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督脉灸结合针灸对小儿寒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小儿寒性腹泻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督脉灸结...目的观察督脉灸结合针灸对小儿寒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小儿寒性腹泻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督脉灸结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变化、血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9(Interleukin-9,IL-9)、超敏C反应白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on albumin,hs-CRP)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8.2%,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8%,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腹痛停止时间、腹泻停止时间、大便质地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hs-CRP、IL-6、IL-9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hs-CRP、IL-6、IL-9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便秘、恶心、呕吐症状。治疗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亦未出现晕针、滞针、弯针、烫伤等现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灸结合针灸治疗小儿寒性腹泻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抑制炎性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展开更多
自动管电流调制(Automatic Tube Current Modulation,ATCM)技术可根据CT(Computed Tomography)检查患者的不同扫描部位解剖结构大小和组织密度变化自动调整管电流,从而控制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患者体型与CT具体扫描参数等因素对ATCM系...自动管电流调制(Automatic Tube Current Modulation,ATCM)技术可根据CT(Computed Tomography)检查患者的不同扫描部位解剖结构大小和组织密度变化自动调整管电流,从而控制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患者体型与CT具体扫描参数等因素对ATCM系统的调节已有广泛认知,但不同定位像方向和扫描中心对ATCM系统调节的关系仍缺乏系统概述,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ATCM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不同定位像方向和扫描中心对CT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总结ATCM技术现有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使ATCM技术更规范合理使用,最大限度提升患者CT检查的收益风险比。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督脉灸结合针灸对小儿寒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小儿寒性腹泻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督脉灸结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变化、血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9(Interleukin-9,IL-9)、超敏C反应白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on albumin,hs-CRP)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8.2%,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8%,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腹痛停止时间、腹泻停止时间、大便质地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hs-CRP、IL-6、IL-9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hs-CRP、IL-6、IL-9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便秘、恶心、呕吐症状。治疗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亦未出现晕针、滞针、弯针、烫伤等现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灸结合针灸治疗小儿寒性腹泻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抑制炎性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文摘自动管电流调制(Automatic Tube Current Modulation,ATCM)技术可根据CT(Computed Tomography)检查患者的不同扫描部位解剖结构大小和组织密度变化自动调整管电流,从而控制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患者体型与CT具体扫描参数等因素对ATCM系统的调节已有广泛认知,但不同定位像方向和扫描中心对ATCM系统调节的关系仍缺乏系统概述,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ATCM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不同定位像方向和扫描中心对CT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总结ATCM技术现有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使ATCM技术更规范合理使用,最大限度提升患者CT检查的收益风险比。