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MR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因素预测肥厚型心肌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
1
作者 吕静 朱永琪 +7 位作者 朱彦芳 何瑛 胡茜 邵九杰 王艺霖 王霈 刘云 朱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1,87,共10页
目的探讨基于心脏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不同区域心肌的影像组学特征及相关临床因素在预测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VAs)中的价值。材料... 目的探讨基于心脏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不同区域心肌的影像组学特征及相关临床因素在预测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VAs)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的122例确诊HCM患者的CMR图像及临床资料。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24-hour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24 h DCG)结果将其分为合并VAs组(40例)与未合并VAs组(82例)。按照7∶3的比例将所有受试者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训练集用于构建模型,测试集用于评估模型效能。选择从二尖瓣水平至心尖部的左心室短轴未增强亮血电影序列,以舒张末期壁厚为基础,将HCM患者心肌分为肥厚区域与非肥厚区域。在左心室短轴各层面心肌的心室舒张末期进行全室壁心肌、肥厚区域心肌及非肥厚区域心肌的感兴趣区勾画及影像组学特征提取。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递归特征消除法及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法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筛选、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建立影像组学标签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临床危险因素建立临床因素模型;并构建基于临床危险因素和影像组学特征的联合模型。采用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DeLong检验评估和比较模型间的预测效能;使用列线图将联合模型可视化,并通过拟合优度Hosmer-Lemeshow检验及校正曲线评估联合模型拟合程度;通过决策曲线分析观察联合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在训练集中,左心室非肥厚区域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89)、左心室肥厚区域联合模型(AUC值=0.98)、左心室全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98)的AUC值高于左心室非肥厚区域心肌影像组学模型(AUC值=0.74)、左心室肥厚区域影像组学模型(AUC值=0.85)、左心室全心肌影像组学模型(AUC值=0.86)(P<0.05),亦高于临床因素模型(AUC值=0.81)(P<0.05);左心室非肥厚区域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89)的AUC值小于左心室肥厚区域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98)及左心室全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98)(P<0.05),左心室肥厚区域心肌联合模型与左心室全心肌联合模型的AU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测试集中,左心室非肥厚区域心肌影像组学模型(AUC值=0.75)的AUC值低于左心室全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93)及左心室肥厚区域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95)(P<0.05);左心室肥厚区域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95)的AUC值高于左心室非肥厚区域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80)(P<0.05)。结论基于CMR不同区域心肌的影像组学特征及相关临床因素所构建的模型在预测HCM者合并VAs风险方面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室性心律失常 预测模型 心脏磁共振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微量血和常量血血清样本在0~6岁儿童维生素D水平检测中的应用比较
2
作者 哈丽君 杨金翘 +1 位作者 石艳荣 汪际英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究微量血与常量血血清样本在0~6岁儿童维生素D水平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门诊就诊的147名0~6岁健康体检儿童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同时对入组对象采集微量血(末梢取血)和常量... 目的探究微量血与常量血血清样本在0~6岁儿童维生素D水平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门诊就诊的147名0~6岁健康体检儿童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同时对入组对象采集微量血(末梢取血)和常量血(静脉取血),测定其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并对末梢采样结果进行校正。比较两种采血方式下25(OH)D3的水平,并比较不同采血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时25(OH)D3的水平差异。记录不同采血方式下,平均穿刺时间、次数,呼吸频率上升值及疼痛情况,比较两种采血方式的采血满意度。结果静脉取血和末梢取血测定的25(OH)D3水平中位数分别为29.10(24.40,34.30)ng/mol和28.80(22.20,36.30)ng/mol,两种采血方式测定的25(OH)D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采血季节下静脉取血和末梢取血时25(OH)D3的检测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夏季最高[静脉取血29.78(22.46,36.48)ng/mol,末梢取血28.46(21.59,36.66)ng/mol]和春季最低[静脉取血26.11(23.15,32.14)ng/mol,末梢取血25.41(22.56,33.46)ng/mo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取血和末梢取血平均穿刺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取血的呼吸频率上升值为(8.13±0.98%),高于静脉取血[(7.16±0.67%)],末梢取血平均穿刺次数为(1.45±0.49)次,少于静脉取血[(2.09±0.57)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取血的取样满意度为95.24%,高于静脉采血(8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0~6岁儿童采取微量血进行维生素D检测,结果与常量血检测无明显差异,但可减少穿刺次数,提高满意度,且以夏季检测值最高,春季检测值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维生素D 静脉血 末梢血
下载PDF
基于MRI检查女性垂体高度与性激素水平的研究
3
作者 王艺霖 李妮 朱露玲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8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女性垂体高度与垂体-性腺轴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行垂体MRI检查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MRI工作站观察各个序列垂体影像、测量垂体高径、分析垂体高度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结果以垂...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女性垂体高度与垂体-性腺轴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行垂体MRI检查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MRI工作站观察各个序列垂体影像、测量垂体高径、分析垂体高度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结果以垂体上缘形态分为隆起型、平坦型、凹陷型;以垂体柄位置分为垂体柄左偏、右偏、居中。其中垂体形态以平坦型多见,占总病例49.7%,其次为凹陷型(26.9%)、隆起型(23.4%);垂体柄以居中多见,占总病例81.4%,其次为左偏(11.7%)、右偏(6.9%)。女性垂体高度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随着年龄增大,垂体高度呈减低趋势。垂体高度与泌乳素(PRL)、睾酮(T)、孕酮(P)、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垂体MRI是临床内分泌疾病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垂体高度减低,相关性激素水平呈降低趋势。MRI示垂体高度可以间接评价女性性激素水平的情况,为女性内分泌疾病提供诊断依据和病因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女性垂体高度 性激素 垂体-性腺轴
下载PDF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在宫颈妊娠或子宫下段切口妊娠中的应用 被引量:41
4
作者 王靖辉 刘玉侠 郭海鸥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114-115,I0003,共3页
目的为探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宫颈妊娠或子宫下段切口妊娠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07年10月我院施行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的9例宫颈妊娠或子宫下段切口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操作... 目的为探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宫颈妊娠或子宫下段切口妊娠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07年10月我院施行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的9例宫颈妊娠或子宫下段切口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操作成功率为100%,清宫术中出血在50~100mL,平均70mL,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子宫动脉灌注栓塞配合清宫术可明显降低子宫切除和丧失生育能力的风险,是治疗宫颈妊娠或子宫下段切口妊娠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妊娠 切口下段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术 动脉灌注
下载PDF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哈丽君 杨金翘 +1 位作者 王宝珍 马金凤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618-620,共3页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检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将132例疑似感染新生儿根据其诊断及细菌培养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非感染组,分析比较三组患者hs-CRP水平与不同细菌类别、是否足月、性别、感...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检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将132例疑似感染新生儿根据其诊断及细菌培养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非感染组,分析比较三组患者hs-CRP水平与不同细菌类别、是否足月、性别、感染严重程度等差异。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的hs-CRP水平为20.24±10.31mg/L,早期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革兰阳性菌感染和革兰阴性菌感染组之间、男女婴之间的hs-CR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早产新生儿及感染严重患儿的hs-CRP水平较高(25.24±7.93vs16.81±9.34;17.44±7.86vs22.16±7.53)。结论:hs-CRP与新生儿细菌感染高度相关,其水平可以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特异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病因学 感染 A液 新生儿
下载PDF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床旁动态X线表现分析及评估 被引量:9
6
作者 王靖辉 刘军 刘玉侠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472-474,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床旁胸部X线表现变化及治疗后的X线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明确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诊断及治疗过程中的X线表现及变化特点。结果本组患儿均于出生后12h内出现呼吸困难综合征(IRDS)的临床表现,且不同时间及程...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床旁胸部X线表现变化及治疗后的X线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明确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诊断及治疗过程中的X线表现及变化特点。结果本组患儿均于出生后12h内出现呼吸困难综合征(IRDS)的临床表现,且不同时间及程度地出现X线Ⅳ级分类的胸部表现,其中Ⅰ级16例,Ⅱ级9例,Ⅲ级19例,Ⅳ级12例;本组死亡5例,其中Ⅱ级死亡1例,Ⅳ级4例。结论床旁X线检查为临床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在治疗效果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透明膜病 胸部X线表现 鉴别诊断 新生儿
下载PDF
婴幼儿抗生素应用情况与牛奶蛋白过敏的相关性 被引量:4
7
作者 哈丽君 杨金翘 陈奋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的影响因素,以及其与抗生素应用次数及种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99例CMPA患儿作为过敏组,并选取同期常规体检的105例健康婴幼儿作... 目的探讨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的影响因素,以及其与抗生素应用次数及种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99例CMPA患儿作为过敏组,并选取同期常规体检的105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和抗生素应用情况,对CMPA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过敏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3例资料缺失,最终过敏组纳入97例,对照组102例;过敏组纯母乳喂养例数和纯母乳喂养时长少于对照组,抗生素应用史和家族过敏史例数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抗生素应用次数和种类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抗生素应用史(OR=4.175,P=0.000)、家族过敏史(OR=3.101,P=0.005)、青霉素(OR=6.092,P=0.000)为牛奶蛋白过敏的危险因素,纯母乳喂养时长(OR=0.342,P=0.000)为保护因素。结论婴幼儿CMPA发生与较多地使用抗生素相关,鼓励母乳喂养和减少抗生素应用或有利于降低CMPA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蛋白过敏 婴幼儿 抗生素 青霉素
下载PDF
18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非血管介入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靖辉 郭海鸥 刘玉侠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10期968-970,共3页
目的探讨非血管介入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安全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8例临床确诊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在数字胃肠机监视下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明确诊断后,于患侧输卵管经导管注射甲氨喋呤50mg。结果 18例均一次插管注药成功,15... 目的探讨非血管介入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安全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8例临床确诊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在数字胃肠机监视下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明确诊断后,于患侧输卵管经导管注射甲氨喋呤50mg。结果 18例均一次插管注药成功,15例一次性治愈,1例接受2次插管注药后治愈,治愈率88.9%,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例2次插管治疗后血β-HCG仍升高转手术治疗。15例于术后6~12个月间复查子宫输卵管造影显示:14例患侧输卵管通畅。结论选择性输卵管插管注药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是简单、安全、微创的新方法,可有效保持输卵管的通畅,最大限度保留输卵管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 介入治疗 甲氨喋呤
下载PDF
输卵管栓堵术在输卵管积水预处理中应用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靖辉 刘玉侠 +1 位作者 郭海鸥 刘军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7期803-805,838,共4页
目的探讨输卵管栓堵术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前成为输卵管积水预处理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择80例经子宫输卵管造影及B超确诊输卵管积水的患者,应用FTC-550-NC输卵管再通导管在输卵管再通术基础上对积水输卵管间质部及峡部进行栓... 目的探讨输卵管栓堵术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前成为输卵管积水预处理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择80例经子宫输卵管造影及B超确诊输卵管积水的患者,应用FTC-550-NC输卵管再通导管在输卵管再通术基础上对积水输卵管间质部及峡部进行栓塞。结果 80例输卵管积水患者,115条积水输卵管,插管成功置入微弹簧圈115条,成功率100%;复查造影栓塞效果显著或有效113条,占98.3%;栓塞无效2条,占1.7%。结论输卵管栓堵术作为输卵管积水预处理的方法之一,具有无手术及麻醉并发症、安全、简便、经济等优点,可成为除输卵管切除术外的另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积水 栓塞治疗 铂金微弹簧圈
下载PDF
子宫输卵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宏 郭海鸥 王靖辉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第12期767-768,共2页
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和人工及药物流产的不断增加,慢性盆腔炎、宫内感染、子宫内膜移位症的增多,子宫、输卵管因素导致的不孕症发生率逐年增高。笔者从我院近五年来以原发和/或继发不孕就诊并进行过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患者中,随机抽取... 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和人工及药物流产的不断增加,慢性盆腔炎、宫内感染、子宫内膜移位症的增多,子宫、输卵管因素导致的不孕症发生率逐年增高。笔者从我院近五年来以原发和/或继发不孕就诊并进行过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患者中,随机抽取病史资料较完整者3000例,回顾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子宫输卵管造影 泛影葡胺
下载PDF
输卵管梗阻部位对输卵管介入再通术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宏 王靖辉 郭海鸥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第10期622-623,共2页
关键词 输卵管梗阻 再通术 介入治疗
下载PDF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新生儿颅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蔡磊 杨金翘 杨艳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24期5446-5447,共2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新生儿颅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新生儿头颅CT扫描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低剂量扫描导致图像噪声的增加,图像质量的下降,但两种不同扫描剂量的诊断结果完全相同,差异无统计...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新生儿颅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新生儿头颅CT扫描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低剂量扫描导致图像噪声的增加,图像质量的下降,但两种不同扫描剂量的诊断结果完全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头颅CT检查中采用低剂量扫描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即可降低对患儿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又不影响临床诊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颅脑 16排螺旋CT 低剂量扫描
下载PDF
低场强磁共振对腰椎间盘退变中的终板软骨炎的MRI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蔡磊 刘军 杨金翘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26期5718-5718,共1页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椎间盘退变中的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表现。方法:采用0.35 T低场MRI对116例椎间盘病变患者行MRI扫描,分析终板骨软骨炎的MRI信号及形态特征。结果:116例病例中并存有终板软骨炎86例,有43例患者退变椎间盘相邻终板的...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椎间盘退变中的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表现。方法:采用0.35 T低场MRI对116例椎间盘病变患者行MRI扫描,分析终板骨软骨炎的MRI信号及形态特征。结果:116例病例中并存有终板软骨炎86例,有43例患者退变椎间盘相邻终板的骨髓在T1WI、T2WI上呈高信号;22例患者相邻椎板的骨髓在T1WI、T2WI上均呈高信号;21例患者相邻椎板的骨髓在T1WI、T2WI上均呈低信号;信号的形态可分为斑片状、三角形、窄带样。结论:低场强条件下MRI对椎间盘退变中的终板骨软骨炎可做出诊断,且有较明确的信号及形态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强磁共振 椎间盘退变 终板骨软骨炎
下载PDF
原发性脾淋巴瘤的CT诊断及其鉴别诊断(附11例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路芸 白建明 陆小庆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426-428,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淋巴瘤的CT表现,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原发性脾淋巴瘤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总结分析CT特征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11例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孤立肿块型4例,表现为脾内巨大低密...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淋巴瘤的CT表现,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原发性脾淋巴瘤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总结分析CT特征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11例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孤立肿块型4例,表现为脾内巨大低密度肿块,呈不均匀性强化;多发肿块型5例,表现为脾内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低密度灶,呈轻度均匀强化;弥漫浸润与粟粒结节型2例,仅表现为均匀、弥漫的脾肿大,病灶密度类似或稍低于正常脾组织,CT增强扫描表现为轻度较均匀强化。结论脾脏原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对原发性脾淋巴瘤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CT
下载PDF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产后大出血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军红 王靖辉 《医药与保健》 2014年第2期125-125,126,共2页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和观察.方法 对本组7例急性产后大出血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的病患,进行专业性的心理护理,详细向病患讲解栓塞术的过程及必要性,仔细做好术后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做好出院指导...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和观察.方法 对本组7例急性产后大出血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的病患,进行专业性的心理护理,详细向病患讲解栓塞术的过程及必要性,仔细做好术后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做好出院指导.结果 7例产后大出血患者经过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阴道出血停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针对性的术前心理护理,有效的术后病情严密观察,是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急性产后大出血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产后大出血 子宫动脉栓塞 护理
下载PDF
42例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海鸥 杨金翘 王靖辉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67-168,共2页
为探讨介入治疗对子宫肌瘤的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选择子宫肌瘤患者42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双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确认后注入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Pingyangmycin lipiodol emulsion,PLE),栓塞子宫动脉,术后于3、6个月复查、随访,... 为探讨介入治疗对子宫肌瘤的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选择子宫肌瘤患者42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双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确认后注入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Pingyangmycin lipiodol emulsion,PLE),栓塞子宫动脉,术后于3、6个月复查、随访,观察栓塞后子宫大小和肌瘤体积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B超复查3个月肌瘤体积平均缩小36.6%、子宫缩小28.3%,6个月肌瘤体积平均缩小57.7%、子宫缩小44.2%;所有以月经量增多为主要症状的患者术后月经量基本恢复正常,盆腔胀痛、压迫症状明显改善,保留了子宫和卵巢完整的生理功能。表明介入治疗对于子宫肌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介入治疗 栓塞
下载PDF
新生儿吸入综合症900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海鸥 王靖辉 朱冬庆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440-441,共2页
为提高新生儿吸入综合症的诊断水平 ,回顾分析 90 0例确诊为新生儿吸入综合症的患儿X线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74 7例有单纯呼吸道症状 ,15 3例合并有神经系统改变。X线诊断 :716例新生儿羊水吸入肺炎 ,184例胎粪吸入综合症。结论 ,新... 为提高新生儿吸入综合症的诊断水平 ,回顾分析 90 0例确诊为新生儿吸入综合症的患儿X线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74 7例有单纯呼吸道症状 ,15 3例合并有神经系统改变。X线诊断 :716例新生儿羊水吸入肺炎 ,184例胎粪吸入综合症。结论 ,新生儿吸入综合症的X线诊断特异性不高 ,应结合临床资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吸入综合症 X线诊断
下载PDF
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
18
作者 蔡磊 马淑辉 闵剑青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24期5269-5270,共2页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PRE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子癫7例,高血压脑病2例。9例均行CT、MR检查。结果:PRES的CT主要表现为顶枕叶白质低密度影,病变累及双侧顶叶8例,枕叶5例,...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PRE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子癫7例,高血压脑病2例。9例均行CT、MR检查。结果:PRES的CT主要表现为顶枕叶白质低密度影,病变累及双侧顶叶8例,枕叶5例,额叶4例,基底节区3例。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FLAIR呈高信号。MRI对于显示病变有无、范围及皮质受累较CT更敏感。9例经积极治疗后症状消失,随访CT、MRI显示病灶逐渐减少、消失,呈可逆性改变。结论:PRES的影像学特点结合其临床资料可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超声联合钼靶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析
19
作者 陆小庆 张嘉楠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联合钼靶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术前检查方案进行分组,其中单独行高频超声检查诊断患者57例,钼靶X线检查诊断患者30例,超声联合钼靶诊断患者63例,对比分析诊... 目的分析超声联合钼靶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术前检查方案进行分组,其中单独行高频超声检查诊断患者57例,钼靶X线检查诊断患者30例,超声联合钼靶诊断患者63例,对比分析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率。结果 3种检验数据乳腺癌漏诊率与符合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误诊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联合钼靶诊断符合数以及漏诊率明显低于单项超声检查或单项钼靶X线检查,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检查方式联合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合可能性为91.9%,明显高于单项检查方式结果符合可能性(P<0.05),超声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合可能性为73.9%,钼靶X线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合可能性为81.9%,3种检查方案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超声联合钼靶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单项超声检查或单项钼靶X线检查(P<0.05)。结论联合使用超声和钼靶诊断能够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联合钼靶诊断 敏感性 特异性 准确率
下载PDF
新生儿湿肺150例CR诊断和鉴别的回顾分析
20
作者 李宏 王靖辉 郭海鸥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第9期570-571,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湿肺 呼吸窘迫综合征 支气管充气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