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风力发电中长期展望的计量经济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古丽娜·卡米力 李志东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8-114,共7页
截至2011年底,中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6 236万kW,居世界第1位,中国风电开发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因此,适当地了解中国风力发电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和解决对策,对中国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及低碳社会的实现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截至2011年底,中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6 236万kW,居世界第1位,中国风电开发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因此,适当地了解中国风力发电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和解决对策,对中国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及低碳社会的实现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文章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阐明中国风电开发剧增的机制,并对4个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综合对策方案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从2021年开始,中国将取消风电价格补贴,届时风电可以与火力发电相竞争,与其他能源发电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计量经济模型 能源
下载PDF
藏北高原D110点不同季节土壤温度的日变化特征 被引量:23
2
作者 杨梅学 姚檀栋 +3 位作者 丁永建 王绍令 陈贤章 小池俊雄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70-574,共5页
利用1998 年GAMETibet 加强观测期间取得的一个年周期的土壤温度资料,对藏北高原D110 点土壤温度日变化特征的月际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夏半年(5 ~9 月) 土壤温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 可达40cm 深... 利用1998 年GAMETibet 加强观测期间取得的一个年周期的土壤温度资料,对藏北高原D110 点土壤温度日变化特征的月际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夏半年(5 ~9 月) 土壤温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 可达40cm 深处) ,且基本上按正弦曲线变化,但相位随深度的增加而滞后;冬半年(10 ~4 月) 土壤温度尽管也存在日变化,但变幅较小。就所研究的时段而言,6 月地表土壤温度的日变化最大。一年中最低温度的变化较小且平稳;而最高温度的变化较大,尤其是9 月到10 月的降温过程和4 月到5 月的升温过程都相当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土壤温度 日变化 季节性变化
下载PDF
藏北高原D110点土壤温度的极值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梅学 姚檀栋 +1 位作者 何元庆 小池俊雄 《山地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07-211,共5页
通过藏北高原D110点一年中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日最高值、日最低值及日温差的分析,表明从0cm~40cm,土壤温度的日最高值的变化剧烈,而日最低值的变化则相对平稳。冬半年土壤温度的日最低值、日最高值比较接近,日温差较小... 通过藏北高原D110点一年中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日最高值、日最低值及日温差的分析,表明从0cm~40cm,土壤温度的日最高值的变化剧烈,而日最低值的变化则相对平稳。冬半年土壤温度的日最低值、日最高值比较接近,日温差较小,而且它们随时间的变化比较平稳;但夏半年(5~9月)波动较冬半年的大,且最高温的波动要比最低温的波动大得多;随深度的增加日温差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土壤温度 日最低温 日温差 极值
下载PDF
藏北高原土壤温度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47
4
作者 杨梅学 姚檀栋 ToshioKOIKE 《山地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13-17,共5页
通过GAME -Tibet野外工作前期所得到的土壤温度资料 ,初步分析了藏北高原不同地点不同深度土壤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并探讨了这种特征形成的原因。认为这可能与降雪、反照率、长波辐射、凝结潜热等的反馈过程及土壤湿度有关。由于土... 通过GAME -Tibet野外工作前期所得到的土壤温度资料 ,初步分析了藏北高原不同地点不同深度土壤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并探讨了这种特征形成的原因。认为这可能与降雪、反照率、长波辐射、凝结潜热等的反馈过程及土壤湿度有关。由于土壤湿度等的影响 ,较潮湿的地方下层土壤从开始冻结到完全冻结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土壤温度 变化特征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藏北高原土壤温度异常变化及其与雪灾关系初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梅学 姚檀栋 +1 位作者 小池俊雄 田殿武雄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88-95,共8页
通过对GAME-Tibet野外工作期间所得藏北高原一个年周期的土壤温度资料的初步分析,发现藏北高原1997~1998年冬半年上壤日温差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异常现象;指出了这种异常现象的发生可能与藏北高原1997年冬天的特大雪灾有关。从浅层土壤... 通过对GAME-Tibet野外工作期间所得藏北高原一个年周期的土壤温度资料的初步分析,发现藏北高原1997~1998年冬半年上壤日温差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异常现象;指出了这种异常现象的发生可能与藏北高原1997年冬天的特大雪灾有关。从浅层土壤日温差的异常变化,定性地说明了藏北高原1997~1998年冬半年不同地点雪灾的严重程度,但由于受资料的限制,目前尚无法进行定量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土壤温度 雪灾 异常变化
下载PDF
藏北高原土壤温度分布的纬向效应和高度效应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梅学 姚檀栋 小池俊雄 《山地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29-332,共4页
利用GAME- Tibet 野外观测期间所得藏北高原不同地点土壤温度资料, 对藏北高原土壤温度分布纬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夏季土壤温度分布主要表现为高度效应,而冬季土壤温度分布主要表现为纬度效应。年... 利用GAME- Tibet 野外观测期间所得藏北高原不同地点土壤温度资料, 对藏北高原土壤温度分布纬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夏季土壤温度分布主要表现为高度效应,而冬季土壤温度分布主要表现为纬度效应。年平均土壤温度分布是纬度效应和高度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土壤温度 纬度效应 高度效应 土壤
下载PDF
汉语语句的自动改写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玉洁 山本和英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1-38,共8页
在基于转换方式的口语机器翻译中 ,口语的多样性和不规则性加重了转换模块的处理负担。另外 ,由于缺少双语语料库和懂双语的语言学家 ,使得翻译知识的开发很困难或成本很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提出了在翻译前对源语言的语句进行自... 在基于转换方式的口语机器翻译中 ,口语的多样性和不规则性加重了转换模块的处理负担。另外 ,由于缺少双语语料库和懂双语的语言学家 ,使得翻译知识的开发很困难或成本很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提出了在翻译前对源语言的语句进行自动改写的方法 ,试图通过加强源语言的处理来分散转换模块的负担。本文介绍了汉日口语机器翻译系统中汉语语句改写模块的开发。作者在分析了口语句子的改写目标后 ,提出了基于模板匹配的改写方法和从改写语料库中获取改写模板的半自动化方法。作者还介绍了改写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以及评价试验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翻译 语句改写 汉语口语 模板匹配 语句改写语料库
下载PDF
基于学习曲线模型分析中日两国车用动力锂电池的价格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钰鑫 李志东 《中国能源》 2020年第8期32-35,43,共5页
本文采用传统学习曲线模型和修正后的学习曲线模型,分析了中日两国车用动力锂电池价格与累计生产量、锂价格和电解液价格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累计生产量并不是决定电池价格成本变化的唯一因素,考虑原材料价格可以更好地衡量学习效果;②... 本文采用传统学习曲线模型和修正后的学习曲线模型,分析了中日两国车用动力锂电池价格与累计生产量、锂价格和电解液价格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累计生产量并不是决定电池价格成本变化的唯一因素,考虑原材料价格可以更好地衡量学习效果;②当累计生产量每增加1倍时,日本的动力锂电池单位价格下降22%,中国下降14%;③中国导入双积分政策后的学习率呈上升趋势,表明该政策对动力锂电池产业的发展和电池价格的下降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用动力锂电池价格 学习曲线 学习率 中日比较分析
下载PDF
中国区域风力发电的影响因素和促进政策的计量经济分析--基于各省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华 李志东 《中国能源》 2016年第9期32-35,19,共5页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利用2007—2013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陆上风力发电的相关数据,对30个省区市以及四类风能资源区的风力发电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结果显示,风电机组造价、高压电网、电力消费量是30个省区市的共同影响因素...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利用2007—2013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陆上风力发电的相关数据,对30个省区市以及四类风能资源区的风力发电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结果显示,风电机组造价、高压电网、电力消费量是30个省区市的共同影响因素;而四类资源区因为资源分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迥异,影响风电发展的因素是不同的。因此风力发电开发应当考虑区域差异,采取不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影响因素 面板数据分析
下载PDF
自蔓延高温技术制备ZrC粉体(英文)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静 傅正义 +3 位作者 王为民 王皓 李秀完 新原浩一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79-985,共7页
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self-propagating 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SHS)技术,以 Zr+C 为反应体系合成了 ZrC 粉末。研究了实验参数对 SHS过程中点火电流、燃烧温度的影响。采用了 3 种碳源,研究了其对最终产物形貌及化学组成的影响。... 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self-propagating 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SHS)技术,以 Zr+C 为反应体系合成了 ZrC 粉末。研究了实验参数对 SHS过程中点火电流、燃烧温度的影响。采用了 3 种碳源,研究了其对最终产物形貌及化学组成的影响。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 NaCl 作为 SHS 稀释剂,控制产物粒径及形貌。结果表明:炭黑是高温自蔓延法制备 ZrC 粉体的最佳碳源。由该体系制备的 ZrC 粉末粒径在 0.5~1 μm之间,氧含量为 0.38%。随稀释剂 NaCl 含量增加,体系燃烧温度降低,产物粒径减小。当 NaCl 含量为 30% (质量分数)时,体系燃烧温度下降至 1 810 K,产物 ZrC 粉末的粒径减小至 5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锆 自蔓延高温合成 碳源 氯化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