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长兴扬子鳄自然保护区陆地生境及其对母鳄产卵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震伟 林剑青 +2 位作者 钟国恒 孙力 方盛国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8-606,共9页
以浙江长兴扬子鳄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研究地点,在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繁殖期间,调查不同陆地区域中的生境因子及其对母鳄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扬子鳄在选择筑巢地点时存在一定的偏好性,母鳄会优先选择在茂密的竹林或高大的... 以浙江长兴扬子鳄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研究地点,在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繁殖期间,调查不同陆地区域中的生境因子及其对母鳄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扬子鳄在选择筑巢地点时存在一定的偏好性,母鳄会优先选择在茂密的竹林或高大的乔木林下筑巢,杂草分布且缺乏高大植被的区域则很难吸引母鳄将其作为产卵地。对不同区域生境参数的差异分析表明,地表单位面积枯落物干质量、地表坡度以及优势种高度是影响扬子鳄巢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能帮助更好地完成现有扬子鳄栖息地的优化改造,并为未来寻找新的扬子鳄放归地点提供参考,对促进扬子鳄这一濒危物种保护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产卵 陆地生境 植被
下载PDF
浙江长兴扬子鳄保护区扬子鳄巢位生境调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震伟 邹卫强 +4 位作者 任大斌 徐菊敏 李慧 韩群花 付春正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01-808,共8页
为更好地恢复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栖息地,提高扬子鳄繁殖率,于2017年5—10月对长兴尹家边扬子鳄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野放区的扬子鳄巢位生境及巢内、外温度进行调查记录,并对2014—2019年母鳄的营巢次数、产卵窝数和护巢率进行... 为更好地恢复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栖息地,提高扬子鳄繁殖率,于2017年5—10月对长兴尹家边扬子鳄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野放区的扬子鳄巢位生境及巢内、外温度进行调查记录,并对2014—2019年母鳄的营巢次数、产卵窝数和护巢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核心区扬子鳄巢外的气温均温和气温波动均显著低于野放区(P<0.05),但核心区扬子鳄巢内平均温度、温度波动与野放区并无显著差异;核心区扬子鳄巢距水源的水平距离及垂直距离均显著低于野放区(P<0.01),核心区扬子鳄巢的最近树距离显著高于野放区(P<0.01)。这表明扬子鳄可以通过选择营巢的位置来适应外界的气温及温度的波动。此外,野放区的母鳄营巢次数和产卵窝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表明核心区放归至野放区的扬子鳄已经逐步适应野放区的生态环境,同时也表明长兴扬子鳄自然保护区的野外种群复壮工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巢位生境 巢温度 繁殖行为
下载PDF
浙江长兴扬子鳄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方黎明 付春正 +6 位作者 李慧 邹卫强 任大斌 徐菊敏 韩群花 万秋红 方盛国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41-751,共11页
为有效保护浙江长兴尹家边扬子鳄保护区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种群,丰富野放扬子鳄的遗传多样性,利用13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该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比较核心区和野放区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差异。结果显示:保护区扬子鳄种群共检测到31个等... 为有效保护浙江长兴尹家边扬子鳄保护区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种群,丰富野放扬子鳄的遗传多样性,利用13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该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比较核心区和野放区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差异。结果显示:保护区扬子鳄种群共检测到31个等位基因,其中含2个稀有等位基因。野放区种群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量(1.82)、平均观测杂合度(0.49)、平均期望杂合度(0.4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34)和平均香农信息指数(0.64)均低于核心区(1.89、0.52、0.46、0.37和0.70),表明野放区种群的遗传变异少,遗传多样性相对缺乏。在后续扬子鳄野外放归过程中,应对保护区扬子鳄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系统性分析,从核心区种群中挑选合适的个体进行野外放归,从而丰富野放区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
下载PDF
扬子鳄性别定向的全自动孵化 被引量:5
4
作者 方黎明 方盛国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07,共5页
2013和2014年,利用爬行动物卵全自动孵化器和温湿度全自动记录仪分别在所设置的26.5℃、27.5℃、28.5℃、29℃、30℃、31℃、32℃、33℃、34℃、34.5℃、35.5℃和36.0℃共12个温度梯度对288枚扬子鳄的受精卵进行了人工孵化,结果发现:(... 2013和2014年,利用爬行动物卵全自动孵化器和温湿度全自动记录仪分别在所设置的26.5℃、27.5℃、28.5℃、29℃、30℃、31℃、32℃、33℃、34℃、34.5℃、35.5℃和36.0℃共12个温度梯度对288枚扬子鳄的受精卵进行了人工孵化,结果发现:(1)扬子鳄卵可以在全自动孵化条件下成功孵化出幼鳄,并在29℃~34℃孵化温度区间具有最高的出壳成活率;(2)孵化温度≤27.5℃或≥35.5℃时,均不能孵化出成活的扬子鳄;(3)扬子鳄全雌个体的性别定向孵化温度初步确定为29℃,其受精卵的孵化成活率为91.67%;(4)扬子鳄全雄个体的性别定向孵化温度初步确定为34℃,其受精卵的孵化成活率为87.50%。由于浙江扬子鳄人工湿地种群已出现了性比失调问题,所以该结果将为有关部门规模化定向孵化雌性个体以解决种群的性比结构问题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性比 人工孵化 性别定向
下载PDF
野生扬子鳄冬眠实况两例
5
作者 方黎明 翟腾 +1 位作者 赵兰 方盛国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4-287 365,365,共5页
2015年1月,在对浙江省长兴尹家边扬子鳄自然保护区的栖息地进行改造时,挖掘到了两条处于深度冬眠时期的扬子鳄,于是我们在仔细勘测了冬眠洞穴的实况及冬眠扬子鳄的相关行为表现后,对此两例野生扬子鳄之冬眠实况进行报导。本研究发现其... 2015年1月,在对浙江省长兴尹家边扬子鳄自然保护区的栖息地进行改造时,挖掘到了两条处于深度冬眠时期的扬子鳄,于是我们在仔细勘测了冬眠洞穴的实况及冬眠扬子鳄的相关行为表现后,对此两例野生扬子鳄之冬眠实况进行报导。本研究发现其中一条是雌性成年鳄,其冬眠于大生态池的岸边,且冬眠洞穴呈宽畅的一字形。另外一条是雄性成年鳄,其冬眠于小生态池的中心岛上,且冬眠洞穴呈分叉的人字形。我们发现冬眠洞穴的洞口都较隐蔽,一般有植被遮掩,且洞口至少有一半浸于水面之下。而冬眠地道都是渐行渐深的坡度下行走向,因此,冬眠地道均浸泡于水中,且洞底是积水最深处,当我们挖到鳄鱼时,它们都卧于洞底最温暖的淤泥层上。虽然,两条鳄鱼的冬眠洞穴所处生态池大环境有所不同,但我们发现这两条处于深度冬眠时期的鳄鱼都具有一定的意识,遇到刺激后能表现明显的自卫反应,甚至会发出"吼-吼"的警告声。本研究揭示浙江扬子鳄在冬眠的行为上和冬眠洞穴的形态上与文献报导的安徽扬子鳄冬眠特征均不同,可能是两个种群已经出现了分化,因而冬眠特性迥然不同。因此,本研究的新发现将为扬子鳄的保护工程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冬眠 洞穴结构 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