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毛橐吾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抗炎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管晓辉 夏炎 +4 位作者 崔艳艳 高超 陈玲 董然 沈明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17,共9页
【目的】提取并纯化多毛橐吾总黄酮,并对其抗炎活性及相关作用机制进行探究。【方法】采用超声波法提取多毛橐吾总黄酮,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对其进行纯化,考察上样质量浓度、上样量、上样流速、上样液pH、解吸液中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 【目的】提取并纯化多毛橐吾总黄酮,并对其抗炎活性及相关作用机制进行探究。【方法】采用超声波法提取多毛橐吾总黄酮,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对其进行纯化,考察上样质量浓度、上样量、上样流速、上样液pH、解吸液中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6个因素对纯化效果的影响。用脂多糖(LPS)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再用多毛橐吾总黄酮对其进行处理,RT-PCR检测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测定IL-6和TNF-α的分泌量,Western blot检测IκB-α蛋白磷酸化的表达水平,研究多毛橐吾总黄酮抗炎及其对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结果】多毛橐吾总黄酮纯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0.8mg/mL、上样量30mL、上样流速1mL/min、上样液pH 4、乙醇体积分数90%、乙醇用量40mL,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总黄酮纯度为67.3%。多毛橐吾总黄酮能显著抑制IL-6和TNF-α的分泌以及IκB-α蛋白的磷酸化表达,且随总黄酮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剂量依赖性。其中在总黄酮质量浓度为25,50,100μg/mL时,TNF-α分泌量分别下降了37.4%,57.5%和79.1%,IL-6分泌量分别下降了57.7%,77.1%和88.3%,磷酸化IκB-α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下降了10.7%,42.5%和48.8%。【结论】筛选出了纯化多毛橐吾总黄酮的最优工艺条件,获得了纯度为67.3%的多毛橐吾总黄酮;多毛橐吾总黄酮可以抑制NF-κB信号途径的活化,有显著的抗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毛橐吾 总黄酮 体外抗炎 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两种海棠秋季叶色变化的生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郑恬静 王克凤 +1 位作者 桑瀚旭 董然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5期2908-2912,共5页
以王族海棠(Malus‘Royalty’)和光辉海棠(Malus‘Guanghui’)秋季(8~10月)成熟叶片为试验材料,观察其叶色变化,并对其叶绿素、花色素苷、可溶性糖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进行测定,以期揭示两种海棠叶片色泽、内色素变... 以王族海棠(Malus‘Royalty’)和光辉海棠(Malus‘Guanghui’)秋季(8~10月)成熟叶片为试验材料,观察其叶色变化,并对其叶绿素、花色素苷、可溶性糖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进行测定,以期揭示两种海棠叶片色泽、内色素变化与其内源物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王族海棠叶片虽生育期呈现紫红色,但秋季却出现"返绿"现象;光辉海棠则随着温度升高,叶片由绿色转变为红色,温度降低,红色退去,叶片呈现绿色。上述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两种海棠叶色表现均与叶片内色素的比例密切相关。王族海棠叶片内当花色素苷与叶绿素含量比值降至14时,其叶色由紫红色转变为绿色,其叶色变化主要是由花色素苷降解而叶绿素的积累引起的;光辉海棠成熟叶片的叶色变化则是由花色素苷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共同决定的,花色素苷与叶绿素含量比值升至3、类胡萝卜素大量积累时,其叶色由绿色转变为橙红色。可溶性糖为花色素苷的合成提供原料和能源,PAL活性和叶片内色素的合成有必然联系,但不是惟一决定色素合成的调控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棠(Malus baccata) 叶色变化 花色素苷
下载PDF
紫萁孢子叶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3
作者 孙晓丹 李春鹏 +2 位作者 董然 王克凤 周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7-114,共8页
【目的】建立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孢子叶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筛选其适宜的组织培养条件。【方法】以紫萁孢子叶穗为外植体,研究乙醇和HgCl 2处理不同时间对外植体的消毒效果;在加入0.3 mg/L NAA的1/4MS培养基中,再分别加入0.5 m... 【目的】建立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孢子叶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筛选其适宜的组织培养条件。【方法】以紫萁孢子叶穗为外植体,研究乙醇和HgCl 2处理不同时间对外植体的消毒效果;在加入0.3 mg/L NAA的1/4MS培养基中,再分别加入0.5 mg/L的2,4-D、IBA和KT,比较各处理对原叶体的诱导效果;在1/2MS基础培养基上,采用L 9(34)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不同质量浓度KT、GA 3、NAA和6-BA组合对原叶体增殖的影响;同时,研究光合酵素稀释300,500和700倍对紫萁孢子体诱导的影响,以及1/2MS培养基中加入0.1,0.5,1.0 mg/L IBA或NAA对紫萁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使用1 g/L HgCl 2对紫萁孢子叶穗消毒8 min的效果较好,萌发率为61.11%;紫萁原叶体最适宜的诱导培养基为1/4MS+KT 0.5 mg/L+NAA 0.3 mg/L,诱导率为88.55%;紫萁原叶体最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1/2MS+KT 5 mg/L+GA 33 mg/L+NAA 1 mg/L,增殖系数为9.6;稀释500倍的光合酵素对紫萁孢子体苗的转化及生长有促进作用,孢子体转化率为57.23%,孢子体高度为2.33 cm;1/2MS培养基中加入0.5 mg/L IBA,紫萁组培苗生根率与长势俱佳,生根率可达93.33%。【结论】初步建立了紫萁孢子适宜的组织培养体系,在相应条件下组培苗长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萁 组织培养 孢子繁殖 激素诱导
下载PDF
薇菜繁殖及加工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1
4
作者 董然 孙晓丹 +3 位作者 王克凤 李春鹏 钱英 孙晨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24-28,共5页
薇菜(Osmunda japonica Thunb.)为我国珍贵山珍野菜,营养丰富、药食兼用,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综述薇菜繁殖技术研究现状,包括孢子繁殖、组织培养及移栽繁殖技术等.结果显示:薇菜孢子繁殖研究大多集中在孢子繁殖温度、光照、湿度、... 薇菜(Osmunda japonica Thunb.)为我国珍贵山珍野菜,营养丰富、药食兼用,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综述薇菜繁殖技术研究现状,包括孢子繁殖、组织培养及移栽繁殖技术等.结果显示:薇菜孢子繁殖研究大多集中在孢子繁殖温度、光照、湿度、时间、密度和土壤条件等方面;利用薇菜孢子进行组织培养具有萌发率较高、生长质地均一、长势良好等优点,但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概述薇菜栽培管理、采收及生产加工与开发利用的研究情况;展望薇菜研究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菜 繁殖技术 加工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长白山茗葱挥发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才燕 王克凤 +2 位作者 董然 刘晓嘉 安佰义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40-145,共6页
以长白山茗葱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对其不同部位的挥发油进行提取,通过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从茗葱根挥发油中得到37个色谱峰,共鉴定出33种化合物,其中2,3-去氢-1... 以长白山茗葱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对其不同部位的挥发油进行提取,通过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从茗葱根挥发油中得到37个色谱峰,共鉴定出33种化合物,其中2,3-去氢-1,8-桉叶素(50.616%)、甲基-2-烯丙基二硫醚(19.036%)质量分数相对较高;鳞茎挥发油中得到21个色谱峰,共鉴定出19种化合物,其中硫化丙烯(28.459%)、二烯丙基二硫(27.765%)质量分数较高;叶片挥发油中得到24个色谱峰,共鉴定出22种化合物,其中(Z)乙酸叶醇酯(55.910%)、乙酸反-2-己烯酯(9.183%)2种化合物质量分数较高。HSSPME GC-MS是一种可用于分析不同部位茗葱挥发油成分变化的简单可行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茗葱 挥发油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连用
原文传递
蒲公英糖蛋白体外抗炎作用及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 被引量:19
6
作者 夏炎 管晓辉 +4 位作者 崔艳艳 高超 陈玲 董然 沈明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82-188,共7页
探讨蒲公英糖蛋白(glycoprotein from Taraxacum,TG)对由脂多糖引起的RAW264.7细胞炎症的抗炎效果,并阐明其活性的基本分子机制。利用脂多糖刺激RAW264.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TG对RAW264.7细胞的增殖毒性,Griess... 探讨蒲公英糖蛋白(glycoprotein from Taraxacum,TG)对由脂多糖引起的RAW264.7细胞炎症的抗炎效果,并阐明其活性的基本分子机制。利用脂多糖刺激RAW264.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TG对RAW264.7细胞的增殖毒性,Griess试剂法检测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分泌情况,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 RNA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m R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IL-6和TNF-α的分泌量,Western blot检测P-IκB-α蛋白的表达水平,用以研究TG对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TG能够显著甚至极显著地抑制NO的分泌,IL-6、TNF-α、i NOS的m RNA的表达,IL-6和TNF-α的分泌(P<0.05、P<0.01)。TG高度显著上调了IκB-α的蛋白表达(P<0.001),并显著下调了P-IκB-α的蛋白表达(P<0.05),且与TG质量浓度成正比。其中在TG质量浓度为250、500、1 000μg/m L时对TNF-α分泌量的抑制率分别为28.6%、65.4%、89.3%,对IL-6分泌量的抑制率分别为32.3%、54.1%、85.7%。TG间接抑制了NF-κB信号转导途径,有显著的体外抗炎效果且抗炎效果与TG的质量浓度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糖蛋白 炎症因子 核转录因子-ΚB
下载PDF
桂皮紫萁种苗培育与组培苗繁殖技术
7
作者 孙晓丹 李春鹏 +3 位作者 董然 王克凤 钱英 孙晨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69-171,共3页
为有效保护野生植物资源,以桂皮紫萁为研究对象,在桂皮紫萁种苗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养护管理、采收和组培苗培育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与分析,总结了桂皮紫萁规模化育苗、栽培与养护管理,以满足人们对优质桂皮紫... 为有效保护野生植物资源,以桂皮紫萁为研究对象,在桂皮紫萁种苗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养护管理、采收和组培苗培育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与分析,总结了桂皮紫萁规模化育苗、栽培与养护管理,以满足人们对优质桂皮紫萁种苗技术上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皮紫萁 繁殖技术 种苗生产
下载PDF
层积条件和激素处理对朝鲜淫羊藿种子后熟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明月 王蕾 +1 位作者 王克凤 董然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44-2051,共8页
为探明朝鲜淫羊藿种子后熟机理及解决种子育苗难问题,以其6至7成熟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比较自然层积和4℃低温层积两种条件下种子完成后熟情况,并进一步筛选促进种胚生长的激素浓度。结果表明:自然层积种子率先完成后熟,后熟时间最短为8... 为探明朝鲜淫羊藿种子后熟机理及解决种子育苗难问题,以其6至7成熟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比较自然层积和4℃低温层积两种条件下种子完成后熟情况,并进一步筛选促进种胚生长的激素浓度。结果表明:自然层积种子率先完成后熟,后熟时间最短为80 d,层积至120 d时胚长达2.703 3 mm、胚宽达0.76 mm、胚率达70.33%,三项指标均显著优于低温层积;赤霉素(GA3) 400 mg/L为自然层积条件下最佳激素浓度,层积至120 d时其胚率达88.23%,低温层积条件下各外源激素均不能明显促进种胚发育。综上,种子采后经自然层积120 d能顺利完成种胚后熟过程,配合使用赤霉素(GA3) 400 mg/L效果更好。该研究为朝鲜淫羊藿种子后熟及萌发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淫羊藿 种子后熟 层积条件 激素
原文传递
耧斗菜属植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陈丽飞 孟缘 +3 位作者 陈翠红 李雪滢 王克凤 董然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25-130,共6页
目前我国对耧斗菜属植物资源背景的探索还不够全面,繁殖体系的建成已有初步进展,创新育种工作起步较晚,成果较少,对耧斗菜属植物药用成分的定性定量研究已较为完善。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耧斗菜属植物,可在引种驯化、药物开发以及生态... 目前我国对耧斗菜属植物资源背景的探索还不够全面,繁殖体系的建成已有初步进展,创新育种工作起步较晚,成果较少,对耧斗菜属植物药用成分的定性定量研究已较为完善。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耧斗菜属植物,可在引种驯化、药物开发以及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拓展,为耧斗菜属植物后续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耧斗菜属 研究进展 种类及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