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缺血预处理对再次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脑含水量及脑组织中Bcl-xl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尹琳 李芳 +1 位作者 金萍 闵连秋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0-112,F003,共4页
目的:研究脑缺血预处理对再次脑缺血的神经功能、脑含水量以及脑组织中Bcl-xl蛋白、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脑缺血耐受引起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实验于2002-09/2003-10在锦州医学院科学实验中心进行,取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 目的:研究脑缺血预处理对再次脑缺血的神经功能、脑含水量以及脑组织中Bcl-xl蛋白、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脑缺血耐受引起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实验于2002-09/2003-10在锦州医学院科学实验中心进行,取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n=16):颈部正中切口暴露颈总动脉后缝合皮肤;预处理组(n=16):按Longa线栓法制成局灶-局灶脑缺血模型,将事先备好的线栓经右颈内动脉入颅插至大脑中动脉;缺血30min后,拔出线栓,缝合血管和皮肤;24h后如上步骤线栓再插至右侧大脑中动脉,再缺血时间为24h;脑缺血组(n=16):线栓插至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时间为24h。分别观察3组动物的以下指标:按Bederson6级5分进行神经功能评价;以干湿重法计算脑含水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大鼠额顶叶皮质、海马及纹状体中Bcl-xl蛋白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神经功能评分:假手术组为0分,预处理组为(1.12±0.64)分,脑缺血组为(2.33±0.98)分,预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脑缺血组(P<0.05)。脑含水量测定:假手术组为(66.02±0.49)%,预处理组为(79.13±0.84)%,脑缺血组为84.59±1.19)%,预处理组明显低于脑(缺血组(P<0.05)。蛋白表达检测:预处理组额顶叶皮质、海马及纹状体中Bcl-xl蛋白表达均高于脑缺血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缺血预处理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破伤风误诊为颅神经疾病1例报告
2
作者 冉春风 巴士凡 +2 位作者 袁静 肖蕾 梁广礼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0年第3期187-187,共1页
病例报告:男,40岁,1989年12月2日入院。两周前,右侧口角被鞭子抽伤,出血,右面部肿胀,当时未予处理。7天后出现右侧口眼歪斜,吞咽困难,声音嘶哑。10年前曾患破伤风。检查:张口二横指,下颌偏右,右额纹消失,右眼闭合无力,右鼻唇沟变浅,右... 病例报告:男,40岁,1989年12月2日入院。两周前,右侧口角被鞭子抽伤,出血,右面部肿胀,当时未予处理。7天后出现右侧口眼歪斜,吞咽困难,声音嘶哑。10年前曾患破伤风。检查:张口二横指,下颌偏右,右额纹消失,右眼闭合无力,右鼻唇沟变浅,右侧软颚麻痹,伸舌偏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神经疾病 吞咽困难 未予处理 鼻唇沟 软颚 苦笑面容 周前 颅神经麻痹 呼吸困难 伸舌
下载PDF
脂质沉积性肌病合并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崔丽英 汤晓芙 +2 位作者 袁静 李本红 杜华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57-161,共5页
目的研究脂质沉积性肌病合并周围神经损害和不伴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19例病理证实的脂质沉积性肌病中7例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第一组)和12例不伴周围神经损害的患者(第二组)进行了常规肌电图、正中神经和胜后... 目的研究脂质沉积性肌病合并周围神经损害和不伴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19例病理证实的脂质沉积性肌病中7例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第一组)和12例不伴周围神经损害的患者(第二组)进行了常规肌电图、正中神经和胜后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及运动末端潜伏期测定。结果发现临床上两组不同卢、是前者病程较后者长(P<0.01);肌电图提示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S)时限第一组较第二组宽,去除多相波后更明显(P<0.01),部分合并神经源性损害;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提示,第一组可见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降低。结论对临床上有典型的肌病症状、电生理为肌源性损害合并神经源性损害或单纯神经源性损害应考虑脂质沉积性肌病的可能,肌肉和周围神经活检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病 脂质沉积性肌病 肌电图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的体会
4
作者 殷于贵 方伟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4期34-34,共1页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根炎起病急,发展快,但病程长,恢复缓慢,单纯用西药治疗效果常不十分满意,我院自74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资料方法一般资料 84例病人,全部根据病史体征及腰穿检查确诊为急性感染...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根炎起病急,发展快,但病程长,恢复缓慢,单纯用西药治疗效果常不十分满意,我院自74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资料方法一般资料 84例病人,全部根据病史体征及腰穿检查确诊为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其中男52例,女32例,年龄15个月至60岁,按病情轻重分型,轻型8例,中型45例,重型21例,极重型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极重型 神根 腰穿检查 程长 感染性 急性期 中男 血液微循环 辩证施治
下载PDF
关节活动度维持及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学文 陈书江 +2 位作者 杨丽 田步先 丁则昱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5期802-802,共1页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收治的56例偏瘫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同时进行关节活动度维持及步行训练,并与50例常规治疗病情相似患者进行对比。康复组肌力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提示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度维持及步行训练...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收治的56例偏瘫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同时进行关节活动度维持及步行训练,并与50例常规治疗病情相似患者进行对比。康复组肌力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提示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度维持及步行训练可改善偏瘫患者肌力,进而提高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活动度 步行训练 脑卒中 偏瘫 肌力 影响
下载PDF
同种与异种骨基质明胶修复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赵宝东 赵春玉 +2 位作者 齐济 李德荣 汪翠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2-55,共4页
以家兔颅顶骨直径10mm园形骨缺损作为动物模型,分别植入同种(兔)、异种(人、猪、羊)的骨基质明胶。植入后4、8、12、16w进行x线摄片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同种骨基质明胶无免疫排斥反应,具有良好的骨诱导作用,术... 以家兔颅顶骨直径10mm园形骨缺损作为动物模型,分别植入同种(兔)、异种(人、猪、羊)的骨基质明胶。植入后4、8、12、16w进行x线摄片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同种骨基质明胶无免疫排斥反应,具有良好的骨诱导作用,术后12w骨缺损完全修复;异种骨基质明胶植入早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植骨后期(12~16w),随着排斥反应的减轻,亦出现了诱导成骨。结果说明,如能改进异种骨基质明胶的制作方法,降低其抗原性,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基质明胶 颅骨缺损 诱导成骨 骨移植
下载PDF
莴笋提取物对大鼠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齐志敏 王倩 王化洲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1期6972-6973,共2页
目的:研究莴笋提取物对实验性大鼠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以APD、胶原和凝血酶作诱导剂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按比浊法用TYXN-96系列多功能智能血液凝集仪测定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并计算聚集抑制率;用血栓法测定大鼠血栓形成重量... 目的:研究莴笋提取物对实验性大鼠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以APD、胶原和凝血酶作诱导剂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按比浊法用TYXN-96系列多功能智能血液凝集仪测定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并计算聚集抑制率;用血栓法测定大鼠血栓形成重量。结果:按1.0g/kg,3.0g/kg,10.0g/kg的莴笋提取物给大鼠灌胃,均能抑制APD、胶原和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并能减少血栓形成的重量。以上两种作用均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莴笋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大鼠 抗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聚集 提取物 凝血酶 胶原 血小板聚集率 结论 目的 智能
下载PDF
木贼提取物对大鼠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齐志敏 王倩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4期7738-7739,共2页
目的:研究木贼提取物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以期为脑卒中预防ntg药物干预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实验于2004-06/07在锦州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完成。选用SD大鼠30只,以二磷酸腺苷(ADP)、胶原和凝血酶作诱导剂诱导血小板聚集,按比浊法... 目的:研究木贼提取物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以期为脑卒中预防ntg药物干预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实验于2004-06/07在锦州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完成。选用SD大鼠30只,以二磷酸腺苷(ADP)、胶原和凝血酶作诱导剂诱导血小板聚集,按比浊法用TYXN-96系列多功能智能血液凝集仪测定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用血栓法测定大鼠血栓重量。结果:按1.0g/kg,3.0g/kg,10.0g/kg的木贼提取物给大鼠灌胃,均能抑制ADP、胶原和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并能减轻血栓的重量。以上两种作用均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木贼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贼提取物 大鼠 血小板聚集 血栓形成 脑卒中 药理学
下载PDF
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损伤与葡萄糖酸镁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齐志敏 王倩 +1 位作者 张英杰 高东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7期51-53,共3页
目的:观察具有改善心肌收缩作用的葡萄糖酸镁对实验性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2在锦州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完成。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葡萄糖酸镁组,每组8只。3组大鼠均实施主动脉递... 目的:观察具有改善心肌收缩作用的葡萄糖酸镁对实验性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2在锦州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完成。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葡萄糖酸镁组,每组8只。3组大鼠均实施主动脉递引灌流,采用Langendorff方法用KH缓冲液犤(NaCl118.5,NaCO325.0,KH2PO41.2,KCl4.8,MgSO41.2,CaCl22.0,葡萄糖:1.0)mmol/L犦制备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葡萄糖酸镁(2.4mmol/L)加入灌流液内,停灌时间30min,再灌注时间1h。分别在心脏灌流稳定20min,再灌注60min记录左室收缩压、左室压力变化速率,并收集1min冠状动脉血流量。取左心室标本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组织丙二醛含量用硫代巴比妥酸法。结果:SD大鼠共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再灌注后左室收缩压:葡萄糖酸镁组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犤(65.6±3.8,56.1±8.7)mmHg,(t=2.287,P<0.05)犦。②再灌注后左室压力变化速率:葡萄糖酸镁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犤(1241±202,1889±304)mmHg/s,(t=-3.980,P<0.01)犦。③再灌注后冠状动脉血流量:葡萄糖酸镁组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犤(4.5±0.3,3.5±0.5)mL/min,t=5.895,P<0.01犦。④再灌注后左室心肌组织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葡萄糖酸镁组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犤(37.17±3.42,22.18±4.79)kNU/g,t=4.874,P<0.01犦。⑤再灌注后丙二醛的含量:葡萄糖酸镁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犤(5.25±1.01,10.00±1.13)μmol/g,t=-5.827,P<0.01犦。结论:葡萄糖酸镁对再灌注损伤心肌可改善其收缩功能,并降低心肌组织中的丙二醛含量,从而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起到抗脂质过氧化而保护心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大鼠
下载PDF
吸氧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巴晓红 齐志敏 李艳芹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探讨吸氧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SOD、MDA测定、电镜及神经行为学检查的方法,观察吸氧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OD、MDA、神经行为学评分及脑组织病理变化。结... 目的探讨吸氧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SOD、MDA测定、电镜及神经行为学检查的方法,观察吸氧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OD、MDA、神经行为学评分及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吸氧预处理组SOD活力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神经行为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均减轻。结论吸氧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吸入疗法 缺氧缺血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LAK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宝东 赵春玉 +2 位作者 任颖 李学金 杨菁 《锦州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5期6-8,共3页
本文报道了用人胚胎中期脾脏和胸腺细胞经人重组IL-2激活而成的LAK细胞与正常人淋巴细胞在形态、活性上的区别。并观察了在体外培养条件下LA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关键词 LAK细胞 肿瘤细胞 杀伤作用 形态学
下载PDF
尾状核梗塞致偏侧舞蹈病3例
12
作者 马维艳 杨丽 +1 位作者 袁静 赵春玉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3期2571-2571,共1页
关键词 尾状核/病理学 脑梗塞/并发症 舞蹈症/病因学
下载PDF
大鼠心脏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果糖二磷酸镁的保护途径
13
作者 齐志敏 王倩 张英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79-81,共3页
目的:观察具有改善心脏能量代谢作用的果糖二磷酸镁对实验性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性途径。方法:实验于2005-03在锦州医学院药理学实验室完成。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果糖二磷酸镁组,每组8只。3组大鼠均... 目的:观察具有改善心脏能量代谢作用的果糖二磷酸镁对实验性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性途径。方法:实验于2005-03在锦州医学院药理学实验室完成。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果糖二磷酸镁组,每组8只。3组大鼠均实施主动脉递引灌流,采用Langendorff方法用KH缓冲液[(NaCl118.5,NaCO325.0,KH2PO41.2,KCl4.8,MgSO41.2,CaCl22.0,葡萄糖1.0)mmol/L]制备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果糖二磷酸镁(2.4mmol/L)加入灌流液内,停灌时间30min,再灌注时间1h。分别在心脏灌流稳定20min,再灌注60min记录左室收缩压、左室压力变化速率,并收集1min冠状动脉血流量。取左心室标本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组织丙二醛含量用硫代巴比妥酸法。结果:24只SD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再灌注后左室收缩压比较:果糖磷酸镁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73.0±6.8,109.0±9.2)mmHg,(t=10.789,P<0.05)]。②再灌注后左室压力变化速率比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低于对照组[(913±233,1889±304)mmHg/s,(t=6.756,P<0.01)]。③再灌注后心脏冠状动脉血流量比较:果糖磷酸镁组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4.6±0.4,3.5±0.5)mL/min,(t=2.693,P<0.05)]。④再灌注后左心室肌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比较:果糖磷酸镁组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33.06±3.03,22.18±4.79)NU/mg,(t=8.123,P<0.01)]。⑤再灌注后左心室肌组织丙二醛含量比较:缺血再灌注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1.13,2.56±0.63)nmol/mg,(t=18.76,P<0.01)]。结论:果糖二磷酸镁对再灌注损伤心肌可改善其收缩功能,并降低心肌组织中的丙二醛含量,从而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起到抗脂质过氧化而保护心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大鼠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丽荣 郭凤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6-437,共2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对13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BAEP、SEP检测,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糖尿病其BAEP、SEP(除I波外)各波潜伏期均延长,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伴周围神经损... 目的:观察糖尿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对13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BAEP、SEP检测,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糖尿病其BAEP、SEP(除I波外)各波潜伏期均延长,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伴周围神经损害者更显著。结论:BAEP、SEP参数变化可推断糖尿病中枢神经损害,为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亚临床期提供电生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糖尿病 中枢神经损害
下载PDF
脑血栓介入性灌注治疗—附8例
15
作者 迟素清 吕仁峰 冉春风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2期48-49,共2页
脑血栓的治疗方法颇多,但由于临床治疗上采取的方法不同,选取的药物及给药途径也不同,其疗效各异。我院采用介入性灌注治疗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1.病例选择:8例均为脑血栓患者,发病时间最短者24小时以内,最长者7天。CT扫... 脑血栓的治疗方法颇多,但由于临床治疗上采取的方法不同,选取的药物及给药途径也不同,其疗效各异。我院采用介入性灌注治疗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1.病例选择:8例均为脑血栓患者,发病时间最短者24小时以内,最长者7天。CT扫描显示大脑半球有低密度病灶,无陈旧性梗塞灶或出血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治疗 陈旧性梗塞灶 介入性治疗 低密度病灶 大脑半球 尿激酶 血管再通 脑梗塞灶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下载PDF
肝癌脊椎转移误诊为急性脊髓炎1例报告
16
作者 高玉丽 金萍 闵连秋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4期100-100,共1页
原发性肝癌多以血道及淋巴道向外播散,形成转移灶,病前多有消化道症状。本文报告1例误诊为急性脊髓炎如下。男患,23岁,1992年2月5日入院。以双下肢麻木,无力、伴尿便障碍8天为主诉。病前有腹泻病史,病情进行性加重,双下肢活动不能、伴... 原发性肝癌多以血道及淋巴道向外播散,形成转移灶,病前多有消化道症状。本文报告1例误诊为急性脊髓炎如下。男患,23岁,1992年2月5日入院。以双下肢麻木,无力、伴尿便障碍8天为主诉。病前有腹泻病史,病情进行性加重,双下肢活动不能、伴胸、腹束带感、无发热头痛、腹帐、恶心呕吐及抽搐等。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病史。查体:体温36.8℃血压15/11kpa,心,肺、腹理诊正常。神志清,语言流利。颅神经(一),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2—3级。双T<sub>7</sub>以下深、浅感觉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脊髓炎 肝炎病史 浅感觉障碍 尿便障碍 双上肢肌力 双下肢麻木 淋巴道 束带感 双下肢肌力 颅神经
下载PDF
微创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17
作者 吴丽荣 郭凤兰 田晓惠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500-501,共2页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治疗 引流术 尼莫地平/治疗应用 水蛭索/治疗应用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临床观察
18
作者 吴丽荣 李秋梅 郭凤兰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673-674,共2页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治疗 偏瘫/治疗 运动疗法
下载PDF
格林-巴利综合征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关系的初步研究
19
作者 肖雷 袁锦楣 +3 位作者 郝洪军 唐建 贾战斗 刘向志 《临床神经科学》 1994年第4期223-224,共2页
目前已报道了许多“病毒性”感染因子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发生和演变中越着一定促进作用。国外学者已检测了与GBS病人中有关的病毒,发现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率较高。我们已报告了我国GBS有较高的病前空肠弯曲菌(CJ)感染率,国内对H... 目前已报道了许多“病毒性”感染因子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发生和演变中越着一定促进作用。国外学者已检测了与GBS病人中有关的病毒,发现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率较高。我们已报告了我国GBS有较高的病前空肠弯曲菌(CJ)感染率,国内对HCMV感染与GBS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综合征 巨细胞病毒 病原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