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性关节炎暴发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的临床形态学谱
1
作者 张成林 李芬 +1 位作者 王清亮 甘丽媛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2013-2017,共5页
目的 通过识别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的临床病理特征,结合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暴发HLH的发病机制,以期提高对该类疾病的早期鉴别。方法 将1例RA患者的临床、生化和其他生物学参数与骨髓中的发现相关联,以巨噬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 目的 通过识别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的临床病理特征,结合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暴发HLH的发病机制,以期提高对该类疾病的早期鉴别。方法 将1例RA患者的临床、生化和其他生物学参数与骨髓中的发现相关联,以巨噬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CD68)标记骨髓活检中的噬血细胞活性,回顾性分析该患者HLH诊断标准中的各个参数。结果 患者符合HLH-2004的诊断标准,而临床病理成为该病早期识别的显著支撑依据。结论 对疑似HLH患者的骨髓进行彻底和仔细的筛查,对于早期鉴别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而使用IHC标志物CD68来标记活检中的巨噬细胞有助于协助细胞检查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活检 噬血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噬血细胞综合征 类风湿性关节炎 免疫组化染色CD68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肺癌:一例报导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夏永寿 杨岚 《血栓与止血学》 2016年第4期476-478,共3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及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表现。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肺癌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利妥昔单抗 脾切除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联合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重症ITP的疗效 被引量:5
3
作者 夏永寿 张涛 +3 位作者 梁蓉 高广勋 白庆咸 杨岚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954-956,共3页
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联合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重症ITP患者39例,其中采用rhTPO治疗21例作为研究组(rhTPO组),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18例作为对照组(丙... 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联合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重症ITP患者39例,其中采用rhTPO治疗21例作为研究组(rhTPO组),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18例作为对照组(丙球组)。采用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rhTPO组和丙球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2%和10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rhTPO组和丙球组血小板开始恢复时间分别为(4.44±0.88)d和(5.52±2.65)d,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7d后,rhTPO组和丙球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81.8±29.1)×109/L和(130.0±56.5)×109/L;而治疗14d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38.3±95.3)×109/L和(221.4±83.3)×109/L,2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TPO联合地塞米松与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症ITP疗效相当,可作为重症ITP的一线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 糖皮质激素 丙种球蛋白
原文传递
沙利度胺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宏 夏永寿 +2 位作者 加静 张燕 王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23期4474-4477,共4页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9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观察组在手术前给予...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9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观察组在手术前给予沙利度胺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后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6个月、1年生存率,并记录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化疗的化疗缓解率(71.79%)显著高于对照组(52.50%)(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关节痛、脱发、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患者对以上症状均可耐受,给予对症治疗后均自行缓解。观察组患者6个月、1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NSCLC患者的疗效较好,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沙利度胺 吉非替尼
原文传递
围手术期介入治疗对伽玛刀治疗肝癌肝硬化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宏 夏永寿 +2 位作者 加静 苏海川 魏鹏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24期4686-4689,共4页
目的:探究围手术期介入治疗对伽玛刀治疗肝癌肝硬化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肝癌肝硬化患者共6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伽玛刀治疗,观察组患者... 目的:探究围手术期介入治疗对伽玛刀治疗肝癌肝硬化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肝癌肝硬化患者共6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伽玛刀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介入治疗联合伽玛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后1年和3年的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7.4%,显著高于对照组(53.3%,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4.2%、45.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3.3%、2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经对症治疗均有效好转,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介入治疗联合伽玛刀治疗肝癌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1年和3年的生存率,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介入治疗 伽玛刀 肝癌 肝硬化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吉西他滨热化疗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MGMT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宏 夏永寿 +2 位作者 加静 张燕 王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22期4370-4373,4396,共5页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热化疗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59例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热化疗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59例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化疗观察3个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的基础上给予吉西他滨热灌注化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生存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MGMT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热灌注化疗均成功进行,治疗前后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是66.7%,显著高于对照组(31.0%)(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毒性反应发生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MGMT表达都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MGMT表达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随访至2017年11月30日,观察组的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8.11±2.19个月和14.29±1.87个月,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2±1.82个月和11.48±2.19个月(P<0.05)。结论:吉西他滨热化疗治疗肝癌可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不增加毒副反应,可能与其有效降低患者血清MGMT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西他滨 热化疗 肝癌 毒副反应 DNA甲基转移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