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0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智慧交通的道路材料专业科教融合探索——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军 陈华鑫 +4 位作者 关博文 耿九光 邢明亮 吴永畅 尹艳平 《西部素质教育》 2023年第22期149-153,共5页
文章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首先对智慧交通进行了概述,然后论述了科教融合的发展历程和运行模式,接着分析了面向智慧交通的道路材料专业科教融合的意义,最后提出了面向智慧交通的道路材料专业科教融合的路径。
关键词 道路材料专业 科教融合 智慧交通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凤英 陈永楠 +2 位作者 袁战伟 艾诚 陈曦 《大学教育》 2019年第6期28-30,共3页
材料类研究与实践项目为教育部要求推进的首批"新工科"建设项目之一,而"新工科"对高等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针对"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本专... 材料类研究与实践项目为教育部要求推进的首批"新工科"建设项目之一,而"新工科"对高等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针对"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围绕本专业本科生培养教育理念更新、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式与技术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展开探讨和建设,为探索综合性大学培养高素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新途径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教学方式 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
下载PDF
材料类创新型人才协同培养探索——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永楠 郭成斌 +2 位作者 张凤英 刘珺 王振军 《大学教育》 2019年第6期22-24,共3页
为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积极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针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实施"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材料行业作为重要的支撑方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 为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积极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针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实施"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材料行业作为重要的支撑方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十九大报告中"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提出,促使学院更应紧密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该研究围绕作者所在学校"四部一省"共建的独特优势及交通产业转型升级对材料类人才的需求,强化"教师—班导师—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理念,共同培养面向国家需求的高水平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及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 学生发展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创新培养模式探索——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盛燕萍 陈华鑫 +2 位作者 王振军 陈永楠 耿九光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年第1期24-26,共3页
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重点讨论了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研究生综合改革,从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与方式、研究课题和专业技能训练、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考核评价标准和方式等方面探... 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重点讨论了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研究生综合改革,从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与方式、研究课题和专业技能训练、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考核评价标准和方式等方面探索培养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有效方法,建立以提升学术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学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 综合改革 创新能力
下载PDF
交通材料类专业校企联盟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辉 王振军 +1 位作者 陈华鑫 刘洋 《大学教育》 2019年第7期27-29,共3页
该研究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了校企联盟、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交通行业社会直接需求和毕业生跟踪间接反馈等因素,对校企协同构建交通材料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进行了框架设计与实践验证,这对提... 该研究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了校企联盟、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交通行业社会直接需求和毕业生跟踪间接反馈等因素,对校企协同构建交通材料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进行了框架设计与实践验证,这对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联盟 交通材料类专业 创新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材料类专业“固体物理”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类专业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苏兴华 王振军 +1 位作者 艾涛 阎鑫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15-116,122,共3页
"固体物理"是材料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学生的专业知识构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课题组根据材料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和专业背景的特点,对"固体物理"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 "固体物理"是材料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学生的专业知识构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课题组根据材料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和专业背景的特点,对"固体物理"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实施双语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固体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物理 课程建设 教学 材料类专业
下载PDF
材料类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徐鸥明 王振军 陈永楠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96-99,共4页
本科生科研训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革新培养模式,让本科生接受不同层次的科研活动训练,提升其实践创新能力,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本文以新形式下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和大学生创新教育现状为基础,探讨构建专业班导师和科研导师制度,... 本科生科研训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革新培养模式,让本科生接受不同层次的科研活动训练,提升其实践创新能力,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本文以新形式下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和大学生创新教育现状为基础,探讨构建专业班导师和科研导师制度,并针对本科生开展科研创新能力训练的特殊性,提出建立分层次、分阶段的创新培养机制,为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生 创新能力 班导师 科研导师 培养机制
下载PDF
“学科—研究所”金字塔式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8
作者 李辉 陈华鑫 +1 位作者 王振军 俞鹏飞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8期172-173,共2页
本文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科发展和研究所建设为对象,创建了研究所支撑二级学科、二级学科支撑一级学科的材料类"学科—研究所"金字塔式建设模式,对国家级项目申报、高水平SCI论文发表、国家发明专利申报等均具... 本文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科发展和研究所建设为对象,创建了研究所支撑二级学科、二级学科支撑一级学科的材料类"学科—研究所"金字塔式建设模式,对国家级项目申报、高水平SCI论文发表、国家发明专利申报等均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研究所”金字塔 人才培养 材料类专业
下载PDF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综合改革试点探索——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9
作者 盛燕萍 耿九光 陈永楠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96-101,共6页
针对应用型、复合型高校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在总结我校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我校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改革,从培养模式创新、管理体制改革等几个方面探索培养全日制专业学... 针对应用型、复合型高校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在总结我校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我校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改革,从培养模式创新、管理体制改革等几个方面探索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有效方法,建立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 材料工程 综合改革 研究生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创新型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华鑫 牛冬瑜 +4 位作者 陈永楠 王新刚 耿九光 李辉 熊锐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17期63-64,共2页
本文阐述了"一带一路"背景下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从国际化能力培养、国际化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人才培养合作等四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确定人才培养中创新能力、国际工程实践能力的主导... 本文阐述了"一带一路"背景下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从国际化能力培养、国际化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人才培养合作等四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确定人才培养中创新能力、国际工程实践能力的主导地位,提升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材料类 人才培养 创新型
下载PDF
新工科视域下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交叉与融合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锐 陈华鑫 +3 位作者 陈永楠 耿九光 牛冬瑜 李辉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9年第9期17-19,共3页
本文从新工科视域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讨了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围绕交通基建转型升级所面临的前沿科学问题,通过特色方向凝练、交通特色与材料共性基础协调和传统专业方向与新兴交叉学科... 本文从新工科视域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讨了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围绕交通基建转型升级所面临的前沿科学问题,通过特色方向凝练、交通特色与材料共性基础协调和传统专业方向与新兴交叉学科协同发展等一系列改革,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交叉与融合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交通特色“生态环境材料”课程建设探索---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关博文 耿九光 +4 位作者 赵华 盛燕萍 尹艳平 熊锐 牛冬瑜 《西部素质教育》 2022年第19期53-56,147,共5页
文章首先阐述了课程思政视域下交通特色“生态环境材料”课程建设思路,然后论述了课程思政视域下交通特色“生态环境材料”课程建设实践,最后分析了课程思政视域下交通特色“生态环境材料”课程建设成效。
关键词 交通特色“生态环境材料”课程 课程思政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下载PDF
新经济背景下专业建设初探——以长安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振君 罗伟华 +1 位作者 丛培良 许培俊 《科教导刊》 2018年第30期55-56,58,共3页
为了培养出适应经济转型的各类应用型专门人才,高等院校有必要对现有工科专业进行全面的改造升级。本文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升级途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专业开展面向新经济培养本科生的必要性。在确定了面向新经济培养无机非金... 为了培养出适应经济转型的各类应用型专门人才,高等院校有必要对现有工科专业进行全面的改造升级。本文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升级途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专业开展面向新经济培养本科生的必要性。在确定了面向新经济培养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目标的前提下,提出了该专业改革和提升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新经济 升级改造
下载PDF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长安大学为例
14
作者 周振君 罗伟华 +2 位作者 孙国栋 栾丽君 张文雪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16期269-270,共2页
为了顺应长安大学特色发展的战略方针,结合长安大学的自身办学特色,探讨了该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法。并且根据该专业的现状提出了专业建设意见,供下一步特色专业建设参考。
关键词 特色专业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中澳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材料与施工技术对比
15
作者 马建华 李文俊 +2 位作者 肖月 芮瑞 方明镜 《公路交通技术》 2024年第2期48-56,共9页
针对中资企业技术人员在南太平洋地区开展公路工程建设中与国内技术规范混淆的问题,采用文献对比分析方法,对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求中原材料组成、沥青混合料设计制备与施工、其他材料施工、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针对中资企业技术人员在南太平洋地区开展公路工程建设中与国内技术规范混淆的问题,采用文献对比分析方法,对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求中原材料组成、沥青混合料设计制备与施工、其他材料施工、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在原材料组成方面,中国规范列举了更多的原材料种类和型号;2)在沥青混合料设计、制备与施工上,中国规范在配合比设计、摊铺、压实成型等环节与澳大利亚技术指南存在差异;3)在路面结构层状组合上,中国规范与澳大利亚指南描述类似;4)中国规范在内容撰写上更为具体清晰,方便使用者查找技术参数要求,且在原材料和混合料施工上与澳大利亚技术指南有着明显差异;澳大利亚的指南更侧重于理念科普和设计原则介绍,对具体的技术参数与要求规定内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工程 沥青路面 施工规范 技术要求 规范对比
下载PDF
高吸水树脂在公路工程土壤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莉芳 徐楚彭 +3 位作者 赵丽轲 王嘉骏 夏慧芸 牛艳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6-211,共6页
高吸水树脂(SAP)具有高度交联的三维网状结构,吸水性和保水性优异,是土壤生态修复的关键材料。SAP加入土壤后,依靠吸附作用可将细小的土壤颗粒聚集成团聚体,团聚体数量增多可增大土壤孔隙率,减少容重,进而提高土壤吸水性能。概述了SAP... 高吸水树脂(SAP)具有高度交联的三维网状结构,吸水性和保水性优异,是土壤生态修复的关键材料。SAP加入土壤后,依靠吸附作用可将细小的土壤颗粒聚集成团聚体,团聚体数量增多可增大土壤孔隙率,减少容重,进而提高土壤吸水性能。概述了SAP的微观结构特征及吸释水原理,总结了公路工程土壤修复对SAP耐盐性、耐候性、保水保肥性、可降解性等的要求,综述了SAP对土壤结构和物理组成的影响及修复效果并提出SAP材料的土壤修复机理,指出了公路工程土壤修复的特点并展望了SAP材料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树脂 公路工程 土壤修复 土壤结构 修复机理
下载PDF
Ti_(3)SiC_(2)陶瓷材料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国栋 康凯 +5 位作者 解静 贾研 郑斌 吕龙飞 田清来 唐宇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0-20,共11页
作为MAX相家族重要成员,钛硅化碳Ti_(3)SiC_(2)除了具有耐高温、抗氧化性能外,还具有与金属类似的优异导电性、导热性和可加工性,在电接触材料、热交换器构件材料、润滑材料等领域展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成为当前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陶瓷... 作为MAX相家族重要成员,钛硅化碳Ti_(3)SiC_(2)除了具有耐高温、抗氧化性能外,还具有与金属类似的优异导电性、导热性和可加工性,在电接触材料、热交换器构件材料、润滑材料等领域展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成为当前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陶瓷材料。现有的Ti_(3)SiC_(2)制备方法主要有无压烧结、热压烧结、热等静压、放电等离子烧结、前驱体转换陶瓷、反应熔体浸渗法、熔盐法、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等。本文首先阐述了Ti_(3)SiC_(2)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然后重点综述了国内外Ti_(3)SiC_(2)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最后展望了Ti_(3)SiC_(2)陶瓷材料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硅化碳 MAX相 陶瓷材料 制备方法 结构与性能
下载PDF
泡沫镍负载NiMoO_(4)/NiMoS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佳红 申嘉钧 白昕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1-590,共10页
以泡沫镍作为基底,采用水热法原位生长出具有片状结构的NiMoO_(4)活性材料,然后通过水热硫化制备出NiMoO_(4)/NiMoS_(4)复合材料,研究了水热时间和硫脲添加量对样品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电化学结果表明,NiMoO_(4)/NiMoS_(4)电极在... 以泡沫镍作为基底,采用水热法原位生长出具有片状结构的NiMoO_(4)活性材料,然后通过水热硫化制备出NiMoO_(4)/NiMoS_(4)复合材料,研究了水热时间和硫脲添加量对样品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电化学结果表明,NiMoO_(4)/NiMoS_(4)电极在电流密度为1A·g^(-1)时,比电容为1560.7F·g^(-1),在电流密度为40A·g^(-1)时循环2000次后,比电容仍为初始比电容的76.7%。将NiMoO_(4)/NiMoS_(4)电极材料与活性炭(AC)分别作为正、负极组装的非对称超级电容器(ASC)在400W·kg^(-1)的功率密度下可提供29.0Wh·kg^(-1)的能量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吸波材料对水泥砂浆力学及升温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丰焰 吴永畅 +2 位作者 邱贺枰 张永亮 钱松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2,共8页
针对吸波材料对吸波砂浆升温特性、力学特性影响不明的研究现状,优选铁粉、石墨、碳纤维、钢纤维、磁铁矿粉等吸波材料,制备吸波砂浆,结合使用红外线热成像与循环微波加热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材料组成吸波砂浆的力学强度、升温特性、温场... 针对吸波材料对吸波砂浆升温特性、力学特性影响不明的研究现状,优选铁粉、石墨、碳纤维、钢纤维、磁铁矿粉等吸波材料,制备吸波砂浆,结合使用红外线热成像与循环微波加热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材料组成吸波砂浆的力学强度、升温特性、温场分布以及微波循环耐久性能。结果表明:碳纤维对砂浆的微波加热特性的改善作用最优,少量的碳纤维吸波水泥砂浆的升温特性就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1.5%的碳纤维含量可以提高水泥砂浆1.59倍的升温速率。石墨和钢纤维对砂浆的升温特性改善效果较优,1.5%的石墨和钢纤维含量可以分别提高水泥砂浆1.19和1.16倍的升温速率。不同种类的吸波材料对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铁粉的掺入会使砂浆的抗折强度降低;石墨的掺入提高了水泥砂浆的抗折强度,但是随着石墨掺量的增多,提高的程度变小;钢纤维在掺入较小比例时强度得到提高;而碳纤维吸波水泥砂浆的抗折强度随着碳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加,1.5%的碳纤维含量可以提高水泥砂浆1.13倍的抗折强度。研究表明,所选取的多种吸波材料中,碳纤维可以同时提高砂浆的微波升温特性和力学强度,同时使砂浆获得良好的微波循环耐久性,适合作为微波除冰路面的吸波掺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力学强度 温度场优化 吸波混凝土 导热材料
下载PDF
水泥基材料无机/有机复合内养护剂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夏慧芸 吕昕 +3 位作者 张耿通 杨国龙 宋莉芳 牛艳辉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2090,共9页
无机/有机复合吸水材料具有一定的亲水基团和三维网络结构,吸水性、保水性和释水性优异,是水泥基材料重要的内养护剂之一。通过在水泥基材料中引入无机/有机复合吸水材料,利用其吸-释水特性可自动调节水泥基材料内部相对湿度,促进水化反... 无机/有机复合吸水材料具有一定的亲水基团和三维网络结构,吸水性、保水性和释水性优异,是水泥基材料重要的内养护剂之一。通过在水泥基材料中引入无机/有机复合吸水材料,利用其吸-释水特性可自动调节水泥基材料内部相对湿度,促进水化反应,减少水泥基材料自收缩和早期开裂等现象,提高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概述了无机/有机复合内养护剂(CICA)的制备方法、结构特征以及吸-释水行为;综述了CICA对水泥基材料水化进程、微观结构、宏观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展望了CICA在混凝土应用的发展前景,为CICA在水泥基内养护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内养护剂 吸-释水行为 自收缩 孔隙结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