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焦虑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早期康复及疼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88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术后当天评估焦虑情绪并设为焦虑组以及非焦虑组,88例患者中术后检出焦虑38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下床以及开...目的探讨焦虑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早期康复及疼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88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术后当天评估焦虑情绪并设为焦虑组以及非焦虑组,88例患者中术后检出焦虑38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下床以及开始负重时间,比较术后1d、3d、7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s,VAS)、血清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水平。结果焦虑组住院、下床以及开始负重时间均显著高于非焦虑组(P<0.05);焦虑组术后1d、3d、7d VAS评分以及血清PGE2水平均显著高于焦虑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焦虑发生率较高,并且术后焦虑会延长住院、下床等时间,加重术后疼痛症状,提升血清致痛物质水平,影响患者的近期预后。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和改良前外侧入路在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postero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PTPF)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8例PTPF患者,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改良后外侧组,n=34)和改良前外侧入路...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和改良前外侧入路在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postero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PTPF)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8例PTPF患者,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改良后外侧组,n=34)和改良前外侧入路(改良前外侧组,n=34)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关节面塌陷程度、影像学参数、伸屈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结果改良后外侧组患者手术时间大于改良前外侧组患者(P<0.05);术中出血、切口长度和骨折愈合时间低于改良前外侧组患者(P<0.05)。改良后外侧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关节面塌陷高度低于改良前外侧组(P<0.05)。末次随访,改良后外侧组患者的伸和屈活动度以及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高于改良前外侧组患者(P<0.05)。结论改良后外侧入路和改良前外侧入路均能有效治疗PTPF。尽管改良后外侧入路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但对术者手术经验和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以及影响内固定失败的风险因素。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以及影响内固定失败的风险因素。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03例,女13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男55例、女65例,骨折分型分为A1.1~A2.1型40例,A2.2~A3.3型80例,致伤原因分为触地跌伤72例和交通伤48例,平均年龄(71.64±3.97)岁。观察组男48例、女72例,A1.1~A2.1型46例,A2.2~A3.3型74例,致伤原因分为触地跌伤66例和交通伤54例,平均年龄(70.89±3.15)岁。所有患者均行PFNA内固定术,术后对照组给予维D钙片补充,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比较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采用Harris评分评估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记录内固定失败例数,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照组发生4例失访,观察组发生6例失访。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的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和观察组内固定失败率分别为11.21%、2.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两组围术期其它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愈合时间(12.03±1.96)周小于对照组(13.68±1.47)周,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术后1年新发骨折16例,观察组2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O分型A2.2~A3.3、尖顶距TAD≥25 mm、术前Singh指数1~3级、外壁分型Ⅱ-Ⅲ型、合并内科疾病是PFNA内固定失败的风险因素,使用唑来膦酸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PFNA内固定能缩短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愈合时间,改善髋关节功能和骨密度,有利于降低内固定失败风险。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焦虑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早期康复及疼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88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术后当天评估焦虑情绪并设为焦虑组以及非焦虑组,88例患者中术后检出焦虑38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下床以及开始负重时间,比较术后1d、3d、7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s,VAS)、血清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水平。结果焦虑组住院、下床以及开始负重时间均显著高于非焦虑组(P<0.05);焦虑组术后1d、3d、7d VAS评分以及血清PGE2水平均显著高于焦虑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焦虑发生率较高,并且术后焦虑会延长住院、下床等时间,加重术后疼痛症状,提升血清致痛物质水平,影响患者的近期预后。
文摘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和改良前外侧入路在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postero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PTPF)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8例PTPF患者,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改良后外侧组,n=34)和改良前外侧入路(改良前外侧组,n=34)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关节面塌陷程度、影像学参数、伸屈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结果改良后外侧组患者手术时间大于改良前外侧组患者(P<0.05);术中出血、切口长度和骨折愈合时间低于改良前外侧组患者(P<0.05)。改良后外侧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关节面塌陷高度低于改良前外侧组(P<0.05)。末次随访,改良后外侧组患者的伸和屈活动度以及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高于改良前外侧组患者(P<0.05)。结论改良后外侧入路和改良前外侧入路均能有效治疗PTPF。尽管改良后外侧入路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但对术者手术经验和专业素质要求较高。
文摘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以及影响内固定失败的风险因素。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03例,女13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男55例、女65例,骨折分型分为A1.1~A2.1型40例,A2.2~A3.3型80例,致伤原因分为触地跌伤72例和交通伤48例,平均年龄(71.64±3.97)岁。观察组男48例、女72例,A1.1~A2.1型46例,A2.2~A3.3型74例,致伤原因分为触地跌伤66例和交通伤54例,平均年龄(70.89±3.15)岁。所有患者均行PFNA内固定术,术后对照组给予维D钙片补充,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比较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采用Harris评分评估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记录内固定失败例数,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照组发生4例失访,观察组发生6例失访。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的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和观察组内固定失败率分别为11.21%、2.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两组围术期其它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愈合时间(12.03±1.96)周小于对照组(13.68±1.47)周,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术后1年新发骨折16例,观察组2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O分型A2.2~A3.3、尖顶距TAD≥25 mm、术前Singh指数1~3级、外壁分型Ⅱ-Ⅲ型、合并内科疾病是PFNA内固定失败的风险因素,使用唑来膦酸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PFNA内固定能缩短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愈合时间,改善髋关节功能和骨密度,有利于降低内固定失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