者 方青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第11期42-43,共2页
青铜甬钟作为礼乐制度中乐制的核心乐器,既具有音乐艺术的属性,又被人为赋予了明尊卑、分贵贱的时代政治意涵,鲜明地表达了礼制社会寓礼于器的等级规范。文章对铜陵出土的青铜甬钟从纹饰等方面进行比较和介绍,展现了先秦时期铜陵古代灿... 青铜甬钟作为礼乐制度中乐制的核心乐器,既具有音乐艺术的属性,又被人为赋予了明尊卑、分贵贱的时代政治意涵,鲜明地表达了礼制社会寓礼于器的等级规范。文章对铜陵出土的青铜甬钟从纹饰等方面进行比较和介绍,展现了先秦时期铜陵古代灿烂的青铜礼乐文化,对研究商周礼乐制度在中国古代南方长江流域的传播,以及铜陵地区的青铜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甬钟 礼乐制度 青铜时代
下载PDF
安徽省铜陵市狮子山矿冶区古代矿冶遗址调查实录
15
作者 吕予惠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第8期216-218,共3页
2013-2014年度,由国家博物馆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研究中心、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和铜陵市博物馆联合组建了调查组,对铜陵境内的古代矿冶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其中狮子山矿冶区古代矿冶遗址有新发现,本文实录这一地区的调查结果,希望为研究... 2013-2014年度,由国家博物馆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研究中心、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和铜陵市博物馆联合组建了调查组,对铜陵境内的古代矿冶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其中狮子山矿冶区古代矿冶遗址有新发现,本文实录这一地区的调查结果,希望为研究中国古代冶金史提供一点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铜陵市 古代矿冶遗址调查 狮子山矿冶区
下载PDF
铜陵市博物馆所藏特色文物赏析
16
作者 陈曦 《东方收藏》 2022年第9期82-84,共3页
安徽铜陵的铜矿开采和冶铜历史悠久,始于商周时期,盛于汉唐,数千年来延绵不断。铜陵因铜而得名,具有独特而丰富的矿产资源,其相关产业在历史上的繁荣发展,使得铜陵享有“铜都”之誉。铜陵博物馆建筑风格独特,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设... 安徽铜陵的铜矿开采和冶铜历史悠久,始于商周时期,盛于汉唐,数千年来延绵不断。铜陵因铜而得名,具有独特而丰富的矿产资源,其相关产业在历史上的繁荣发展,使得铜陵享有“铜都”之誉。铜陵博物馆建筑风格独特,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设计理念,馆藏主题也是围绕铜文化来设计的,包括多个专题藏品展。笔者在此结合工作实际,选取部分馆藏文物精品进行阐释和鉴赏,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和认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博物馆 馆藏文物 赏析
原文传递
皖南沿江地区部分出土青铜器的铜矿料来源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秦颍 王昌燧 +2 位作者 杨立新 汪景辉 张国茂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4年第1期9-12,共4页
根据要想追溯青铜器铜矿料来源,必须先了解古铜矿及其冶炼金属产物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研究其输出方向这一思路,以前期提出的以较高含量的Se、Te、Ni(Co/Ni大多小于1)、Ag、Au等及相对低含量的Sb、Bi、Mo等作为安徽铜陵等地古铜矿... 根据要想追溯青铜器铜矿料来源,必须先了解古铜矿及其冶炼金属产物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研究其输出方向这一思路,以前期提出的以较高含量的Se、Te、Ni(Co/Ni大多小于1)、Ag、Au等及相对低含量的Sb、Bi、Mo等作为安徽铜陵等地古铜矿冶炼产物-铜锭产地的特征指示元素为综合判别标志,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对皖南沿江地区出土的部分青铜器进行多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样品Tc2007、Tc2005、fc12所用铜料不大可能来自铜陵地区,其余样品可能来自当地。鼎、(?)等大件样品可能在其它地区铸造后传入本地。研究结果说明,利用微量元素判断青铜器铜矿料来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矿料来源 微量元素
下载PDF
若干地区出土部分商周青铜器的矿料来源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魏国锋 秦颍 +6 位作者 王昌燧 刘博 杨立新 徐天进 张国茂 龚长根 谢尧亭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5-458,共14页
本工作采用ICP-AES方法,测试分析了若干地区出土青铜器残片的微量元素,初步探索了它们的矿料来源。将青铜器与铜绿山、铜陵、南陵、中条山、照壁山等先秦矿冶遗址铜锭或铜块的特征微量元素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安徽境内青铜器的铜矿料主... 本工作采用ICP-AES方法,测试分析了若干地区出土青铜器残片的微量元素,初步探索了它们的矿料来源。将青铜器与铜绿山、铜陵、南陵、中条山、照壁山等先秦矿冶遗址铜锭或铜块的特征微量元素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安徽境内青铜器的铜矿料主要来自长江中下游的古铜矿,而辽西地区和侯马青铜器的铜料则可能来自大井铜矿或其周边铜矿。同时,研究指出,Au、Ag、As、Sb、Bi、Se、Te、Co、Ni以及Mo、Zn等特征微量元素组合,对识别青铜器矿料来源具有指示意义,它表明,采用微量元素示踪法,探索青铜器的矿料来源是切实可行的,尤为适用于不同铜成矿带的示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矿料来源 微量元素 电感藕合等离子发射光谱
下载PDF
安徽枞阳陈家山遗址青铜渣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延祥 崔春鹏 +3 位作者 李辰元 谭宇辰 唐杰平 王乐群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3-128,共6页
枞阳陈家山遗址是皖西南地区新发现的一处商周时期青铜冶金遗存,本文报道了该遗址14枚炉渣的科学分析结果。炉渣中不仅存在红铜、锡青铜冶炼渣,还发现有砷青铜、砷锡青铜冶炼渣。青铜冶炼流程为两步法,所用锡料可能来自赣北。本文对于... 枞阳陈家山遗址是皖西南地区新发现的一处商周时期青铜冶金遗存,本文报道了该遗址14枚炉渣的科学分析结果。炉渣中不仅存在红铜、锡青铜冶炼渣,还发现有砷青铜、砷锡青铜冶炼渣。青铜冶炼流程为两步法,所用锡料可能来自赣北。本文对于全面认识长江中下游早期冶金技术以及产业格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并指出商周时期这种锡、砷青铜冶金并行的现象是值得重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枞阳 陈家山 炉渣 锡青铜 砷青铜 西周
下载PDF
青铜文化的传承——中国古代青铜器饕餮纹饰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罗尹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第14期78-79,共2页
青铜器承载着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辉煌,青铜器表面所勾勒出的各种纹饰将古代青铜文化推向高潮。青铜纹饰不仅有着装饰美化青铜器的作用,还写照出中国古代人民的真实生活历史,是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的极具象征性方式之一。文章从青铜文化的... 青铜器承载着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辉煌,青铜器表面所勾勒出的各种纹饰将古代青铜文化推向高潮。青铜纹饰不仅有着装饰美化青铜器的作用,还写照出中国古代人民的真实生活历史,是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的极具象征性方式之一。文章从青铜文化的传承角度,对中国古代青铜器饕餮纹饰进行了探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青铜文化 传承 饕餮纹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