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生物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6
1
作者 郑梅竹 陈明惠 +2 位作者 王文丽 周密 范亚军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93-95,共3页
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教育的主要阵地,专业任课教师应该积极挖掘、系统梳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其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思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分子生物学的课程性质及特点,对其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以期... 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教育的主要阵地,专业任课教师应该积极挖掘、系统梳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其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思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分子生物学的课程性质及特点,对其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以期为地方院校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分子生物学 思政元素
下载PDF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刺五加果中总皂苷的含量 被引量:2
2
作者 粘成贺 倪秀珍 +3 位作者 姜玮伦 姚云霞 张萌 姚慧敏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5-17,共3页
目的:建立了刺五加果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刺五加果中总皂苷进行测定,检测波长为542nm.结果:紫丁香苷在20.4~153.0μg·m L^(-1)的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A=196.7 6C-1.0269(r=0... 目的:建立了刺五加果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刺五加果中总皂苷进行测定,检测波长为542nm.结果:紫丁香苷在20.4~153.0μg·m L^(-1)的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A=196.7 6C-1.0269(r=0.9996);刺五加果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6%(n=6),刺五加果中总皂苷平均含量为7.15mg·g^(-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稳定可靠,可用于刺五加根和果的总皂苷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果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丁香苷 总皂苷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明惠 周密 +4 位作者 王文丽 李明鸽 陈颖 李卓潼 郑梅竹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第12期119-123,共5页
采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对大豆异黄酮抗缺血性脑卒中活性进行评价,对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进行检测,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核... 采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对大豆异黄酮抗缺血性脑卒中活性进行评价,对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进行检测,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蛋白表达,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大豆异黄酮能够有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障碍,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和脑梗死体积,改善脑组织病变,抑制脑组织中MDA、LDH的生成,提高SOD、CAT、GSH-Px的活性,增加Nrf2的表达。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大豆异黄酮能够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抑制氧化应激有关,并通过Nrf2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大豆异黄酮 机制 SOD GSH-PX CAT MDA
下载PDF
长春市冬季大气PM2.5对RAW264.7细胞毒性机制研究
4
作者 郑梅竹 坚伟宁 +2 位作者 张薇 范亚军 倪秀珍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长春市冬季大气PM2.5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2016年11月16日至2017年3月18日期间基于空气质量指数的五级及以上雾霾天气采集的长春市大气PM2.5对RAW264.7细胞进行体外染毒,终浓度分别... 目的研究长春市冬季大气PM2.5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2016年11月16日至2017年3月18日期间基于空气质量指数的五级及以上雾霾天气采集的长春市大气PM2.5对RAW264.7细胞进行体外染毒,终浓度分别为0、50、100、200、400μg/ml。以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活力,用酶标仪测定胞内活性氧(ROS)、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及Ca^2+浓度,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PM2.5染毒浓度为100、200、400μg/ml时,RAW264.7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LDH、ROS水平和Ca^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NF-α和IL-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亦随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市冬季重污染大气PM2.5可使RAW264.7细胞产生炎症损伤和氧化应激,进而引起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RAW264.7细胞 炎症 氧化损伤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葛根异黄酮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明惠 严苗艺 +2 位作者 陈颖 李卓潼 郑梅竹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591-2595,共5页
目的研究葛根异黄酮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实验组。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方法,构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进行结扎缺血,实验组提前7天预防性灌... 目的研究葛根异黄酮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实验组。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方法,构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进行结扎缺血,实验组提前7天预防性灌胃给药160 mg·kg^(-1)葛根异黄酮,随后进行结扎缺血再灌注。评价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脑组织含水量、检测脑梗死体积比及脑组织病变,检测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氢酶(MPO)、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含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实验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0,8.3±1.1,7.4±1.5;脑组织含水量分别为(78.5±3.6)%,(85.4±2.6)%,(78.5±2.8)%;脑梗死体积比分别为0,(27.6±1.6)%,(25.1±1.8)%;SOD活性分别为(16.68±0.26),(6.15±1.42),(15.56±1.03)U·mg^(-1);MDA含量分别为(1.56±0.07),(4.12±0.11),(3.17±0.13)nmol·mg^(-1);MPO含量分别为(0.60±0.21),(1.09±0.41),(0.91±0.35)U·g^(-1);LDH含量分别为(171.13±10.64),(274.78±18.31),(199.65±10.98)U·L^(-1)。以上指标,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葛根异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葛根异黄酮能够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抑制氧化应激和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葛根异黄酮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氧化应激 凋亡
原文传递
芍药苷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诱导PC12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明惠 郑梅竹 +4 位作者 周密 王文丽 梁美帧 刘丽丽 严苗艺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5-690,共6页
目的探讨芍药苷(peoniflorin,PF)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诱导PC12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不给药)、MPP+损伤组(加入MPP+至终浓度为500μmol/L)、阳性对照组(加入M... 目的探讨芍药苷(peoniflorin,PF)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诱导PC12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不给药)、MPP+损伤组(加入MPP+至终浓度为500μmol/L)、阳性对照组(加入MPP+至终浓度为500μmol/L和美多芭至终浓度为50μg/mL)及药物保护组(加入MPP+至终浓度为500μmol/L和25、50和100μmol/L浓度的PF),均于37℃培养48 h,进行细胞计数及形态学观察,并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相应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释放量、细胞内Ca2+浓度、细胞周期、Caspase-3活性、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凋亡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计算Bcl-2/Bax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PP+损伤组细胞数量减少,细胞体明显缩小;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LDH释放率及Ca2+浓度明显升高(P均<0.01);S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1),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Caspase-3活性明显升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明显下降(P<0.05);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P<0.01)。与MPP+损伤组比较,各剂量药物保护组细胞损伤减弱,活细胞数量增多,部分细胞恢复正常核大小和完整;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1);LDH释放率及Ca2+浓度明显降低(P均<0.01);S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1);Caspase-3活性显著降低(P<0.01);线粒体膜电位升高;细胞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PF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LDH释放、降低胞内Ca2+超载、促进细胞增殖、降低Csapase-3活性、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和Bcl-2/Bax比值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 PC12细胞 细胞损伤 保护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