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抵当汤调节线粒体自噬对脑出血后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1
作者 卢靖 张冬梅 +3 位作者 唐晓雷 兰天野 吴子菁 王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5541-5547,共7页
目的基于线粒体自噬研究抵当汤(DDT)对脑出血(ICH)后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ICH大鼠模型,氯化钴(CoCl_(2))诱导PC12细胞建立神经细胞缺氧模型,并应用DDT进行治疗。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ICH组、脑血康(N... 目的基于线粒体自噬研究抵当汤(DDT)对脑出血(ICH)后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ICH大鼠模型,氯化钴(CoCl_(2))诱导PC12细胞建立神经细胞缺氧模型,并应用DDT进行治疗。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ICH组、脑血康(NXK,0.64 mg/100 g)组、ICH+DDT低、中、高剂量(0.13、0.26、0.52 g/100 g)组、线粒体自噬诱导剂CCCP阳性对照(CCCP,4 mg/kg)组、CoCl_(2)(150μmol/L)组、CoCl_(2)+DDT低、中、高剂量(50、100、200μg/ml)组。Longa评分法观察DDT对ICH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保护作用,通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含量探索DDT保护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利用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法检测DDT对线粒体自噬的调控作用。结果DDT可以改善ICH神经功能评分,促进ICH后神经功能恢复;DDT能显著促进SOD、CAT及GSH-Px水平,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P<0.01);DDT能显著减轻ICH病灶组织细胞凋亡,并能显著降低CoCl_(2)诱导PC12细胞的凋亡率(P<0.01,P<0.001);DDT能恢复CoCl_(2)诱导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DDT显著上调Parkin、PTEN诱导激酶(Pink)1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LC)3Ⅱ表达,显著抑制P62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抵当汤能够调控线粒体自噬抑制神经细胞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当汤 脑出血 线粒体自噬
下载PDF
王健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拾萃 被引量:9
2
作者 徐鹏 荣春书 +1 位作者 王银萍 张冬梅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318-319,共2页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其形成原因颇为复杂,病情缠绵难愈,属于难治病。中医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大多宗"独取阳明"。王健教授通过对痿病病因病机的深刻剖析,以禀赋与虚损立...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其形成原因颇为复杂,病情缠绵难愈,属于难治病。中医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大多宗"独取阳明"。王健教授通过对痿病病因病机的深刻剖析,以禀赋与虚损立论,探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并且提出了健脾益气补髓法治疗该病,遣方用药紧扣该法,同时注重患者的人文关怀,"七分治三分调",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健 痿证 禀赋论 虚损论 经验拾萃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肝脂溶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永刚 李庆杰 +1 位作者 张泽鹏 刘扬扬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5266-5270,共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肝脂溶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利用中医药成分数据库TCMSP/TCMID/TCM Database@Taiwan建立本方成分数据库。应用IPA、OMIM、NCBI等数据库检索...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肝脂溶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利用中医药成分数据库TCMSP/TCMID/TCM Database@Taiwan建立本方成分数据库。应用IPA、OMIM、NCBI等数据库检索疾病靶点,并建立数据库,应用DAVID完成主要功能靶点预测,建立成分与靶点之间的预测关系,通过Omicshare平台,完成预测通路的富集分析高级气泡图。结果肝脂溶颗粒可调控FOXO通路中41个相关靶点,根据细胞实验结果证实,肝脂溶颗粒治疗T2DM合并NAFLD可能是通过调控FOXO1实现的。结论通过构建肝脂溶颗粒“成分-靶标”网络图并进行分析,再从体外实验水平上进行肝脂溶颗粒对T2DM合并NAFLD分子机制的研究,从而证实了肝脂溶颗粒通过调控FOXO1蛋白起到改善胰岛素抵抗来治疗T2DM合并NAF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肝脂溶颗粒 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FOXO1
下载PDF
早搏灵对乌头碱诱导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G蛋白含量的影响
4
作者 陈波 王皖琪 +8 位作者 周亚滨 张琪 于晓红 徐京育 张雪松 宋雪 张瑜 孙琳琳 牛雯颖 《河北中医》 2019年第6期901-904,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早搏灵对乌头碱诱导快速性心律失常大鼠模型心肌Gi蛋白和Gs蛋白含量的影响及心电图变化,探讨其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胺碘酮组和早搏灵组4组,各10只... 目的通过观察早搏灵对乌头碱诱导快速性心律失常大鼠模型心肌Gi蛋白和Gs蛋白含量的影响及心电图变化,探讨其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胺碘酮组和早搏灵组4组,各10只。采用经尾静脉注射乌头碱方式,将模型组、胺碘酮组、早搏灵组大鼠成功复制快速性心律失常模型。模型组、空白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mL/kg灌服;早搏灵组予34.6mg/mL的早搏灵溶液10mL/kg灌服;胺碘酮组予5.5mg/mL的胺碘酮溶液10mL/kg灌服,连续1周。观察并记录每组大鼠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并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心肌Gi蛋白和Gs蛋白灰度值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早搏灵组、胺碘酮组快速性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缩短(P<0.05),早搏灵组与胺碘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早搏灵组、胺碘酮组Gi蛋白灰度值降低(P<0.05),Gs蛋白灰度值升高(P<0.05)。早搏灵组、胺碘酮组Gi蛋白灰度值高于模型组(P<0.05),Gs蛋白灰度值低于模型组(P<0.05),早搏灵组与胺碘酮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搏灵能有效缩短乌头碱诱导的大鼠快速性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升高Gi含量,并且降低Gs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碱 早搏灵 快速性心律失常 Gi蛋白 Gs蛋白 动物
下载PDF
阎洪臣教授从湿论治头痛的用药规律分析
5
作者 张冬梅 卢靖 +3 位作者 黄清霞 张艳莉 曹真真 王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11期77-79,共3页
目的通过整理阎洪臣教授从湿论治头痛的病例及医案,总结阎洪臣教授从湿论治头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阎洪臣教授从湿论治头痛的病例,将患者的首诊病历信息录入Microsoft Excel 2003中,进行数据规范后应用频数分析及聚类分析法进行数据分... 目的通过整理阎洪臣教授从湿论治头痛的病例及医案,总结阎洪臣教授从湿论治头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阎洪臣教授从湿论治头痛的病例,将患者的首诊病历信息录入Microsoft Excel 2003中,进行数据规范后应用频数分析及聚类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得出药物频数、药类频数、常用药物组合及常用药对,并对所得结果进行讨论分析。结果共收集头痛病例200例,涉及中药95味,总频数为2247次,对频数≥20次的中药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共21味,总频数为1906次,总使用频率达84.84%,使用频数≥100次的中药共计8味,依次为:甘草、清半夏、茯苓、陈皮、菊花、白芷、枳实、竹茹,总频率为56.72%,常用的药物类别为解表药及理气药。对用药频数≥20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出茯苓、清半夏、陈皮、菊花、白芷,枳实、竹茹、远志、龙齿,天麻、白术、全蝎、蜈蚣3个药物组合及茯苓和陈皮,全蝎和蜈蚣,天麻和白术,枳实和竹茹4个常用药对。结论通过统计分析,得出阎洪臣教授从湿论治头痛的常用药物,包括药组及药对,为今后阎洪臣教授经验总结奠定了基础,为今后临床治疗头痛提供了宝贵的辨证治疗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洪臣 头痛 用药规律 从湿论治
下载PDF
阎洪臣教授治疗失眠症验案2则
6
作者 张冬梅 兰天野 +1 位作者 常天瀛 王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9期69-70,共2页
失眠症是以经常不能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目前大部分患者都长期服用安定、艾司唑仑等镇静催眠药,深受药物严重不良反应之苦,远期疗效欠佳,同时也导致病情复杂,反复发作,病程延长,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而... 失眠症是以经常不能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目前大部分患者都长期服用安定、艾司唑仑等镇静催眠药,深受药物严重不良反应之苦,远期疗效欠佳,同时也导致病情复杂,反复发作,病程延长,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的疗效,且无毒副作用。国家级名老中医阎洪臣教授从医50余年,擅长治疗中医内科各种疑难杂症,尤其是对失眠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临床辨证治疗经验,在临证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洪臣 失眠 验案 痰热上扰 肝郁化火
下载PDF
人脑类器官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卢靖 张冬梅 +3 位作者 黄清霞 兰天野 徐鹏 王健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76-1078,共3页
3D人脑类器官是近年来研究者发现的一种能够在标准组织培养室中实施的体外培养类器官,其生长发育非常类似于人脑的内源性发育程序。3D人脑类器官能够促进人们对人类大脑特征的理解,从而更深入地进行人类神经精神疾病研究。本文现围绕3D... 3D人脑类器官是近年来研究者发现的一种能够在标准组织培养室中实施的体外培养类器官,其生长发育非常类似于人脑的内源性发育程序。3D人脑类器官能够促进人们对人类大脑特征的理解,从而更深入地进行人类神经精神疾病研究。本文现围绕3D人脑类器官的发展、应用、障碍和展望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脑类器官 3D培养 阿尔茨海默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