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是怎样死亡的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万武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6期20-23,共4页
关键词 文学 死亡 全球化时代 中国 活着
下载PDF
文学理论的学科危机与学术创新——兼评董学文著《文学理论学导论》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万武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22-27,共6页
“科学始于问题”,但有时却并不一定懂得真正挨近科学的“问题意识”到底是什么。有人认为在20世纪世界文学理论出现空前繁荣之后,中国文学理论如何在世界文学理论多声部中唱响自己的声音,这是“中国文学理论界共有的‘问题意识’”。其... “科学始于问题”,但有时却并不一定懂得真正挨近科学的“问题意识”到底是什么。有人认为在20世纪世界文学理论出现空前繁荣之后,中国文学理论如何在世界文学理论多声部中唱响自己的声音,这是“中国文学理论界共有的‘问题意识’”。其实,这只能算是中国文学理论界共有的一桩空泛无边的心事、心态,与科学所需要的“问题意识”还相距遥远。这种貌似进取的心事、心态一直空泛下去,免不了心生浮躁,要滋生出如文学创作界那样的“消极写作”,挖空心思地“忽悠”出一个并无真实价值的东西来混世。靠近科学的“问题意识”,绝对不是空泛无边的,而是具体的,它是必须能够面对实践领域的无解之题、难解之题,或是错解之题等等真问题的。所谓学术“原创”、“创新”,必须是解决真问题的学术动作。倘并无真问题面对,张张狂狂做出的“学问”,就只能归类到“学术泡沫”里。在尽兴享用着“空前繁荣”的20世纪世界文学理论成果的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界,董学文先生应该算是逮住了这个领域里的真问题的一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学科危机 学术泡沫
下载PDF
中国古代美学悟性思维品格论——兼析对文学艺术外形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谷振声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86-89,共4页
这里从东西方的比较中,初探了中国古代美学思维的悟性特征:直观性、会意性、不可离析性。并从作为基因的《周易》、后来的教育实践、以及艺术主张等方面分析了悟性思维品格的形成。同时,分析了悟性思维对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及评价。
关键词 悟性思维 《周易》 “摹仿说”与“比兴说” “七艺”与“六艺” 诗国与长篇小说 写意与油画
下载PDF
李铁小说精神走势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万武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6,48,共7页
我们的文学评论家们,在用"生活的无限可能性"这种暧昧的说辞解说或鼓舞作家们写作时,总是忘记指明生活的无限可能性里,也是包含着无限的"生活的陷阱"的。李铁的转身,同时意味着他有了对"生活的无限可能性"... 我们的文学评论家们,在用"生活的无限可能性"这种暧昧的说辞解说或鼓舞作家们写作时,总是忘记指明生活的无限可能性里,也是包含着无限的"生活的陷阱"的。李铁的转身,同时意味着他有了对"生活的无限可能性"进行分解的自觉,开始用他的小说去邀请、"想象"那种应然的、宜人的、有阳光照耀的"可能性",将其组织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去。文学虽然是一种感性方式的表达,但它的"形而下"方式归根结底通向"形而上"的意义和思想宣达。因此,文学家们若是"梦想"文学能够成为人世间一种善意、积极、正面的思想精神力量,就必须去亲近哲学家指给的这个"思想秘密":让文学从强化昏暗的轻车熟路上,朝着有阳光照射的方向迈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与生活 小说文本 人性批判 精神姿态 文学感动 艺术向美 精神担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