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施孕期保健对孕妇妊娠结局效果观察
1
作者 张志英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6年第32期303-303,共1页
目的:研究探讨孕期保健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按照统计学原理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02例孕妇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并将其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接受基本的保健服务,观察组展开孕期保健。结果结果... 目的:研究探讨孕期保健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按照统计学原理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02例孕妇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并将其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接受基本的保健服务,观察组展开孕期保健。结果结果表明,观察组产妇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的发生率以及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孕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孕期对孕妇展开保健措施,可有效降低孕妇孕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情况,且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保健 分娩结果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不合理治疗的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杨育新 李万鹏 +1 位作者 翟凤馨 刘锦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9期644-645,共2页
目的 对有不合理治疗病史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进行干预治疗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对14 7名有不合理治疗病史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进行合理治疗 ,对其家长和保育员进行卫生宣教。结果 合理治疗后患儿的治愈率增加 ,临床症... 目的 对有不合理治疗病史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进行干预治疗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对14 7名有不合理治疗病史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进行合理治疗 ,对其家长和保育员进行卫生宣教。结果 合理治疗后患儿的治愈率增加 ,临床症状显著减少 ;卫生宣教后家长的问卷及格率显著提高。结论 积极的卫生宣教和合理的治疗对于减少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不合理治疗 干预效果 评价 患儿 合理治疗
下载PDF
本地区近五年TORCH检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新花 都桂珍 +1 位作者 张志英 吴海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3954-3956,共3页
目的了解辽西地区近5年TORCH的感染特点。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抽样检测辽西地区近5年1746人TORCH的抗体水平,比较孕前咨询成年男性组、成年女性组与婴幼儿组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不同季节感染阳性率及城市和农村人群TORCH抗... 目的了解辽西地区近5年TORCH的感染特点。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抽样检测辽西地区近5年1746人TORCH的抗体水平,比较孕前咨询成年男性组、成年女性组与婴幼儿组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不同季节感染阳性率及城市和农村人群TORCH抗体的阳性率。结果 2006—2010年TORCH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1.8%、12.1%、16.1%、14.6%、18.3%。孕前咨询成年男性组、成年女性组及婴幼儿组TORCH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5%、13.7%和12.9%,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P>0.05);3组间CMV-IgM阳性率比较,婴幼儿组抗体阳性率为10.4%,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P<0.05)。与动物有接触史者TOX-IgM阳性率为7.2%,无接触史者TOX-IgM阳性率为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P<0.05)。城市人群TOX-IgM阳性率为5.8%,农村为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3,P<0.05)。结论 TORCH感染无性别、年龄差异,普遍易感。农村人群与家畜接触机会多,感染机会大。冬春季由于寒冷机体抵抗力下降,病毒活跃,感染率上升。孕妇、儿童免疫力下降极易被感染,因此建议TORCH检测作为育龄夫妇常规检测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体 风疹病毒 巨细胞病毒 人类单纯性疱疹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妊娠 免疫球蛋白M
下载PDF
小儿药物不良反应164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育新 李万鹏 +1 位作者 翟凤馨 刘锦平 《临床误诊误治》 2004年第7期509-510,共2页
关键词 药物过敏 药物毒性 儿童 医源性
下载PDF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调查结果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锦平 李万鹏 王金凤 《当代医学》 2018年第30期4-6,共3页
目的对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调查结果研究分析。方法将在本院近期(2015年4月~2017年4月)随机抽取接受健康体检婴幼儿3 587例,其中有683例婴幼儿出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回顾性分析贫血婴幼儿喂养方式以及添加辅食情况资料,旨在研究... 目的对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调查结果研究分析。方法将在本院近期(2015年4月~2017年4月)随机抽取接受健康体检婴幼儿3 587例,其中有683例婴幼儿出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回顾性分析贫血婴幼儿喂养方式以及添加辅食情况资料,旨在研究贫血与年龄段、性别、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方式、低体质量出生儿、孕晚期贫血、反复腹泻和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相关因素发病率差异,以明确造成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因素。结果健康体检婴幼儿共计3 587例,其中有683例婴幼儿出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19.04%。其中0~1岁、纯母乳喂养与未及时添加辅食婴幼儿营养性贫血发生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女孩发生率虽比男孩儿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致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与孕晚期贫血、低出生体质量儿,反复腹泻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并且导致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各种因素所占的百分比不同,其中百分比比重较大的为反复腹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周岁以下婴幼儿高发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上应仔细的分析诱发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根据婴幼儿的不同身体状况和诱发因素提供正确科学的喂养方式,注重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以降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营养 缺铁性贫血 研究分析
下载PDF
264例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凤霞 杨育新 +1 位作者 王桂君 刘锦平 《医师进修杂志》 2005年第6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小儿过敏性紫癜 临床分析 血管炎性疾病 风湿性疾病 反复发作 远期预后 肾脏受损 疗效观察 临床表现 全身性 胃肠道 HSP 患儿
下载PDF
卡贝缩宫素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志英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14期62-63,共2页
目的观察卡贝缩宫素用于预防宫缩乏力患者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医院接收的足月产妇中抽取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予缩宫素,观察组予卡贝缩宫素,比较2组血红蛋白值下降情况、出血发生... 目的观察卡贝缩宫素用于预防宫缩乏力患者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医院接收的足月产妇中抽取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予缩宫素,观察组予卡贝缩宫素,比较2组血红蛋白值下降情况、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3例(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例(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及剖宫产产妇24h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贝缩宫素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预防,能够有效改善产妇因宫缩乏力而致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产妇分娩效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贝缩宫素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下载PDF
右旋糖酣铁片配伍维生素C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锦平 王金凤 《临床研究》 2014年第5期74-74,共1页
目的 探讨右旋糖酣铁片配伍维生素C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4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配伍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右旋糖酐铁片进行治疗,配伍组在应用维生素C的基础上,加用左(右... 目的 探讨右旋糖酣铁片配伍维生素C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4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配伍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右旋糖酐铁片进行治疗,配伍组在应用维生素C的基础上,加用左(右)旋糖酐铁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配伍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配伍组治疗后的FE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维生素C、右旋糖酣铁片联合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糖酣铁片 小儿缺铁性贫血 维生素C
下载PDF
幼儿静脉采血前有关注意事项之我见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光远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4期258-259,共2页
静脉采血前的准备工作对检验结果有影响,幼儿静脉采血有其特殊性,把握好这种特殊性,并且做好有针对性的准备工作,对提高幼儿静脉采血成功率、对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幼儿静脉采血 准备工作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孕产妇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常见检测方法的比较
10
作者 王玥 李满元 +1 位作者 王明娴 王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几种不同检测方法对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诊断的价值,从而寻求最适合孕产妇的检测方法。方法以13C尿素呼气试验(13C UBT)作为"金标准",对由于消化系统症状就诊的309例孕产妇分别采用Hp免疫球蛋白G(Ig G)抗体检测、酶... 目的探讨几种不同检测方法对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诊断的价值,从而寻求最适合孕产妇的检测方法。方法以13C尿素呼气试验(13C UBT)作为"金标准",对由于消化系统症状就诊的309例孕产妇分别采用Hp免疫球蛋白G(Ig G)抗体检测、酶联免疫试验(ELISA)、免疫印迹法(IBT)进行检测,观察各种检测方法诊断Hp感染的效果。结果 13C UBT与Hp Ig G抗体检测Hp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541,P<0.05)、13C UBT与ELISA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870,P<0.05),13C UBT与IBT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8,P>0.05)。准确度方面,Ig G抗体检测为76.70%,ELISA为76.38%,IBT为85.11%。敏感度由高到低分别为Hp Ig G抗体检测、ELISA、IBT,特异度由高到低分别为IBT、ELISA、Hp Ig G抗体检测。Hp Ig G抗体检测Kappa值为0.424,ELISA为0.537,IBT为0.759。结论 Hp Ig G抗体检测可以作为Hp感染大批量的流行病学调查,但不适合胃Hp的筛查。ELISA操作简单,近乎无放射性污染,敏感度也相对较高,经常用于流行病学的调研及大批体检患者的检测。IBT诊断真实性中等,特异性相比较而言略高,检测结果可以对胃Hp的感染分型,对进一步深入了解病情变化做可靠的依据,可作为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幽门螺杆菌 孕产妇 ^13C尿素呼气试验
下载PDF
溺水死亡血中钾离子、氯离子含量变化的检验分析
11
作者 王玥 刘大华 礼晓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7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溺死动物血中钾离子、氯离子浓度变化及法医学意义。方法将32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只。实验组动物放入水槽中溺死并记录死亡时间。动物死后0.5 h进行解剖采血,统一编号并进行标记备检。用机械性损伤方式将对照... 目的探讨溺死动物血中钾离子、氯离子浓度变化及法医学意义。方法将32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只。实验组动物放入水槽中溺死并记录死亡时间。动物死后0.5 h进行解剖采血,统一编号并进行标记备检。用机械性损伤方式将对照组动物处死,采用细木棒打击动物头部致死,然后放入同一淡水槽中,也在死后0.5 h进行解剖,切开动物胸腔后抽血,并分别进行编号标记备检。检测并对比2组血中的钾离子、氯离子浓度。结果实验组动物死后0.5 h、2 h血清钾离子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动物死后0.5、2 h血清氯离子浓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钾离子浓度的变化有助于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溺水死亡 钾离子 氯离子
下载PDF
静脉(末梢)采血时婴幼儿情绪控制方案初探
12
作者 张光远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07-108,共2页
静脉(末梢)采血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检验工作质量的前提之一.婴幼儿静脉(末梢)采血具有相当的难度,婴幼儿的情绪稳定对提高医护人员采血工作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对婴幼儿静脉(末梢)采血时情绪控制的相关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静脉(末梢)采血 婴幼儿 心理学因素 情绪控制
下载PDF
0~3岁婴幼儿维生素D水平检测结果及缺乏的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锦平 王金凤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8年第15期3466-3468,共3页
目的了解0~3岁婴幼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婴幼儿维生素D的合理补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1 300例0~3岁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均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检测。结果 1 ... 目的了解0~3岁婴幼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婴幼儿维生素D的合理补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1 300例0~3岁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均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检测。结果 1 300例儿童中,131例出现维生素D缺乏(10.08%),246例出现维生素D不足(18.92%)。男童与女童血清25-(OH)-D水平及维生素缺乏率、不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9,χ~2=1.648、0.301,P>0.05),≤1岁、1~2岁、2~3岁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17.90%、6.90%、10.62%(χ~2=22.746,P<0.01),且在血清25-(OH)-D水平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64,P<0.01);维生素D缺乏率冬季最高(14.55%),夏季最低(6.97%),不同季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1,P<0.01);纯母乳喂养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高于部分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13.00%vs.9.38%、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71,P<0.01);户外活动时间<1 h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高于户外活动时间1~2 h儿童(14.15%vs.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岁、户外活动时间<1 h、纯母乳喂养是维生素D缺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0~3岁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情况与年龄、户外活动时间、喂养情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缺乏 25-羟基维生素D 婴幼儿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