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外科院内获得性感染特点及治疗
1
作者 李淳成 柯昌康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3年第13期20-21,共2页
目的:通过对胸外科79例院内获得性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方法:对79例病原学培养阳性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年龄、并发症、临床表现、病原学及其药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下呼吸道感染占第一位.致病菌以绿脓杆菌为主,真菌感染亦占... 目的:通过对胸外科79例院内获得性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方法:对79例病原学培养阳性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年龄、并发症、临床表现、病原学及其药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下呼吸道感染占第一位.致病菌以绿脓杆菌为主,真菌感染亦占相当比例。院内的侵袭性操作是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结论: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院内获得性感染和对院内获得性感染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 院内获得性感染 治疗 真菌感染
下载PDF
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喜军 李淳成 +1 位作者 吴耀军 李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371-1374,共4页
目的:观察在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在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围手术死亡;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24h胸腔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4h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和转移率稍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至随访结束尚无1例死亡。结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镜 开胸肺癌根治术
下载PDF
胸腔镜治疗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喜军 王峰 李淳成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第12期729-732,共4页
目的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对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152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胸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6例。开胸组采用常规开胸手术,实验组(腔镜组)采用胸腔镜手术,比较两... 目的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对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152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胸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6例。开胸组采用常规开胸手术,实验组(腔镜组)采用胸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各种炎症因子的水平。结果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72.23±23.28)m L、手术时间(45.68±11.26)h、术后VAS评分(3.51±1.14),均少于开胸组(352.26±34.39)m L、(95.32±18.26)h、(7.18±1.87);腔镜组的住院时间(6.13±2.09)d、下床活动时间(1.69±0.23)d、恢复日常生活时间(9.58±1.25)d,均少于开胸组(8.16±1.25)d、(3.25±1.07)d、(17.26±3.64)d,腔镜组术后24h引流液量(253.21±52.14)m L,少于开胸组(280.32±52.31)m L,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均高于手术前,但腔镜组的各项指标要低于开胸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创伤,能够减少患者手术的痛苦,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手术感染的发生,是一种有效且较为安全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创伤 胸腔镜 炎症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外伤性血气胸51例报告 被引量:4
4
作者 何鹏 李淳成 何晓燕 《内蒙古中医药》 2012年第8期57-58,共2页
自从Sattler在1937年成功地利用胸腔镜技术为一位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手术以来,胸腔镜技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胸外科领域得到很快的发展。1993年Smith手术组报道应用胸腔镜手术成功诊治23例胸外伤后,电视胸腔镜就被广泛应用于胸外伤的... 自从Sattler在1937年成功地利用胸腔镜技术为一位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手术以来,胸腔镜技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胸外科领域得到很快的发展。1993年Smith手术组报道应用胸腔镜手术成功诊治23例胸外伤后,电视胸腔镜就被广泛应用于胸外伤的诊治,使得胸外伤的诊治得以同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胸外伤 血气胸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下同期手术与分期手术治疗双侧肺大泡效果对比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喜军 吴耀军 李淳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6期158-159,共2页
目的对比电视胸腔镜在同期手术和分期手术在双侧肺大泡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胸外科进行双侧肺大泡切除的1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8例。试验组患者采取电视... 目的对比电视胸腔镜在同期手术和分期手术在双侧肺大泡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胸外科进行双侧肺大泡切除的1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8例。试验组患者采取电视胸腔镜下行双侧同期肺大泡手术,对照组患者选择双侧肺大泡分期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用时(109.21±18.72)min、术中出血量(67.00±16.74)m L、手术切口长度为(1.81±0.84)cm,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37.40±23.52)min、(141.00±29.83)m L、(20.33±5.65)cm;术后试验组患者的心率、疼痛时间、止痛用药、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9%(P<0.05)。结论在电视胸腔镜下进行同期双侧肺大泡切除手术,较行双侧肺大泡分期手术的临床疗效更好,具有风险小、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双侧同期肺大泡手术 双侧分期肺大泡手术
下载PDF
超声和超声光散射成像系统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肿瘤:Meta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沥 曹锋 雷军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92-1296,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和超声光散射成像(OPTIMUS)对良恶性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考兰克图书馆、Web of science、EMBASE、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 目的评价超声和超声光散射成像(OPTIMUS)对良恶性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考兰克图书馆、Web of science、EMBASE、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OPTIMUS鉴别良恶性乳腺肿瘤的诊断性研究,检索时间由建库至2012年10月;手工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使用诊断试验质量评价工具(QUADAS)条目进行质量评价,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7个研究共1830例患者,其中9个研究报道了超声的诊断价值。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超声检查合并敏感度、特异度、综合受试者ROC(SROC)曲线下面积为分别为0.89(95%CI 0.85~0.91)、0.66(95%CI 0.61~0.70)、0.8622;OPTIMUS合并敏感度、特异度、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95%CI 0.89~0.93)、0.77(95%CI 0.74~0.79)、0.9346。结论 OPTIMUS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常规超声不能确诊时,可联合应用OPTIMUS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超声光散射 META分析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喜军 李淳成 吴耀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8期1554-1557,共4页
目的探析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中的诊断性能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确诊为AD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64排MSCTA检查,利用智能追踪技术进行容积增强扫描,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曲面... 目的探析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中的诊断性能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确诊为AD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64排MSCTA检查,利用智能追踪技术进行容积增强扫描,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对打密度投影、三维容积成像、仿真内镜图像后处理,容积再现技术进行重建,分析真假腔、内膜瓣、破口显示情况。结果 68例AD患者中Stanford A型21例、B型47例;AD真腔组平均强化值279.00±46.55 HU明显高于假腔组平均强化值260.06±49.59 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63,P=0.0232);66例(97.06%)AD患者明确可见第一破口,60例(88.24%)存在再破口;42例真腔强化值大于假腔强化值者第一破口大小为12.05±6.48 mm明显小于26例真腔强化值与假腔强化值相近者内膜第一破口大小19.08±8.56 mm(t=3.8394,P=0.0003);60例AD患者真假腔呈螺旋形走行、8例呈平行状走行,真假腔大小不一;68例夹层内膜瓣增强扫描均清楚显示,走行和真假腔一致。双侧髂总动脉最易受累。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仿真内镜(CTVE)、容积再现技术(VR)对破口显示率分别为92.65%、95.59%、79.41%、23.53%,最大强度投影(MIP)不显示破口,破口显示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6.2108,P=0.0000);MPR、CPR、CTVE、VR对内膜瓣的显示率分别为100.00%、100.00%、89.71%、97.06%,MIP不显示内膜瓣,内膜瓣显示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5.0537,P=0.0018);MPR、MIP、CPR、CTVE、VR对真假腔显示率分别为95.59%、77.94%、97.06%、95.59%、100.00%,真假腔显示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2.9228,P=0.0000)。结论 64排MSCTA能快速、安全、准确地诊断AD,为手术或者血管腔内隔绝术提供立体及精确的解剖信息,故MSCTA可作为AD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多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性能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与PET/CT(1例肺癌早期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淳成 张喜军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3年第5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肺癌 早期 诊断 PET/CT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