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针联合类人胶原蛋白对面部毛孔粗大及皮肤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春阳 宋静卉 +2 位作者 李雪莉 陈红 李云飞 《中国医疗美容》 2018年第12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微针联合类人胶原蛋白对面部毛孔粗大的短期疗效、安全性及其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符合入选/排除标准的健康志愿者9例,微针注射类人胶原蛋白修复敷料,注射结束即刻冷敷类人胶原蛋白辅料面膜,8小时后使用类人胶原蛋白... 目的探讨微针联合类人胶原蛋白对面部毛孔粗大的短期疗效、安全性及其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符合入选/排除标准的健康志愿者9例,微针注射类人胶原蛋白修复敷料,注射结束即刻冷敷类人胶原蛋白辅料面膜,8小时后使用类人胶原蛋白安护舒缓喷雾,24小时后涂抹R型类人胶原蛋白修复辅料。本研究为期10天,2次治疗(第1、7天),4次VISIA-CR检测及CK无创皮肤生理功能测试(第1、3、7、10天),观察面部毛孔粗大的改变并测定皮肤屏障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治疗前后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治疗前患者面部毛孔、皱纹、水分、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经皮水分流失、色斑、红斑与治疗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针联合类人胶原蛋白治疗对面部毛孔粗大有改善作用,安全,且对皮肤屏障无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人胶原蛋白 微针 面部毛孔粗大 皮肤屏障
下载PDF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一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琦 禹卉千 李振鲁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89-190,192,共3页
患者女,27岁。右侧背部出现红斑、结节5年。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轻度增厚,表皮突延长,基底层色素增多,真皮中下部及皮下组织大量梭形细胞团块,核大,深染,胞质丰富,核浆比例增大,呈漩涡状排列,侵袭性生长。免疫组化结果示:CD34(+)、Ki67 ... 患者女,27岁。右侧背部出现红斑、结节5年。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轻度增厚,表皮突延长,基底层色素增多,真皮中下部及皮下组织大量梭形细胞团块,核大,深染,胞质丰富,核浆比例增大,呈漩涡状排列,侵袭性生长。免疫组化结果示:CD34(+)、Ki67 0~10%(+)。诊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突性 皮肤 纤维 肉瘤
下载PDF
血脂与双侧突发性聋发病及预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伦昊 丁韶洸 +3 位作者 谢存存 贾晓东 王广科 刘宏建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6-381,共6页
目的对24例双侧突发性聋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血脂与双侧突发性聋听力损失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4例(48耳)双侧突聋与同期239例单侧突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 目的对24例双侧突发性聋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血脂与双侧突发性聋听力损失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4例(48耳)双侧突聋与同期239例单侧突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突发性聋听力损失程度及预后恢复的关系。结果双侧突聋患者的治愈率为0,总有效率为12.5%。双侧突聋患者的听力下降程度与TG升高水平有正相关性(P=0.021)。血脂水平和突聋的听力曲线无相关性;无效组患者TG平均水平较有效组患者更高(P=0.032),无效组患者LDL-C平均水平较有效组患者更高(P=0.041)。在单侧突聋组,TC平均水平在治愈组最低,在无效组、有效组、显效组明显升高(P=0.018);LDL-C平均水平在治愈组、显效组明显低于有效组及无效组(P=0.035)。结论双侧突聋的预后更差;TG与双侧突聋患者听力下降程度呈正相关性,TG、LDL-C与双侧突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呈负相关性。TC与单侧突聋患者听力下降程度呈正相关性,LDL-C与单侧突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呈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突发性耳聋 胆固醇 甘油三酯 HDL LDL
下载PDF
光电协同技术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疗效观察及定量评价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琦 禹卉千 +4 位作者 李振鲁 吴华娟 邓丽娜 李云飞 李金花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0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光电协同技术对面部敏感性皮肤的治疗效果及客观定量评价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Goffin评分及乳酸试验确诊22例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并进行低能量强脉冲光联合射频治疗,3~4周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用VISIA皮肤检测仪及CK无... 目的观察光电协同技术对面部敏感性皮肤的治疗效果及客观定量评价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Goffin评分及乳酸试验确诊22例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并进行低能量强脉冲光联合射频治疗,3~4周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用VISIA皮肤检测仪及CK无创皮肤测试仪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5次后皮肤主观特征及生理指标的变化,对比观察并计算统计学差异。结果强脉冲光联合射频治疗5次后,患者诉主观症状较前明显改善。VISIA皮肤检测仪结果显示,5次治疗后患者面部炎症反应较前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较高。CK无创皮肤测试仪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皮肤红斑值、经皮水丢失量(TEWL)、pH值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肤含水量增加,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黑素值、皮脂含量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光电协同技术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安全性高,对主观症状及炎症反应等效果显著,同时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明显改善,可作为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敏感性 面部 光电协同技术 疗效观察 皮肤屏障功能
下载PDF
可视化角膜生物测量仪生物力学指标对圆锥角膜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估 被引量:12
5
作者 翟耀华 庞辰久 +2 位作者 任胜卫 代丽娟 范棋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27-531,共5页
目的研究可视化角膜生物测量仪(CorvisST)的新评价指标—生物力学指数(CBI)诊断圆锥角膜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其在圆锥角膜诊断及角膜生物力学改变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4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 目的研究可视化角膜生物测量仪(CorvisST)的新评价指标—生物力学指数(CBI)诊断圆锥角膜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其在圆锥角膜诊断及角膜生物力学改变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4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确诊的圆锥角膜患者49例66眼作为圆锥角膜组,同期纳入角膜屈光手术术前患者91例91眼作为对照组,完善相关眼科检查后,由同一检查者对所有受检者分别进行Pentacam和CorvisST检查。采用诊断试验的评价、一致性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得出参数CBI的灵敏度、特异度、一致性、Youden指数、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依据CBI诊断圆锥角膜者66眼。诊断试验的评价结果为CBI诊断圆锥角膜的灵敏度97.0%,特异度97.8%;一致性检验结果为Kappa=0.948,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CBI诊断圆锥角膜的灵敏度为98.5%,特异度为97.8%,Youden指数为96.3%,P<0.0001,AUC为0.996。结论角膜生物力学指标CBI诊断圆锥角膜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与Rabinowitz圆锥角膜诊断标准结果的一致性好。CBI可作为诊断圆锥角膜的新生物力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角膜生物测量仪 角膜生物力学 圆锥角膜诊断 生物力学指数 灵敏度 特异度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兔眼角膜中艾沙康唑的浓度 被引量:1
6
作者 周静静 周天洋 张俊杰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1期4362-4365,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兔眼角膜中艾沙康唑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 C_(18),流动相为0.2%冰乙酸-乙腈(49:51,V/V),流速为0.7 mL/min,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84 nm,进样量为10μL。取日本大耳白兔15... 目的:建立测定兔眼角膜中艾沙康唑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 C_(18),流动相为0.2%冰乙酸-乙腈(49:51,V/V),流速为0.7 mL/min,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84 nm,进样量为10μL。取日本大耳白兔15只,双眼分别滴加0.2%艾沙康唑混悬液50μL,于给药后5、15、30、60、90 min分别处死3只兔并剖取其角膜样品,处理后进样测定艾沙康唑浓度。结果:角膜样品中的艾沙康唑在0.031 2~2.24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方法回收率为91.7%~105.6%(RSD≤6.88%,n=5),提取回收率为100.50%~106.10%(RSD≤2.16%,n=3),日内(n=5)、日间(n=3)精密度和稳定性(n=5)试验的RSD均小于10%。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快速、准确地测定兔眼角膜中艾沙康唑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艾沙康唑 角膜
下载PDF
不同铂类药物和紫杉醇联合在食管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郑博文 李林蔚 +3 位作者 樊素峰 罗玉娟 豆林森 卢创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0期1826-182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铂类药物和紫杉醇联合在食管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共180例,将上述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3组,顺铂组、奈达铂组与洛铂组,每组患者60例。顺铂组化疗方案:顺... 目的探讨不同铂类药物和紫杉醇联合在食管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共180例,将上述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3组,顺铂组、奈达铂组与洛铂组,每组患者60例。顺铂组化疗方案:顺铂联合紫杉醇。奈达铂组化疗方案:奈达铂联合紫杉醇。洛铂组化疗方案:洛铂联合紫杉醇。3组连续化疗2个周期后评定疗效,观察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化疗后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顺铂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高于奈达铂组和洛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血红蛋白减少、肝肾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顺铂、奈达铂和洛铂分别联合紫杉醇在食管癌新辅助化疗中临床效果相当,但奈达铂和洛铂类联合紫杉醇方案的不良反应率低于顺铂联合紫杉醇方案,奈达铂和洛铂联合紫杉醇方案值得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新辅助化疗 效果
下载PDF
沿Blaschko线分布的儿童汗孔角化症一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春阳 李雪莉 +1 位作者 李振鲁 张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9年第6期371-372,共2页
13岁男性患儿,右侧腰腹部褐色丘疹10年、增多伴瘙痒6个月。皮肤科情况:右侧腰腹部密集绿豆大小、暗褐色、疣状增生性丘疹,丘疹中央轻度萎缩,边缘堤状隆起,无鳞屑,皮损整体呈S形沿Blaschko线分布。组织病理示:表皮凹窝处角化不全柱,其下... 13岁男性患儿,右侧腰腹部褐色丘疹10年、增多伴瘙痒6个月。皮肤科情况:右侧腰腹部密集绿豆大小、暗褐色、疣状增生性丘疹,丘疹中央轻度萎缩,边缘堤状隆起,无鳞屑,皮损整体呈S形沿Blaschko线分布。组织病理示:表皮凹窝处角化不全柱,其下方颗粒层消失,真皮浅层中等量淋巴细胞浸润。诊断:汗孔角化症(沿Blaschko线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孔角化症 BLASCHKO线
下载PDF
血小板对巨噬细胞抑制和吞噬真菌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芬芬 刘素素 +5 位作者 岳娟 简守珺 司玮 代闫芳 魏静静 张红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42-948,共7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在巨噬细胞杀伤真菌中的作用。方法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提取腐皮镰孢菌孢子,分离小鼠血小板。实验分为单纯孢子组、孢子+巨噬细胞组和混合血小板组,分别接种真菌孢子、等比例孢子+巨噬细胞以及血小板+孢子+巨... 目的研究血小板在巨噬细胞杀伤真菌中的作用。方法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提取腐皮镰孢菌孢子,分离小鼠血小板。实验分为单纯孢子组、孢子+巨噬细胞组和混合血小板组,分别接种真菌孢子、等比例孢子+巨噬细胞以及血小板+孢子+巨噬细胞进行培养。分别于培养后1、2、3和4 h于转盘式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上任意选取各组5个视野进行拍照,计算各组巨噬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和真菌孢子出芽率,于培养后4、6和8 h观察并测量各组菌丝伸长度。设置单纯巨噬细胞组、孢子+巨噬细胞组和混合血小板组,应用细胞分析仪进行细胞毒性测定。结果混合血小板组培养后1、2、3和4 h的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均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孢子+巨噬细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养后1、2、3和4 h各组孢子出芽率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60.05、37.89、55.15、60.52,均P<0.001);孢子+巨噬细胞组培养后1、2、3和4 h孢子出芽率均低于相应时间点单纯孢子组,而混合血小板组培养后1、3和4 h孢子出芽率均低于孢子+巨噬细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培养后4、6和8 h时各组菌丝伸长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3.76,P=0.001;H=43.57、P<0.001;H=60.87,P<0.001);培养4、6和8 h时孢子+巨噬细胞组菌丝伸长度均低于相应时间点单纯孢子组,培养6 h和8 h混合血小板组菌丝长度均低于相应时间点孢子+巨噬细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养后0、6、12、18和24 h各组细胞指数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2、1.08、1.61、1.58、2.52,均P>0.05)。培养后30、36、42和48 h各组细胞指数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81、8.08、5.61、5.72,均P<0.05);孢子+巨噬细胞组细胞指数明显低于单纯巨噬细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血小板可促进巨噬细胞对真菌的吞噬和抑制作用,并且可能有拮抗真菌细胞毒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病理 巨噬细胞 真菌 血小板 吞噬功能 出芽率
下载PDF
黄金微针射频治疗妊娠纹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红 张春阳 +2 位作者 吴华娟 邓丽娜 李雪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4期602-604,共3页
目的探讨黄金微针射频治疗妊娠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0例腹部妊娠纹患者,采用BodyTite黄金微针射频治疗,治疗能量8~12 W,深度2.8 mm,脉宽600~800 ms,治疗间隔为2个月,5次为1个疗... 目的探讨黄金微针射频治疗妊娠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0例腹部妊娠纹患者,采用BodyTite黄金微针射频治疗,治疗能量8~12 W,深度2.8 mm,脉宽600~800 ms,治疗间隔为2个月,5次为1个疗程。统计末次治疗后2个月的疗效。比较治疗前和末次治疗后2个月患者腹部妊娠纹区域的皮肤弹性。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末次治疗后2个月的总有效率为80%(8/10)。末次治疗后2个月妊娠纹处皮肤弹性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平均VAS评分为(6.58±1.78)分。结论采用BodyTite黄金微针射频治疗妊娠纹的效果显著,可使皮肤弹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纹 黄金微针 射频
下载PDF
眼眶炎性假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大量 柴昌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3期527-528,共2页
目的:本文探究CT应用在眼眶炎性假瘤患者中所取得的诊断效果,对CT应用在眼眶炎性假瘤患者的诊断价值展开评价。方法:本次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选取25例眼眶炎性假瘤患者纳入研究之内,患者均接受CT检查,回顾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断结... 目的:本文探究CT应用在眼眶炎性假瘤患者中所取得的诊断效果,对CT应用在眼眶炎性假瘤患者的诊断价值展开评价。方法:本次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选取25例眼眶炎性假瘤患者纳入研究之内,患者均接受CT检查,回顾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断结果。结果:在本次的检查之中,患者眼球均突出。肌炎型共10例(40.0%),眼外肌受累增粗且肌腱肥大,边缘毛糙,起肌腱止点处出现增粗,其中共3例患者外直肌增粗,内直肌增粗共6例,4例为上直肌增粗,7例为外直肌肉增粗,伴神经增粗共1例,2例患者伴眼球壁增厚;肿块型共3例(12.0%),患者眶内软组织肿块;弥漫型共2例(8.0%),充满眶内球后脂肪间隙密度出现增高,肌锥内脂肪间隙呈现不规则的条片高密度影,软组织且结构分解不清;混合型共9例(36.0%),眼外肌增粗并且合并周围脂肪密度增高,肿块合并眼外肌增粗,肿大泪腺合并相邻外直肌增粗,伴视神经增粗共3例,伴眼球壁增厚共2例;泪腺型共1例(4.0%),泪腺增大呈现处肿块,其中1例为不规则形,2例为蚕豆型。有9例患者出现了眼环增厚、神经增粗、病变出现不同程度的强化,并且伴有鼻窦炎。结论:眼眶炎性假瘤患者应用CT检查,可取得良好的诊断效果。CT检查在临床中较高的准确率,可对患者的眼眶炎性假瘤分型状况进行更为全面、准确的评价,有利于医师根据分型制定治疗方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 X线计算机 炎性假瘤 CT 检测
下载PDF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
12
作者 郑珊珊 李晓华 +3 位作者 柳晓辉 尹瑞杰 袁敏 李雪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9期1558-1560,共3页
目的探讨脉络膜黑色素瘤(CM)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CM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 45例患者中曾被误诊为青光眼3... 目的探讨脉络膜黑色素瘤(CM)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CM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 45例患者中曾被误诊为青光眼3例、白内障2例、视网膜脱离2例、病毒性角膜炎1例、角膜溃疡1例、脉络膜血管瘤1例。主要症状为视力下降。3例行眶内容物摘除术,42例行眼球摘除术。病理组织学类型为梭形细胞型41例,混合型3例,上皮细胞型1例。至少随访1 a,失访10例,完成随访的35例中发生转移4例,死亡7例。结论 CM的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需结合多种检查方法进行诊断,病理组织学类型以梭形细胞型为主,治疗方式多样,需要个体化,发生转移后生存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黑色素瘤 病理组织学 诊断
下载PDF
类人胶原蛋白疤痕修复硅凝胶(可痕TM)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春阳 李云飞 +4 位作者 宋静卉 吴华娟 邓丽娜 陈红 李雪莉 《医药论坛杂志》 2019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评价类人胶原蛋白疤痕修复硅凝胶(可痕^(TM))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门诊符合入选/排除标准的增生性瘢痕患者3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芭克硅胶软膏,试验组采用类人胶原蛋... 目的评价类人胶原蛋白疤痕修复硅凝胶(可痕^(TM))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门诊符合入选/排除标准的增生性瘢痕患者3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芭克硅胶软膏,试验组采用类人胶原蛋白疤痕修复硅凝胶(可痕^(TM)),持续应用3月,停止应用产品后3月继续观察效果,整个研究共6月;应用产品后的1月、2月、3月、6月来院随访检查,数码相机拍照,对瘢痕硬度、色泽、柔软度、血管分布进行检测;患者对瘢痕自觉症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瘢痕色泽、柔软度、厚度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与试验组之间瘢痕色泽、柔软度、厚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人胶原蛋白疤痕修复硅凝胶(可痕^(TM))治疗增生性瘢痕有效、安全,且治疗效果与芭克硅胶软膏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类人胶原蛋白疤痕修复硅凝胶(可痕TM) 芭克硅胶软膏
原文传递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停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相关免疫因素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徐慧 朱晓健 朱尊民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37-440,共4页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显著提高了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生存率并改善其预后。然而,长期TKI治疗造成CML患者沉重的经济负担的同时,还导致慢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目前,无治疗缓解(TFR)逐渐被视为CML治疗新目标。CML患者TKI...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显著提高了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生存率并改善其预后。然而,长期TKI治疗造成CML患者沉重的经济负担的同时,还导致慢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目前,无治疗缓解(TFR)逐渐被视为CML治疗新目标。CML患者TKI停药后是否复发的关键,在于免疫系统是否能维持持续的TFR。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蛋白酶-1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PR1-CTL)、髓源抑制细胞(MDSC)、调节性T细胞(Treg)、CD86^+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L选择素(CD62L)和可溶性CD62L(sCD62L)等免疫因素与CML患者TKI停药后复发密切相关。因此,笔者拟就上述CML患者停药相关免疫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系 慢性 BCR-ABL阳性 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 抗药性 肿瘤 无治疗缓解 免疫细胞 停药
原文传递
纵向应变及峰值应变离散度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嫒嫒 张连仲 +11 位作者 刘琳 段少博 崔存英 胡彦斌 黄丹青 张娟 秦芸芸 李欣 王莹 刘园园 李亚南 张椰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3-288,共6页
目的探讨纵向峰值应变(longitudinal peak strain,LPS)及应变达峰时间离散度(peak strain dispersion,PSD)评价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50%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 目的探讨纵向峰值应变(longitudinal peak strain,LPS)及应变达峰时间离散度(peak strain dispersion,PSD)评价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50%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LVEF≥50%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5例,根据左室肥厚标准分为两组:非左室肥厚(non-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NLVH)组30例,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组25例,同期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三组均行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左室心尖四腔、三腔、两腔长轴切面二维动态图像。应用分层应变技术测定左室心内膜下、中层、心外膜下、全层心肌收缩期LPS及PSD并进行三组间应变值比较、相关性分析及ROC曲线分析。结果对照组、NLVH组及LVH组各层LPS的绝对值逐渐减低。与对照组比较,NLVH组心内膜下、中层及全层心肌LPS绝对值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外膜下心肌LPS绝对值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心内膜下、中层、心外膜下及全层心肌LPS绝对值均减低(P<0.05);与NLVH组比较,LVH组心内膜下及中层心肌LPS绝对值明显减低(P<0.05);两组心外膜下及全层心肌LPS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NLVH组和LVH组PSD均增加(P<0.05);与NLVH组比较,LVH组PSD增加(P<0.05)。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thickness,IVSd)与心内膜下、中层、心外膜下、全层心肌LPS均呈负相关(r=-0.537,-0.518,-0.266,-0.471;均P<0.05),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le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d)与心内膜下、中层、心外膜下、全层心肌LPS均呈负相关(r=-0.539,-0.524,-0.283,-0.478;均P<0.05)。心内膜下、中层、心外膜下、全层心肌LPS及PSD诊断不同左室构型高血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5、0.652、0.510、0.623、0.995,最佳分界值分别为-21.70%、-18.90%、-16.95%、-19.45%、46.50 ms,相对应的敏感性分别为94.4%、83.3%、77.8%、94.4%、100%,特异性分别为47.8%、52.2%、39.1%、39.1%、95.7%。结论分层应变技术可定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纵向应变,为诊断高血压心脏病变、评估左室心肌分层受累程度提供了一种无创检查方法。PSD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改变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原发性高血压 心室功能 分层应变 峰值应变离散度
原文传递
耳廓软骨骨化一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琦 禹卉千 李振鲁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28-629,共2页
患者男,25岁,因双耳廓逐渐僵硬8个月于2017年2月9日来我科就诊。患者8个月前发现双耳廓触之僵硬,失去正常耳廓柔韧性,无明显自觉症状,否认外伤、昆虫叮咬及冻伤史。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肾脏病及甲状腺疾病,无家族性遗传病及相... 患者男,25岁,因双耳廓逐渐僵硬8个月于2017年2月9日来我科就诊。患者8个月前发现双耳廓触之僵硬,失去正常耳廓柔韧性,无明显自觉症状,否认外伤、昆虫叮咬及冻伤史。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肾脏病及甲状腺疾病,无家族性遗传病及相似疾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廓 软骨骨化 家族性遗传病 甲状腺疾病 自觉症状 昆虫叮咬 柔韧性 糖尿病
原文传递
尿素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咽喉部海绵状血管瘤12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代亚错 万保罗 +1 位作者 臧艳姿 李靖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2-124,共3页
咽喉部海绵状血管瘤临床上较少见,发病机制尚不清楚[1],目前临床上尚无统一的治疗方式。患者常无明显临床表现,一般在体检中发现,部分瘤体侵及范围较大,临床表现可有声嘶、呼吸困难、痰中带血等症状。由于咽喉部位置特殊,瘤体一旦破裂... 咽喉部海绵状血管瘤临床上较少见,发病机制尚不清楚[1],目前临床上尚无统一的治疗方式。患者常无明显临床表现,一般在体检中发现,部分瘤体侵及范围较大,临床表现可有声嘶、呼吸困难、痰中带血等症状。由于咽喉部位置特殊,瘤体一旦破裂可引发大出血、感染、窒息等危险,因此本病需积极治疗。本研究采用支撑喉镜下自制喉注射器尿素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术治疗咽喉部海绵状血管瘤,近期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尿素 博来霉素 咽喉 局部注射
原文传递
葛根素对人胆管癌RBE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彬彬 付强 +3 位作者 王玉柱 胡明星 刘传江 秦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人胆管癌(RBE)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基因表达量变化。方法RBE细胞培养后,使用不同浓度(0、100、250、500、1 000、1 500 μg/ml)的葛根素处理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500、1 000 μg/ml...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人胆管癌(RBE)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基因表达量变化。方法RBE细胞培养后,使用不同浓度(0、100、250、500、1 000、1 500 μg/ml)的葛根素处理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500、1 000 μg/ml)葛根素处理RBE细胞,流式细胞学技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MTT法细胞活力检测显示高浓度葛根素(500、1 000、1 500 μg/ml)以时间-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RBE细胞的增殖,12 h抑制率[(8.14±1.85)%、(12.57±3.10)%、(18.26±2.74)%,P=0.000、0.005、0.003],24 h抑制率[(22.38±2.77)%、(29.14±3.85)%、(37.43±2.11)%,P=0.005、0.007、0.002],48 h抑制率[(35.47±3.75)%、(40.81±2.52)%、(52.29±3.98)%,P=0.007、0.000、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00、1 000 μg/ml)葛根素处理RBE细胞24 h后,RBE细胞凋亡率[(14.21±2.53)%、(22.87±2.74)%]较对照组[(3.246±2.25)%]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08);凋亡基因bax表达量与对照组(0.98±0.04)比较升高[(2.37±0.17)、(3.78±0.41)倍,P=0.005、0.003],bcl-2表达量与对照组(0.99±0.03)比较下降(1.57±0.14、2.86±0.55)倍(P=0.002、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活化半胱酰胺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leaved-caspase)-8、Cleaved-Caspase-9蛋白及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5、0.003、0.008),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葛根素具有抑制RBE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胆管癌 增殖 脱噬作用
原文传递
原发于咽后壁巨大高分化脂肪肉瘤一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代亚错 李靖 +1 位作者 臧艳姿 万保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2-53,共2页
本文报道了河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例原发于咽后壁的巨大高分化脂肪肉瘤患者,采用全麻低温等离子手术切除联合术后化疗,术后随访11个月,未见复发。总结分析如下。
关键词 脂肪肉瘤 高分化 咽后壁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河南省人民医院 低温等离子 术后化疗 手术切除
原文传递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骨髓组织中T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缦缦 刘方媛 +5 位作者 刘禄社 霍磊 时明月 杨夏婉 张婉君 孙恺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组织中T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水平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6例初诊原发性ITP患者为ITP组,10例同期未侵犯骨髓的淋巴瘤患者为对照组;ITP组患者根据治疗效果再分为有效组14... 目的探讨骨髓组织中T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水平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6例初诊原发性ITP患者为ITP组,10例同期未侵犯骨髓的淋巴瘤患者为对照组;ITP组患者根据治疗效果再分为有效组14例和无效组1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骨髓组织中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表达水平,分析ITP组骨髓组织中T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水平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性别、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ITP组T细胞(2 495.16±1 317.20)、M1型巨噬细胞(18 494.42±11 607.42)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 589.88±650.72、10 367.40±6 892.06)(P<0.05),M2型巨噬细胞表达水平(3 911.71±940.20)与对照组(3 508.95±2 462.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M2型巨噬细胞表达水平(4 254.27±960.42)高于无效组(3 512.05±771.57)(P<0.05),T细胞(2 582.43±1 402.55)、M1型巨噬细胞表达水平(19 125.06±11 151.70)与无效组(2 393.36±1 263.90、17 758.68±12 575.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骨髓组织T细胞表达水平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503,P=0.009),M1、M2型巨噬细胞表达水平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相关性(r=-0.107,P=0.602;r=0.222,P=0.276);ITP组T细胞及M1、M2型巨噬细胞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原发性ITP患者骨髓组织中T细胞增加,导致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促进T细胞及M1型巨噬细胞凋亡,上调M2型巨噬细胞表达,有可能达到治疗原发性ITP并使疾病得到缓解,为原发性ITP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T细胞 巨噬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