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现实互动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以长安大学地质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宝文 陈达银 《中国地质教育》 2021年第2期107-110,共4页
博物馆为了更好地发挥文化教育与传播的社会功能,需要不断对公共服务进行创新;而虚拟现实互动技术可以打造沉浸式、逼真的体验环境,是主动式教育的一种新手段,可以为博物馆的展示锦上添花。长安大学地质博物馆采用虚拟现实互动技术,让... 博物馆为了更好地发挥文化教育与传播的社会功能,需要不断对公共服务进行创新;而虚拟现实互动技术可以打造沉浸式、逼真的体验环境,是主动式教育的一种新手段,可以为博物馆的展示锦上添花。长安大学地质博物馆采用虚拟现实互动技术,让参观者佩戴虚拟眼镜,身临其境般地体验宇宙起源、地球46亿年的发展历程以及生命进化奇观等内容。本文以长安大学地质博物馆的1号厅矿物岩石综合展厅制作的一个测试程序为例,从设备选择、模式选择、实现方法、后续优化等方面完整地讲述了如何实现在无电脑无手柄无连线的情况下,让观看者仅头戴一个虚拟眼镜靠眼睛来操作软件的观览体验,让更多不能亲临的地质爱好者也能参观博物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博物馆 公共服务 虚拟现实互动技术
下载PDF
全息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以长安大学地质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宝文 陈达银 《信息与电脑》 2021年第8期34-36,共3页
地质博物馆介绍宇宙、太阳系和地球发展历程时常用的是图版、视频、模型等方式,而全息技术作为一种可以营造幻影成像的虚拟技术,可以给人们带来身临其境般的参观感受,激发人们的参观兴趣,为博物馆的展陈方式添加亮点。笔者以长安大学地... 地质博物馆介绍宇宙、太阳系和地球发展历程时常用的是图版、视频、模型等方式,而全息技术作为一种可以营造幻影成像的虚拟技术,可以给人们带来身临其境般的参观感受,激发人们的参观兴趣,为博物馆的展陈方式添加亮点。笔者以长安大学地质博物馆地球演化厅为例,从硬件制作和软件开发两方面介绍了全息技术在太阳系的一个应用开发过程,并展示出最终运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博物馆 全息技术 太阳系 硬件制作 软件开发
下载PDF
地质博物馆在提升中小学生地学知识的作用——以长安大学地质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达银 孙楠 《中国地质教育》 2019年第1期9-11,共3页
博物馆是昔日文明的见证,是感触历史的神经,更是通向明天的桥梁,因而成为开展中小学生教育的理想场地。博物馆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之间形成有益的互补,博物馆努力成为中小学的实践基地和第二课堂。长安大学地质博物馆通过8个展厅... 博物馆是昔日文明的见证,是感触历史的神经,更是通向明天的桥梁,因而成为开展中小学生教育的理想场地。博物馆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之间形成有益的互补,博物馆努力成为中小学的实践基地和第二课堂。长安大学地质博物馆通过8个展厅提升中小学地学知识;改善陈列品的布展、提高博物馆讲解能力、加强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对接等有力措施,保障博物馆顺利开展中小学生教育,将相关知识传播出去,使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引导中小学生向善向好,对众多青少年起到宣传地质知识、了解我国矿产资源、认知岩石种类等作用,引导他们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博物馆 地球科学 中小学教育
下载PDF
增强现实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以长安大学地质博物馆为例
4
作者 张宝文 陈达银 《科技风》 2021年第18期87-88,共2页
博物馆自古以来就是我们学习、交流和传播文化的一个理想场所,而增强现实技术具有移动性强、虚实结合,将多感官融合起来的优点,把这二者融合,可以带给观众更全面的参观体验,可以给博物馆的参观方式添光加彩。文中以长安大学地质博物馆... 博物馆自古以来就是我们学习、交流和传播文化的一个理想场所,而增强现实技术具有移动性强、虚实结合,将多感官融合起来的优点,把这二者融合,可以带给观众更全面的参观体验,可以给博物馆的参观方式添光加彩。文中以长安大学地质博物馆史前生物展厅中的一个测试程序为例,从硬件设施、软件制作、后续优化等方面,讲述了如何一步步地实现化石展品的增强现实技术,给参观者参观带来更大的自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技术 虚实结合 地质博物馆 应用实例
下载PDF
体感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宝文 陈达银 《数字通信世界》 2022年第7期115-117,共3页
博物馆是人们学习休闲的重要场所之一,而体感技术具有趣味性强、无须外设、将多感官融合起来的优点,将这二者融合,可以带给观众更生动的参观体验,提高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能力。文章以长安大学地质博物馆观赏石厅中的一个测试程序为例,从... 博物馆是人们学习休闲的重要场所之一,而体感技术具有趣味性强、无须外设、将多感官融合起来的优点,将这二者融合,可以带给观众更生动的参观体验,提高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能力。文章以长安大学地质博物馆观赏石厅中的一个测试程序为例,从硬件设施、软件制作、运行演示等方面,介绍了对观赏石展品的体感技术的实现方法,让参观者更积极自主的浏览博物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技术 无须外设 地质博物馆 应用实例
下载PDF
基于VR一体机的古生物三维虚拟复原软件系统设计
6
作者 张宝文 孙楠 《微型电脑应用》 2024年第5期250-252,256,共4页
古生物化石复原对于古生物、古地理、古气候等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但存在模型复原制作难度大、工艺成本高等问题。本文基于VR一体机硬件平台,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了古生物三维虚拟复原软件系统。通过建模软件3DMax联合ZBrush精雕复原实... 古生物化石复原对于古生物、古地理、古气候等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但存在模型复原制作难度大、工艺成本高等问题。本文基于VR一体机硬件平台,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了古生物三维虚拟复原软件系统。通过建模软件3DMax联合ZBrush精雕复原实物模型,基于三维引擎Unity3D与SteamVR协同开发了还原度高的三维空间程序,打造了交互物体展示和场景漫游控制相结合的“沉浸式”拟真三维操作环境。经HTCVIVE VR一体机对软件系统测试结果显示,软件运行流畅,具有很强的通用性,模型导入方便,交互功能便于二次开发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成像 虚拟现实技术 软件建模 人机交互
下载PDF
河南西峡晚白垩世恐龙蛋化石壳微量元素组成及其对恐龙灭绝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汪晓伟 姚肖永 徐学义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0-527,共8页
恐龙蛋化石是探索恐龙生存和灭绝的重要研究材料,目前对恐龙蛋化石的研究集中在生物学和埋藏特征方面。本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对采自河南西峡晚白垩世的12枚恐龙蛋化石壳及部分围岩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其生命微量... 恐龙蛋化石是探索恐龙生存和灭绝的重要研究材料,目前对恐龙蛋化石的研究集中在生物学和埋藏特征方面。本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对采自河南西峡晚白垩世的12枚恐龙蛋化石壳及部分围岩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其生命微量元素组成及其与恐龙灭绝的关系。结果表明,恐龙蛋壳中缺乏碳氮磷硫等有机质元素,而主要由钙铝镁铁钾等生命必需元素和锶锰钡镧锌硼钒钴铱等微量元素组成,其中锶和铱均具有明显的超高异常,这可能与地外撞击事件引起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有关。元素的组合规律表明西峡盆地晚白垩世应为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环境,来自于环境中异常含量的锶和铱共同作用使这一时期该地区大量的恐龙蛋在恐龙体内遭受污染,发育孵化机能受到影响,成为导致盆地内恐龙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发现为探讨恐龙生活环境变化、灭绝原因以及揭示晚白垩纪古气候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蛋壳 生命微量元素 锶和铱 超高异常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下载PDF
新CT技术在恐龙蛋化石扫描中的应用与发现 被引量:1
8
作者 汪晓伟 姚肖永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24-230,共7页
恐龙蛋化石是探索恐龙起源和演化的重要研究材料,由于恐龙蛋化石的珍贵性,对其进行实体解剖的可行性较小,应用医学界CT扫描技术于恐龙蛋化石的内部形态研究具有特别的意义。早期部分学者已应用CT扫描对恐龙蛋化石进行了有益尝试,绝大多... 恐龙蛋化石是探索恐龙起源和演化的重要研究材料,由于恐龙蛋化石的珍贵性,对其进行实体解剖的可行性较小,应用医学界CT扫描技术于恐龙蛋化石的内部形态研究具有特别的意义。早期部分学者已应用CT扫描对恐龙蛋化石进行了有益尝试,绝大多数均显示恐龙蛋化石内的胚胎结构由于成岩作用未被保存下来,仅有少数报道保存了恐龙蛋胚胎结构,但也因当时CT扫描技术不完善,结果不明确、图像不清晰等可能存在着一定问题。本次研究利用第二代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以1mm层厚,1mm间距对长安大学地质博物馆馆藏18枚恐龙蛋化石内部结构进行研究,测出恐龙蛋内部各部分的密度分布数据,发现仅有一枚标本卵壳与原生质之间存在规则的空腔,可能保存了恐龙蛋胚胎的原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蛋化石 双源CT扫描 内部结构 原始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