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佐辛与布托啡诺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妇科手术寒战反应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冯云天 朱旭 洪玉兰 《中外医疗》 2014年第35期130-131,共2页
目的 比较地佐辛和布托啡诺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妇科手术寒战反应的效果。方法该研究以2012年1月—2014年7月的60例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全切除术或子宫次全切除术或附件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D组(地佐辛n=20)、B组(布... 目的 比较地佐辛和布托啡诺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妇科手术寒战反应的效果。方法该研究以2012年1月—2014年7月的60例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全切除术或子宫次全切除术或附件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D组(地佐辛n=20)、B组(布托啡诺n=20)、S组(生理盐水n=20),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B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0.02mg/kg,S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 L,观察3组患者围手术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评估寒战级别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D组用药前后MAP(85.4±5.6)mm Hg及HR(75±16.0)bpm未发生明显变化,B组用药前后MAP(85.3±4.8)mm Hg及HR(73±17.0)bpm未发生明显变化,S组用药前后MAP(85.7±6.2)mm Hg及HR(75±16.0)bpm也未发生明显变化;D组和B组寒战发生率与S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嗜睡、头晕、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D组与S组(P<0.05)。结论地佐辛和布托啡诺均可有效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妇科手术寒战反应,但地佐辛的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寒战 地佐辛 布托啡诺
下载PDF
肛肠手术中25G细针小剂量腰麻和常规腰麻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鲍俊娴 洪玉兰 余彦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5期96-99,共4页
目的探究肛肠手术中25G细针小剂量腰麻、常规腰麻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江苏省镇江市中医院收治的68例肛肠手术患者开展研究,按照不同麻醉方法分组:接受常规麻醉患者为A组(n=34)、25G细针小剂量腰麻患者为B组(n=34)... 目的探究肛肠手术中25G细针小剂量腰麻、常规腰麻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江苏省镇江市中医院收治的68例肛肠手术患者开展研究,按照不同麻醉方法分组:接受常规麻醉患者为A组(n=34)、25G细针小剂量腰麻患者为B组(n=34),对比两组麻醉优良率、不良反应情况、麻醉后恢复情况等。结果B组麻醉优良率(97.06%)较A组(76.4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0,P<0.05);B组麻醉起效时间、切口疼痛恢复时间较A组短,感觉阻滞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82%)较A组(23.53%)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下肢肌力恢复时间、自主排尿恢复时间较A组短,且术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G细针小剂量腰麻、常规腰麻在肛肠手术中均可取得一定程度的麻醉效果,尤其是25G细针小剂量腰麻,麻醉优良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更低,术后患者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肠手术 常规麻醉 25G细针小剂量腰麻 效果差异
下载PDF
术中控制性升压与脑动脉瘤预后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顾正松 王存祖 +1 位作者 袁志诚 杨伟现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5期437-439,443,共4页
目的:分析术中控制性升压与脑动脉瘤术后死亡率、ICU时间、出院时Glasgow结果分级(GOS)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脑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诊断,Hunt-Hess分级,GCS评分,手术方式,动脉瘤处理后... 目的:分析术中控制性升压与脑动脉瘤术后死亡率、ICU时间、出院时Glasgow结果分级(GOS)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脑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诊断,Hunt-Hess分级,GCS评分,手术方式,动脉瘤处理后有无升压;预后指标包括ICU时间,术后1月内死亡率,出院时GOS。使用χ2检验和t检验,并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术后1月内死亡18例(10.9%);ICU时间平均为7.35(0~67)d;出院时GOS评分中,1~3分40例(24.2%),4~5分125例(75.8%)。动脉瘤处理后是否及时升压是影响ICU时间的独立因素,及时升压可以显著缩短ICU时间;Hunt-Hess分级和GCS与出院时GOS显著相关,但非影响出院GOS的独立因素。而控制性升压与出院时GOS关系不密切。结论:在脑动脉瘤术中,动脉瘤处理后及时升压可明显缩短患者ICU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术中控制性升压 预后 ICU时间
下载PDF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20
4
作者 朱旭 顾正松 +2 位作者 冯云天 洪玉兰 颜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90例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外周神经阻滞镇痛组(N组),连续硬膜外镇痛组(E组),连续静脉给药镇痛组(I组)。N组麻醉前...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90例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外周神经阻滞镇痛组(N组),连续硬膜外镇痛组(E组),连续静脉给药镇痛组(I组)。N组麻醉前根据手术情况选择适当的下肢神经在刺激仪的引导下定位、穿刺留置导管;E组麻醉前行腰段(L3~4)硬膜外穿刺留置导管。三组患者麻醉方法及用药相同,手术结束前10min,N组经留置导管推注0.2%罗哌卡因15ml;E组经留置导管推注0.2%罗哌卡因10ml,I组静脉推注地佐辛5mg后接镇痛泵,配方分别为:N组0.2%罗哌卡因;E组0.2%罗哌卡因与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I组1.0μg/ml舒芬太尼。记录麻醉前(T0)、术后1h(T1)、4h(T2)、12h(T3)、24h(T4)、48h(T5)的SBP、DBP、HR、SpO2、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I组比较,N组和E组术后T1~T5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T1~T3时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T0和N组比较,T1~T3时E组SBP、DBP明显下降(P〈0.05)。与N组比较,E组和I组恶心呕吐、瘙痒发生率也明显升高(P〈0.05);E组的尿潴留发生率也明显升高(P〈0.05)。三组头晕、运动阻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手术后镇痛简便、安全、镇痛完善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刺激仪 下肢手术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 硬膜外镇痛 静脉镇痛
下载PDF
浅析术中控制性降压和临时阻断与脑动脉瘤破裂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顾正松 王存祖 +1 位作者 袁志诚 杨伟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第16期76-78,共3页
目的:通过对因脑动脉瘤接受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中控制性降压和临时阻断与脑动脉瘤破裂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65例脑动脉瘤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患者有无高血压病史、术前血压、术中是否进行控制性降压、是否采... 目的:通过对因脑动脉瘤接受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中控制性降压和临时阻断与脑动脉瘤破裂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65例脑动脉瘤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患者有无高血压病史、术前血压、术中是否进行控制性降压、是否采取临时阻断等指标与脑动脉瘤是否破裂之间的关系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确定术中控制性降压和临时阻断对脑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影响。结果:在165例脑动脉瘤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病例中,临时阻断和控制性降压对脑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发生率无影响;在73例夹闭术病例中,临时阻断可显著减少术中脑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χ2=7.924,P=0.007),控制性降压对脑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发生率无影响。结论:术中控制性降压不能减少动脉瘤术中破裂的风险,而临时阻断可以显著降低夹闭手术中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控制性降压 临时阻断 破裂
下载PDF
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4
6
作者 洪玉兰 顾正松 +1 位作者 冯云天 颜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651-1654,共4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60例与试验组60例。对照组使用腰硬联合麻醉。试验组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同对照组,在患者出现阻滞平面之后,切皮之前,... 目的观察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60例与试验组60例。对照组使用腰硬联合麻醉。试验组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同对照组,在患者出现阻滞平面之后,切皮之前,缓慢给予丙泊酚2 mg·kg^(-1),静脉推注;在患者结膜反射消失后,持续给予丙泊酚3 mg·kg^(-1)·h^(-1),持续静脉泵入。比较2组麻醉前(T1)、麻醉30 min(T2)、手术完成拔管(T3)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2组的苏醒情况[睁眼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苏醒时脑电双频指数(BIS)、术后1 h疼痛程度(VAS评分)]、麻醉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1时间点,2组的动脉SpO_(2)、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1比较,T2和T3,2组的动脉SpO_(2)、MAP、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和T3比较,2组的动脉SpO_(2)、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ACU停留时间分别为(30.11±4.36)和(37.64±5.11)min,术后1 h的VAS分别为(1.02±0.15)和(1.28±0.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麻醉效果良好率分别为98.33%(59例/60例)和86.67%(52例/6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在麻醉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3例/60例)和6.67%(4例/6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髋关节骨折的手术中,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有助于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升麻醉效果,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腰硬联合麻醉 髋关节骨折 椎管内麻醉 镇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