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试论文艺表现爱情与伦理道德问题
- 1
-
-
作者
刘启林
尚德平
-
机构
吉林省敦化林业局二中
长春师院中文系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1983年第3期98-103,共6页
-
文摘
文艺创作应当怎样表现爱情,这是关乎文艺能否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品德、精神境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朋建设的重要问题。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说:“我们不仅要努力提高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精神境界,而且要在全社会建立和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型社会关系。”在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建立人与人之间新型的社会关系方面,表现爱情的作品则有其特殊的功能。爱情生活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成分,什么是高尚的爱情,什么是庸俗的爱情,文艺这个“道德法庭”应该提倡哪些合乎共产主义道德的东西,谴责与惩罚、审判哪些不合乎道德的东西,是否正确体现共产主义道德伦理观念,应是评价表现爱情的文艺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
-
关键词
爱情文学
共产主义道德
精神境界
爱情生活
婚姻道德
文艺作品
文学作品
道德法庭
社会关系
道德伦理观念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孟子》中“之”字用法论析
被引量:2
- 2
-
-
作者
于智荣
程国煜
-
机构
长春师院中文系
赤峰民族师专中文系
-
出处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5-51,共7页
-
文摘
“之”字是《孟子》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它词性多样 ,用法灵活复杂。其用法几乎包含了其他经典中的所有用法 ,而且它书中没有的用法《孟子》中也有使用。弄清“之”字的用法和作用 ,对深入理解《孟子》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语法特点、修辞手法均具有重要作用。《孟子》中“之”字用法有五 :动词用法 ;代词用法 ;助词用法 ;兼词用法 ;连词用法。
-
关键词
《孟子》
之字
动词
用法
代词
助词
兼词
连词
古代汉语
语法
-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晚清小说作者姓名杂考
- 3
-
-
作者
郭长海
-
机构
长春师院中文系
-
出处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1989年第4期224-226,共3页
-
文摘
研究晚清小说,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或知其书而不知作者,或知作者化名而不知其本名,或知其本名而不知其事迹。因此,一些简略的材料,虽然三言两语,对研究者来说,也是有很大的用处的。下边拈出几则,以供研究者参考。一、静观子晚清小说中,有一本反映秋瑾一生革命事迹的小册子,名为《六月霜》,作者署名静观子,未署原名。
-
关键词
晚清小说
作者署名
小说创作
静观
研究者
六月霜
秋瑾
作者姓名
真实姓名
阿英
-
分类号
I2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唐前期典籍整理与目录学成就
- 4
-
-
作者
战英
-
机构
长春师院中文系
-
出处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7年第3期22-27,共6页
-
文摘
唐前期典籍整理与目录学成就战英唐代文化在我国历史上出现空前繁荣,在众多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或开创性的成就,文献收藏与整理及目录学成就是其中的一方面。尤其开元时期“文籍最备”。①《宋史·艺文志》序中载“唐之藏书,开元最盛,为卷八万有奇。其间唐人所自为书,几...
-
关键词
目录学
《隋书·经籍志》
《旧唐书·经籍志》
集贤殿书院
《旧唐书·职官志》
秘书省
唐前期
《汉书·艺文志》
弘文馆
唐会要
-
分类号
G254.33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浅谈语义的民族性
- 5
-
-
作者
韩梅
-
机构
长春师院中文系
-
出处
《东疆学刊》
1998年第4期58-60,共3页
-
文摘
由于社会环境的差异,不同民族的人以不同的态度去认识客观事物的各个层面,从而产生不同的认识结果。反映到语义中来,就形成了各民族在语义上具有的不同特点,即语义的民族性,同时赋予同一事物以不同的内涵,并使一种客观事物产生不同的词义。
-
关键词
语义
语言
民族性
-
分类号
H03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郭本《古代汉语》注释疏误例说
- 6
-
-
作者
于智荣
-
机构
长春师院中文系
-
出处
《蒲峪学刊》
1996年第1期37-41,共5页
-
文摘
郭本《古代汉语》注释疏误例说于智荣郭锡良等先生编著的《古代汉语》(修订本)①是目最受欢迎的教材,教材在文选、古汉语常识和常用词的编排方面都极有特色。教材对文选的注释也极通俗、简明、准确。但金无足赤,教材虽经修订改正了一些错误.但在词语的注释、通假字的...
-
关键词
《古代汉语》
“以”字
疏误
“之”
为臣之道
《史记·项羽本纪》
同义连文
《汉语大词典》
《左传》
“其”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误用抑或新解
- 7
-
-
作者
王建新
-
机构
长春师院中文系
-
出处
《语文知识》
2001年第12期60-61,共2页
-
文摘
细究起来,有些词的用法确实很有意思。比如《外国文学史·欧美卷》(修订本,朱维之,赵澧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第278页上有这样一句话,是说巴尔扎克的,“中小资产者攀援名贵的虚荣心和谋取地位金钱的个人主义都使他向贵族靠拢,力争厕身贵族之林”。其中“厕身”一词用得让人有些糊涂,查《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得明白:“【厕身】〈书〉谦词。
-
关键词
汉语
词语
用法
"厕身"
"染指"
词义
-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中学古文通假字注释疏误例说
- 8
-
-
作者
于智荣
-
机构
长春师院中文系
-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52-56,共5页
-
文摘
中语课本对古文通假字的注释存在着疏误:课文中明显使用了通假字,注释却未予注明。本文针对课本中所涉及的主要例字,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辨析论证。
-
关键词
中语古文
通假字
失注
辨析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